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茶壶的大哥请进来指点一下! [复制链接]

查看: 16804|回复: 132
121#

是的,我觉得不好
TOP
122#

[upload=jpg]Upload/2006791611148869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7916115592559.jpg[/upload]

正在路上的纯底皂青井栏
TOP
123#

唐军洲 在 2006-7-7 20:53:18 发表的内容
上篇图未贴上,重新贴一下:“关于紫砂的部分文集”,共享。
陶都宜兴东临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地处沪、宁、杭的中心,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新兴城市。宜兴古称阳羡,荆溪,自秦始皇设阳羡郡起,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在该地曾先后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唐五代的青瓷窑址以及明代以前的紫砂罐残片;早在宋代,褐黑色的建窑茶具已深受各位饮家所珍赏,所以到明代时宜兴紫砂壶名家辈出,紫砂茶具遂广受欢迎。
   由宜兴到鼎蜀镇一段,风景迤俪,如鼎山、庚桑、善卷、慕蠡诸洞、东氿、西氿水区、国山碑、周孝候墓 、蛟桥诸名迹,风光秀丽独特,溶洞奇异天成,奥妙无穷,竹海绿涛满倾,蔚为壮观;茶洲清香四溢,生机勃勃;湖光山色相映,也别具神韵。
  唐代,宜兴郡以好茶闻名全国;从唐肃宗到明太祖的六百年间,常州阳羡茶均为上等好茶;并且设立了“ 贡茶院”。明太祖洪武年间废除团茶政策,遂带来了制茶方法的改革,由于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经久不衰。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在景德镇瓷都之外,又并列了一个陶都——宜兴。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日本也以紫砂为珍品而来华学习造壶技术。此外,宜兴紫砂茶壶更与中国茶同销欧洲,成为欧洲制壶的蓝本,足见宜兴紫砂的珍贵。
宜兴的陶土品种繁多,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丁山、张渚、渚东为主要产地。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白泥是一种灰白色为主颜色单存的粉砂质铝土质粘土;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通称页岩),未经风化,又叫石骨,材质硬、脆、精;嫩泥则是一种以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材质软、嫩、细。宜兴陶都所产的各种天然陶土,不论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含量多的约在百分之八以上,含量少的也在百分之二左右。又因各种甲泥和嫩泥含铁量多寡不同,泥料经过适当比率调配,再用不同性质的火焰烧可以呈现颜色深浅不一的黑、褐、赤、紫、黄、绿等多种颜色。这就是紫砂壶呈现各种瑰丽色泽的原因。
宜兴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堆放在露天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锤式破碎机初碎,轮碾机粉碎,泥料过60目筛(泥料如太粗则制作费劲,如太细制作时则易黏手,且烧成后收缩比大),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捏练,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红泥、绿泥的制备与紫泥相同。谈到紫砂泥料的练制,在五十年代以前,还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把晒干捣碎的泥团围成一圈,用河水冲洗,人站在里面不停地走动、踩踏,直到泥料软硬适中。今人实难想像前人在练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后。到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采用机械化、有雷蒙粉碎机、搅拌机、真空练泥机。
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艺人们透过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之产生非同寻常的应用效果。大凡名家对泥料的配制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进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为某些名家的代名词,也突显了名家的艺术风格。如作品烧成后呈现天青、栗色、石榴皮、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冷金黄、金葵黄……等多种颜色,吸引了紫砂藏家的目光。紫砂泥若再掺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
紫砂器表面的色泽取于自然泥色,程序是这样的:先将各色原料分开碾细,然后用清水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层蜡膏,即为有用的色浆原料,烧成后永不消褪。近年来还试制成功了醮浆红泥,仿金属光泽液等化妆土,丰富了紫砂产品的色彩。
紫砂陶器所用主要原料紫泥,行家形容紫泥是泥中有“骨”。这个“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它与粘土、云母、赤铁矿共生一体。紫泥不能用水直接膨润,粉碎至一定细度,不必与其它原料配合,单一原料即可成型烧成品种繁多的紫砂陶器。虽说皖之寿县、鲁之博山、粤之潮邑,均有出产类似的泥料,而一究其成份,则判若霄坏。若论色泽的瑰丽朴雅,质地的优良,当推宜陶为独步。但最使人引起艺术情趣的,要数那造型洗练别致,线条刚劲流畅,比例确切恰当,色泽纯朴古雅,经艺人精湛的手工制作,集金石、书画、镌刻于一体,使紫砂壶成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实用器皿。
综上所述,紫砂泥的材质特点,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塑性好。以紫泥为例,它的液限为33.4%,塑限15.9%,指数为 17.5%,属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异的不同造型。制作时粘合力强,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单独制成,再粘到壶体上后可以加泥雕琢加工施艺;方型器皿的泥片接成型可用脂泥(多加水分即可)粘接,再进行加工。这样大的工艺容量,就为陶艺家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施展工艺技巧,提供了物质保证。
2、干燥收缩率小。紫砂陶从泥坯成型到烧成收缩约8%左右,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变形率小,生坯强度大,因此茶壶的口盖能做到严丝合缝,造型轮廓线条规矩严而不致扭曲。把手可以比瓷壶的粗,不怕壶口面失圆,这样与嘴比例合度,另外可以做敞口的器皿及口面与壶身同样大的大口面茶壶。
3、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成品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一为闭口气孔,是团聚体内部的气孔;一为开口气孔,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这就使紫砂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而施釉的陶瓷茶壶这种功能就比较欠缺。同时茶壶本身是精密合理的造型,壶口壶盖配合严密,位移公差小于 0.5mm,减少了混有黄曲霉菌等霉菌的空气流入壶内的渠道。因而,就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相对地推迟了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其冷热急变性能也好,即便开水冲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4、紫砂泥土成型后不需要施釉,它平整光滑富有光泽的外形,用的时间越久,把摩的时间越长,它就会发黯然之光。这也是其它质地的陶土无法比拟的。



  
   宜兴紫砂陶品类繁多,尤以茶壶为代表,其独有的实用性能与艺术鉴赏价值的高度和谐统一。因此紫砂陶为历代鉴赏家及中外的嗜茶爱好者所深爱。到了近现代,随着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制造技术的提高,宜兴紫砂陶艺已臻愈益精妙之境。   东南亚各地对于紫砂的狂热支持,也为紫砂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由于受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来紫砂收藏热度有所降温,但对紫砂挚着者仍甚。

