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8109110111112113114115» / 16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116页介绍吉泽金,110页介... [复制链接]

查看: 170412|回复: 1627
1111#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注]:
          [1]. 普罗艺术引进的这套[平均律]是里赫特第二套的全套录音。请参考[注3]。
          [2]. Live Classics (Ger)
      的三张唱片是里赫特所认可的最后的录音之一。录音时间应该是1993-94年间。在其后也就没有任何录音了。音乐会是否还有,就不太清楚了。
          [3]. 里赫特的巴赫平均律录音,完整的录音应该有两套。而这两套是维也纳,萨尔茨堡版(Melodiya /
      JVC版)和因斯布鲁克版(JVC)的。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
          A. 萨尔茨堡版(Melodiya / JVC版)——70年7月21-31日间尔茨堡和73年维也纳的录音。
          
      这个录音虽是被Melodiya整理为一套出版。应该是70-73年间的间断录音而成的。这也是流传最广的录音了。Melodiya将这个录音的版权到处兜售,以至于世界上数十家唱片公司竞相发行该版本的壮观景象。当然,就这个录音而言,Melodiya就狠狠地捞取了一大笔了吧……
          B.
      英斯布鲁克版(JVC)——BOOKS1,73年8月7-10/BOOKS2,73年7月26-28日的广播录音。这个录音的版权最终为JVC所有。当然这是一个有计划的系列演奏的录音。目前也只有JVC一家出版该唱片。普罗艺术引进的也正是这一套。
          
      另外,据说在69年在莫斯科有一个BOOKS1的录音(唱片公司不详,正在搜索).并且传说这也是一个系列录音(并非事后拼凑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62年该作品的片断录音好像也有流行。
          [4].
      说里赫特是一位“冷静”的演奏家,并不是说没有“热情”。而里赫特的“冷静”反映在这套[平均律]上,就是他对于整套作品上的对比和结构处理。虽然巴赫作品中48曲性格各异,里赫特并没有沉湎于各个曲子的表面化的感情投入,而是立足于各个曲子之间的对比处理,从而烘托出整个大作的结构宏伟。我想这也只能够是那些冷静的,不为小情狭意而动的大家们才能够做到的。动感情的事情留给听众们,演奏家们则应该冷静的司职于音乐的思想性和深度挖掘。这也是一种音乐家所具有的艺术观念。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12#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5].
      [普罗艺术]能够将这套唱片引进进来确实是喜出望外的好事情。据鄙人所知该公司已经陆续的引进了不少唱片的中文版权。其中这套唱片和邓泰松的几张唱片应该是具有相当价值的录音了。不过,既然引进的话,我倒是觉得选片上面是否能够进一步考虑一下。这个考虑当然是基于市场需求的。结果上看,一些片子的引进未必能够达到这样的需求效果。
          
      我觉得应该像引进唱片本身一样,说明书全套翻译过来的做法比较合适。(也是惯例).再说,唱片的说明书往往都是由著名的专家来撰写。如布兰德尔第三套贝奏的全套说明书由著名的贝多芬钢奏研究家KINDMANN执笔。KINDMANN的那套说明文与该氏自作[贝多芬]有其关联性,一些学术观点相辅相成,俨然是一部学术价值相当高的论文了。而普拉亚97年在SONY的舒曼钢琴协奏曲/奏鸣曲两张唱片的说明内容,都是普拉亚通过SONY公司聘请了国际著名的舒曼研究专家A.MAYETA(字母可能有误)专门撰写的。这样的说明书内容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演奏者所关心过的诸如:音乐产生背景,作品风格背景和作品分析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演奏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或者是演奏者倾向性的对于作品的某种理解。事实上后来在历史上成为了有名的专著的唱片说明书例子也不少。记得以前鄙人曾经说过DG公司出版的MELOS四重奏的一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这套全集的说明书加起来就是一部有关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的研究专著了(请参考相关帖子)。
          
      还有,历史上著名的蒙特威尔迪的歌剧[奥菲欧],迄今为止古乐版已经有了不少于5,6个录音版本。而所有这些版本的说明书本身都是一本论文。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PHILIP
      PICKETT的那套录音了。PICKETT类似用推理小说的笔调将蒙特威尔迪这部名作的诞生,风格论和演奏习惯上的见解一一阐明,读来确实受益匪浅。同样,HARNONCOURT的那套[奥菲欧]的说明书,也是有指挥者自己撰写的。现在看来也不失为古乐研究的一篇重要的文献了。相比之下,一些古乐录音的说明书可读性及其之大,参考价值也非同小可。远不是一般业余人员写出来的文章可以比拟的……。至于唱片封面,原版唱片的封面设计相当不错,遗憾到了中文版后却觉得一般。到不如最大限度的维持原有风格更好了。
          
