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茶壶的大哥请进来指点一下! [复制链接]

查看: 16790|回复: 132
81#

庆庆,有图吗?
TOP
82#

(转)

《坭料的优劣》
陈缶 文

紫砂的分类从颜色分可以分成紫坭,红坭(朱泥),团坭。

不管是哪一种颜色泥料,都必须符合几个紫砂坭料的共同特征,表面具有颗粒质感,断面在显微镜下气孔曾双重气孔。

好的紫砂坭料经过泡养,颗粒质感圆润,饱满,砂感丰富。而断面的双重气孔可以保证紫砂器皿的透气性,和相对的隔热性质。

市面上一些劣质坭料通常是用普通的有色黏(陶)土,粉碎后加入色料拼配而成,就颗粒结构看,缺乏原矿紫砂矿料质感的丰富性,断面结构也非常单一,玻相充分,没有紫砂坭料砂质颗粒的不均匀状态。

优质矿料也在加工成坭的流程也必须科学,合理。现在鼎山许多“练泥人”没有理解紫砂的特性,在练制过程中不注意颗粒结构的合理搭配,仅仅利用紫砂泥矿的直接成坭特性的只简单机械粉碎过筛,导致坭料质感过分均匀,不仅机械强度降低,而且破坏了颗粒分布的合理结构,致使紫砂表面的质感单一,不能充分展示紫砂材质美感。

紫坭矿料中最典型的结构可以从半壶底皂青坭料看出,坭料的颗粒,气孔,泡养以后的质感等都充分展示了紫砂材质的原始美感。

朱坭是大家争论比较多的坭种。根本原因就是有人把朱泥神秘化,朱泥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紫砂)坭料,因为历史上的红泥坭料没有添加任何任何人为的色素,都是原矿料,而为了区别现在添加人工色素的坭料,我们习惯将天然红泥料称作朱泥,加入色素的配制的红色坭料称作红泥。其实我们只要牢牢把握住“颗粒质感以及透气”和天然特性,就很容易区分。有关 “无朱不皱”是对朱坭的误解,只要看一些历史作品,就不难发现,历史上许多朱坭作品并不是这样的。关键还是选矿和炼制的方法,矿选好,炼制方法得当,在加制作者对朱坭坭性把握,就不会产生“无朱不皱”的现象。

团坭料相对要比紫坭和朱坭更为直观。好的团坭矿料是天然的紫坭和绿坭共生矿料,但紫坭偏多,颜色就偏红,高温下偏青,偏灰,相反绿坭成分高,烧成颜色偏黄,高温下偏灰白。颗粒结构的特征是“骨多肉少”砂感强烈,表面质感十分丰富。

劣质“团坭”烧成后颜色发暗,有晦涩感或者特别艳丽但没有质感,几乎看不见砂质。典型的就是市面上所谓的“黄朱坭“敲击声音清脆,透气性很差,表面没有砂质感。严格将这样的坭料不应该叫做紫砂!
TOP
83#

(转)


《试谈紫砂壶艺的造型美》
张守智

紫砂器是一种无釉陶,它并非以釉彩绘画的装饰来达到陶瓷艺术中美的效果,而是通过造型结构来表达其外观美。紫砂壶艺经过长期的发展,陶工创制了不少精练别致的壶样,这些设计都蕴含着很多美学观念。所以紫砂壶的造型美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题目。

■ 重心与稳定性

紫砂壶的造型基本上要符合“稳”的要求,稳除指使用时的稳定外,也要求视觉上具有安定感。紫砂壶为求使用及创作上的便利,多做成圆形或对称的形体,这种造型都以形体的中心线为轴,而造型的重心就落在中轴上,从造型重心下垂的中轴线,并落在壶底的中心点,所以壶底的大小就在视觉上影响壶的稳定性。此外,壶体的肩、腹部位的变化,也影响着整体造型的重心和稳定性。如壶体比较矮,底部较大,造型重心就下降,在视觉上增加了造型的安稳或压重感。又如壶体较高,底部较小,造型的重心就沿中轴上升而产生轻巧和生动感。以一件简单的牛盖洋桶壶为例,它的形体比较高,为求造型稳重大方,所以壶底就做得较大,使其外观均称。又如小型竹节壶,它的肩腹重心位置靠上,而足根上部内敛,所以造型就显得轻巧。至于石瓢壶,它的侧立面近于正立的三角形,重心全靠在壶体底部,但壶底以三乳钉状支脚架空,使造型稳而不重。

