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于无声处听巴赫——席夫的平均律 [复制链接]

21#

承李赫特演奏平均律二部半(注:1969莫斯科音乐学院大厅,现场演奏上册),述“以声论之”之一隅,刘汉盛擅以唱片细节引多少烧友尽折腰!何不用此法将吾等器材中播放上述唱片信息,试着用音乐术语告知与人。我想这是继承地延续,以证明音乐需要学习,文字能表其象;发烧是门学问,不得其法,投入百万乃至千万,终未能寻觅描述之声。
TOP
22#

钢琴版的48首,SCHIFF几乎是我唯一的选择。
TOP
23#

相对于CD内页的专业级介绍及评述,刘汉盛的片言只语介绍简直弱爆了,简直不是同一水平线上的,知识量信息量都不能相比,人家都是请一些对这个曲目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人写的,看了以后受益良多,尽管都是英文(我只能看英文了),当然还有其他几国语言,制作比较认直,CD内页文章写得严谨有逻辑性,看了以后叹感外国人做事严谨和诚意,我经常都会一连听音乐一边看CD内页的文单,刘汉盛的偏重音效,这个我兴趣不大,当然我不是不喜好好音响,但对音响声音取向每人各异,经济能力也各异,评述这点意义不是很大,我认为提供音乐知识的资料性介绍评述更为重要,所以一般这类高人神人的书我都不看,我认为这类书反而会影响我对音乐的判断力。
最后编辑Rossi 最后编辑于 2013-09-18 12:30:42
TOP
24#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3-9-16 13:57:00 发表
里赫特很多录音,包括两版平均律,音色都不太好的。他的风格比较冷冽甚至粗砺,可能与录音等因素也有关。但是我们听里赫特的平均律,就好象听到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样。有时可以听到一种躁动,有时又觉得很激动,当然有时也很优美。可以感觉到他的作品是受到一种主观意志支配的。尤其是因斯布鲁克版,这种情况更明显。而图雷克和席夫他们就不同的,他们的平均律追求一种巴洛克音乐的美感:和谐而又优美。不过,不管是里赫特,还是

图里克的bbc 版,可一点也不巴洛克。
TOP
25#

图雷克有句座右铭估计大家都知道:巴赫怎么告诉我,我就怎么弹。她探索过演奏巴赫的种种可能,古尔德曾说过:他研究巴赫所作的种种研究,其实图雷克很早就都尝试过了。但图雷克最终选择回到巴赫那个时代。图雷克对巴赫研究的一大发现,也就是证明钢琴在巴赫那个时代已经是很重要的一种乐器了。图雷克有一部很有名的著作《巴赫演奏法概述》谈到巴赫那个时代已经有钢琴这种乐器了。因为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大键琴才是本真的乐器,而图雷克用的是钢琴,所以有一些人认为图雷克的巴赫并不是本真的巴赫。而图雷克反驳了这种看法,她证明了钢琴在当时的重要性。图雷克还是比较忠实于原作的。忠实于巴赫那个时代。而古尔德和里赫特就完全不是巴洛克风格的。他们走另外一条道路。对他们来说:巴赫就类似一个框框和表现形式,大家往里面填充不同的内容和思想。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3-09-18 16:08:3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6#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 ... MDtEz&id=7031997289
这款是刘汉盛推荐的现场录音,请找一下竖琴低音是如何演奏的,高音弱唱是如何体现的,演奏家按照乐谱诠释作品,如未能见,评论是否公正、客观呢;约胡姆1949年组建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其乐队之声乐界公认为具有“柔软的音响性”,这个“柔软”是约胡姆缔造的,不仅如此,这种指挥风格贯彻到他指挥别的乐队之中,尤其是布鲁克纳作品,请听他指挥柏林爱乐的布鲁克纳九(1977年现场版),演奏之声还是卡拉扬的声音吗?他指挥班贝格交响乐团、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德累斯顿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这些乐团具有不同血脉,有固定的乐队音色,但是在他晚年棒下演绎出的德奥作品时,发出非常纯净的音色(艺术家的修炼之果),以至于壮年时期的厚重音响熸然退却;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如果不把音响整整好,主题的多次反复,听多了不感觉腻烦啊?当你发现真实演奏会有那么多变化时,会相信刘汉盛的话哦;好了,离题了,请慢慢聆听、体会。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3-09-19 10:14:09
TOP
27#

漂亮的文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