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系统中的几个被忽视的小节 [复制链接]

查看: 48822|回复: 342
1#

上文里大家评述了许多有关唱放、升压牛的问题,我在这里再转贴一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唱片的RIAA曲线

[upload=jpg]Upload/20051218836992567.jpg[/upload]

图中
A=不同唱片的录音特性
B=当使用其它唱放中采用的标准RIAA滤波器时出现的错误频响
C=当使用FM唱放中正确的去加重设置所取得的频响
D=在FM122及FM222唱放上的“Turnover Freq.”及“10k Hz Attenuation”旋钮的正确调整位置。

在过去的40年中,音响界完全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唱片公司在1959年(亦有晚至1965年的案例)以前是采用形形色色的不同的预加重曲线的。这就要求唱放具有针对不同去加重要求的能力。除了FM122与FM222之外,没有其它的唱放具有这样的能力。凭借着其线性的、包罗万象的去加重曲线,FM的唱放能够忠实地重放任何时期出版的LP。

到目前为止,唱头与唱放之间的信号线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由于唱头的诸如输出电平与阻抗等参数千差万别,选用此处的信号线时就必须全面考虑上述问题。为获得最佳表现并保证、不劣化电平极其微弱的信号的品质,就必须设计专门用途的信号线。非常明显的是,唱头到唱放的信号线是不同于用于传输高电平音频信号的信号线的,而这正是被目前发烧线市场上的诸多线材所忽略了的。另外一个被大家完全忽略了的事实是,动磁唱头与动圈唱头所搭配的信号线也是不一样的。

FM不仅注意到了这些细微之处的区别,而且亦设计出了一系列专用的动磁唱头与动圈唱头信号线,长度从0.6米到3米,使得任何唱头与唱放的组合都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FM公司采用专利技术的PIT唱头信号线具有下列特点:

* 最低的串音;* 提供悬浮接地(floating earth)及悬浮屏蔽(floating shield);* 避免TIME SMEAR(时间模糊?);* 保证极高的电磁感应偶合抑制能力;* 提供极大的灵活性并避免连接端子受力。

我发觉资料非常好。60年代以前各厂牌,各地区的唱片“RIAA”预加重曲线各自为政,在回放时用错了“RIAA”曲线,声音的回放肯定是有偏颇的。印象中ACCUPHASE的C220唱放好象也有几种曲线选择。
分享 转发
TOP
2#

dr kuang 在 2005-12-18 17:12:50 发表的内容
RIAA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标准了,不同的标准就不能被称为“RIAA”,而且大约在50年代后期开始,几大唱片公司都已使用统一的RIAA曲线,也就是说在立体声时期,主要唱片公司都使用了RIAA曲线这一标准来对母带进行修正后刻片。
不同的预加重曲线好象不应该说是“不同的RIAA曲线”。而且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被忽略呢?因为我们绝大部分都在听立体声录音,也就是几大唱片公司统一使用RIAA标准来制版后的唱片,而在这之前发行的基本是单声道录音。


k版,不幸得很,我由于发烧得早,「在立体声时期,主要唱片公司都使用了RIAA曲线这一标准来对母带进行修正后刻片」,我已经储存了不少唱片了,而且很多都是图中点了名的唱片。

奇怪的是我也有不少立体声时期的唱片,使用RIAA曲线都自立标准的,奈何!后来我想聆听这些唱片的正确还原RIAA曲线,数年前才在一个LP唱片历史网站找到一套对这些公司昔年产品的RIAA曲线还原线路,一共有20个牌子之多,我找朋友替我按线路图造了一个选择开关,准备安装在即将完成的唱放输入级前(当然设有by-pass选择)。我的朋友正在改装一部唱放,线路图交了给他。
TOP
3#

针压的设定

首先要说明的,我变为LP忠诚拥趸纯粹是「社会发展规律」造就的,我迷上了音乐欣赏的时代,唯一能储存的音乐录音只是LP,我没有其它的选择。因此,数十年尽管不是刻意收集LP唱片,积累的数量也有4-5千张。当发烧起来时,我不拥护LP、沉迷于钻研怎样令LP回放发挥得更好还会做什么?

