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音响的“贵气” [复制链接]

查看: 35829|回复: 202
1#

我弄不懂为甚么下列这段文字上帖时竟然会出现乱码,现在重新贴一次看看情况会不会再出现?

选购音箱就像小提琴家选择提琴一样,因为聆听音响的声音是从这对音箱里发出来的,它的音色是不是合符自己的品味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然后再去寻找匹配这对音箱,能将它们的性能充分发挥的放大器。讯源的设备就各选所好了:贪求方便的话,首选CD,不怕麻烦的,喜欢经常动手调校、变化多姿多采的,喜欢迎接挑战的,那便会挑LP了。只要掌握了彼此的调校匹配的技术,汲取了多少经验教训,相信那一种讯源设备,在选择一片录音很好的软件放下去回放,都能播放出悦耳怡情的贵气声音。当然是在整个音响系统(包括聆听室空间)已经调整妥当的前提之下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对,skyline就是这样东西,我的朋友在海印买是YMB75元/块,现在用别人留在我家的模子托生产的话,每片大概可以节省30元,它起的作用是真正的扩散(diffusion) ,而不是扩散模板的diffraction(洐散) 。因为我聆听室四周仅用1.2米高的扩散模板(其中皇帝位和音箱后墙略高0.6米) ,故周遭墙壁上方和天花板通通还未有做声学处理,希望挂上了一定数量的skyline后,音场的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话说回来,大家这样漫谈式的表达自己对音响贵气的见解,澄清一下贵气、对贵气了解便能深入一点,对音响爱好者鉴识回放出来的声音是有好处的,认识到声音该是怎样才算好,调理自己的音响系统时便会有指引,让它能回放出自己喜爱的声音来,这就是玩音响的乐趣所在。
我说的第一第二反射的吸收,目的就是不想聆听室产生如下图的情况:

      

糟糕,我不晓得怎样才能把附图贴上
TOP
3#

這件前天晚上发生在我家裡的事情真的意想不到,我门剛重新发表的舊文章中說:不相信一位有審美觀的发燒友,会去搶錢為了想買一張CD. 那天晚上到我家裡來的发燒友卻叫我忙著替他多錄一張蔡琴<机遇>CD,趁我忙著時卻把我装在二樓的電腦私自搬走了. 我昨天每隔30分鐘把一次電話給他,訊号員回答是:已関机! 大家說說我該怎么力辦? 我関心的是我那20Gmg的資料,那是我多年的心血.
TOP
4#

答各位读者,

偶然在网站看到说HiFi168正在谈论着「贵气」,好奇地联机看一下,猜不到热心的读者们竟然热衷地在议论我发表的几篇文章,并且看到了那天江门市权隆网站音响爱好者到我聆听室的访问照片,令我万二分感动。我这里摘录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尝试稍作解释,聊表自己的感想:

——我曾经有一个小小的经历,在朋友家听AE1和ROGERS时,播放小提琴,AE就象一个平实无华的平民,忠实厚道地再现,换上ROGERS,立刻添上了悠扬曼妙的色彩,华丽从容,就是这点点音染,让你仿佛从普通的街上来到了欧洲的宫廷中。

○我认为这是典型的「贵气」的另一种层次,发烧友中没有一个人的听感会是相同的,同时在场一起聆听同一瞬间的音乐,彼此的感受绝不会完全一样,因为品味音响贵气听感的名词委实太多了,各人会强调某种听感较重要,因此评语会不相同。有很多发烧友喜爱一点点音染,例如喜欢真空管声音的,AE-1和Rogers,Proac 50 Signature等等音箱,都有加了一些味精,却惹来不少捧场的朋友,曾经盛极一时。

