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系统中的几个被忽视的小节 [复制链接]

查看: 48852|回复: 342
11#

开心果 在 2005-12-22 12:00:35 发表的内容
[quote]harvey 在 2005-12-21 8:04:24 发表的内容
「我从前对针压的多少「克」,完全按照唱头说明书的提议做,而且是用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去测定的,后来有朋友送给我一个用来秤钻石的电子秤,测试下来,发觉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的读数,以2g计,钻石的电子秤仅显示出1.55g,意思是说Shure牌子的机械式针压计的读数差了0.45g,我一直以来所用的针压轻了0.45g!怪不得总觉得回放效果有些飘浮不定!」

看见两位先生还是争辩不休,根据上一段话,我回忆当时是怎样用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去测定针压的,试着分析找出为什么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会不准确的原因。找出的原因或许会对针压随着调校或运作时的改变,究竟影响有多大?

Shure的机械天秤的构造是怎样的相信大家都用过或者见到过,这里不详细描述了。该注意的地方是它放置在唱盘转盘表面时,Shure「机械天秤」杆水平情况下,针尖接触点离转盘表面的高度。按我现在的量度结果是5 mm(大于两片220克唱片迭起来的厚度!)

记得我多数是没有取下唱片垫去测量针压的(以往对针压的准确性要求重视不足) ,因此以2g计,针尖的高度相应于实际接触唱片表面时的高度高出了接近3.2 mm(以180克唱片计) ,这就或者是「针压轻了0.45g」的主要原因,换言之,量度针压时针尖的高度高出实际接触唱片表面时,所测量出来的针压会变轻了!?

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LP发烧友们应该重视的,测量针压时针尖的相对位置,应该与针尖实际接触唱片表面时的高度完全相同!


前辈的帖子,使我想到一些问题,望前辈指点一下。

前辈的测试结果和我的测试结果相差比较大,这可能不是偶然的现象,应该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前辈系统我不了解,不过应该是比较好的那种。根据前辈给出的数据,作一个大胆的推算,从结果看,按常规,我猜想前辈系统是直切臂,臂长5英寸左右,臂重200克左右吧。

另一方面,高级系统的针压变化比低级系统的针压变化大,是有意这样设计?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常听一些少友说,LP系统变化大,主要原因是不是这个?
/quote]

不错,猜想得正确。你是以分析力学推算出来的?

见上图,这是一条Goldmund的Pierri Lurne T-5正切直线循迹唱臂,唱臂管的有效长度约为8吋,有效质量因拆卸不下没法测量。这枝唱臂尽管不能算是顶级,但也可以算是典范了。

「高级系统的针压变化比低级系统的针压变化大,是有意这样设计?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常听一些少友说,LP系统变化大,主要原因是不是这个?」我的看法刚好与你相反,原因是高级系统的设计所考虑及的因素往往远较廉价系统多,而且极力加以一一克服,因此价格才会这样高。如果单单谈「针压变化」这一点因素,我同意你的判断——的确比低级系统的针压变化大!原因是高级系统 (包括了唱臂、唱头) 的精密度远远高出很多,灵敏度也因而高出很多。
TOP
12#

harvey 在 2005-12-22 13:08:30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2-22 12:00:35 发表的内容
[quote]harvey 在 2005-12-21 8:04:24 发表的内容
「我从前对针压的多少「克」,完全按照唱头说明书的提议做,而且是用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去测定的,后来有朋友送给我一个用来秤钻石的电子秤,测试下来,发觉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的读数,以2g计,钻石的电子秤仅显示出1.55g,意思是说Shure牌子的机械式针压计的读数差了0.45g,我一直以来所用的针压轻了0.45g!怪不得总觉得回放效果有些飘浮不定!」

看见两位先生还是争辩不休,根据上一段话,我回忆当时是怎样用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式针压计去测定针压的,试着分析找出为什么Shure牌子的机械天秤会不准确的原因。找出的原因或许会对针压随着调校或运作时的改变,究竟影响有多大?

Shure的机械天秤的构造是怎样的相信大家都用过或者见到过,这里不详细描述了。该注意的地方是它放置在唱盘转盘表面时,Shure「机械天秤」杆水平情况下,针尖接触点离转盘表面的高度。按我现在的量度结果是5 mm(大于两片220克唱片迭起来的厚度!)