紫砂泥料的图解
紫砂泥料的图解!
《 紫 砂 器 》
 紫砂陶土产于当地小山丘内。鼎蜀镇西北有两座小山丘,分别叫青龙山与黄龙山。 青龙山是座优质的石灰岩山,用以生产的水泥及石灰品位优良。 黄龙山的砂岩,是相当优良的建筑用石料;在黄龙山的砂岩复盖之下, 蕴藏着宜兴陶瓷工业的重要原料"甲泥"!紫砂陶土主要产于甲泥矿内! 紫砂天然陶土具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及矿物组成成份, 其主要成份为石英、赤铁矿、高岭土、云母!类似中国南方瓷器原料的特点,属于粘土─石英─云母系! 因此不须另行调配制成,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 泥壤强度高,干燥收缩小,有利于烧成紫砂器的前提条件。 紫砂泥料分为紫泥、朱砂泥、本山绿泥等三种,而以紫泥为主。 三种泥料皆可单独成陶,又能互相掺合配制成不同色调! 由矿里采掘而来的泥料,外观类似岩石,不能用水直接膨润,经陈腐后能风化成细碎的颗粒。 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石磨碾碎过筛,加水拌和后经人工翻复捶炼直至达到理想的可塑性制成成品泥! 现在是采用抛球式雷蒙粉碎机粉碎,过筛后加水拌和经真空练泥机制成成品泥!
《 宜 兴 紫 砂 壶 》  
 宜兴紫砂壶驰誉于国际,一直是收藏家的最爱。朱泥、红泥、紫泥、绿、缎、黑铁砂其统称为紫砂。因紫砂质地好,其烧制成器后,它的吸水率和排气率适中,用来泡茶,色、香、味俱佳;紫砂茶壶在洗涤时,冷热急变性好,不易爆裂,不易爆裂,比一般陶瓷器更适于用作茶具。紫砂壶之美,除了独特造型美外,还有其裸露在外的特有的肌理线条和材质色泽美。
《 甲 泥 》    
 甲泥是一种富硅高铁的沉积矿床,且顶、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而称夹泥。因其泥块坚似铁甲,故俗名『甲泥』 。甲泥与紫泥是同一层位,同一地质环境,同一条件下生成「氧化或强氧化」。它们的化学组成、 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不同。甲泥为宜兴日用陶器的主要原料,紫泥则为用作紫砂陶器的生产。
《 泥 料 发 色 》  
  指紫砂泥烧成中发生的色彩变化。紫砂泥包括紫砂、红泥、本山绿泥(缎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红、黄三种基泥, 由于矿区、矿层的不同,加工过程的差异,以及培烧时温度等诸因素,其发色变幻莫测,变化微妙,巧夺天工。  
《 紫 砂 泥 的 特 性 》    
 宜兴紫砂泥属沉积型陶土,可塑性指数在 10.47 - 17.5 之间,属中高可塑性。其矿物组成为富铁的黏土 -- 石英 -- 云母系。 紫砂泥黏土矿物含量占 70% ,以伊利石、高岭石为主,赋予紫砂泥良好的可塑性能,生坏较高的机械强度, 较小的干燥、烧成收缩和较宽的烧成范围,为行成宜兴紫砂独特的手工技艺,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 晒泥与陈腐 》  
 晒泥:把开采出来的紫砂泥矿,露天曝晒,任凭日晒风吹雨淋,因刚开采出来的紫砂泥矿,其硬无比,性质刚烈,须露天曝晒,任凭日晒风吹雨淋自然风化瓦解,风化时间越久越好。
陈腐:开采后的紫砂泥矿,经晒泥、筛选、辗碎、收集泥粉、过筛、和水搅拌、真空成条、把紫砂泥矿炼制成熟泥后,放置在阴湿的地方,需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不令干燥,湿泥经过陈腐,成为「腐泥」。让水份均匀分布,使泥料腐化,有机物质分解产生胶质,这种方法就是「养土」。
养土的好处:可提高可塑性,减少在成型过程和生坯阴干时的开裂,其烧制成器后表皮结晶温润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赵庄山朱泥原矿﹝学名:石黄嫩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赵庄山朱泥成品﹝学名:石黄嫩泥﹞
《 赵庄山朱泥 》  
  
 石黄嫩泥是从宜兴市丁山赵庄山石黄嫩泥矿中精选出来的嫩泥原料,内含二氧化硅、石英等多种特殊天然矿物成份(更多信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紫砂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紫砂成品
《 紫 砂》  
  紫砂,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 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 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 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红泥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红泥成品
《 红 泥 》  
  
 红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渐露锋,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鋉数日则如朱泥,赞不绝口!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缎泥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缎泥成品
《 缎 泥 》  
 缎泥,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本山绿泥原矿提练而成;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赞不绝口!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缎泥产品会"吐黑";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缎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绝不吐黑!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黑铁砂成品  
  《 黑 铁 砂 》    
 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养壶者之最爱。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鋉数日则如墨黑,泡茶好喝,评价好、赞不绝口!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30度C / 收缩比约12%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内紫外红成品
  

《 内 紫 外 红 》  
  
 壶胚乃以清水泥为泥料,成型后再以红泥浆上浆"壶表",再让壶坏阴干入窑烧成;此作法在当时为早期壶很常见之泥料工艺 壶身泡茶多日颜色变朱红色,现代壶已甚少见此作法。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小煤窑矿区大红袍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小煤窑矿区大红袍成品  
  

《 大 红 袍 》  
  
 由宜兴市洑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介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含氧化铁,在炼泥过程加入天然铁红粉提升红色,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矿区:宜兴市洑东乡西面
窑温:约1040度C / 收缩比:约45-55%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兰山朱泥 又称小红泥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小红泥成品
  

《 兰山朱泥 又称小红泥 》  
  
 由宜兴市洑东乡东面的矿区所开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又称小红泥),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跟一般红泥含矿量不同泥质较多,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矿区:江苏宜兴市洑东乡
窑温:约1080度C / 收缩比:约20-28%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紫茄泥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紫茄泥成品
  

《 紫 茄 泥 》  
  
 紫茄泥,紫茄色泽温润讨喜,泥中极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铁量高,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  
窑温:约1150-1200度C / 收缩比:约12%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墨绿泥成品
  

《 墨 绿 泥 》  
  
 紫砂泥色配比之一。将着色金属氧化物氧化钴、氧化锰,加入本山绿泥中配制而成的一种紫砂色泥。经烧成后, 呈深绿色至墨绿色,是人工配制为数不多的紫砂色泥之一。墨绿泥呈色的深浅,随氧化钴、氧化锰加入量的多少而定。
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5%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拼紫泥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拼紫泥成品
  

《 拼 紫 泥 》  
  
 拼紫泥,是用不同泥调配而成,简称"拼紫泥"也称调和泥为较常用的紫砂泥料,烧成呈棕色,在市场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泥性:稳定性特佳,容易掌控,结构紧密,可广泛利用,成型容易。
窑温:约1150~1200度C /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 普洱茶各种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清水泥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清水泥成品  
  

《 清 水 泥 》  
  
 清水泥,为原矿紫砂,赤铁矿、云母多早期较常见的泥料,被广泛使用,俗称"红紫砂"成色温和高雅玩家倍赏。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泥性:容易掌握,稳定性高,成型容易,泡茶好喝。
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 普洱茶各种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紫皂青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紫皂青成品
  

《 紫 皂 青 》  
  
 紫皂青,为原矿紫砂,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娇艳,呈紫红色,为稀有泥料,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70度C /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黄龙山石黄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黄龙山石黄成品
  

《 黄 龙 山 石 黄 》  
  
 黄龙山石黄,开产于黄龙山的嫩泥矿,近代用来做朱泥壶的原料,嫩泥矿中含砂量重,坊间常用来做仿古朱泥壶,颇受欢迎。
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8%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底槽青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底槽青成品
  

《 底 糟 青 》  
  
 底糟青,为原矿紫砂,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甲子年紫砂成品
  

《 甲 子 年 紫 砂 》  
  
 甲子年紫砂,为1984年在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非常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矿物含量丰富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铁星泥原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铁星泥成品
  

《 铁 星 泥 》  
  
 铁星泥,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深紫茄色、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深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1200度C /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石黄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石黄心成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青黑泥原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4 23:04:53编辑过]

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
漱齿浓消酒,浇胸清入诗。
樵青与孤鹤,风味尔偏宜。

紫砂——解读清水泥
   
(1)清水泥是一种炼泥方法,不加其他杂料直接粉碎成泥方法炼制的泥料统称清水泥。底皂青是一种矿料名称,就是带鸡眼的紫泥矿,是上好清水泥的原料(“周萍紫砂网”清水泥的原料全部为纯底皂青)。
(2)烧成的壶呈现红~猪肝色,烧成颜色具体要看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纯底皂青原矿因其中间夹杂着共生的青色“硅砂”,俗称“鸡眼”,这些硅砂在烧成以后呈白色或金黄色的小颗粒。我们的茶壶有白色小颗粒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没有就不是纯底皂青了。

这是低温烧成的清水泥,也是“周萍紫砂网”所有作品的颜色。我们的清水泥中加入石黄(是一种天然矿料),不但可以降低烧成温度,而且可以提高紫砂的质感与滋润度。您拿到茶壶后就能体会“泥色温润如碧玉,手感柔顺如丝绸”了,而这一切数码照相机是无法展示出来的。

这是高温烧成的清水泥,颜色为猪肝色。
说说紫砂泥料的陈腐[原创]
上一篇  下一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紫砂泥料的陈腐

