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说说几个不同品牌钢琴的声音特点----名琴聆听记趣 [复制链接]

查看: 4485|回复: 16
11#

[upload=jpg]Upload/2005971751095849.jpg[/upload]
19世纪中期的立式钢琴

20世纪是一个分水岭,在进入20世纪的同时,钢琴进入了现代化阶段。与众多的音乐家相比,一位法国的音乐家在20世纪初创立了一套新的作曲体系,他就是克劳德•德彪西。德彪西不仅是一流的钢琴演奏家,同时又是杰出的钢琴作曲家。他在音乐创作中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把钢琴当作一种可以制造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音响效果的调色板,激进的和声语言是他为20世纪音乐创作带来的最大礼物。

从第一架古式钢琴的出现到现代钢琴的广泛运用,钢琴的制作经历了近300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制琴大师的不断改进,钢琴的构造日趋完善,音色更加完美,它已经成为现代乐器中音域最广阔、表现力最丰富的键盘乐器。三百年钢琴的历史发展不仅反映了人们在音响审美上的追求,还勾勒出了乐器和演奏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然而钢琴家在将自己的情感与心境投入钢琴作品时,完成的不仅仅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更多的是演奏家在追求琴人合一的境界,实现钢琴作为自我情感媒介的功能。钢琴历史的三百年,就是人类文化所经历的三百年。钢琴之所以伟大,就因为它是人类酸甜苦辣三百年的象征。

晚期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的兴起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欧洲艺术风格,崇尚豪华、奇异和精雕细琢,被称为“巴洛克”。在此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上追求“逼真”,尊重“自然”。许多艺术作品都体现出把对神的崇拜和颂扬,逐渐转移到对人类情感的关注。巴洛克时代的艺术家们将这样的风格发扬、演进,并且在新的艺术倾向中更多地强调紧张、亢奋和激扬的情绪。巴洛克音乐承载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形成了独有的艺术气质。在这个时期,欧洲音乐的许多重要体裁初步形成。

18世纪初是巴洛克键盘音乐史上新的里程碑,意大利古钢琴家多米尼科•斯卡拉蒂与法国羽管键琴乐派的音乐家让-菲利普•拉莫开创了键盘音乐的新天地。德国音乐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创作实践中尝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与结构原则,为后世的音乐树立了永恒的典范,也是钢琴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巴洛克音乐的贡献在音乐史上是无人可以比拟的,它的到来标志着欧洲近代音乐文明开始展露曙光。

1685年,多米尼科•斯卡拉蒂出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十六岁时,他已经是那不勒斯皇家小教堂的管风琴师兼作曲家。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都曾经留下过这位音乐家的创作足迹。斯卡拉蒂不仅为教会撰写宗教音乐,而且也为皇室谱写歌剧、室内乐等世俗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多年的漂泊游历中,斯卡拉蒂接触到许多像阿堪杰罗•科雷利和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这样的演奏家和作曲家。在自由浓厚的音乐氛围里,斯卡拉蒂进行了许多充满新奇大胆的音乐尝试,装饰音与不协和音的使用不仅让当时的听众耳目一新,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728年,斯卡拉蒂作为宫廷音乐教师,跟随玛利亚•芭芭拉公主来到西班牙马德里,并在马德里开始了他创作的全盛时期。斯卡拉蒂为公主的音乐教育创作了五百多首键盘奏鸣曲,这些经典的传世之作为后来的键盘音乐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期巴洛克时代开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那时,在很多领域,无论是科学、政治、哲学或是艺术与文化,都预示了启蒙时代即将来临。在融合了宗教和音乐的社会背景中,伟大的德国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越过前人筑起的丰碑,将键盘复调音乐推向最高峰,成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复调音响建筑师。

巴赫键盘音乐的创作不仅扎根于传统的宗教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德国民间传统音乐之中,同时也受到了马丁•路德新教的影响。巴赫的音乐语言极其丰富,具有鲜明的个性。

[雅克•路西耶]巴赫改变了音乐的法则,走得很远,他发展了一种绝妙的结构,和弦、声部非常丰富。这是巴赫音乐的一大特点。像这一首《赞美曲》…… 几乎每半拍就有一个和弦…… 12个音符有7个和弦,很丰富。