■ 嘴和把在壶体上的均衡

紫砂壶的嘴和把对主体的结构均衡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壶体上的嘴或把手的一方过重,或是壶把向外回转得过大,都会使造型重心偏离中轴。若嘴和把在壶体两侧的位置和空间安排不当时,也会影响造型的均衡。

一般壶嘴和壶把装配形式有:(一)壶的嘴和把在壶体两侧以对称形式展开,这种形式具有端庄、安定的效果。(二)壶体两侧的嘴和把都朝一方向倾斜,壶把的曲度与壶嘴的伸展方向相同,这种处理形式,在取得造型均衡的同时,也产生动感。

要取得嘴、把与壶嘴的均衡,我们要因壶嘴的造型来处理。如果壶嘴是属三弯形,我们要用“三平”手法来装置嘴和把。三平就是嘴和把的最高点要与壶口取平。此外,壶嘴所占的长方形空间要与壶把相若。有时因壶把的回转位所占的空间比嘴部为大,我们便要把壶嘴安装得比壶把稍微外倾一点,并把嘴根下部稍微提高,使它高于把的底部,以求取得整体视觉的平衡。

除三平法外,嘴和把也可依一个三角形的结构来装置。首先以壶底中心为点,以壶口为顶线,画出一个倒立的等腰三角形,以决定嘴和把的位置。这处理方法,多用在安装一弯嘴上。这种不求嘴和把在体量上相等,而是以嘴上部和把上部的曲度相呼应,并以壶口两侧至嘴、把部份相等的虚空间来取得整体的均衡。以这种手法处理的一弯嘴壶有掇球壶、汉扁壶和线云壶等,它们的造型都予以人生动活泼之感。
?
■ 对比与调和

紫砂壶造形设计上的对比与调和是利用壶身各部的异同来表现。壶体量的大小、造型的方圆、线条的曲直、坯质的粗幼、色彩的冷暖等,都是构成不同视觉效果的元素。紫砂壶艺中对比与调和经常是交错的使用在同一件作品上,以取得更佳的造型外观。

如一把壶的钮部和壶身,设计者往往用以小对大的手法,做成这两者在体量上的大小对比,同时又把壶钮造成壶身的形状,使两者的设计在对比中取得调和。再以四方抽角竹顶壶为例,在形体和轮廓上,它的体面方圆结合,线条曲直并蓄,但是作者又在明确的对比中运用线、面、体等平线的过度和衔接,来取得整体造型的统一协调。
?
■ 实体与虚空间

实体与虚空间是指造型体本身与形体外形相对形成的空间。恰当的虚实对比有利于加强造型的特点和装饰性,是取得造型整体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壶把在壶体上回转构成的两形空间,若可呼应主体形状或其线条的特点,则可达到加强整体感的作用。又如在壶底加上支脚,将壶体架空,加强造型下部的虚空间;或是在肩上架起提梁,增加壶体上部的虚空间,或是以简单的桥形壶钮形成壶顶的透空位,这些手法都是以虚实对比的原理以增强造型的气势。以著名的大彬提梁壶为例,这壶的重心在壶体下部,造型稳健庄重。但通过提梁的回转,构成壶体上部的虚空间,使整体舒展大方,增加了整个造型气势。提梁所形成的完整空间,亦增加了造型的装饰感。
?
■ 整体与局部

壶的口、颈、肩、腹、足、底、盖、钮、嘴、把、流等相对于整体而言都是局部。这些细部都要统一在整体设计中。它们要服从整体,并要做到与整体有机的结合。

壶的口沿、底边、圈足都是造型的局部,也是造型变化的细部。这些口沿、底边与圈足的转接线条要交待明确,干净利落,致使造型能与人明快精确的感觉。

至于壶盖,它的结构可分为嵌盖、截盖、压盖三类。一般瓷壶因成型工艺的局限,所以嵌盖形式较多。但紫砂壶无釉,手工形成精细,所以嵌、截、压盖结构兼有。从壶口与壶盖结合上看,嵌盖和压盖结构形式变化丰富,而截盖的结构则使壶体与盖面连接一体,加强造型的整体性。但是,无论是用那种结构的壶盖,在整体造型上都要做到“贯气”,即使有肩有颈的壶体,也要注意盖面与壶体或肩部的轮廓相贯通。