   泥料的陈腐亦称陈化,古名养土,俗称困料、困泥。即储泥。紫砂矿泥加工工序之一。开采后的紫砂矿泥,经翻晒、粉碎、风化、研磨、过筛、和水拌匀,制成约宽六寸、长一尺之湿泥块,放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气荫暗潮湿处(地窖),需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贮存起来,以改善泥料之性能。湿泥经慢慢陈腐,成为“腐泥”。其水份得到均匀分布,以利 坯料氧化,有机物质可得到充分分解 (腐烂)。经陈腐之矿泥 : 1.可提高、增强可塑性 ; 2.可减少成型和干燥时开裂。泥料陈腐时间愈长,所制陶器质量愈好。我国古代陶瓷制作中,认为储泥陈腐是一个部骤,陈腐时间大多在一年以上。

  老泥、新泥其实是不少壶友存在的一个误区。紫砂的形成到今天都是经过了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了,都可以说是老泥。平常所说的新泥、老泥只是在陈腐期上区别而已。泥料的陈腐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越久越好,但在制壶前需重新回炼一下。陈腐期久的泥料色泽相对于陈腐期短的泥料要温润,可塑性要高一点。感觉没有那么硬。陈腐期短的泥制好的壶无水色,较难看。陈腐期长的有水色,较好看,经过泡养,温润凝重,不作任何加工,入手便光润古雅,可比三代铜器。
陈腐古法又称养土,《阳羡名陶录》就有载:“取色土筛捣,部署迄,贪其窖中,名日养土。”
目的一是加强泥的可塑性,二更显古朴纯厚之质感,三对助茶有帮助。用一些比较唬人的话讲就是,在长时间的带水陈化中,使其内部成胶质化凝结养土时间是否越长越好?这个问题问的好,首先养土的目的,在早以前的目的,一是增加可塑性,再是使泥质内部矿结和杂结晶部分有个充分的透化时间,出来的肉眼效果就是,养的越久,泥质越沉静,滋润。圆体砂颗粒大小变的有些象橄榄型和棱型。烧成之后,水头十分的好,也就是饱浆内含的感觉,是紫泥的最高境界。形成水分子化合
陈腐是将压滤或练泥后的泥料在阴暗潮湿,温暖密闭的室内堆放一个时期(长短不一),泥料在潮湿而不透风的环境中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这样可以使泥料的性能得到改善。如水份润湿均匀,组织更为严密,可塑性增强,干胚强度及制成品的机械强度增加。陈腐是制泥的一个过程,它对泥料的品质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泥料本身的质地是最关键的基础,另外手工、机制与否,艺人的制作水准对提升紫砂泥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我热爱紫砂也从玩泥开始,以本人的经验,同一泥料陈腐1~2年与7~8年用肉眼从表面上看还很难分辨。
同一块泥料,陈腐1-2年与10年或以上时,烧制的成品是否有明显的差别?
差别肯定有,悬殊不会太大。可制时的手感有明显的差异。
“陈腐”俗称“养土”,是紫砂泥料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是将调配、练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於阴湿处,让其腐酿。泥料陈腐的时间,又被称为“陈腐期”,是常被用来衡量紫砂泥料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实践证明,用陈腐久的泥料做出的壶,经过泡养后,壶身会呈现出“温润凝重”之感,无需任何加工,入手便光润古雅,势比三代铜器。陈腐期越长越好,已是行业的共识。
  那么,什么是“陈腐”的奥秘所在呢?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陈腐过程含有以下的物化原理:
  1。泥料在阴湿的环境下,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使其中所含的水分充分渗透、分布均匀。
  2。泥料的黏土颗粒在充分水化的状态下,发生了进一步的离子交换,一些硅酸盐矿物长期与水接触,发生水解,生成胶态的Al(OH)3、Fe(OH)3和硅酸等,一部分可溶性盐溶解于水中,被冲洗掉,使烧灼减量得到调整,泥料因此而更“纯”。
  3。泥料的黏土颗粒在充分水化的状态下,还会发生进一步的氧化?还原反应,使FeS2被分解为H2S,CaSO4被还原为CaS,并与H2O及CO2作用形成CaCO3,放出H2S,促进泥料的充分破裂,使泥料松散而均匀,颗粒的棱角钝化,泥料因此在烧成后,相对容易泡养,呈现出“润”的效果。
  4。在细菌的作用下,促使泥料中的有机物腐烂,生成有机酸,增加了腐植酸物质的含量,因此而降低了泥料的硷度,改善了泥性,增加了可塑性。
  5。陈腐越久,越有利于泥料中所含空气的排除,因此可增加泥料的粘性和坯体的强度。
  6。陈腐越久,越有利于消除矿料在深埋地下时,所形成的机械应力和结构应力,可减少半成品和成品的开裂现象,使成品的质量和成品率得到提高。
  另,根据实践经验,紫砂泥料至少需要经过三个月的陈腐期后,才能用于制坯。条件允许,紫砂泥料的陈腐期越长越好!
一、朱泥概述
  朱泥是什么!和红泥有何不同!现在还有无朱泥矿!
  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为红泥(含铁量极高)、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
  风化的  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
  朱泥和红泥最明显差别在烧成温度、及成品音讯高尖。
  目前朱泥矿是明显减少了、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朱泥壶因烧成不易、一般正规工手(指紫砂工艺厂)是不愿去作的、因为朱泥的收缩比有20%~50%之高(一般紫砂约8%~15%就不得
  了)、  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各价位款式之朱泥壶若不整口(用金刚砂磨平口盖)实难登上一级品。有些了解朱泥壶特性之壶友也只有
  在三点上要求、  对于口盖要求则见人见智、因人而异了。 ----容竹

  二、朱泥(一)
  无皱不朱~【皱皮朱泥】
  古人云:"无皱不成朱"!此传说,向来是古今爱壶人认定朱泥壶的要件之一;虽说朱泥系因收缩或砂浆比率的缘故,所以壶表易现"节
  皱纹",但老壶中却也不乏因打身筒之施力不均鲁莽粗糙所致之皱纹,事实上二者是不同且可轻易分辨的!
  因朱泥系之高收缩本质或砂浆比率而呈现之皱纹,观壶表是平整的,但侧面细察却有许多微细、紧密而自然之收缩感浮现浆面,美不
  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皱石黄泥"成壶后沉重扎实,坚硬细腻色呈肝红,色、质、触感俱优,养成速度飞快,稍一泡养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冲茗品质:扬香力特高、轻快而俐落,茶汤紧结柔滑,回甘强、回韵悠长,属性十分特殊,最适合冲泡台湾高山生茶,及福建铁观
  音、乌龙茶等轻发酵重香气之佳茗,爱壶人切勿错失此绝品!----容竹

  三、朱泥(二)
  赵庄老朱泥
  历代最著名之朱泥原矿宝山~"赵庄山",位处江苏宜兴境内;其所产之特有朱泥原矿~【黄石黄】(当地矿工习称"鹅蛋黄")更为古今文
  人雅士公推朱泥中之极品!
  赵庄老朱泥,系由赵庄山嫩泥矿的底层"黄石黄"中之精华挑拣提练而成;外观呈咖啡黑色,陶之乃现沉重之红锈色,有饱经沧桑之质
  感,色调朱红而不妖艳,使用日久益现沉蕴古老气息,故以产地之名命之;为濒临绝灭珍贵之名泥。
  视触本泥之成品,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
  爱壶人神醉,实堪名列极品级名朱泥而无愧!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时间之掌控要求较高,乃
  茶艺高手不二之器。
  因冷热收缩较大,故应于使用前确实温壶之动作;冲养日久,温润而富深度,美不胜收令玩家爱不释手。
  推荐:本泥最适轻、中发酵茶。
  因铁份含量饱和,故烧成温度仅约:1080度c
  收缩比:约30%以上。----容竹