[雅克•路西耶]巴赫的低音非常出色,在键盘上弹G大调很简单。但这已经具有爵士乐的风格了,低音高起低落,是一个歌唱性的低音,而不仅仅是在键盘上敲低音音符,是在歌唱。如果忘了G大调,还有低音…… 紧接着,绝不停止,永无止息。而这就是巴赫音乐的重要特点。没有沉闷的部分,像这样没有主题地去弹,很有意思…… 所有的东西都有价值…… 继续……

1717年,克滕大公利奥波德聘请巴赫担任宫廷乐长。利奥波德大公是位音乐爱好者,他十分欣赏巴赫的音乐才华,并给予优厚的待遇。而且,利奥波德大公本人精通古大提琴和大键琴,巴赫因此乘兴创作了许多这类的器乐曲。克滕时代可以说是巴赫创作的高峰。当时,巴赫创作的大量键盘音乐都是极富价值的作品。如果说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主要是他宗教音乐世界观的反映,那么世俗性和民间性的音乐语言则较多地体现在他那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的古钢琴组曲及《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平均律钢琴曲集》被后人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它的第一卷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这些作品自然、流畅,音乐的内涵与演奏的技巧之间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平衡。

他在《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卷首写道:为了音乐的求知与熟习。

[乔安娜•麦克瑞格/钢琴家(女)] 平均律钢琴曲顺应调律法的变化而写。在当时,琴键按五度音的关系调律,演奏某些作品的确非常好,比如演奏威廉•伯德的作品,大部分时是C大调加上大量的变奏。《平均律钢琴曲集》则取其中,以八度音的调律进行创作。把一个八度分成12个半音,第一次不管用什么调演奏都可以。因此,巴赫大胆地、开创性地为每个调都写了前奏曲和赋格曲,原本用C大调、c小调、G大调、g小调,忽然间就变成了降e小调或降b小调,这是全新的工作。在第一本书里,以C大调前奏曲开始,然后转成c小调,然后有一个新的调升C大调。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走。他写了很多这样的赋格曲。

[安德烈斯•席夫]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和舒曼每天都练习这些音乐,后来的巴托克和卡萨尔斯同样也是如此,他们称之为音乐的旧约。我也这样认为,每天都练习《平均律钢琴曲》。每天演奏2首、4首或6首不同的前奏曲和赋格曲,这是开始每一天的绝妙方式,就像洗澡清洁自己一样。对于精神、心灵和身体,这是一件非常纯洁的事情,而不用做其它浪费时间的蠢事。因为这已经给了你足够的练习。像这样一首曲子…… 这已经用到了几乎所有的指法。就像跳舞一样,你会为活着而感到幸福无比。

[加夫利洛夫] 升C大调前奏曲的节奏很轻快,当然也很有力,而且流畅、动听,很酷的。这首曲子让人感到很快乐、舒服、很有活力。演奏起来就像度小说一样。是的,我真的很喜欢。

老年的巴赫视力已近乎失明,身体状况也迅速恶化。巴赫最后一部键盘作品《赋格的艺术》被誉为音乐家的“哲学著作”,他以音乐思维中的高度逻辑性和结构的严密性来反映音乐所包含的数理与宇宙的和谐之美。这部作品在巴赫逝世时仍然没有完成。

[乔安娜•麦克瑞格/钢琴家(女)] 最后一首赋格曲是第14对位曲,篇幅很长。有很多段,以3个主题为基础,第一个主题严肃……庄严…… 第二个主体却非常轻快,为作品带来了活力。第三个主题更有意思——非常私人化,曲子他的名字“B-A-C-H”。因为在德语里,B就是降B音,H是B音,所以他的名字听起来是这样的……巴赫在键盘上听起来就是这样的。这是他第一次用自己的名字去谱曲。非常有意思,因为它是这么容易拼写,他是第一次写这样的赋格曲。这部分结构很严密,有很多紧密的连接……巴赫在去世之前,没有完成这首赋格曲,因此音乐猛然被切断。人们认为这是4声部的赋格,作品最后的切入点,重新诠释了赋格的艺术。但他去世了,没有完成。所以,他留下了这个忽然结束的让人惊讶的结尾……

1750年,音乐巨人巴赫的逝世被看作是巴洛克音乐的休止符。随着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和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诞生,巴洛克音乐渐渐被新的潮流所淹没。对于巴赫来说,人们更多的是怀念其精湛的键盘演奏技巧,而忽略了他伟大的键盘音乐作品。在钢琴艺术史上,巴赫的键盘作品构建起理性的音乐大厦,向全人类展示了一个纯美的心灵家园。

