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憋不住了我也发:伟大的钢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查看: 10094|回复: 42
41#

[upload=jpg]Upload/20065912172463682.jpg[/upload]


老柴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在中国乐友心目中的地位是岂止是权威,那是相当权威了,有哪位朋友进入古典的曲目能够离开他的作品,更因为老柴的作品缺少德奥系作曲家对于理念和对超越人类的世界的先天的追求,使的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旋律的美感,这非但没有减少老柴作品的可欣赏性,反而更加促进了他的作品的流传,在我们眼中他似乎就代表着音乐,有哪个人没有把他的芭蕾作为入门曲目,有哪个人听到那如歌的行板时不动容.他的作品并不是缺乏深度,而是无论什么时候好像老柴都不是在刻意为之,他寻找的是表达自己感情的最佳方式,有时侯完全是一种情感的倾泻,作为写旋律的高手,他似乎从不追求太完美的结构,因为一切都是浑然天成的,我认为莫扎特是一个作曲的天才,上帝给予了他这种天赋,如果需要再找一个人的话那是非老柴莫属了,虽然他们两人的音乐非常不同,但是完全可以感觉到二者音乐之中共有的灵气,只不过老柴性格是更加抑郁多情的,他的人生经历或多或少地也是他作品形成的基础,同时老柴音乐中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元素相当重要,没有人能够象他那样能够把民族的东西和西方的东西结合那么完美.他似乎不是刻意地这么做,但是却实非常成功,我们在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中既能够感觉到俄罗斯民族的豪放和坚强,也能够听到非常浪漫主义的处理,无论我们承认不承认,这部钢琴协奏曲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一部钢协了,因为老柴在那里把自己的一切想法都那么直白地表现出来,他不象他所讨厌的布拉姆斯那样在钢协之中作哲学的思考,也没有想到要隐藏自己的情感,一切都那么宏大,乐观,而慢乐章则极尽了老柴煽情之能事,几乎是催人泪下的.

老柴一辈所引以为荣的忧郁在这里似乎都被他忘记地一干二净了,我们听第一乐章的时候似乎很难以想象一个如此乐观的乐章的作者竟然是伤感的天鹅湖的作者,我们面对的仿佛不再是一个曾经因为自己的性格经历坎坷的作曲家,而是他背后的整个俄罗斯,是他对于自己的祖国的理解,三个乐章勾画了他的祖国的三个方面,也许正因为这一点他的这部钢协才没有因为缺乏贝多芬钢协中强烈的自我精神和虔诚的信仰而输给对方,相反老柴用贝多芬很淡薄或者没有可能拥有的国家和民族的观念补充了这个缺失,贝多芬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送给英国国王,但是老柴只能够送给他的祖国,在他的自我感情之外,俄罗斯城市中普希金笔下的贵族的生活和农奴制乡村屠格涅夫描绘的寂廖的宁静是他唯一可以依托的东西.第二乐章的动人之处就在于老柴对于民歌的敏感,他能够从一支简单质朴的民间旋律之中创作出饱含俄罗斯式的忧伤的乐章.而第一乐章幅度宽广的主题则是他难得的灵感甭发之作.从那个由乐队奏出的主题中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俄罗斯文学中辽阔的草原,那是一个果戈里,普希金,契呵夫用来隐藏他们伤感的地方,而这早已文学化了的草原则已经变成了所有的俄罗斯文人的母亲,我们从第一乐章之中甚至可以听出作曲家难以隐藏的虽然简短但是感人至深的深情乐句.

而对于个人来说,第一钢协完全可以成为自己隐藏自己回忆的地方,每个人小时候如果注意的话都会听过这首钢协,或许那时侯还不知什么是CD,或许那时候可以听音乐的机会紧紧是广播,磁带或者电视,或许那时侯根本不会象现在一样有机会听到这么多音乐,但是诸位难道没有这样的感觉吗,只要能够听到这首钢协,即使就是它的主题,都会放下手边的作业,什么都不想,用手托着下巴,享受那难得的时光,这段美丽的旋律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构成的回忆今后也许再也不会拥有了,但只要听到第二乐章那个象是我们过去的灵魂一样的大提琴,我们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再也不会丢失.
TOP
42#

l楼主不一般。向你表示敬意。
TOP
43#

讲得真好!,这拉二就是我最喜欢的钢协,我无数次被那些旋律打动,特别喜欢贾尼斯的演奏,激情,奔放,在伦敦爱乐无比优美的弦乐衬映下,展示了广阔的被白雪复盖俄罗斯原野,以及诗人一颗忧郁的心,让我深深感动!
就是这拉二开始让我喜欢钢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