  四、紫砂概述
  紫砂器,又称"紫砂陶",简称"紫砂",一种以特殊陶土制成的陶器。出自我国东南的江苏宜兴,所用陶土,为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
  岩,由水云母和高岭土、石英、云母屑、铁质等矿物成分构成,主要化学成分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
  锰、氧化钾、氧化钠等,颜色有多种,被主要分成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泛称"紫砂泥",可单独烧制成陶。因含铁、硅量较高,烧
  制后多呈紫红色,故称"紫砂器"。它始于唐宋,风靡明清,迄今未艾,是我国继唐三彩之后又一次誉于世的古老陶艺。
(一)紫砂器的起源
  紫砂器的起源,历来有多种说法。传说,宜兴紫砂泥的发现,最早是由一个异僧先发现的,他发现紫砂泥后,便沿村走,大喊:"卖
  宝贵去",见村里的人不理睬,又喊:"不买贵,那买富怎样?"村人见奇,就跟着他走,而走到一个山洞,果然发现有五色斑斓的泥
  土,很适宜制陶,从而发现了紫砂泥。可惜的是,这个传说没有年代,我们不知道它是发现于什么时候。最早,人们是认为紫砂器
  起源于明代,由明代人周高起提出,他在《阳羡茗壶系》"创始"中说:"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
  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姓名与
  生平不详,明周容《宜兴瓷壶记》认为他是"万历间(1573~1619年)大朝山寺僧",是他首先从陶工那里学会制陶技术而发明了紫砂
  器的。以后,清吴骞《阳羡名陶录》等也如是说,于是,紫砂器起源于明代说成了明清和近代流行的一种说法。直到现代,由于人们
  在文献中发现,早在北宋已有了有关紫砂器的记载,才提出了紫砂器起源于北宋说,而1976年宜兴鼎蜀镇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古龙窑
  和宋代紫砂器残片的发现,紫砂器起源于宋代说逐渐取代了明代说,成为了现代最为流行的说法。据稽,北宋有关紫砂器的记载大致
  如次: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宛陵集•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
  "雪贮双砂罂(yīng,缶一类的盛器),诗琢无玉瑕。"
  --梅尧臣《宛陵集•答宣城张主簿贵雅山茶次其韵》。
  "喜共紫瓯(ōu,盆盂之类的盛器)饮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
  "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米芾《满庭芳•绍圣甲戍暮春与周熟仁试赐茶》。
  所谓"紫泥",即是紫砂泥,而"砂罂"、"紫瓯",则均为用紫砂泥制成的器具。至于羊角山宋代窑址,南北走向,宽约十米,长约十几
  米,属于小型龙窑,窑侧有砖垛两排,砖属北宋中期,出土的紫砂器残片(图1),有壶、罐两种,以壶为大宗,既有圆器,也有方
  器,复原之,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等,器呈紫红色,据测试,其确为紫砂泥。
  至于羊角山宋窑出土紫砂器的造型工艺,并不是一般陶瓷的陶轮拉坯成型工艺,而是采用紫砂器独特的泥土镶接成型工艺,另外,
  器物里外无釉,均明显为紫砂器特征。据考察,该窑的年代始于北宋而盛于南宋。
  上述,由于有种种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的出土,人们才广泛认为紫砂器发 于北宋的。
  不过,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考古发现而言,紫砂器是始于北宋,但就文献记载而言,确似乎还更早。早在唐代,茶圣陆羽
  《茶经•之用》有曰:"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熟盂",即盛沸水之盂,"瓷"当是瓷,而"沙",按照上面对宋代史载的
  解释,则应为紫砂泥,"或瓷或沙"即是或用瓷土或用紫砂泥制成的熟盂。也就是说,在唐代,紫砂器已经出现。在对北宋紫砂器残片
  的研究中,人们有一种认识,即认为此时的紫砂器已经很成熟,其起源似乎还应更早,说"羊角山的发现暂时可以把茶和砂陶的碰撞
  定在北宋,但谁都知道它们之间的第一个回合要比这早得多。"唐代,目前虽无紫砂器遗物的发现,但我们知道,宋之前,宜兴的陶
  业一直都很发达,据考古调查,宜兴地区的古窑址,自汉至唐,一直绵延不断,有汉代的川埠乡和西山前的窑址群,有六朝的南山北
  麓汤渡村和均山的青瓷窑群,有唐代的涧 古龙窑址,等等。唐代,宜兴的陶业很发达,又地产紫砂泥,而文献既然有记,所以紫砂
  器出现的"第一个回合"可能就是这个时候。

  五、宜兴紫砂泥
  宜兴的陶土品种繁多,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丁山、张渚、渚东为主要产地。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
  白泥它是一种灰白色为主颜色单存的粉砂质铝土质粘土;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通称页岩),未经风化,又叫
  石骨,材质硬、脆、精;嫩泥则是一种以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材质软、嫩、细。宜兴陶都所产的各种天然陶土,不论
  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含量多的约在百分之八以上,含量少的也在百分之二左右。又因各种甲泥和嫩泥含铁量多寡
  不同,泥料经过适当比率调配,再用不同性质的火焰烧可以呈现颜色深浅不一黑、褐、赤、紫、黄、绿等多种颜色。这就是紫砂壶
  呈现各种瑰丽色泽的原因。
宜兴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其中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
  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
  棕色、紫黑色。紫泥是生产各种紫砂陶器最主要的泥料,目前仅产于黄龙山一地;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
(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
  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至于红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云:「石黄
  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由于红泥不利独自成陶,通常用作器表化妆土。
  红泥(或称朱泥),亦称「石黄泥]。即古人所谓「未触风日之石骨也]。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
  等色。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
  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筛目的
细度是以一平方公分所含孔隙度为量度。例如180目即一平方公分内含有180个孔目。)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
  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
  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紫泥取之于紫砂岩,其岩系粉砂质泥岩,紫泥的结构及矿物成份,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情况是:粉砂泥质结构,碎屑矿物以石英、高
  岭土、赤铁矿、白云母为主,含少量长石。由于含有较多的铁质,定名为"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综合分析,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
  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
  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乾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紫泥、绿泥和红泥,由于其固有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工艺性能,即便单独一种泥料,通过粉碎、炼泥,便能单独制成产品。紫泥
  是生产各种紫砂陶器的最主要的原料。绿泥用作化妆土粉饰在紫泥坯体表面。由于绿泥数量不多,同时大件的绿泥产品不易烧好,因
  而仅少数产品用绿泥制作。团山泥则可制作大件产品。红泥通常用作化妆土及制作小件产品。
  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堆放在露天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锤式破碎机初碎,轮碾机粉碎,泥料
  过60目筛(泥料如太粗则制作费劲,如太细制作时则易黏手,且烧成后收缩比大),湿水后通过真空炼泥机捏炼,便成为供制坯用
  的熟泥料。红泥、绿泥的制备与紫泥相同。谈到紫砂泥料的炼制,在五十年代以前,还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把晒乾捣碎的泥团围成
  一圈,用河水冲洗,人站在里面不停地走动、踩踏,直到泥料软硬适中;今人实难想向前人在炼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后。到六十
  年代后期开始采用机械化、有雷蒙粉碎机、搅拌机、真空炼泥机。
  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艺人们透过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
  剂,使之产生非同寻常的应用效果。大凡名家对泥料的配制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进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为某些名家的
  代名词,也突显了名家的艺术风格。如作品烧成后呈现天青、栗色、石榴皮、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冷金黄、
  金葵黄……等多种颜色,吸引了紫砂藏家的目光。紫砂泥若再掺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
  紫砂器表面的色泽取于自然泥色,程序是这样的:先将各色原料分开碾细,然后用清水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层蜡膏,即为有用的色浆
  原料,烧成后永不消褪。近年来还试制成功了醮浆红泥,仿金属光泽液等化妆土,丰富了紫砂产品的色彩。
紫砂陶器所用主要原料紫泥,行家形容紫泥是泥中有"骨"。这个"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它与粘土、云
  母、赤铁矿共生一体。紫泥不能用水直接膨润,粉碎至一定细度,不必与其它原料配合,单一原料即可成型烧成品种繁多的紫砂陶
  器。虽说皖之寿县、鲁之博山、粤之潮邑,均有出产类似的泥料,而一究其成份,则判若霄坏。若论色泽的瑰丽朴雅,质地的优良,
  当推宜陶为独步。但最使人引起艺术情趣的,要数那造型洗炼别致,线条刚劲流畅,比例确切恰当,色泽纯朴古雅,经艺人精湛的手
  工制作,集金石、书画、镌刻于一体,使紫砂壶成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实用器皿。