早期古典乐派的钢琴音乐

18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思想上和政治上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反对神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反对君权的口号,提倡回归自然,崇尚人的理性思考,西方音乐开始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也从巴洛克那浑然一体的复调结构中解脱出来,以顺应当时整个社会所提倡的“回归自然”的思潮。

然而,钢琴音乐中新风格的产生与钢琴取代古钢琴的现象是分不开的。经过改良的钢琴既能表现蜿蜒起伏的歌唱性旋律又能奏出丰满、响亮的和弦,因而成为古典时期的主要键盘乐器。在这个过渡时期,钢琴音乐的旋律深受当时新兴的意大利喜歌剧的影响,曲调更具有歌唱性的特点。除此之外,18世纪中叶曼海姆交响乐派的动力性风格也为钢琴音乐风格增添了新的因素。

在这一时期,音乐尊重人的理性,众多作曲家们的天才与个性得到了自由展现。其中,巴赫家族对钢琴艺术的发展仍然起了重要的作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最小的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钢琴开音乐会的人;而另一个儿子,被人们称为“汉堡巴赫”的卡尔•菲•埃•巴赫是整个过渡时期最重要的键盘作曲家,也是钢琴艺术史上从巴洛克风格到古典风格转折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维也纳古典主义大师的第一人——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是卡尔•菲•埃•巴赫的直接继承者,他钢琴音乐的创作也正如他的基本创作风格一样,明朗、乐观、富有幽默感和民间气息。在海顿时代,奥地利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当时德奥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生活都充满信心,信仰人道主义。这种意识在海顿的音乐创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海顿的生活年代长久,一生跨越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几乎整个古典时期的漫长阶段。海顿的钢琴音乐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作品以62首钢琴奏鸣曲为主。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大多为帕蒂塔或嬉游曲,带有洛可可艺术的痕迹。

18世纪70年代是钢琴艺术史上古典时期的开始,也是海顿整个创作的转折点。受当时德国文学界掀起的“狂飙突进运动”和北德音乐“情感风格”的影响,他的钢琴奏鸣曲规模不断扩大,形式的变化也日趋丰富,音乐主题的展开更为严密和富有建筑感。18世纪80年代以后,海顿的钢琴音乐风格出现了新的倾向,晚期钢琴奏鸣曲中抒情性的成分大大增加。这时期的海顿在音乐表现力方面已经炉火纯青,在音乐结构方面也获得了和声与对位因素的平衡,这也正是古典风格的两大特点。

长期以来,海顿在钢琴艺术史上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人误解为专写玩具式钢琴曲的“海顿爸爸”。然而,海顿的音乐是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在钢琴音乐创作的长河中,海顿是连接卡尔•菲•埃•巴赫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之间的桥梁。

莫扎特钢琴音乐的创作

1756年1月27日,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个普通的音乐教师家庭中,诞生了一位日后震惊世界、具有“神童”美誉的古典音乐巨匠,这就是沃尔夫冈•阿•莫扎特。如果说在约瑟夫•海顿的作品里,人们较多地感受到他巧智与幽默,那么莫扎特的音乐则更让人体验到浓厚的人情味。在主调风格的钢琴音乐里,莫扎特是第一位用音乐来进行心理描绘和性格刻画的作曲家。
  莫扎特早在五六岁时便显示出超凡的钢琴演奏和创作才能,他总是用锐利、精巧的动机呈现和灵活顺畅的调性变化来取得情绪上的对比。莫扎特钢琴音乐的创作,既继承了其前辈作曲家的写作手法,又在音乐语汇和曲式结构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不仅结构、形式均衡统一,在主题性格的对比,和声的应用方面也更为纯熟。在莫扎特的笔下,作品中那些看似松散的音乐材料之间总有一条极其微妙的“锁链”联系着,任何乐章在他的天才创作下都是一个高度完美,结构紧密的和声整体。

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没有繁杂的配器,也没有唐突的展开,一切都恰如其分、无可挑剔……”的确,莫扎特的天分和才华使得他的创作既没有过分改变传统,又具有极为鲜明的特色。他大量的作品流露出一种单纯的美,把宫廷艺术的优雅发展到了顶峰。莫扎特不仅具有非凡的音乐平衡能力,还把声乐艺术的抒情性注入到器乐演奏形式中。对于这一点,甚至有人说,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是教会了乐器如何歌唱。