记得我多数是没有取下唱片垫去测量针压的(以往对针压的准确性要求重视不足) ,因此以2g计,针尖的高度相应于实际接触唱片表面时的高度高出了接近3.2 mm(以180克唱片计) ,这就或者是「针压轻了0.45g」的主要原因,换言之,量度针压时针尖的高度高出实际接触唱片表面时,所测量出来的针压会变轻了!?

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LP发烧友们应该重视的,测量针压时针尖的相对位置,应该与针尖实际接触唱片表面时的高度完全相同!


前辈的帖子,使我想到一些问题,望前辈指点一下。

前辈的测试结果和我的测试结果相差比较大,这可能不是偶然的现象,应该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前辈系统我不了解,不过应该是比较好的那种。根据前辈给出的数据,作一个大胆的推算,从结果看,按常规,我猜想前辈系统是直切臂,臂长5英寸左右,臂重200克左右吧。

另一方面,高级系统的针压变化比低级系统的针压变化大,是有意这样设计?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常听一些少友说,LP系统变化大,主要原因是不是这个?
/quote]

不错,猜想得正确。你是以分析力学推算出来的?

[upload=jpg]Upload/2005122213112097659.jpg[/upload]

见上图,这是一条Goldmund的Pierri Lurne T-5正切直线循迹唱臂,唱臂管的有效长度约为8吋,有效质量因拆卸不下没法测量。这枝唱臂尽管不能算是顶级,但也可以算是典范了。

「高级系统的针压变化比低级系统的针压变化大,是有意这样设计?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常听一些少友说,LP系统变化大,主要原因是不是这个?」我的看法刚好与你相反,原因是高级系统的设计所考虑及的因素往往远较廉价系统多,而且极力加以一一克服,因此价格才会这样高。如果单单谈「针压变化」这一点因素,我同意你的判断——的确比低级系统的针压变化大!原因是高级系统 (包括了唱臂、唱头) 的精密度远远高出很多,灵敏度也因而高出很多。
TOP
13#

开心果 在 2005-12-22 14:01:02 发表的内容
多谢前辈指点,猜想与结果差太多了。是根据分析力学推算,结果是一组可能的数据,然后按一般的常识选认为合理的一组数。

我这里玩LP 的不多,玩高档的LP系统更少。所以还有个问题。就是说普通LP系统的针压随针尖高度的变化情况有大概的印象了。但高档的LP系统的针压随针尖高度的变化情况是不是都象前辈的系统类似呢?或者说前辈的系统会不会是由于什么原因而产生的特例呢?(与前面的帖子有点矛盾了),毕竟一个系统的情况还是有点“以点带面”、“证据不足”的嫌疑咯,^_^


事实上我在前一个帖子里,只不过试图想找出shure秤不准确的原因吧了,我心里并不十分肯定前翻说话是绝对的,它只是一种解说而已。毕竟这种由冲床制造出来的零件的公差是很大的,我不寄望shure对这种小玩意会安排严格的出厂前质检,不信,我可以保证每一个shure秤的测量结果都不会相同!

可是,LP迷们很多就忽视了针压的影响,轻信shure秤足够可以信得过了。
TOP
14#

开心果 在 2005-12-22 20:03:48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2-22 14:01:02 发表的内容
多谢前辈指点,猜想与结果差太多了。是根据分析力学推算,结果是一组可能的数据,然后按一般的常识选认为合理的一组数。

我这里玩LP 的不多,玩高档的LP系统更少。所以还有个问题。就是说普通LP系统的针压随针尖高度的变化情况有大概的印象了。但高档的LP系统的针压随针尖高度的变化情况是不是都象前辈的系统类似呢?或者说前辈的系统会不会是由于什么原因而产生的特例呢?(与前面的帖子有点矛盾了),毕竟一个系统的情况还是有点“以点带面”、“证据不足”的嫌疑咯,^_^


harvey 在 2005-12-22 14:19:34 发表的内容
事实上我在前一个帖子里,只不过试图想找出shure秤不准确的原因吧了,我心里并不十分肯定前翻说话是绝对的,它只是一种解说而已。毕竟这种由冲床制造出来的零件的公差是很大的,我不寄望shure对这种小玩意会安排严格的出厂前质检,不信,我可以保证每一个shure秤的测量结果都不会相同!