壶钮的造型为求取得与主体的协调,设计者往往将其外形做成主体正立形或倒立形的缩小,或是主体和盖面外轮廓的延伸。钮部造型虽简单,但细部的处理仍要做到一丝不苟,防止呆板粗糙,钮部与盖面的衔接,应注意过度自然,防止生硬。与壶盖浑然一体。此外紫砂壶也有用贯接线结构接合嘴和把的,就如汉方壶的嘴和把就是用明接法处理。这种结构,外形明确,线条交待干净利落,增强了方壶造型的鲜明特点。

■ 紫砂壶造型的有机形态

在陶瓷生产中,自轮制成型工艺发明后,圆形器便成了器形的主流,这是因为圆器使用方便,易于生产。但是轮制成型的器物受到同心圆的制约,形体只能上下有变化,使造型局限在一定范围内。而紫砂壶则用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基本手工成型,这使宜兴陶工不单可制作圆形等类的对称形体,亦可做出许多非对称和有雕塑感的壶类。这种有机造型的形体,具有上下、前后、左右三度空间,造型领域的扩大,使壶体的设计样式更丰富多变,花货类中的树瘿壶、束柴三友壶、南瓜壶和梅干壶及光货类中的伏虎壶、追月壶和小之泉壶等都是非对称形式的有机造型表现,这种造型是通过周视效果来表现其整体统一感,其设计是多层次的结构变化。设计者把造型最富变化的线、面、体表现在壶体的主观面,通过视觉的流动,使各部分造型在连续变化中取得有机的溶合。如南瓜壶,它以视觉上的回环转向来表达自然生机的变化感和造型上的整体感。

■ 组合套叠结构

日用陶瓷的组合套叠结构,是方便使用和存放时节省空间。组合结构除要满足实用功能外,在造型上也要取得各组合件的变化与统一。近年宜兴出产的组合套叠茶具,除符合茶具的使用功能外,更充分利用紫砂原料性能和成型工艺的长处。以竹炉茶具为例,它以紫砂传统中最熟悉的竹为题材。在造型结构上,设计者以上段竹干的空间为容水的壶体,配上嘴、提系、竹桥盖钮等附件,做成茶壶。竹干下段则以等距分割四个方形洞口,内装四个茶杯,中心有一小盅点燃酒精,备温茶之用。造形无论是套叠起或分拆开都能达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紫砂套茶具是紫砂壶艺创造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从这里可以说明,只要对不断变化的生活需要深入研究,创作者必然会生产出在功能和结构上有所突破的设计,而这种创作意念,正是紫砂工艺发展的本体动力。
TOP
84#

天神 在 2006-7-2 22:01:21 发表的内容
一般做手拉壶的朱泥现在应该还有吧,就是经典的大红袍泥就难找了。


手拉胚不是紫砂,泥巴壶而已。

潮州手拉胚红泥壶多用于工夫茶,在成型后要放到预先调好的浆泥中挂上一层浆的,具体怎么说这道工序我不知道,见到过.但壶的里口内不需要.一般这样的壶胎很薄,外表光亮,养不出紫砂的温润来.
最后编辑庆庆
TOP
85#

感谢王兄.
感谢庆庆.
TOP
86#

请再上张俯视图和开盖图,谢谢!
TOP
87#

最后编辑庆庆
TOP
88#

闻香 在 2006-7-4 15:57:16 发表的内容

闻香兄过谦啦!牛饮这词适合与我。
普洱,确实深不可测,对于我来说,根本门外,因为我们这多饮绿茶,偶有人喝铁观音,我是常年享用毛尖和碧萝春。^_^


W兄好口福啊. 毛尖我好象还没真正品尝过. 碧罗春也是今年朋友送了我一小罐才真正品尝了一回.
不过喝绿茶, 也可使用玻璃杯, 这样可以欣赏茶叶纤细美丽的体态.


近年来,一是气候不济,二是商业性的趋利使然,毛尖质量逐年下降,很难喝到可心的毛尖茶啦,也因这个原因,改喝碧萝春。

确实如闻兄所云,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沏绿茶,除可以闻香品味,还须赏形观色。
TOP
89#

庆庆兄好文,收藏并学习中。
最后编辑wxs
TOP
90#

庆庆的二壶,可谓大易其趣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