读完了7页帖子,发觉没有人提及针压该怎样设定的问题。我从前对针压的多少「克」,完全按照唱头说明书的提议做,而且是用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去测定的,后来有朋友送给我一个用来秤钻石的电子秤,测试下来,发觉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的读数,以2g计,钻石的电子秤仅显示出1.55g,意思是说Shure牌子的机械式针压计的读数差了0.45g,我一直以来所用的针压轻了0.45g!怪不得总觉得回放效果有些飘浮不定!

通常LP拥趸对针压的设定,都有只是采用按照唱头说明书的提议的下限去调校,彷佛针压用得过重会磨损唱片似的。我这里将Clearaudio唱头的针压设定说明简述如下:

1.    针压的测秤必须要准确、测秤要认真,否则所做一切功夫等于白费。
2.    针压设定宁重勿轻。这一点的确是我在使用了Clearaudio唱头后才确切了解这个理论的真正意义的。针压要有适当的重量,才能够产生下列几种有利拾音的情况:
a.    达到唱头设计者所预期的正确VTA,令针尖与唱片刻割轨纹正确接触;
b.    针尖截面设计两边与唱片刻割轨纹的线正确接触面积才会较大,拾音的信息才会较多、较齐全;
c.    有了适当的针压,针尖截面与两边唱片刻割轨纹的接触才能维持稳定,针尖对左右声道的拾音情况才会正常,不偏不倚。
3.  针压的测秤必须稍隔一段时间便进行测秤检查。

今天最好的唱头为取绩效最大值,必定有一个特定的循迹压力,才能发挥唱头的循迹能力trackability 和循迹角度几何学最佳化。因此,想得到最佳的循迹压力音域和循迹重量,对每个个别的唱头/唱臂结合,都需要小心的微调,企盼能够在它的峰值中运行。
TOP
4#

松香味 在 2005-12-19 10:44:36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12-19 10:21:17 发表的内容
SINATRA 在 2005-12-18 21:58:01 发表的内容
看完了,不看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多讲究。
近来准备开始玩LP的,可今天去一家店里看了一本最新的港版音响杂志,上面一片文章说某烧友买了一个唱头,说是世界上只有5个,叫什么“雀”,是白金材料,光一个唱头就要5万,他放的那张罗西尼奏鸣曲的LP现在市面上要8000,可把我吓了一大跳!!!………………


最近逛了一次广州陶街,看到卖二手LP的店家不下十数间,所标的价钱多数与该唱片的名气和新旧程度挂勾。多口地问并不太新净的一张名气颇大的发烧碟——Living Stereo的、Reiner指挥的、Rimsky Kosakoff的Scheherazade,开价竟然是RMB1,600大元!结果我上周回香港以HK$210买回来了一张全新的!

LP再次兴起惹来的炒作风气真有点吓人!



是啊,这种炒作风气肯定是不正常的,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的。正如先生所说;追求什么高级音响器材?!让那些迷醉的羔羊去追吧!


走着瞧吧,据我的估计,中外的制片商都不会看不到这块「肥猪肉」的,不仅是垂涎三尺而且已经开始有所作为。看来出现趋之若鹜的场面日子很快便会到临,相互竞争的情况下,相信价格准会下调的。
TOP
5#

SINATRA 在 2005-12-18 21:58:01 发表的内容
看完了,不看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多讲究。
近来准备开始玩LP的,可今天去一家店里看了一本最新的港版音响杂志,上面一片文章说某烧友买了一个唱头,说是世界上只有5个,叫什么“雀”,是白金材料,光一个唱头就要5万,他放的那张罗西尼奏鸣曲的LP现在市面上要8000,可把我吓了一大跳!!!………………


最近逛了一次广州陶街,看到卖二手LP的店家不下十数间,所标的价钱多数与该唱片的名气和新旧程度挂勾。多口地问并不太新净的一张名气颇大的发烧碟——Living Stereo的、Reiner指挥的、Rimsky Kosakoff的Scheherazade,开价竟然是RMB1,600大元!结果我上周回香港以HK$210买回来了一张全新的!