      回到里和特ORF中文版的说明书,厚厚的一本确实普罗也下了不少功夫。某种程度上也只能够如此了,这大概也反映了我们这个行当里的真实水平了。对于这套说明书的看法,鄙人基本上同感与内容编排粗糙的意见。另外,这个录音是实况广播的录音一事,在唱片说明中居然没有提到。要知道一个录音是否现场,完全是两回事儿了。起码,这套录音丝毫没有经过事后的重新编辑和修改录音。完全是一个现场录音了。整个内容的编排都值得重新考虑。当然,原来片子的说明书为什么没有翻译过来,这一点我表示费解。我想起码原来的说明书不会是像现在这样东拼西凑东出来的东西吧。如此重要的一套录音,说明书的质量实在是差强人意,……总之说明书无法匹配这套唱片则是鄙人的感想了。前一段时间买下一张同为普罗艺术出版的ERATO公司的新近女钢琴家HELENE
      GRIMAUD的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这张唱片的说明书好像就是原文的中文版,内容如何另外一回事儿,不管怎样还算是原汁原味儿了……当然这张唱片的中文版选择上,鄙人觉得未必恰当。ERATO公司的唱片比这张更有价值的有的是,而选择这张出中文版的理由我倒是不太理解了。当然,HELENE
      GRIMAUD在这张勃拉姆斯钢琴小品上的表现还是相当不俗的,然而我相信有比这张更值得引进的唱片。
          
      国内引进一些古典音乐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希望相关的公司能够在具体的操作上看齐国际通用做法……希望普罗艺术能够在这上面有所进步。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13#

回复: 【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14#

回复: 【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影)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15#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里赫特在布拉格(15CD)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16#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里赫特自述


摘自语冰录

李赫特传记片中自述的全文,02年在上海《音乐爱好者》上连载过,02年年初,上海的有线电视播出了该片,但删去了大清洗,父亲被冤杀,斯大林葬礼及受克格勃监视的段落(《爱好者》用时都未删)。纪录片为法国人蒙桑容在钢琴家逝世前所摄,他和传主同起居近一年,随纪录片同时发行还有成书的《李赫特采访录》(蒙桑容说书中过分的骂人话更多,电视片则相对谨慎)。年底,该纪录片的DVD盗版已满街叫卖了。
    李赫特自述的最后一句话至今仍让我感觉像一个谜,一个性格独特的大艺术家在临死前一年对摄像机说的却是:“我讨厌我自己,就是这样。”

------------------------------------------
    李赫特,他自成一个世界,隐秘而耀眼。他如深海鱼,盲目但闪烁光华。他是无可争议的钢琴大师。
    他喜欢电影,但讨厌摄像机。他不喜欢分析、谈论或袒露自己,他对时事、政治、赞誉和尘世漠不关心,当权者的变幻或音乐界的成规都无法影响他对至纯至高境界的狂热追求。只有音乐才能让他投入,乃至奉献一生。
他不是为效果而演奏,挥洒间不留斧劈凿痕,他朴素地演奏……他全然自由……
(布鲁诺·蒙桑容  法国电视导演、采访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17#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开场白

    我记忆力惊人,好到无法忍受。我去过不少城市,在那里遇见过五十来人,他们的名字全留在我脑子里,我都记得,这简直是折磨!还有我的所有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每当我开始旅行,就会受到这种折磨,无论在俄国还是西方,都一样!
    但我却记不清数字,连我的地址也记不住。除了在奥德萨,涅任斯卡亚大街二号十五单元(李赫特在奥德萨的住址)。还有那些姐妹们 -亚丽桑德拉·瓦西利耶夫娜和奥尔嘉·瓦西利耶夫娜、柳德米拉·瓦西利耶夫娜、叶莲娜·瓦西利耶夫娜、安娜·瓦西利耶夫娜、卡杰琳娜·瓦西利耶夫娜和维拉· 瓦西利耶夫娜,我全记得!
    一九三一年,那年我十六岁。父亲把我介绍给他的老朋友们,还有他的女性崇拜者,八位谢苗诺娃姐妹。她们住在带廊柱的宅子里,和屠格涅夫小说里的一样,她们全上了年纪,都很老派,彼此相互闹个不停。但她们为人非常好,她们是我的第一批听众,在她们那里我首尝听众捧场成功的滋味。她们都是……我该怎么说?怪怪的老好人!每个人都是,她们姐妹八个都是!
    我在她们宅子里举行家庭音乐会,我演奏了舒曼的协奏曲,单钢琴版的,非常成功!那时我就下定决心 - 要做一个钢琴家。我发觉自己也拥有了女性崇拜者,一下子八个!
    所有这些回忆,也许很有意思,但对我而言,已没有滋味,我几乎讨厌它们!要知道,我已经八十岁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18#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父母和童年