  六、对紫砂器泥色的鉴别
  紫砂泥是大自然赋予这块江南文化发达地区──陶都的恩泽,是大自然的恩惠孕育了历代紫砂名匠,高手和艺术大师,历代紫砂陶矣
  家以共聪颖的知慧和灵巧的双手,为后人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壶艺天地。
  紫砂泥:是「黏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的有色耐火粘土,经一千一百度~一千一百八十度烧成,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片,莫
  来石晶相,赤铁矿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烧结形成了陶瓷原料难得的单矿烧结双重气孔物相结构。使得紫砂泥「魔术般的五色土,
  天生就形成了中国茶道茶具系列适应茶文化之天性」。明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茶壶以砂为上盖
  既不难看,又无熟汤气,故用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好一句「色香味皆蕴」!使品茗者在味觉、嗅觉、视觉上达到了理念化的
  完美享受。
  古人描述的紫砂泥为「五色土」、「岩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红」、「朱砂紫」、「水碧」、「葵黃梨皮」、「墨
  绿」、「黛黑」、「栗色」、「桐绿」、「榴皮」、「沈香色」等。其中以朱、紫、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红泥(朱泥)、
紫泥(底槽青)、团泥(即本山绿泥呈米黃色),这三种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矿层分布不同,「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
  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千变万化,紫砂泥旳原料处理也耐人寻味。在制作处理上大致要经过:天然风化─泥料粉碎─筛选除染─级配─练制─陈
  腐等原料加工过程。从制作方法上:又分手工泥和现代机制泥。从原料互配上:有原色泥原配和互配之分。但不管怎样原料加工一
  旦成品即称「熟泥」,即可经陈腐后成型制作之用。历史上有许多好的调砂泥,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调砂特
  色,这就給收藏者和紫砂鉴赏家们提供了历史作品鉴赏的內 涵佐证。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艺品,特別是壶类、在实际使用中壶体表面
  肌理給人以手感舒畅、细而不腻,形如:豆沙、红木质的感觉,取悦于于心,雅致迷人。
石黄

石黄作为原始的熔剂性原料,作用也就是降低烧结温度.从而达到表明滋润的的视觉感受.

长时间成化的泥料颗粒圆润,相对容易泡养.老茶壶在显微镜下看颗粒大多比较圆润.而新料因为大多石雷蒙机粉碎,真空机炼制试片在显微镜下颗粒有比较锋利的锐角.这也是新料烧成后感觉较涩的原因之一.
清水泥

紫泥是一个"泛"概念!,底皂青矿也属于紫泥矿中优质矿料.清水泥原指成泥方法.现在确指没加它料的紫泥类.没加它料的底皂青可以是清水泥,但清水泥不一定就是底皂青矿料.目前市场经常混淆两个概念.紫泥的烧成颜色,主要因素是玻化程度.

清水泥是成泥方式。所有泥料都可以用此中方式成泥。但是目前市场上颇为流行的“说法”,是紫泥,或者底皂青矿料不添加其它矿料直接成泥的成泥称作“清水泥”
墨绿泥

墨绿泥是从民国陶业工厂开始引进氧化钴掺入泥中配制墨绿泥的.不过那时的墨绿泥只是用来装饰,点缀来使用,几乎没有全用墨绿泥来制作茶壶的。
天青泥

“当地所谓的"皂青"是指用稻草灰和石灰混成的一种青灰颜色.”主要是用作建筑物上的涂料

底皂青原矿的颜色很接近“皂青”色。这也是我把“底槽清”写成“底皂青”的原因。天青泥也是听人们讲,是做茶壶特好的泥料。好泥料的要求应该符合几个条件,烧成温度低,容易出水色,成形塑性好,颗粒圆润。而好的底皂青矿料能符合这些条件。对照书上记载的图片,如杨凤年竹段壶,就图片看颜色,质感和底皂青矿料烧成颜色无异。

天青泥应该是指的原矿.不是烧成颜色.

弱还原气氛中比较容易烧出此效果.底皂青矿料应该和古籍中记载的天青泥是同一种矿料.现代窑炉基本上都是氧化焰因此看不见"淡墨"色效果.

天青泥使什么颜色?这个问题非常尖锐。现在有据可查的所谓“天青泥”就是杨凤年的竹节壶。而这把壶的颜色也就是“猪肝色”。这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天青泥”是指的泥而不是烧成后的颜色。

故去什么样的泥料才可以称得上好泥?要符合几个条件。练制简单,烧成温度偏低,可塑形强等特征。那符合这些特征的烧成颜色是“猪肝色”紫砂矿料只有是上好的底皂青矿料。

再就是黄龙山很小,矿脉一致,不可能以前有“天青泥”现在就绝迹了。
四号井

清水泥原指是成泥方法.底皂青是优质紫砂矿料.黄龙山四号井是和其他黄龙山矿井一样仅仅是夹(宜兴土话读ga)泥矿,而且四号井早已废置.

底皂青矿料也不仅仅出在四号井,黄龙山其它矿井都可以出优质的底皂青矿料.
烧结

烧结度高声音相对较脆.吸水率低.颜色滋润.烧结度偏弱,则向反,敲击声音沉闷,吸水率高,颜色晦涩无光泽.

主要是第一次烧成烧结度不一。若第一次烧结度较高,捂灰成色会润一点,烧结度相对底一点,则捂灰以后会感觉壶表有些“涩”,但后者相对容易泡养一点。

现在宜兴许多搞泥料的人,专业知识比较贫泛.只在乎烧成"第一眼"效果.对一些泡养以后效果并不在意.

声音沙哑还是清脆主要和烧成玻化程度有关.

好的泥料应该纯,净.烧成后要友质感.在制作过程中,对制作艺人来说可塑性要强.成品率要高过去因为窑炉的局限性.还要求泥料吃火要相对底些.

烧成以后沾接部位的强度(可以是正或负)主要是泥坯沾接决定.,泥坯沾接是一个物理过程,沾接强度主要处决于水分空间,重新充填程度.烧成过程是一个物化过程.主要处决于泥料成分结构.

泥料不经过除铁的话烧成成品大多会出现黑色斑点.温度过高会出现熔点孔.
焐灰


"焐灰"是老的说法,就是将烧嫩欠火或其它因素需要改色的茶壶,放入陶瓷钵头内,再用柴草灰焐好密闭,在低温缺氧状态烧制(还原气氛烧制,利用紫砂主要着色的铁离子在低价状态成现灰黑色的原理).紫砂壶焐灰,因为效果特殊,有"温润如墨玉,坚质似铁石"之美誉.



如今,因为掌握"焐灰"技艺的工匠越来越少且焐灰容易出问题,成品低,有人便用化工料配制近似焐灰效果的仿焐灰的泥料.使紫砂焐灰蒙受了"不白之冤".

焐灰"实质就是还原焰烧成,它的着色离子还是铁离子,主要是高价铁离子,在缺氧状态下还原成低价的铁.因此使用是对人体没有半点危害的.

一般加色料的壶因为工艺方法不一样,通常质感很差,颜色可以接近,但质感平滑,颗粒感差

焐灰以前时对紫砂器烧生(俗称欠火)的一种补救措施.因为器泡养后效果特别.象"墨玉一样"因此在市场上焐灰壶身份比较特殊.有人专门进行将烧制的茶壶进行焐灰,如清末程寿珍就有许多焐灰的作品专门进行第二次烧成焐灰.(价格也比原来不焐灰的的要贵一倍).有一个网友来信问看见一本书上说紫砂焐灰时碳渗透.我不知道该书作者是谁.但我知道的焐灰,就是在还原气焰(气氛)使高价铁离子有原来的红色在缺氧状态下还原呈现低价状态的黑色.假如是碳渗透,那么经过使用是否还会有碳析出现象?

假如是碳渗透,焐灰茶壶岂不是越用越白?

理论上只要是着色离子是铁离子的.在缺氧状态下都可以烧制.但在具体操作上难度较大,焐灰对火温要求比较特殊,朱泥类结晶程度较高,出现液相相对较早(温度偏低).因此焐灰成功几率趋近零.焐灰壶底皂青矿料把握相对大些,掺和其它色素的可能会发生花壶现象.