——讨论来讨论去,贵气就是金钱,金钱就是贵气。贵气要有金钱才买得到。赖昌星、周正毅可以讲贵气,甚至妓女也可以讲贵气,因为他们有的是钱。贫穷人家不可以讲贵气,因为没钱。高文也不贵气,当有某套器材价格比它高时,它就显得俗气了。
哈哈,LW兄说到问题的点子上!
没有金钱不可能做到贵气,当然有了金钱也不一定就有贵气,因此金钱是基础,这是指器材。至于讲做人恐怕完全是两回事了,有些人与生俱来就有高贵的气质,有些人则是一辈子狗肉上不了正席,与金钱根本就没有关系。所以器材与做人没有可比性。
俗话说,老婆易得,美女难求。呵呵!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不是自寻烦恼吗?
烦恼既是痛苦,君不见也有享受痛苦一说吗?

○贵气是以金钱堆砌出来的吗?AE-1和Rogers,Proac 50 Signature等等音箱不是也能回放出来贵气十足的声音吗?请大家不要将我现在音响系统作参考,这只是我个人对声音的特别严格的追求,因此额外花费在音响设备上力求完美心理上的开支吧了,其实音响投资上要听多一点点的话,投资往往花费成几何级数般的增加,例如我的LPMC唱头,从Ortofon MC II Super升级为Clearaudio Goldmund,就由2000余变作20000余。这种追求我不推崇,只能让经济条件许可的人去满足这种欲望了。

——接上192KHZ解码器,泛音丰富了,细节清晰了,声场更深了,定位更加准确,聆听起来反而听起来不舒服,朦胧有时候也是一种美。

○这个论点我在谈论「贵气」的第一篇文章中曾经强调过,经过不少发烧同好访问过我的聆听室,都偏爱上我的Wadia 2000的 16 /44.1k声音后,我特别上了许多外国网站收集这方面的讨论,现在我的观点改变了,接上192KHZ解码器回放出来的声音,真的聆听起来反而不舒畅。我准备在<五谈音响贵气>专论这点,大家稍等。

——贵气?贵气就是要有点点音染才能成的。
一句话:贵气就是加入适当的音染造成的一种音乐氛围,和忠实再现是相反的,是系统的一种与生俱在的性格。
要建立你自己的审美观,不要人云亦云。多听听音乐吧。到音乐去寻找快乐。
对,同意。

○「贵气就是要有点点音染才能成的」这句话像对又像不对?这论点又牵涉及对声音的偏爱问题了,因此有人认为「对」;那些追求绝对原汁原味的人就会认为「不对」。建立你自己的审美观,不要人云亦云,多听听音乐吧,好好地学会欣赏音乐,到音乐去寻找真正的快乐。

——高保真是个什么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吧了,贵气也不是绝对的,应针对一定的系统来讲,再贵价的器材也不是天生就贵气,环境摆位等因素影响相当的大。漂亮的决不等于美丽的,但美丽的肯定是漂亮的,且胜过漂亮的。
米也分等级的,贵米才能煮出贵气... 火候不对,或者火源不对,再或者容器不对,倒不一定能把贵米煮出贵气来。同意,米是软件,容器是硬件。
我重系觉得粗米好吃有益,(怀念三级米)
贵气不就是听起来特舒服、越听越想听吗?

○这是上一问题的延续,追求绝对原汁原味的人是患发烧病毒最严重的了,到现在为止音响设备还真不能说已经达到高保真的境界,仅是到达相对的境界吧了。
漂亮的决不等于美丽的,但美丽的肯定是漂亮的,且胜过漂亮的。对录音软件来说我完全同意!录音软件的制作好坏,绝对决定这软件的可听性。我是经常关注这些录音的评鉴文章去决定购买软件的,我所收藏的软件多数是这方面的。

