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比较LP和开盘鸡 [复制链接]

查看: 19836|回复: 92
41#

广州番禺的香港人张生.原在新陶衔开档销开盘机的.机了亦多.深圳万商三楼之新圆通音响谭生亦有卖.开盘机可作为一种音源玩一下.满足一下怀旧心理不能代替cd.起码cd还大量生产.开盘机厂家停产多年.
TOP
42#

如果有好的音源可以录音保存,以前的四磁头、六磁头的HI-FI  VHS录象机就是非常不错的音乐录音载体。下面是我手上的而且仍然在使用的东芝V-K70的部分技术指标:
带速:PS——33.35mm/s;SL——11.12mm/s;
频率范围:20Hz~20KHz;
声轨;2声道(高度保真音响);
动态范围:大于90dB(高度保真音响);
音频输出:308mV(rms);
输出阻抗:小于4.7K欧姆。

我曾经用他转录CD,充其量是对CD原来的声音进行“润色”而已,没有什么可以惊叹神奇的。

没有好的母带,从CD转录超过CD的说法值得商榷。
TOP
43#

看来上大盘是势在必行了,哈哈
TOP
44#

felixcat 在 2006-11-16 11:10:18 发表的内容
王2麻子 在 2006-11-13 21:51:50 发表的内容

开盘鸡:Nagra IV-S

开盘带:SONY SL-7-550BL

转录速度:9.525cm/s


留意看了一下,带速9.525 cms = 3.75ips,对于录制古典音乐来讲似乎低了点,不妨试一试用7.5ips来录一录,效果应该会高一个层次的。假如你的Nagra可以选择更高的15ips带速的话,那录的效果人耳听上去就应该分辨不出跟音源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了。不过Nagra这款机子最多只能容纳7寸的盘,假如用15ips录的话能录的分钟数相当有限。


麻子的可以用15ips来录,用这个速度,又是2轨的,7寸带估计只能录20分钟
TOP
45#

低温 在 2006-11-15 11:18:33 发表的内容
很奇怪,这些录音机过去都叫盘式录音机,开盘录音机磁带根本就没有两边的卡盘,那才是广播级专用的。


比较老的带子,在储藏的时候标配的卡盘是铝盘,上面有几个小螺丝,用的时候为了方便,可以把螺丝拧下来,把铝盘卸下来。现在新生产的带子的卡盘很多都是塑料做的,不知是不是这个样子了。


低温 在 2006-11-15 11:18:33 发表的内容
开盘带与盘带最大的区别是磁粉层开盘是在外面,盘式是卷在内层


磁粉朝外的称为“A-Wind”,朝内的称为“B-Wind”。但我觉得似乎没有“开盘带”与“盘带”这个概念上的区别——假如真有的话,磁粉朝内、朝外也不是区别的标准。因为把磁粉朝外的带子卷成朝内状态相当容易,我就在自己的机子上干过:比如说你现在手里有一盘“磁粉朝内”状态的带子,你把它装上机子,然后把磁带的头拉出一定长度,垂直磁带面转180度,把它在各个导带轮上理顺,然后再接驳到另一个空盘上,按下倒带,这样倒完带,你就得到了磁粉朝外的带子了。

这个小方法很常用,因为有的机子磁头是设计在磁带上方,有的则是在下方,所以带子磁粉朝内、朝外这两种绕卷状态时常要转换。不过根据我的观察,很多母带在储藏的时候,都是以磁粉在内的状态绕卷的,并且是Tail-out的。
TOP
46#

松香味 在 2006-11-15 14:22:52 发表的内容
如果有好的音源可以录音保存,以前的四磁头、六磁头的HI-FI  VHS录象机就是非常不错的音乐录音载体。下面是我手上的而且仍然在使用的东芝V-K70的部分技术指标:
带速:PS——33.35mm/s;SL——11.12mm/s;
频率范围:20Hz~20KHz;
声轨;2声道(高度保真音响);
动态范围:大于90dB(高度保真音响);
音频输出:308mV(rms);
输出阻抗:小于4.7K欧姆。

我曾经用他转录CD,充其量是对CD原来的声音进行“润色”而已,没有什么可以惊叹神奇的。

没有好的母带,从CD转录超过CD的说法值得商榷。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80年代中..Sony 推出了Betamax 录象机!

它是乞今為止性能最高的模似(非數碼)收录机,其声音重放質量之高令開卷式專業录音机用15in/s秒速亦不及!

这時不少录音室都採用Betamax 录象机......它的Super Beta 帶更用作母帶呢!信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upload=jpg]Upload/2006111624989849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62523926903.jpg[/upload]
TOP
4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8#

松香味 在 2006-11-16 13:07:32 发表的内容
csdam 在 2006-11-16 2:53:00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1-15 14:22:52 发表的内容
如果有好的音源可以录音保存,以前的四磁头、六磁头的HI-FI  VHS录象机就是非常不错的音乐录音载体。下面是我手上的而且仍然在使用的东芝V-K70的部分技术指标:
带速:PS——33.35mm/s;SL——11.12mm/s;
频率范围:20Hz~20KHz;
声轨;2声道(高度保真音响);
动态范围:大于90dB(高度保真音响);
音频输出:308mV(rms);
输出阻抗:小于4.7K欧姆。

我曾经用他转录CD,充其量是对CD原来的声音进行“润色”而已,没有什么可以惊叹神奇的。

没有好的母带,从CD转录超过CD的说法值得商榷。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80年代中..Sony 推出了Betamax 录象机!