焐灰本来就是窑变现象.不过只是人为操纵下的窑变而已.

一把成功底皂青焐灰,颜色应该是黑内透青,青中泛蓝.保持原料的颗粒质感.


和其它拼制黑了区别,拼制黑料,相对颜色呆板,质感较弱.

团泥不可以焐灰.

若第一次烧结度较高,捂灰成色会润一点,烧结度相对底一点,则捂灰以后会感觉壶表有些“涩”,但后者相对容易泡养一点。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
”,就又指制作工具。紫砂成型工具,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政革,创新,现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经济的,自成体系的工具,数量大小有几百种,质地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种材料。
  紫砂成型工具种类繁多,也很讲究造型的美观,前提是以实用为主。这些工具大部分靠自己制作,即使一些买来的工具,也分经过加工,修整以后方可使用。这就要求制作者对整个成型工艺有系统的,全面的了解,要弄懂各种工具的不同用途和规格,要考虑在使用上方便,触觉上舒服。因此,紫砂成型工具的制作也很有学问,既要考虑外观的造型,又要符合实际使用功能。   以下对不同工具的规格要求作一概述:
一、搭子 搭子是成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主要用于打泥条,片子和捶嘴,把泥片等等。搭子的主要用材是榉树,檀树,枣树等,取材要干。搭子平时使用后用湿布擦净放在干燥处,不能在太阳下晒,不能用来打铁器等硬物。
二、拍子 拍子主要用于打身筒,拍片子,拍口。材料以红木为最佳,拍子的总长28CM,拍身宽10cm。厚度是根据材质而定,枣木前厚3mm,中厚4mm,后厚4mm,柏木厚些,红木可更薄一些,拍子用过后也不能浸在水里,应放干燥处,要避免单面受潮,并要防止拍子开裂。
三、尖刀 尖刀的种较多,分铁尖刀,竹尖刀,通嘴尖刀,弯尖刀等。尖刀是用于琢嘴把,琢钮,转足,革小平面的一种普通而常用的主要工具,实际也是简单的雕塑工具。材料用普钢,铜,不锈钢,老竹子等。其形中间宽,一头尖,一头稍狭圆,两面线条要对称,中间厚,边上薄,成弧形。尖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
,厚薄,宽窄要求不一。
四、刀 刀是成型中使用最广的工具,在制作过程中,用刀进行切,削,钎,挑,挟,挖,刮等,从开始到结束都要使用。做刀的材料一般最常用的是普通钢,刀锋要经常磨快。刀柄与刀身的比例大约是6:1。
五、矩车 矩车的正名应为规车,它是专门用于划圆片子,开口用的。矩车分车柄、车钉、站人和销钉四部分。矩车柄是用不易变形的竹子,站人要用厚1.5cm以上的竹老头做,矩车钉是铁的,销钉是竹子做的。一般矩车的规格是:柄长20 1.5 0.5cm;站人总高8.5cm,宽1.3cm,眼长2.4-2.2,宽0.55cm;矩车的不同用途是根据站人与矩车钉的高度来调节的,一般矩车站人比钉高2mm。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矩车,弯泥条矩车,是在车柄上装两个站人;还有复线车和打线车,复线车不装车钉,打线车则是装竹钉。
六、线梗 线梗是用于勒光各种装饰线条的工具,线梗有牛角的,铁的,塑料的还有竹子的。线梗是根据不同的装饰线条来磨制的并要根据各人使用的手势,习惯来确定线梗的不同角度。是制作成型工具中最难掌握的一种。
七、明针 明针就是牛角片,用于作品表面精加工的工具。制作明针时头子要刮平,要从上到下慢慢地薄下去,明使用时浸在清水里,不用时要捞起揩干。
八、矩底、泥扦尺 这两种工具都是用竹子做的,矩底又叫底据,垫底,是垫在矩车的站人下面划片子用的
,中章开一个圆眼。泥扦尺是用来起泥条和大片子用的崐它用节距较长的竹片做成,从柄到头要逐渐薄下去
,并且慢慢狭窄,背面要平正,口要齐,一面成刀口状,握柄处一般正好有一个竹节。
九、 勒只、篦只、复只 勒只是用来光口颈,底,足与身筒交接处的工具,材料有牛角,竹子,黄杨木等。它根据不同的角度,弧底磨成所要求的形状。篦只用作于整形,可篦去身筒上的小疙瘩的小隙丝,主要用简片,木板制成。篦只要肩,肚,底分开做,不能一个壶造型只用一只篦只。复只是用来复子泥的,一般用2~3mm的竹片或明针做成。 十、竹拍子 竹拍子有大,中,小及尖头拍子等几种。大,中拍了是抽身筒,做方货用的,小拍子是用于推身筒接头,掠子泥,推墙刮底,做嘴把等;尖头竹拍子可挟大面,做嘴等。

十一、挖嘴刀、铜管 挖嘴刀是用来挖嘴洞的,用2~3mm粗的钢丝烧红后加柄制成的。铜管是钻各种大小洞眼的,用铅皮或铜皮卷成直径一半的圆筒,长度10-12cm,在两头加上成刃口。
十二、独个 这是用作圆眼,圆嘴的工具,同时在做花货,树桩时也可作雕塑工具用。竹子做的独个具有爽泥,耐磨等优点,且取材容易,削制方便。独个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头的用作独盖眼的,另一种是两头尖的(一头粗,一头细)。用作独嘴洞及其它洞眼。
十三、水笔帚 这是用布扎成的用于带水的传统小工具。打身筒,琢嘴,把,琢钮等,都是离不开它的。它的优点是存水多,带水方便 。特别是做粗货,坯体太燥时,可直接沾水带在坯体上。