当莫扎特开始他非凡的作曲家生涯时,协奏曲这种体裁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莫扎特对钢琴协奏曲贡献颇多,从11岁创作第一首钢琴协奏曲,一直到他辞世那年的最后一首,二十七首钢琴协奏曲的记录着莫扎特在音乐上的成长轨迹。莫扎特称维也纳为“钢琴之乡”,在那里,他以教授钢琴与演出自己的钢琴协奏曲维持生计。

在钢琴协奏曲的历史上,莫扎特率先采用交响手法使钢琴独奏同乐队齐奏保持了精妙的平衡,歌剧性的因素在他的钢琴协奏曲中更为明显。钢琴与乐队之间既有对比又有配合,生动细腻又充满戏剧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他所完善、发展的钢琴协奏曲形式成为后人参照的典范。

[科林•戴维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有很多特点,其中那首A大调很出色。那首协奏曲没有双簧管,声音非常平滑。对于莫扎特来说,单簧管相当于女高音或中提琴,一般来说,中提琴被分声部,使乐团的声音更加柔和。优美、浓密、甜美。加入单簧管之后,一切更加动听。他创造了现代的钢琴协奏曲,巴赫也写了很多同类的作品,但是是完全另外一种风格。莫扎特铺设了这类作品全新的道路。

在莫扎特一生的创作中,钢琴协奏曲是其所有器乐协奏曲中的精华,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了几近完美的境界,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和明确的意境都使得他的钢琴协奏曲成为十八世纪钢琴艺术的典范。在莫扎特的所有钢琴协奏曲中,只有两首是用小调写成的,它们充满了忧郁和悲伤的情绪。其中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阴郁而内省。音乐大师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非常喜爱这首协奏曲并亲自演奏过它。正是这种特质使莫扎特为十九世纪许多作曲家钢琴音乐的创作开启了先河。

贝多芬的钢琴音乐创作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一个伟大的名字,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中的最后一位。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听力开始下降,晚年全聋,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思想给了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从而追求平等、正义和个性自由。

贝多芬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但贝多芬并非音乐神童,创作也并非一挥而就,而是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感到满意为止。他的早期作品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但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形式和特点。贝多芬的创作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并且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他让钢琴获得了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其情感表现的幅度使当时的人们感到震惊。从痛苦的绝望到令人振奋的斗争情绪、从内心的忧郁到胜利的欢呼,从纯洁的爱情到悲愤的怒吼,从暴风雨般的热情到田园般的安宁,贝多芬把个人的主观情感和个性表现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贝多芬所有的创作体裁中,钢琴音乐所占的地位仅次于他的交响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被誉为钢琴音乐“新约全书”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把钢琴奏鸣曲的刻板程序变为表达情感的灵活工具,是作曲家表现矛盾冲突、对比和统一的最有力的手段。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就已显露出贝多芬独特的个性风格,而中期奏鸣曲是作曲家最典型风格的集中体现,达到他钢琴音乐创作的顶峰。在《热情奏鸣曲》完成之后,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出现了长达5年的休止。1809年,当贝多芬再度提笔写作钢琴奏鸣曲时,风格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晚期的5首奏鸣曲是贝多芬精神的真正超脱,作品内容也上升到了哲学的思考。

在贝多芬的钢琴音乐创作中,钢琴协奏曲是另一个重要的领域。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共有5首,但创作时间的间隔较长。早年的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继承了前辈海顿和莫扎特的传统,而1800年创作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在随后的第四和第五钢琴协奏曲中,贝多芬彻底脱离了维也纳乐派的程序化传统,使钢琴独奏声部和交响乐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复合,赋予了钢琴协奏曲体裁全新的特征。在贝多芬的手下,协奏曲这种体裁更朝交响化方向推进,他为后世的浪漫主义协奏曲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贝多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人尊称他为“乐圣”。

浪漫主义的背景和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随着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主义的形成,钢琴音乐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许多作曲家在音乐史上谱写出光辉的篇章。其中在钢琴音乐领域创作和表演成就最为突出的就是具有“钢琴诗人”美称的弗列德里克•肖邦。

肖邦1810年生于华沙近郊的热拉左瓦•沃拉,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华。肖邦七岁时就发表了第一首作品,八岁时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奏,他还常以“钢琴神童”的身份应邀表演,成为当时贵族沙龙中的宠儿。1825年,肖邦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开始了早期的创作活动。

