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钢琴女神哈丝姬尔演绎莫扎特最佳录音版本莫扎特第19、第27钢琴协... [复制链接]

查看: 2640|回复: 16
11#

回复: 钢琴女神哈丝姬尔演绎莫扎特最佳录音版本莫扎特第19、第27钢琴协奏曲 F大调钢琴奏鸣曲

乐团介绍:

柏林爱乐乐团

世界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创建于1882年,主要指挥有维尔纳、卡尔克林德沃特、汉斯·冯·比洛、理查·施特劳斯、尼基什、富特文格勒、博查德、切利比达凯、卡拉扬、阿巴多和现任指挥西蒙·拉特。建团初期,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格里格也曾担任过该团的客席指挥。1895年,尼基什带领乐团进行了广泛的巡演,使乐团蜚声欧洲大陆。富特文格勒继任后,在20年间指挥400余场音乐会,出访24国,被乐手认为是诠释贝多芬、勃拉姆斯与布鲁克纳作品的权威。1955年,卡拉扬继任,在继承传统,演奏古典与浪漫主义作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在频繁的演出之余,在卡拉扬的率领下,乐团还录制了大量优秀的录音。1989年卡拉扬去世后,乐团由阿巴多任首席指挥。阿巴多没能超越他的前任的辉煌,但是他在开拓20世纪作曲家作品方面却弥补了卡拉扬在这方面的忽略。2003年,音乐总监职位由来自英国的西蒙·拉特接任。西蒙·拉特可以说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指挥家,他在曲目拓展方面更加大胆,并且更加注重现代音乐的推广,在他的率领下,古老的柏林爱乐乐团以崭新的姿态受到世界音乐爱好者们的赞赏。
TOP
12#

回复: 钢琴女神哈丝姬尔演绎莫扎特最佳录音版本莫扎特第19、第27钢琴协奏曲 F大调钢琴奏鸣曲

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

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另一个称谓是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该乐团建团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创办的雷基登兹剧院。1911年在前者的基础上组建了宫廷管弦乐团。由理查·施特劳斯担任指挥,后由莫特尔与瓦尔特接替,1939年由克纳佩布什接替。二战后转移至普林兹雷根登剧院,重新开始活动,曾担任音乐总监的有索尔蒂、肯佩、弗里乔伊等人。1963年新剧院启用,经过凯尔伯特等人接棒之后,由萨瓦利什担任总监,成为德国歌剧院乐团中实力最强的乐团之一。
TOP
13#

回复: 钢琴女神哈丝姬尔演绎莫扎特最佳录音版本莫扎特第19、第27钢琴协奏曲 F大调钢琴奏鸣曲

录制莫扎特奏鸣曲
制作人的回忆

克拉拉·哈丝姬尔在德意志唱片公司的最后录音是令人难忘的。录音地点距离她在瑞士卢塞恩的家不远,录音时间大约是她在布鲁塞尔米迪火车站跌倒而去世前的6个月。录制这张唱片时,哈丝姬尔才64岁,但她已经非常虚弱,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上十岁。但不可思议的是,在需要时,她仍然可以奇迹般地弹奏得轻快活泼和精力充沛,并不会受身体条件的影响。F大调奏鸣曲和广为流传的小星星变奏曲(包括DOKUMENTE那个系列中的437 676-2,连同两天前与鲁道夫·鲍姆加特纳和卢塞恩节日管弦乐团一起合作的莫扎特C大调协奏曲K.415)都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完成了录制。要不是我们录音的教堂外暮色的薄雾中鸟儿们合唱的影响,其实我们是可以更早完成录音的。后来哈丝姬尔写信给制作总监埃尔萨·席勒抱怨说,她更喜欢鸟鸣声留在母带上,我真希望她这不是当真的。

——汉斯·韦伯


克拉拉·哈丝姬尔与费恩克·弗里克赛演奏莫扎特

“亲爱的克拉拉,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昨天你所弹奏的莫扎特令我多么感动和震撼。你的演奏传达出来的自信、庄严和高贵(总是充满活力而不沉闷),就像是你在通过每一个音符在说话。”

——迪努·李帕第写给克拉拉·哈丝姬尔的信



一点也不奇怪为什么迪努·李帕第会如此赞赏他的罗马尼亚同胞克拉拉·哈丝姬尔,她和他一样都是天才,不仅是钢琴家,更是音乐家。哈丝姬尔比李帕第年长22岁(她在1895年出生于布加勒斯特),但是朋友和同事们都把他们臆想成同龄人,几乎把他们当成了姐弟。1961年4月在巴黎的哈丝姬尔纪念活动上,指挥家伊格尔·马凯维奇说到:“这两位幻想家都是孩子。把他们两个相比较只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只能用‘莫扎特性格’来形容的个性’,就像孩子一样可以因为一个玩笑而大哭或是大笑,上帝赐予他们力量,保佑他们脱离苦难,他们不停地嘲笑我们混乱的世界。毫无疑问,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把莫扎特演奏得这么好的原因。他们和莫扎特分享着由欢乐到痛苦的情感历程,仿佛这两种情感就是亲姐妹。他们知道最大的幸福往往来自对痛苦的深刻理解。”