  紫砂成型工具除了上面介绍的以外,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了。紫砂成型工具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且不断完善的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紫砂艺人智慧的结晶,它与传统的紫砂工艺是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分离的,它不仅并系到艺人操作的方便,还与作品的质量直接相并。因此,精湛的制作技艺必然有完美的制作工具来辅助,这恐怕也是紫砂工艺的又一独特之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壶的鉴别、养:
紫砂茶壶自问世以来就是实用与艺术两用的,发展到现在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出现了大批商用的紫砂制品,作为手工艺品,其产量和工艺必然不能兼顾,对于一般商品壶来说只能以适用为主,再兼顾一下造型艺术,至于精工细作,那是千元以上的极品了!这开头的问题对于做壶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可笑,因为他们关心的是做工如何精细,做工越好越逼真,价钱就愈贵,而泥料则是与做工成等比的,因为泥料的好坏其价格相差很大,很难想象一把工艺很差卖到三四十元以下的壶能用到五六元一公斤的好泥,而做好壶的人为了达到他的工艺要求也不会去用没经过提炼的五六毛钱一公斤的甲泥。所以相对,100块钱一下的壶的泥料肯定是不行的!而对于不是用好泥料做成的壶,可能就是怎么养都养不好了,工艺倒是无关要紧!
看泥料:
不过对于完全是门外汉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两个最基本的入门问题:泥料和做工, 我们先从泥料说起,首先我要说明的是紫砂泥不一定是紫红色的。有乳白色的称为“团泥”;有墨绿色的称为“绿泥”;当然也有紫红色的称为“紫泥”;还有一种性能不错的朱红色的“朱泥”,但是这种泥只有是采自广东“南开山泥”、接近福建的“龙窟朱泥”才称得上上等朱泥,还有福建较北的地方产的朱泥性能也不错,而其它地方产的朱泥一般透气性能比较差(不太适合养),同时也因为朱泥的成型工艺特殊而有它的特殊价值(制作手法与宜兴完全不一样,是用拉的,难度较高,所以手工的市场价一般高一点)前段时间台湾风行的“大红袍”、“梨皮朱砂”、“碧榴皮朱砂”当属此类,以上泥料做成的壶通称紫砂壶!
听壶价:
紫砂陶器的工艺价值(或者说价格,在马克思理论中,价格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完全由其工艺水平决定。通俗一点就是做工啦。 那么怎样区分做工的好坏呢?壶都是人做的,做一把好壶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有两把壶放在您的面前,一把是一个人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做的,另一把只花了他半个小时,按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计,后面那把他每天可以做十几把,可以想象每天十几把的壶一定很粗糙,实际上十几元一把的壶其产量每天可以达到二、三十把,不然他就会入不敷出,无法生活。同样为了降低成本,他也不可能采用很好的泥料。和画画一样,画画不仅仅在于“象”,而要有它的气度、神韵,紫砂壶也如此,做工到了一定程度可以随心所欲,不必要有太大提高,关键是怎样用做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风格,使作品拥有自己的气度、神韵,这就是千元以上的价值相差所在。
基本的市场行情:
模具:一般的商品壶基本上都是套用模具(价格相对较底,一般在80块钱以下)来做的,所以我们在选定中意的式样以后主要是看它以下几个方面:安装工艺,在外形上,从壶的侧面看,壶口、壶嘴和壶把的上端面应该平齐;从上面看,壶嘴壶把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应有歪斜,且居于壶身的中间。口、盖端面应该平整无起伏,配合应该严密,没有砂纸或锉刀打磨的痕迹,通身不应该有裂纹和剥落,如有则是次品,价格最少要短三分之一。尤其注意嘴、把、滴子与壶身、壶盖镶接的地方,另外壶底、壶口沿、盖的口沿和花货的装饰物也是镶接上去的,也不应该有裂纹,有许多裂纹在壶的里面,特别要当心。剥落则可能发生在嘴、口、盖子等容易发生撞击的端面。
手工艺:接头的地方应该过渡自然光滑,没有人工修补的痕迹。线条应挺拔清楚,不拖泥带水,花货的形象应尽量逼真、有质感,工具修饰的痕迹应越少越好。我们要以机械整体加工的规格来衡量,好的壶应该就像用机械整体加工出来一般,其加工精度以这样为标准:光面每厘米非造型起伏不得超过±0.1毫米,装配精度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口与盖的配合间隙在0.5毫米左右,如果盖子是对称几何形,则盖子在各个对称方向上应该配合良好。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应该有为了配合良好而用砂纸、锉刀打磨的痕迹。一般市场价大约在200~4000元!古董的一般要看年代久远,是否是名家作品而定价,已故大师的每一把都是上万块!
天地人和——养紫砂壶
怎样才能养好一把壶呢?主要有“开壶”和“养护”两大要领。
  “开壶”,简单说就是“去火气”、“除异味”、“定终生”三步曲。首先要“去火气”,为了褪掉高温煅烧带来的火气,要用常流的恒温水把新壶泡上十天到半个月左右(以流动的山泉水和井水为佳);第二步要“除异味”。比较好的选择是将去过火气的壶放到稀糯米粥水里煮,每天煮两个小时,连续煮上3~5天即可;最后就要考虑如何使用这个紫砂壶了,毕竟壶是用来泡茶的,至于泡什么茶得根据紫砂壶的形状、泥料和个人爱好来决定,因材适用。一般紫泥、清水泥适合泡浓度高的红茶、普洱茶等,朱泥料的则更适合泡香茶、高山茶、铁观音、龙井等!
因壶适茶,因茶选壶,用壶养壶养出道理,愈是紫砂古壶、旧壶,愈能养出个名堂;愈是名人名作愈容易养出精神;愈是别人感到难养的壶,愈能养成好壶。如是不是紫砂名壶,或泥质不好的壶,通过养壶还都能把它鉴别出来,爱茶爱壶者以适用的、实用的、时代的、科学的泡茶方法,养好紫砂壶,把握着茶、壶、茶的量、壶的容积、水、水温、火候、时间,形成优选的结构,编成规范的泡茶之法,乃使紫砂壶供真茶,色、香、味皆蕴。养壶天趣,珍如珠玉。以自己的实践探索出紫砂壶确是世间茶具之首的科学道理。肌理之贵可与隋珠赵璧比美。玉不琢不成器,壶重养养出神。
  養壺的方式:

  ﹝一﹞泡茶之前先用熱水沖淋茶壺內外,達到溫壺、去霉味、殺菌功效。

  ﹝二﹞泡茶時因水溫極高,茶壺本身因熱毛細孔會略為擴張,水氣會佈滿壺身,在每次沖泡間的空檔時,用乾淨的棉布或茶巾,先用溼布把壺上茶水擦乾淨,再用乾布在壺身上來回擦拭,反覆持之以恆,壺就會顯現出溫潤質感,會讓人愛不釋手。 (不过要注意,朱泥的里面可是不能擦的,经常用开水泡就行了,因为朱泥壶讲究养茶楂(茶锈),擦了可能就没了,有茶楂的朱泥壶价格更高,因为就算是好的泥料要养到有茶楂也至少需要两三年)

  三、 每次沖泡之後,必須把茶葉與茶水清出,用熱水沖淋壺身內外,再用布擦拭壺身,打開壺蓋放在通風處自然陰乾。

  四、泡茶時勿將茶壺浸泡水中,有些人習慣在茶船內倒入熱水,以達保溫功效,然而這對養壺並無正面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五、 有些人講究所謂「壺裡茶山」,時常將茶渣與茶水留在壺內,任其隔夜放置,但是在亞熱帶,高溫又濕氣重,一旦通用不佳又沒有充分乾燥,茶水容易變質,壺就會吸收異味及霉味,這樣不但不能泡出好茶,更可能影響健康,得不償失令人不敢茍同。

  六、 避免把壺放在有油煙或有異味﹝包括香味、臭味﹞,及灰塵過多的地方,這樣會影響茶壺的色澤質感,更會影響泡茶的品質。

  七、 壺不要用化學清潔劑刷洗,不謹會將壺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刷掉壺外表光澤,也會吸收清潔劑的味道。
紫砂壶,经久用、久养的工夫培养,养成了浑圆脂润,方敦厚重,珠玑隐现,肌体丰满,亚光宝气,似玉洁莹,像是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看到了完美肌理的真容,紫砂段泥壶,有人认为“段泥壶泡茶容易脏,爱者甚少”。而今天我看到台湾人用段泥壶泡台湾包种茶,养好的段泥壶,如铜质之色,似玉石之光,击之有铿锵声,胡玉胡金别有一番精神,朴质可爱。
紫砂壶的评价、鉴赏与收藏

  人各有志,亦各有癖。志者,抱负也;癖者,嗜好也,如斯而已。杜甫有诗云:“从来性癖耽佳句。”白乐天也说:“人皆有一癖。”古人有爱兰、爱菊、爱梅、爱酒与爱茶者,今人则有爱集邮、爱火花、爱古钱、爱字画、爱陶瓷、爱古玩者,至于爱紫砂壶成癖者,往昔有项子京、吴骞、张叔未、李景康、张虹、储南强诸名士,当今则有唐云、亚明、冯其庸、罗桂林、许四海、唐国新、浪石、刘鸿禧、姚世英、富华、王一羽等名家,在台湾亦有众多爱好者及收藏家。紫砂壶从品茗用具演变成文人雅士的欣赏玩器,成为收藏家竞求的珍稀玩物,使人不见则已,一见爱不释手;不集也罢,一集终生不休,自有其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其简练大方之形、淳朴典雅之色、安祥恬淡之态,更为海内外各方人士所钟爱。

  如何评价、鉴定一件紫砂壶的优劣?古今中外许多收藏家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诉诸文字者,前人虽有片言只语,但系统理论却不多见。因为各家自有各家言,标准出就不尽相同。但能达成共识的,不外乎两个标准:一是艺术标准,二是功用标准。

前人对紫砂壶的评价

“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李渔《亲说》)这是明人李渔对紫砂壶的总评价。

  为什么宜兴的紫砂壶好?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它是艺术品,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可以“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张岱《梦忆》)。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别清香;“用以盛茶,不失元味”。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一书中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还有许次纾《茶疏》也说:“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紫砂壶还有一种特点,就是使用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沏出来的茶汁也越发醇郁芳馨。《阳羡茗壶系》说:“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在林古度《陶宝肖像歌》里也有“久且色泽生光明”的诗句。这种既有艺术价值又实用价值的特点,使紫砂壶的身价“贵重如珩璜”,甚至于超过珠宝。