在定居巴黎后,肖邦的创作趋向成熟,其钢琴音乐创作涉及内容和体裁之广泛,大大超过前辈作曲家。肖邦在这些作品的创作中深刻挖掘了浪漫主义的表现语言,作品侧重点也从纯粹的抒情演变为树立民族史诗的气质。肖邦的创作不仅细腻含蓄,而且具有广阔深邃的精神境界和炽热的爱国情感。作曲家罗伯特•舒曼评价道,“肖邦的音乐就像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充满无穷的威力”。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曾回忆:“当肖邦作品的第一个音符在音乐厅里响起时,听众立即认出那优美的音乐并为之赞叹”。

无论在钢琴音乐体裁的开拓、钢琴音乐和声语汇的创造,还是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肖邦都堪称钢琴艺术史上里程碑的人物,他为十九世纪下半叶世界钢琴音乐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新的起点。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

[upload=jpg]Upload/20059717524386983.jpg[/upload]
李斯特做秀

[upload=jpg]Upload/20059717532591378.jpg[/upload]
群魔乱舞的李斯特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弗朗兹•李斯特是19世纪钢琴作曲家中浪漫主义色彩最为华丽的一位,他以超凡的才能、丰富的哲学文学修养和精湛的演奏技巧为音乐史留下了许许多多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李斯特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自小就显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童年时期,李斯特来到奥地利与教育家卡尔•车尔尼和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分别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同时又到处旅行演奏,很快他便成为巴黎艺术沙龙中的宠儿。在那里,他结识了音乐家弗列德里克•肖邦和尼科洛•帕格尼尼。
TOP
12#

钢琴艺术三百年[转贴]

钢琴/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管风琴的制造工艺

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上,管风琴是键盘乐器家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乐器。最早的管风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提起管风琴,人们总会联想到庄严神圣的教堂音乐。然而,直到公元9世纪,管风琴才被允许进入教堂担任人声伴奏。文艺复兴时期以后,管风琴作为宗教音乐乐器的地位日益显赫起来。

最古老的管风琴是出现在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水力管风琴”,这种原始的管风琴声音嘹亮刺耳,为古代罗马人的戏剧表演和竞技活动伴奏助兴。在随后的一千年中,管风琴制作工艺发展缓慢,体积却逐渐庞大。这样的管风琴需要有将近百人的合作才能完成演奏,其声音震耳欲聋,无论对于演奏者还是听众,享受音乐的意义已经不存在了。

[upload=jpg]Upload/20059717375678941.jpg[/upload]
1799年布罗德伍德的钢琴击弦机图样

在中世纪,乐器制作师们逐渐改革研制了一些可在家庭中使用的小型管风琴,而大中型的固定式管风琴仍然广泛应用于教堂。由于那时的管风琴中设有众多的音管,音色饱满宏大,非常适合于营造基督教教堂所追求的庄严肃穆的气氛。从14世纪末起,管风琴上出现了两层手键盘,同时还加入了足键盘,增加管风琴的音域与复调表现力。

在具有辉煌艺术文化成就的巴洛克时期,管风琴在制造工艺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随着管风琴制作工艺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琴键、键盘以及音栓数目的增加使这种乐器能够演奏出更为复杂的旋律,通过组合键盘还可以表现更加丰富的音色。巴洛克时期的管风琴保持了早期管风琴辉煌嘹亮的音响特点,但声音却柔和了许多。它们不仅可以演奏声部众多的复调音乐,也很善于独奏单一声部的音色。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管风琴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管风琴音乐也真正成了宗教音乐的代表。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上,宗教音乐最繁荣的时期也正是管风琴的鼎盛时期。

欧洲工业革命以前,管风琴和时钟并列成为最复杂的机械装置,是人类智慧的象征。然而,制作管风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制作一架管风琴至少需要一年,有时甚至要花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耶胡迪•梅纽因/小提琴家] 乐器制作是一项引人入胜的工作。了解各种乐器的内部结构和各种乐器的起源,会使人兴趣盎然。过去,在演奏管风琴时,必须使用“人工肺”,要让几十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在一个充满空气的气囊上蹦跳,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气流使琴管振动。今天则是通过机械方法来为管风琴鼓风,使琴管振动。了解这种乐器以点带面的制作原理,我感到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管风琴上的一个点能够带动其它很多的点,并且引起整个乐器的运动,由此产生宽广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和奇特的音响效果。