它是乞今為止性能最高的模似(非數碼)收录机,其声音重放質量之高令開卷式專業录音机用15in/s秒速亦不及!

这時不少录音室都採用Betamax 录象机......它的Super Beta 帶更用作母帶呢!信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upload=jpg]Upload/2006111624989849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162523926903.jpg[/upload]


这些卡带机器的声音就好不到那里去了吧?
我说的四磁头、六磁头的HI-FI  VHS录象机他的带速虽然是:PS——33.35mm/s;SL——11.12mm/s;这只是纯粹的机器带速。实际上他的磁头是高速旋转、螺旋扫描方式工作的,磁头与磁带的相对位移速度就非常非常的高啦,所以他的高频响应是非常好的,仅此方面他有绝对的优势,其他方面问题还不少,所以他还不能取代开盘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松大哥你可能有所不知,你玩过的VHS Hi Fi录像机对比Sony的ED Beta录像机,根本是两个世界。

Beta录像机的原理是不同开卷式录音机,它是采用调制方法(FM)来收录信号的,相对开卷式录音机用调幅式的方法来收录信号,技术上是有很大差别的。起码Sony ED Beta解决了磁带的磁饱和,频宽的限制等……其它的不说了。

事实上,我把他们互相比对过(Sony ED Beta对Revox专业开盘,15寸带速TDK铬带)结果开盘机差得很远!

在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很多中小型的录音室都直接用Sony ED Beta作母带。迄今为止,中央电视台……都沿用着Sony ED Beta。

也许有一点你说得对,Beta带最大的败笔是难于保存和剪辑,它的运行设计比VHS在磁鼓的磨损上更严重!加上现代PCM录音硬件的优势,已经没有再采用Beta作录音的母带了。

我重申一句,在模拟录音(非数码)的硬件中ED Beta是空前绝后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49#

晕,这么大台,结果是-----机器进门,自己给老婆赶出去了
TOP
50#

csdam 在 2006-11-16 13:42:55 发表的内容
Beta录像机的原理是不同开卷式录音机,它是采用调制方法(FM)来收录信号的,相对开卷式录音机用调幅式的方法来收录信号,技术上是有很大差别的。起码Sony ED Beta解决了磁带的磁饱和,频宽的限制等……其它的不说了。

事实上,我把他们互相比对过(Sony ED Beta对Revox专业开盘,15寸带速TDK铬带)结果开盘机差得很远!

在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很多中小型的录音室都直接用Sony ED Beta作母带。迄今为止,中央电视台……都沿用着Sony ED Beta。

也许有一点你说得对,Beta带最大的败笔是难于保存和剪辑,它的运行设计比VHS在磁鼓的磨损上更严重!加上现代PCM录音硬件的优势,已经没有再采用Beta作录音的母带了。

我重申一句,在模拟录音(非数码)的硬件中ED Beta是空前绝后的!!!!




刚才查了一下资料,发现Beta格式的确是一种文化,有很多Beta爱好者的网站和论坛,我顺便也学了一点知识。

Beta格式的磁带大致上来说有三轨,上下两条窄轨是记录普通的音频信号,中间较宽的一轨用来记录视频信号;但在纯录音模式下(称为Beta HiFi),中间那一轨也用来记录调制后的音频信号。

察看了Sony 91年最后一台全功能的专业级Beta录放机SLHF2100的说明书,上面列出的Beta HiFi录音模式的数据真的是很好的:频响20 - 20kHz,动态范围90分贝。这和15ips或者30ips带速的开盘式录音机比较,Beta HiFi的频响不一定有优势,但是90分贝的动态范围则是调校得很好,状态一流的开盘机,用高输出的磁带才能达到同等的效果。

究其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Beta HiFi记录音频的方式有异于普通磁带;第二便是因为Beta HiFi的带速:磁带在动的同时,磁头也极高速地转动(而普通的开盘磁带机则是磁带动,但磁头是不动的),所以这就导致了Beta HiFi的实际带速相当于每秒钟有7米的磁带划过磁头(23英尺每秒),这是一个很惊人的速度(大家可以自己比划一下)。试想,专业的最高速的开盘录音的带速才是30ips = 0.76米每秒(每秒有0.76米的磁带划过磁头)。因此这样看来,Beta HiFi以将近10倍的带速来获得好音质是相当正常的事情,并且虽然记录方式不同,但Beta HiFi付出了10倍带速的代价才换来这些性能,是否有点得不偿失呢?

另外大家很容易明白,7米每秒的带速的副作用便是很厉害的磨损,所以Beta HiFi的磁带非常容易磨损,不耐久。另外由于格式原因,Beta HiFi会有“carrier buzz”现象(我没用过这种格式,所以只知道这是音效失真的一种现象,维基百科对此的描述为:high frequency information bled into the audio carriers, creating momentary "buzzing" and other audio flaws),还有就是Beta HiFi里运用了噪声抑制技术,有时会产生声音人工化的不自然现象;再有就是有时一台Beta HiFi机子录下的磁带只能在这台机子上正常播放,弄到别的机子上就有bug出现,这曾经让一些用户觉得很恼火。因此种种原因综合起来Beta格式没能普及开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