    我一九一五年生于日托米尔,在乌克兰。那时还不这么叫,当时称为"小俄罗斯"。我父亲也生在那里,虽然他是德裔。他住在那里直到服役期。他后来去维也纳学钢琴和作曲, 在那里交了不少出色的朋友,一些很出名的德国作曲家,例如弗朗茨·施莱柯尔。
    学业结束后,他举行了音乐会并在维也纳整整生活了二十二年,但他每年总回日托米尔消夏,他和母亲就是在那里见面的,她成了父亲的学生。
    母亲的娘家姓是莫斯克廖娃。她是俄罗斯人,父亲是地主,他一直不同意女儿的婚姻,因为我父亲是平民!但我父亲还是娶了母亲。
    我父亲是个很棒的钢琴家,奥德萨音乐学院请他去任教。可我染上了斑疹伤寒,没法去奥德萨。母亲不得不离开我,去找我父亲他也得了伤寒。她不得不滞留在那里,再加上白军、红军……等到她来接我,已经是四年以后了。这些年我一直和玛丽姨妈住。后来我母亲来接我,从奥德萨到日托米尔,路上整整用了一星期!那时的确世事艰难。
    我的母亲是个无以伦比的女人,很实际,有时实际得过份!这导致我对所有实际事务都很反感。她总是骂我,说我对周围的事不闻不问,我那时的确如此。
    一切都很美好,直到我十一岁,然后就是我一生中最糟的时期:上学。我恨学校,我们校长严厉得可怕,她叫彼得斯太太。我们都吓坏了,其实她长得很可爱,像蒙娜丽莎。她尽管对我有好感,但还是会对我叫喊,用德语喊更吓人:"你们这些懒骨头!特别是李赫特,简直懒得发臭!"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19#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自学成才

    在八岁的时候,我试着把手放到琴键上。我父亲看到我乱弹时吓坏了,但母亲对他说:"让他一个人弹去。他不愿意弹音阶就算了。"就这样,我从没弹过音阶,也没弹过练习曲,从来没有!我从肖邦第一首夜曲开始入门,接着是《e小调练习曲》(作品二十五之四)
    我只弹我感兴趣的,像《唐豪塞》、《罗恩格林》……边弹边改编!我还作曲,当时最吸引我的是剧院,《阿伊达》、《弄臣》都让我兴趣盎然,而钢琴反倒其次。
    我十五岁时,有机会成为钢琴伴奏,在很多俱乐部参加小型音乐会。通常我被送到那里,晚上在城外,我就在舞台上当场弹奏,为歌手伴奏,还有小提琴、杂耍等等,全部是即兴发挥!于是在十五岁上,我就开始挣点钱。有时他们不付钱,就给我一袋土豆。那刚好在集体化以后,日子很苦。我早在十四岁时就在海员俱乐部演奏,业余歌手在那里唱一些歌剧片断,用钢琴伴奏,我这样干了三年。这些业余歌手水准差得吓人,但我毕竟长了不少经验。后来歌剧院也听说了我,就喊我去给芭蕾伴奏,看歌剧让我获益非浅。
    首席指挥斯托尔曼,一个很诚恳的职业音乐家,也许技艺并非一流,但仍然值得尊敬。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因为她毁了他所有的作曲手稿。他等妻子睡着时开枪打死了她,可后来却被宣告无罪。一个漂亮的妻子,她把所有手稿都烧了,纯粹出于嫉妒。
    奥德萨歌剧院的曲目在当时很前卫,有普契尼的《图兰多公主》,克任纳克的歌剧《容尼奏乐》,一个很棒的剧院。他们许诺说以后让我来指挥,我最想指挥的是格拉祖诺夫的《蕾蒙达》,可他们却把职位给了别人,一个平庸的家伙。
    我父亲被正式邀请,为德国领事的孩子上课。有时我也被邀请去领馆,我在一些特殊场合演奏过。例如,当兴登堡逝世时,我演奏了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奏鸣曲二十六号的第二乐章),还有《诸神的黄昏》(应是其中的《齐格弗里德的葬礼》)。
    在十九岁时,我突然有个荒唐的念头,想开场独奏音乐会。我几乎浏览所有的钢琴文献,一场肖邦独奏音乐会如期举行。地点是奥德萨的工程师俱乐部,场子很小,观众都是朋友。《第四叙事曲》弹得不错,《第四练习曲》(作品十号之四)作为加演也过得去。我的音乐会并没产生什么影响。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20#

回复:【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巴赫入门漫谈(57页卡萨尔斯大无,59页米尔斯坦小无,89页兰多夫斯卡弹巴赫录...

背井离乡

    奥德萨很特别,虽然有些动荡不安,但它仍然迷人。可是在一九三三年,奥德萨所有的教堂都被毁了。他们扯下教堂的钟,推倒了钟楼,在教堂原址上盖起学校,又脏又乏味!整个俄罗斯都是如此!
    在三五年和三六年,如果有人拉响门铃,特别是在晚上,我们会被吓死!我还记得一个很傻的梦 - 门铃响了,我去开门,"是谁?"在门后我听到一个发狂般的声音:"别开门,我是强盗!"我醒了,满身是汗,对门铃声怕得要命。
    那时很多人被抓了,在歌剧院,情况很可怕。人们被隔离,每个人都要谴责所谓的"人民公敌",任何人都可能被指控!后来,我想:够了,再也没法忍受了!他们来威胁我,要送我去当兵。所以我决定去莫斯科,去找涅高兹。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