其实哈丝姬尔的莫扎特并不单纯是精神上的,她在锻造自己的钢琴技巧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键盘技术非常适合演奏莫扎特音乐的钢琴家了。关于她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妙的指尖功夫,曾有人在回忆中描述为:“宁静优雅的表达”,对细节精雕细琢而绝不忽略整体;哈丝姬尔是女哲学家苏珊·朗格心目中的一位称职的艺术家,她“训练有素而能够领悟每个选择对于周遭和整体的影响”。或者,可以引用另一个评论家的话:“我们为她的钢琴语汇惊讶,同时也感动着,因为她将‘友善’的《F大调奏鸣曲》进行剖析,使得乐曲隐含着的层次、音响和线条凸显出来,她对莫扎特音乐语汇的认真探究造就了分句的精妙绝伦。”整个演奏毫无炫耀,却充满了智慧。

优秀的交响乐指挥家弗里乔伊在录制这两首协奏曲时曾经说,哈丝姬尔只害怕两件事情:弹钢琴和死亡。怀着那么大的恐惧,肯定她那时已开始着手莫扎特的最后一部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27钢琴协奏曲》(K.595),这倒不是这部协奏曲有任何死亡和终结的字面含义。作品于1791年3月4日首演,这个时间应该是很推后的。然而,这部协奏曲的起草时间很可能更早,是在1788年,莫扎特的最后三部交响曲都写于这个时期。这是部高度个人化的作品,很明显莫扎特是为自己写的。作品的酝酿期以莫扎特的标准来说持续的时间很长。完成后他有意让其沉匿于世,不引起公众注意。在1791年3月4日的音乐会上,所有的目光都注视在一位为俄罗斯皇室服务的室内乐演奏家赫尔·拜厄的身上,他将有幸演奏几首单簧管乐曲。

作家沃尔夫冈·海德斯莱默也许是要提醒我们不要过于主观的看待这样一部作品,然而忧郁并不只存在于与作曲家的歌曲《渴望春天》有明显主题联系的慢乐章,在乐队的间奏段落中,在甜美平静的乐声表相之下,也潜伏着痛苦的不协和的音调。在第一乐章的发展部中,调性几乎每两个小节就变换一次,于是,和声色彩越丰富,乐曲自然越绚丽。在作品中优美和苦痛都是那么透明。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谈谈哈丝姬尔的演奏,就在她去世的时候,约翰·瓦雷克在《留声机》杂志上写道:“是否还有其他钢琴家能够如此准确地把握住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终曲的情绪,只让伤感与快乐两种情感交融,而不会在作曲家和我们之间强加任何东西呢?”

《F大调第19钢琴协奏曲》(K.459)就是完美的例证。作品创作于1784年,以维奥第风格“进行曲”的第一乐章、温柔的第二乐章和更为光辉夺目的终曲乐章而出名。降B大调协奏曲的末乐章充满着死亡的阴影和纯净的美,而F大调协奏曲的末乐章却更关注生命,是奏鸣回旋曲式、赋格和喜歌剧的完美结合。

克拉拉·哈丝姬尔是怀着莫大的享受来弹奏这些协奏曲的,明显她对最后的成果相当满意。她曾经说过:“我对这个录音有百分之八十的满意度。”百分之八十满意,许多年来有品位的收藏者都认为这是我们所能期望的最接近完美、难以超越的演奏了。


汉斯·韦伯


TOP
14#

回复:钢琴女神哈丝姬尔演绎莫扎特最佳录音版本莫扎特第19、第27钢琴协奏曲 F大调钢琴奏鸣曲

够用心
老版古典 淘宝店:http://shop33398027.taobao.com/
              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kityoui/#m=0&p=1&n=49
TOP
15#

回复:钢琴女神哈丝姬尔演绎莫扎特最佳录音版本莫扎特第19、第27钢琴协奏曲 F大调钢琴奏鸣曲

够用心
老版古典 淘宝店:http://shop33398027.taobao.com/
              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kityoui/#m=0&p=1&n=49
TOP
16#

回复:钢琴女神哈丝姬尔演绎莫扎特最佳录音版本莫扎特第19、第27钢琴协奏曲 F大调钢琴奏鸣曲

传说中的引进版?。。。。。
TOP
17#

回复:钢琴女神哈丝姬尔演绎莫扎特最佳录音版本莫扎特第19、第27钢琴协奏曲 F大调钢琴奏鸣曲

引进版要是有这么多的内容介绍,也不错了
因为英语一般,原版的唱片说明书我很少看,常以为憾
杂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