——都是想出来的
贵气是想出来的?如果是,则无必要买器材了,因为没有器材的人也是有思维能力的。

○贵气是想不出来的,它是现实里存在的东西,虽然触摸不到,但是它能在时间与声音的节奏里呈现出来,只要你的音响系统对头,它就会立即出现在你跟前。

——贵气的器材都很贵啊,但贵价的器材就未必都有贵气咯。
问世间贵气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对的。还是应该量力而为。
没有金钱不可能做到贵气,当然有了金钱也不一定就有贵气,因此金钱是基础,这是指器材。
至于讲做人恐怕完全是两回事了,有些人与生俱来就有高贵的气质,有些人则是一辈子狗肉上不了正席,与金钱根本就没有关系。所以器材与做人没有可比性。人与器材的贵气是有可比性的。所谓贵气,不管是器材也好,人也好,都是凡人根据自己的心态、主观给他们(它们)的评价,没有客观的标准。

○贵气的器材都很贵啊!应该是相对的。看自己经济能力允许情况能达到的层次了,玩音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你仍未具备这样的经验和经济能力,就想整个交响乐团在你家里为你作私人演奏,这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因此首先应该不能好高鹜远,我就是从矿石收音机逐渐一点一点的发展过来的。

——认为某个人或某套器材有贵气,是要根据人的主观评价,但是一个人的贵气再如何主观或者客观,恐怕也难以用金钱来达到。而一套器材则可以通过金钱来改变,毕竟还是有客观标准的。就以高文为例,相对于它以下时,是贵气,这已经是一个客观标准了,至于以上的,那又是另一个客观标准,这是必须用金钱才能实现的。赖昌新之流的金钱堆砌只能叫做暴发户。…………贵气确实与金钱无关。不过,追求贵气的人,往往会将贵气与与铜臭扯上亲密关系。
贵气是气质,不能用言语表达,说得出的那就是俗气了。
象人的气质一样,是不可以用高贵、奢华、脱俗等形容词来限定的
贵气=不是老百姓玩的起的东西才有的感觉贵气是用钱堆出来的,但用钱堆出来的就不一定有贵气

○贵气的确十分主观,每个人对贵气的定义可以肯定的说绝对不完全相同,仅是整体上一致而已。贵气的确也十分抽象,可意会不可以言传,象人的气质一样,是不可以用高贵、奢华、脱俗等形容词来限定的,不可以用钱堆砌出来的。它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令人们一听钟情的一种气质。

——尤悠 10-28-04
TOP
5#

无论你生活这个世界的那一个角落,下述的情况都会存在,这是我从世界各处的网站forum中看到的,因此认为有上帖的必要。

错字或歪行等情况发生在我的文章中,不是我将字打错,而是我用的是惯用的繁体的中文输入软件于Window的word file里,再用它的繁体变简体的功能变为简体所产生的误差。再有一点是旧文章是以OCR软件扫瞄识认后储入的,校对时难免会有错漏的地方,请谅。所以有時大家會看到我的帖子是繁体的,那是忘却简化了。