  清人汪文柏赠给当时紫砂壶名家陈鸣远的一首《陶器行》诗里,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赞句,可见宜兴紫砂壶的身价是非常高的。究竟值多少钱一具呢?明人周澍《台阳百水注》里说: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到了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也是“一具尚值三千缗”(陈其年《赠高澹人诗》),可见名家出品价格尤高。再往后,则凡是明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壶,不仅“价埒金玉”,而且已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吴梅鼎《阳羡茗壶赋》)

  爱壶者不仅重金购藏名家茗壶,甚至对一些残破的紫砂壶,也愿意出价收购,明末周伯高就是这样的人。他在《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中说“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

  紫砂壶古朴淳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文人玩壶,视为“雅趣”,参与其事,成为“风雅之举”。他们对紫砂壶的评价是:“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稳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见奥玄宝《茗壶图录》)紫砂壶与当时名震宫廷的景德镇瓷器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因而博得古今外文人的“深爱笃好”。

      如何进入欣赏紫砂壶之门

  欣赏紫砂壶,必须从爱壶、玩壶入门,在使用、玩赏中,了解什么是正宗紫砂,紫砂泥料的性能、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吸水率、秀气性、紫砂壶泡茶、注茗的功能,壶的造型、泥的色泽、工艺技巧以及装饰手段、艺术风格,名人名作、历史沿革、流派等等,逐步确立自己的收藏风格。欣赏紫砂壶,亦浅亦深,亦玄亦神,关键在於你如何进入赏壶之门。

  宜兴紫砂壶历来分四个档次:实用品(大路产品)、工艺品(细货)、特艺品(名人产品)及艺术品(富于艺术生命之作)。实用品的特点是每个历史时期投入的制作人员最多,制作技艺较差,日产量高,品种单一,这项产品历来不入赏壶之列(历史上也有专做大路产品而独具功力的高手,应属例外)。工艺品出于良工巧手,其作品一般来说制工精良,但出于历史或文化因素、艺术素质,他们的作品大多为模仿传统造型,或创作一些符合初涉紫砂爱好者喜爱的造型。再上一个层次就是名人产品,称之为特艺品。名人当然是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名人少,作品亦少,它总是赏壶、藏壶者渴求的对象。艺术品,粗略地说,并非就特种工艺、精湛技艺、独具功能、材质贵重等而言,而是根据作者文化艺术素养的高下,在紫砂这个传统工艺中注入艺术生命的多少来判定的。

  不富收藏就无赏壶可言。收藏应该各有所好,不必强求一致,多、全、精、专、深、大、小,都可视为收藏特色。在收藏中可以学会欣赏,在欣赏中能够学会收藏。

     鉴赏紫砂壶的基本知识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盖、钮、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盖的周圆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当代紫砂陶艺大师顾景舟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说:“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部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报,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则、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之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或盎或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於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遍爱好砂艺界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当今,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料时,均说其含有氧化铁的成分,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笔者个人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谈泊平各,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虽亦明白这个道理,但却是一味模仿古拙,结果反是“东施效颦”,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须知,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模仿是不可能达到古拙境地的。

  三是“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盛开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得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变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

  四是“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经济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之作,伪造的质品屡见不鲜,造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鲜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於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一、容量适度;二是、高矮得当;三、口盖严谨;四、出水流畅,按目前我国南方人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饮,宜采用容量350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刚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劳,所以称“一手壶”。

  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口盖溢出,大煞风景。煞风景的还有壶嘴出水不畅,几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壶中,均变成大叶,易把出口堵住,此时需把壶嘴通一下为妙。现时作壶已根据饮茶人习惯,把壶嘴改成独口,使流水明显比以前通畅。

  要求壶的口盖严谨,能使冲壶水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壶内,看来似乎与功能美关系不大,实际是为讲究卫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种种,都属功用标准。

紫砂壶的选用与收藏

  选用紫砂壶,若以名为贵或以稀为贵,那是古董收藏家的事。一般选壶,不必过分讲究,只要是把好的紫砂壶,用以泡茶,善於蕴味育香;使用经久,越发光润古雅,就会给你的饮茶生活带来艺术享受和无穷乐处。

  选壶要领:一、购置新壶,壶的造型与外观要美,只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那就代表了个人的美感。壶毕竟是自已使用的,未必要追随流行样式。二、壶的质地,胎骨要坚,色泽要润。选用新壶,可先轻拔壶盖,以音色清脆轻扬,听来悦耳者为佳。三、壶中之味,应注意闻闻。一般新壶可能会略带土味,但可选用。若带火烧味、油味或人工着色味的则不可取。四、壶的精密度即壶盖与盖身的紧密程度要好,否则茶香易散,不能蕴味。测定方法是注入壶试验,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若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就表示精密度高。五、壶的出水效果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中滴水不存者为佳。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也可比较,长者为佳。六、壶把的力点应接近壶身受水时的重心,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慢慢倾壶倒水,顺手者则佳,反之则不佳。七、壶的特性与茶的特性宜相配合则适用性更佳。壶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壶音稍低者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

  养壶要领:一、新壶新泡。先要决定此壶将用经配泡哪种茶?譬如是重香气的茶还是重滋味的茶,如果讲究的话,都应有专门备泡的壶。但是不讲究也无妨。二、使用新壶。应先用茶汤烫煮一番,一则除去土味,也可使壶接受滋养。方法是用干净锅器盛水,用小火加热煮壶,到水将滚未滚时,再将茶叶放入锅中同煮;等滚沸后捞出茶渣,再稍待些时候取出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自然阴干后,便可使用。三、旧壶重泡。每次泡完茶后,将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去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四、注意“壶里茶山”。有人泡茶,只除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在壶里阴干,日久累积茶山,如维护不当,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更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五、把茶渣摆存在壶里来养壶的方式绝不可取。一方面茶渣闷在壶里易有酸馊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紫砂壶乃吸附热香茶味之质,残渣剩味实也无益于壶。六、壶应经常擦拭,并用手不断抚摸,不仅手感舒服,且能焕发出紫砂陶质本身的光泽,浑朴润雅,耐人寻味。七、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它较柔细的布擦拭,然后放于干燥通风且无异味之处阴干。久而久之,自会与这把壶发生感情。

  名壶收藏:目前,在港、台和东南亚一带,紫砂壶已和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受人青睐的国粹。收藏名壶成了人们精神享受上的一种乐处,许多人竞相高价收购珍藏,犹如五十年前的上海一样出现“一两紫砂一两黄金”的身价。大陆改革开放,为台湾、香港、日本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华裔嗜茶者,提供了寻觅他们梦寐以求的制作精巧的紫砂壶的大好机遇。
图片还是没有显示,兄台能给个连接吗?
TOP
124#

请教一个问题,我养的一把紫砂壶,密封性下降。控水不好,会影响品茶吗?
TOP
125#

庆庆 在 2006-7-4 22:21:38 发表的内容

贴把俺收的壶



有明白的看俺的这把如何?
[upload=jpg]Upload/20061128233832306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12823384028666.jpg[/upload]
TOP
126#

好贴!收益非浅!
TOP
127#

是的.你没见过,这是神兽壶.
TOP
128#

闻香 在 2006-7-3 15:45:50 发表的内容
wxs 在 2006-7-3 14:48:22 发表的内容
闻香兄常品何茗啊?


哈, 不敢着"品"字. 牛饮而已.

这不, 请看这杯普洱, 你猜这泡茶喝了多久?
说出来笑死人, 从6/29号晚下壶冲泡到今天7/3.
茶汤色已淡许多, 但喝后居然回韵犹长, 非常生津, 绝无枯涩感.
普洱, 真是深不可测!!!
[upload=jpg]Upload/20067315425846463.jpg[/upload]
TOP
129#

神兽壶[upload=jpg]Upload/200611292054979497.jpg[/upload]
TOP
130#

火焰山 在 2006-11-29 21:05:05 发表的内容
火焰山 在 2006-11-29 20:55:17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11292054979497.jpg[/upload]

遥远壶
你买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