[让•保罗•迪尔冈施-技师] 我们通常是用铅锡合金来制作管风琴的琴管,而且要根据不同的音色来确定所用的金属的比例。琴管中的锡越多,音色就越响亮,铅越多,音色就越低沉。现在我们正在维修法国兰斯市圣•雷米大教堂的管风琴。这架管风琴共有3000根琴管,按照音色来分组,这些琴管又可以分成45组,每一组琴管有61根琴管,这样算起来,大概总共有3000根琴管。
TOP
13#

[upload=jpg]Upload/200597186216664.jpg[/upload]
普罗科菲耶夫青年时期

在20世纪,俄罗斯民族新一代的音乐家在前辈作曲家丰硕的成果上开拓了一片新的音乐世界。这其中为钢琴音乐贡献较大的是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和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反对德彪西将钢琴作为追求朦胧纤柔音色乐器的做法;相反,他将钢琴打击乐器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风格直接体现在他钢琴音乐的创作上。在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的创作中,5首钢琴协奏曲和9首钢琴奏鸣曲是最为重要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普罗科菲耶夫特色,追求金属般富有弹性活力的颗粒性声音,体现了他在20世纪钢琴音乐中独树一帜、虎虎生风的新颖风格。

多种音乐形式的出现/十二音音乐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人类科学文明的突飞猛进、社会发展的跌宕起伏,创立新的艺术观和新的音乐语言的作曲家大量出现,流派的复杂与风格变换的频繁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些在20世纪上半叶的钢琴音乐中反映为:以阿诺德•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保罗•兴德米特等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和以贝拉•巴托克为代表的“新民族主义”。其中,以勋伯格为创始人的新维也纳乐派的“表现主义”十二音音乐在音乐语言上最为极端。

勋伯格是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开山鼻祖,创作于1908年的《3首钢琴曲》是第一部完整的无调性作品。经过近10年的实验,勋伯格于1923年发表了第一首完整的十二音音乐作品《钢琴组曲》,完成了严格的十二音音乐作曲技术体系。勋伯格的作品虽然音乐语言晦涩难懂,却蕴含着丰富的戏剧性力量。而勋伯格的两位弟子在继承他创作体系的基础上,各自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阿尔班•贝尔格在十二音音乐中揉入了更多的旋律因素,减弱了音乐语言的艰深程度;而另一位弟子安东•韦伯恩创作手法虽然简洁,但音乐语言却比勋伯格更加晦涩。然而,韦伯恩进一步发扬了序列音乐的思维,为后世开创了整体序列音乐写作的先河。
TOP
14#

精采!!!
TOP
15#

好文呀!收藏!
TOP
16#

“法国琴的名声独树一帜,其中最有代表的是1795年的法国名琴普莱耶尔 (pleyel)”

李连杰的《DANNY THE DOG》电影里面多次出现PLEYEL这个牌子的钢琴,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看了这篇宏编巨作,终于知道了。
TOP
17#

Steinway & Sons的Alma-Tadema钢琴

[upload=jpg]Upload/200598945876516.jpg[/upload]

Steinway & Sons骄傲地宣布:传奇性的收藏Alma-Tadema钢琴——历史性的再创传统,创造世界最好的钢琴销售。
javascriptpenWindow('legendary_collection/almatadema.html','remote')

原始的Alma-Tadema钢琴的艺术化外壳,由Steinway在1887年创制,它的美丽-艺术装饰被描述为「最艺术的钢琴已经诞!」成为传奇性的、最出名的、Steinway曾经制做的钢琴,被认为是当时的第一个杰作,价格在US$675,000。Alma-Tadema的再创造,已经是远隔原始创造钢琴的时间超过一个多世纪。

1997 年,再创造的Alma-Tadema 在Christie's拍卖行售出价为一百二十万美元,创造了一个拍卖行钢琴售出价的新纪录。再创造花费时间超过20个月才完成,是Steinway公司最精细的、最昂贵的生产计划之一。

这一台大钢琴以复杂的手雕刻的外壳、活动盖、脚为特色。它是有螺钿镶嵌的(用宝石等镶饰表面) ,在键盘上面有Edward J. Poynter's 的一个精心的渲染,徘徊吟游诗人将弓形的黄铜七弦琴高耸地弹奏。

最初的Alma-Tadema序号是54,538, 而再创的Alma-Tadema 是限量的,这个序号554,538 已经比1887年最初创制生产时相隔了500,000个钢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