例汤

「例汤」的意思是指每餐例必会有,广东一带的食店,无论午市或晚市亦必常备,即使外国人的午餐晚餐,也不例外。现在音响系统也蛮像食店的例汤一样,差不多每家会有,差别在于有没有发烧,或发烧的热度有多高吧了。因而音响系统也变成了人们的「例汤」,聆听起音乐来时,就可以说他们在品尝着「汤」。
一般来说,例汤是食店中价廉物美的汤水,但在「九大簋」燕会中,通常惯例也必定少不了有汤。人的口味不同,喜爱也各异:有人偏嗜本地姜汤,亦有人崇尚美国家乡鸡汤;有人钟情于英国绅士汤,也有人迷上日本萝卜汤;有人迷恋法国肯肯汤,亦有人独嗜德国汉堡汤;现在香港流行的是补品汤……
    其实不管是那一种的例汤,对人的身体都有一定的益处。最重要的必须首先弄清楚,自己此时此地究竟「虚」在那裹,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例汤,否则饮遍各种各样的汤,到头来只是弄到自己满肚是「水汪汪」,仍然于事无「补」。
    「例汤」种类繁多,而且材料搭配复杂,还要讲究煨的「火候」是否得宜,的确颇考究功夫。「例汤」质素有贵有贱,有清有浓,用料可以说穷有穷汤、富有富汤,各如其意,享
用各自不同。因此,人人可以饮「例汤」,汤的质素也各有千秋。有钱人当然每天可以饮各种补汤,但可能「虚不受补」,或所饮的是「羊牯」(广东话被骗的意思)汤,健康不改,终日郁郁寡欢;穷的、识货的、精明的,即使饮的是本地姜汤,有时却能适合自己的脾胃,既经济又实惠,却能点滴维他命都产生效用,身心愉快、精神奕奕。
    记得数年前,朋友做成了一笔大生意,通知笔者说:他已经预约好一家相热食店,准备了一席「佛跳墙」海鲜宴,当晚我必须列席。晚宴时,店主首先捧上大大的一坛下足了料、熬煨了十多个小时的「佛跳墙」上桌。众人手拿一碗,自助地各自盛了汤,边饮边在摇头大赞,其味之浓郁,令人手不释「碗」,连下两碗仍觉意尤未尽。结果,糟糕透了,后上的八大「簋」,各人都像「如入鲍鱼之肄」,食不知其味。笔者更惨,事后几日在家里饮汤,觉得汤淡如白开水,持续了十多天,味觉才逐渐恢复。从此,笔者开始怕饮浓汤。
    香港有一句俗语:「一样米,养百样人。」在发烧同道中,相信同样是音响系统中,一百个发烧友的搭配都不会绝对相同。唱头、唱盘、前前级、前级、后级、扬声器、各级之间的接线、喇叭线、聆听环境大小及布置……或多或少都会有不相同之处,回放效果也迥异;各人喜爱的音乐性质、甚至声音的音色、作曲家、演奏(唱)家……都各有所爱不会一致。所以,笔者认为:同是在玩音响,可以有成千上万的聆听方式,亦有成千上万的不同回放效果。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变化之大,亦非深晓电子科技的工程师所能控制。因此,寻求音响效果之「谜」,演变成发烧友的一种生活乐趣。
    笔者是过来人,了解到要饮「靓汤」,必须自己学会选汤料和懂得「煲汤」的技艺。其实无论是用甚么料、怎样煲出来的汤,或多或少都合有一定程度的维生素;所不同的,只是煨汤的人,是否能将物料的效用发挥到极限,否则,那便是暴殄天物。
    很多嗜「汤」同道,对自己的「例汤」往往浅尝即止,认为「饮」之无味、弃之可惜,因而心里七上八落:怎样才能品尝到自己想饮的「靓汤」?腰包松动的、对烹饪没有研究的,动辄便大解悭囊,另换一客更「合口味」的例汤;略懂煲汤之道的,就会动脑筋去研究自己煨汤技艺错在那里,设法弥补煨汤之道:材料的鲜味为甚么未能渗透出来?为甚么汤料的各自独特味道会混杂一起,分不出甲乙丙丁?为甚么同样的汤,在张三家里饮起来别饶风味,在李四家里喝就味如嚼蜡?为甚么……
    发烧友的器材,真的有点像煲汤的炊具。选择汤料的搭配,以及切料、落料和控制火候的技术。就如想煲一锅靓的「绿荳沙」,用的沙锅必须大小合适,锅盖中心必须要有小孔,好让烧烂了、浮在水面的绿荳壳皮,能随蒸气的啧发,从小孔中冒上锅盖之上。那么,余下留在锅里的,就会是完全没有录荳表皮的「沙」了。不懂这种方法的人,为了讨厌荳皮不够「幼滑」,便以筛子将荳皮过滤去,麻烦透了。况且,煲好了的扬水,切忌多作了一些搅拌,稠密度变得稀薄了,无论色、香、味的品质上,都有所改变一一吃进口里觉得不是多了些甚么,就是少了些甚么。听起来玄之又玄,而事实却是这样,音响之道亦然。