LP再次兴起惹来的炒作风气真有点吓人!
TOP
6#

dr kuang 在 2005-12-19 15:20:04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12-19 10:21:17 发表的内容


最近逛了一次广州陶街,看到卖二手LP的店家不下十数间,所标的价钱多数与该唱片的名气和新旧程度挂勾。多口地问并不太新净的一张名气颇大的发烧碟——Living Stereo的、Reiner指挥的、Rimsky Kosakoff的Scheherazade,开价竟然是RMB1,600大元!结果我上周回香港以HK$210买回来了一张全新的!

LP再次兴起惹来的炒作风气真有点吓人!


这是两张不同的LP,虽然是同一录音,但1600元者是当年的“头版”,210港元的是200g新版,两者的声音差别比较大。市面上除了头版外,有RCA公司的几个再版,CLASSICS RECORD公司也有180G版和200G版,声音之间都有所差异,也有不同的市场价格。
留意过国外互联网上的二手LP价格的LP玩家会知道,在过去一年中,哪些“珍稀品种”的报价上涨了近一倍。这一方面是有“炒作”的商业因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市场需求增长很快。


我当然知道「两张不同的LP,虽然是同一录音,但1600元者是当年的“头版”,210港元的是200g新版」,我本来想去找45 rpm单面板的,找不到,却看到了这张200g新版,忍耐不住就买了。反正现在的年纪耳朵已经退化了,恐怕分辨不出太大的差异了

我帖子的原意是想说明LP制片不断在动吧了。
TOP
7#

开心果与松香味先生请不要在这针压测量时遇到的问题紏缠了。其实测量针压时针尖所处的位置(高、低) ,当然是需要与它在唱片表面所处的位置(高、低) 越近似越好,(而事实上我们这些玩家很难调校得到这种准确)这样的唱臂管位置才是运作时的位置,所测秤出来的针压才准确。因此,往往我们量好针压后,还需要调校唱臂支承的高低,调校VTA。

事实上,尽管我们这些LP玩家都会有吹毛求疵的毛病,但到最后还是无奈地妥协了事的。例如:唱片有120、180、200、220克等重量,我们一般以相对的厚度为1.2、1.8、2.0、2.2mm计算,这种情况下,调校VTA应该采取那种厚度的唱片为基准呢?我们多数只是以自己拥有那些厚度的唱片的多数值为基准,假如自己的唱臂没有实时可以调整唱臂支承的高低设施的,不同厚度的唱片只好也是用调校好的VTA运作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因为不同厚度的唱片,而不断的去调校VTA。
TOP
8#

「我从前对针压的多少「克」,完全按照唱头说明书的提议做,而且是用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去测定的,后来有朋友送给我一个用来秤钻石的电子秤,测试下来,发觉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的读数,以2g计,钻石的电子秤仅显示出1.55g,意思是说Shure牌子的机械式针压计的读数差了0.45g,我一直以来所用的针压轻了0.45g!怪不得总觉得回放效果有些飘浮不定!」

看见两位先生还是争辩不休,根据上一段话,我回忆当时是怎样用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去测定针压的,试着分析找出为什么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会不准确的原因。找出的原因或许会对针压随着调校或运作时的改变,究竟影响有多大?

Shure的机械天秤的构造是怎样的相信大家都用过或者见到过,这里不详细描述了。该注意的地方是它放置在唱盘转盘表面时,Shure「机械天秤」杆水平情况下,针尖接触点离转盘表面的高度。按我现在的量度结果是5 mm(大于两片220克唱片迭起来的厚度!)

记得我多数是没有取下唱片垫去测量针压的(以往对针压的准确性要求重视不足) ,因此以2g计,针尖的高度相应于实际接触唱片表面时的高度高出了接近3.2 mm(以180克唱片计) ,这就或者是「针压轻了0.45g」的主要原因,换言之,量度针压时针尖的高度高出实际接触唱片表面时,所测量出来的针压会变轻了!?

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LP发烧友们应该重视的,测量针压时针尖的相对位置,应该与针尖实际接触唱片表面时的高度完全相同!
TOP
9#

开心果兄问:唱臂管的高低有多大影响?harvey答:高出3.2 mm 针压轻了0.45克!是不是相当严重!唱臂支点轴承到针尖的距离往往由10-36 cm之间,一点点高度乘以唱臂有效长度,这力矩便会相当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