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复制链接]

221#

回复: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听全频的朋友往往是听腻了现代之声音而转向的,尖锐的高音,薄薄的中音长期听了耳朵累》...............。所以全频谈HIFI好像一定的勉强。

如果你心有HIFI,听听全频也是很好的积累,以后肯定还会回HIFI路上来的,只是层次更高而已。
TOP
222#

回复: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全频是和LP、蛋鸡一样的过时货,所谓咸鱼翻生是也!!!

这三样东西也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滴。
TOP
223#

回复: 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HIFI不应该是“尖锐的高音,薄薄的中音”吧?

个人认为,全频段声音平衡流畅、透明又厚暖、信息量丰富且密度感、能量感强烈,高低两端延伸“实有若无”,才是HIFI的重要特征…………


要达到这个境界不容易,方方面面的问题就需要考虑并克服解决,包括本帖谈及的多普勒效应等等。但作为大多数“普通要求者”来说多普勒效应的确“影响不大”,所以平衡常常就显得最最重要,也最能获得大多数朋友们的认同。

人耳最敏感的中频段上表现得比较“平衡流畅”是全频扬声器箱和障板箱比较容易达到的“效果”,而分频箱往往就要在这些频率段里进行“分频”,由于“分频”的原因而带来了许许多多影响声音平衡流畅的负面影响,如果深入了解了这些现象的实质和原因,我们就能够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解决了这些问题,分频箱就一定会比全频扬声器箱或障板箱更优秀。 :D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24#

回复: 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原帖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08-9-28 9:38:00 发表
听全频肯定不能进入发烧行列。

应该是玩一种境界----喝点红酒,抽支雪茄,听听老歌。


我k,这个境界好,顶了!
TOP
225#

回复: 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推荐几张非常不错的古典音乐唱片;


门德尔松 小提琴奏鸣曲


中文名称:门德尔松 小提琴奏鸣曲
英文名称Mendelssohn Violin Sonatas
版本Paul Ostrovsky[Flac]
发行时间2003
专辑歌手Shlomo Mintz
地区:德国
简介


作曲:Felix Mendelssohn
演奏:
Shlomo Mintz_violin
Paul Ostrovsky_piano
录音:Nijmwegen, Grote Zaal, 5/1986
CD
编号:Deutsche G 474 690-2
资源出处(Credit)Emule

专辑介绍:

英国版留声机唱片大奖系列—门德尔松的两首F调小提琴奏鸣曲
什洛莫·明茨,小提琴/奥斯特罗夫斯基,钢琴

F小调小提琴奏鸣曲》(Op.4)是门德尔松十四岁的作品,虽然风格受到贝多芬与莫札特的影响极深,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少年门德尔松令人惊讶的创造力。《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无编号)创作于1838年,是门德尔松在莱比锡多产时期的优秀创作之一。

什洛莫·明茨被视为新生代小提琴家中的佼佼者。虽然前有同为犹太裔的前辈小提琴帕尔曼及祖克曼,明茨仍然以他温暖而亲切的演奏风格在古典乐界占有一席之地。这张录制于八○年代的专辑曲目是门德尔松比较不为人熟知的小提琴奏鸣曲。明茨与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演出敏锐细腻而且颇具灵气。优美的小提琴音色配合完美无瑕的钢琴伴奏让人沉醉,可称为门德尔松这两首曲目录音中的典范。(books.tw)


专辑曲目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F minor, Op.4
1. I- Allegro moderato
2. II- Poco adagio
3. III- Allegro agitato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F major (without opus number)
4. I- Allegro vivace
5. II- Adagio
6. III- Assai vivace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26#

回复: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这也就是全频系统不适合听动态大的交响、歌剧的重要原因。因为当单元的振幅大了以后,不仅对高频产生调制,而且更糟的还在于,当音圈超限移动出磁路后,带来的失真会很大,这才是全频最大的软肋。因为低频有点失真可能大家还不容易在意,但中高频的失真如果到了这个级别,估计有不少人不能忍受了,首先我就是不能忍受这种失真的。这也就是我不喜欢全频的很重要的因素。
TOP
227#

回复: 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有一类“全频扬声器”,他已经把中低频和高频分别使用两个(或更多)独立的磁路系统、音圈、振盆去完成工作,它实际上已经由两个(或更多)不同的扬声器构成,而且高音扬声器通常安装在中低音扬声器的中心位置,这类扬声器通常称呼为“同轴扬声器”,但是许多人仍然喜欢(或习惯)把它叫做“全频扬声器”,可是它与真正意义的全频扬声器是有严格区别的:真正意义的全频扬声器是指所有的频率完全由一个扬声器(一个磁路一个振盆的)单元独立完成播放的扬声器。

由两个(或更多)不同的磁路振盆系统构成扬声器,虽然看上去是一个整体,但是本质上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的扬声器构成。所以它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同轴扬声器”,并非全频扬声器。不管你喜欢怎么“称呼”,但是心中还是很有必要明白这些问题和区别,才有利于你把它玩的更好。

同轴扬声器在理论和技术上,已经比全频扬声器更趋成熟,但是制造工艺技术上的限制仍然是突出的,同时更接近“点声源”的优点也是非常突出的。有能力“扬长避短”地应用好她,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28#

回复: 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温馨提示】:由于本质上的差别,“全频扬声器”(单元)与“同轴扬声器”(单元)是不能“等同拼论”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29#

回复: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路过
神仙从云上跌倒凡尘,看到TV播粤语片,小喇叭识得唱,移民欲念涵涵转......
TOP
230#

回复:全频扬声器是否适合用于HIFI?{[转帖]多普勒效应}

路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