可是,LP迷们很多就忽视了针压的影响,轻信shure秤足够可以信得过了。

这样说来,打破沙锅问到底了。您那两台仪器之间有0.45克的差别,仪器的差别肯定有,高度不同引起的差别也有。但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可以肯定是shure秤设计上底座与天平支点太高引致的测量误差。5 mm的高度唱片垫只有高级唱盘才会应用(我的Micrro RS 8000就是用5 mm唱片垫) ,以钻石电子秤时,我把唱片垫卸下才测量的。

假如以shure秤测量时,你发现针尖离秤杆水平位置已经低了3.2 mm(唱臂管上的针尖在运作时下垂的尺寸),要保持秤杆成水平位置的话,是不是应该将shure秤移动式的砝码向后移,这移动的克数就是所损失的针压。
TOP
15#

完全同意阿杰兄所说的两点,舒尔的针压计这种简单的计量器,砝码本身重量、刻度槽的准确性,尽管天秤一端是设计有一个半圆形的开叉卡着转盘轴,定位比较科学,但这样粗糙的制品,产生误差的大小并没有准绳的;秤钻石的电子秤的确不能直接量针,我朋友送的秤是连同一个Z型的承接胶片一起送来的,胶片的厚度是2 mm。我在测量针压时,调整到读数为0后,把自动降低的唱臂分别试过把针尖接触Z型的承接胶片的两个台级,读数都是一样。

我有朋友在陶街以ymb300买到一台声称台湾制的电子针压秤,看来性价比不错,不过要等元旦江门音响爱好者聚会后才能肯定它的准确性。
TOP
16#

csdam兄2005-12-24 19:44:23说:
「我们玩这些Hi Fi破玩意的一般都犯了以下几项大忌:
(1)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将复杂的东西似是而非地理论化。
(2)不太尊重科学,违反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科学精神。
(3)鲜有用运逆思考法逃出牛角尖之类的死胡同

LP的调教方法如果没有最好的器材能调教出靓声的也只是靠经验和无数次尝试而已。不同的器材有不同的调教方法,最多只能相对地调较出强差人意的效果。」

完全同意csdam兄对发烧友一些钻牛角尖的看法,靓唱盘、靓唱头、靓唱臂才能调校出靓声这道理好似是必然的了,否则花钱下去干吗?「如果没有最好的器材能调教出靓声的也只是靠经验和无数次尝试而已」这句话中肯。

「我曾经用医用听筒检测过气浮盘,皮带驱动盘,直接驱动盘等等,光是一个唱盘的抖动率已经不可能在唱臂上下功夫调靓声了。」看来csdam兄极之推崇Goldmund Reference+T-3f唱臂系统,把其它如Rockport,Walker,Forsell,Micro等系统都不屑一顾了。

[upload=jpg]Upload/20051225851446164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225852151907.jpg[/upload]

我就是如上图用Micro SX8000气浮唱盘的,我在唱盘运作时,以手指背敲击唱片镇表面,音箱没有任何敲击声反应。唱头是Clearaudio Goldmund。所以我认为「光是一个唱盘的抖动率已经不可能在唱臂上下功夫调靓声了。」这句话好点过于武断。有不同意见请指正。
TOP
17#

csdam 在 2005-12-24 15:36:46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2-24 15:20:26 发表的内容
[quote]csdam 在 2005-12-24 14:43:49 发表的内容

太多理论绞在一起就脱离实际了,按理论玩得那么辛苦,不如不玩了。

跑车设计的时候都有理论速度,但真正落赛车场测试实战的时候又是另一回事了。

(如图)我玩了40年LP和胆机,现在用两台我丽君音响自己生产807单端A类推Altec(灵敏度120dB),Goldmund转盘

《1812》只是花生一碟,连小菜也不是。

你们的方法我早已试过了,也不能较出好声。

至于鸭嘴针高频好的说法是不一定的,30多年前日本JVC就推出了CD4的唱头,频应轻易超越45000Hz,并不是什么鸭嘴针,针尖也不是钻石做的,这个事实可有人知道吗?


高手!那么能谈谈你是怎么较出好声呢?总不会一句话——耳朵验收吧?


由于小弟不会打中文,这些文章都是我秘书代劳,所以太详尽的文章就难于发表。唯有尽量长话短说,相信各位都有高超的理解力吧。

虽然耳朵验收似乎是唯一真理,但山人不知海鲜味,比比皆是,可是君知否95%都是人工繁殖的吗?多听现场演奏,比对一些真正的Hi-End玩具,听力和鉴别能力自然提升。


很羡慕csdam兄能够拥有Goldmund Reference+T-3f唱臂,它们都是绝版的经典了。csdam兄既然已经有这样多年的LP经验,请不要吝啬多对后辈指教,不会打中文就打英文,我负责翻译。

「虽然耳朵验收似乎是唯一真理,但山人不知海鲜味,比比皆是,可是君知否95%都是人工繁殖的吗?多听现场演奏,比对一些真正的Hi-End玩具,听力和鉴别能力自然提升。」这句话内涵很深,「不知海鲜味」的「山人」比比皆是!
TOP
18#

csdam 2005-12-23 22:35:21 发表的内容
原版LP的音槽是用三角形尖针刻录的,LP拾音唱针是圆锥型的,但不是尖的,尖端是半球形的,像圆珠笔一样。顶级的唱针是鸭嘴型的,例如Shure 55E,75E,V15E等。
因为不同形状的针尖在V型的坑槽拾音,由于两侧圆周在唱片转动时受不同速度的摩擦,外周的速度比内圆周的速度快,而另到唱头向圆心产生偏向的压力,所以,依本人前张帖子的方法来调整即可。至于垂直针压调整就更加简单了,可依照唱头商的数据调整即可。小弟另有一妙法,放一张Telarc 1812 的LP碟,在放炮那段音槽将垂直针压调整到恰恰不跳线就OK了。
阿杰2005-12-23 22:50:38发表的内容
如果碰上唱臂不良,3g、4g都过不了,那如何是好呢?
又比如小弟现在用的系统1.2g就可以通过了,可1.2g却不是最佳的,那又如何是好呢?

说到这张Telarc 1812 的LP碟,在放炮那段音槽的槽与槽之间的距离,是大约有3-4 mm之多,普通唱臂唱头系统的确不容易以通过的。两位先生说得这样轻松便可以通过了,委实令我佩服,究竟你们是用什么唱臂唱头系统通过的?通过后炮声的质感怎样?

说到这里我感到十分惭愧,我浸淫于LP这么多年,只曾经在Morch单点支承唱臂,加Clearaudio Goldmund唱头这组合里,品尝到真正「通过」的炮声的质感!这种真正「通过」必须是建立在非常灵敏的、柔顺的、质量惯性较轻的唱臂唱头系统基础上,否则不是真正的「通过」!
TOP
19#

开心果 在 2005-12-24 11:00:51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12-24 8:41:49 发表的内容
完全同意阿杰兄所说的两点,舒尔的针压计这种简单的计量器,砝码本身重量、刻度槽的准确性,尽管天秤一端是设计有一个半圆形的开叉卡着转盘轴,定位比较科学,但这样粗糙的制品,产生误差的大小并没有准绳的;秤钻石的电子秤的确不能直接量针,我朋友送的秤是连同一个Z型的承接胶片一起送来的,胶片的厚度是2 mm。我在测量针压时,调整到读数为0后,把自动降低的唱臂分别试过把针尖接触Z型的承接胶片的两个台级,读数都是一样。

我有朋友在陶街以ymb300买到一台声称台湾制的电子针压秤,看来性价比不错,不过要等元旦江门音响爱好者聚会后才能肯定它的准确性。

有了这个利器后,前辈的系统是否觉得相当于升了级啊。


有了这个利器后,我的系统的确觉得彷佛升了级,无论是声音的均衡、左右声道的分隔、音乐信息的丰富性和细致性…都有了相当大的改进!因此我才会在这帖子里向各位提供必须注意针压。
TOP
20#

《1812》LP烧炮的时候,音压有122dB(如果我没记错)16Hz以上的低频就算喇叭可以1比1音压还原,但16Hz以下的超低频你们可否感觉到?真的爆破,是会感到声音过完的时候那种压迫血管的感觉,那就是16Hz以下的超低频!

如MTU兄说的情况「真的爆破,是会感到声音过完的时候那种压迫血管的感觉,那就是16Hz以下的超低频!」喇叭的确是不可以做到,其实人的耳朵能聆听25 Hz已经算不错的了。声音这种玩意儿我觉得相当有趣,比如高次谐波吧,我加上了一对超高音单元后,觉得回放出来的声音里的高次谐波充沛了,空气感、余韵味道真有绕梁的感觉……这是高频段及超高频段的事情。同样是超越20 KHz我们耳朵聆听不到,可是却能够感觉得到!难道在超低频频段就不会同样发生这种事情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