    最近消费者委员会,对竟然会对汤水产生研究兴趣,公布的研究心得是:汤水的实际营养价值并不很高,含铁质若干、维生素xx、xx若干……活像音响组件的规格说明书般,一样说明不了甚么。幸好他们在结尾上加上了一句按语:「至于食疗上汤水能起一些甚么作用,那就不得而知了!」否则「发烧汤水篇」只好关门「收档」了。事实上,不仅只是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喜爱汤水,世界上各个角落,各色人种也有他们的汤水。笔者有幸有机会走遍世界很多地方,这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并不是道听途说、或是猜揣出来的。中国人重视汤水,主要是它的食疗作用。撇开食疗不谈,而强调汤水所含的矿物质多少、维生素多少,就像购买音响组件的人,光是看看该组件的规格是否足够「先进」,而不去聆听它的回放声音的好坏一样。试问真空管机的失真规格不是远比半导体差吗?人们为甚么对这种「落后」的机种仍然这样的喜爱?人参的营养成分何尝很高,为甚么依然有人对它这样推崇?而且价格永远高昂。
    笔者自问是以科学观点为重的人,现在却针对消费者委员会的科学分析发起牢骚来,彷佛有点矛盾;但从医学观点出发,药物是物质上的治病之道,心理治疗也是精神治理的一种方式,而食疗却能把两者综合起来了。选择音响设备或其各种各样的辅助器材,或多或少都带着药物性和精神性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讯息的传递迅捷,出版业的竞争蓬勃,人们的见闻广了、认识深了、考虑的因素多了,因而抉择反而变得困难了。音响这种玩意,像学问一样,不研究它倒也罢了,一经投入,就会觉得身陷浩瀚汪洋之中。愈搞愈多地方要搞,搞之不尽,永无宁日。君不见近来「二手店」、「补品店」、「零件店」、「精品店」的生意兴降、门庭如市吗?
    读了《音响世界》 133期中一篇K.K.Wong先生的大作,心中生起一番感触。一句话;真正爱乐者家中的音响设备,并不一定是High End的,尽管录音室所采用的和所装设的是最先进的。但有多少「发烧友」能深刻地体会到「舒服」两字的真意呢?「少看 HiFi杂志,少行HiFi铺」读来有点消极,个中含意却有「清心寡欲」的真谛,与笔者的「戒饮浓扬」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烧友」跟前有两个永远没方法填得满的深潭:首先,他们喜欢邀请著名乐队、指挥家、演奏(唱)家,回到自己家居专诚为他演奏;其次,他们又要求自己家居,能一会变为Carnegie Hall,一会又变为「Pawn Shop」餐厅……总之,希望所邀请的贵宾们,在家居中演出时,效果能与首演的现场实况一样。事实上,「发烧友」虽然不遗余力地,希望花钞票、费精神,可以把这两个深潭填满,但只不过是「愚公移山」的现代化故事吧了。
    「发烧友」(包括笔者)往往眼高手低——对音乐资料、音响设备的要求很高,但自己的选择或动起手来时,就并不十分高明,往往要借镜「高贤」。但由于变数过多,能实际
得到的帮助不大,还需自己不断摸索。笔者所走的这段历程是漫长的,到头来自己总结出一个结论:玩HiFi ,必须同时要做到清心寡欲,那样才不轻易受到引诱。但这样仅能填掉一个潭,而另外一个潭,就永远没法填满了,何况除了黑潭子,现在还多了一些小银潭子、小金潭子、HD潭子、XR潭子SACD潭子……?像是走到了「九寨沟」,眼前都是五光十色的、大大小小的潭子,怎样能将它们填满?
    笔者的「例汤」是便宜的「杂会汤」。日本萝卜汤、澳洲袋鼠汤、荷兰牛奶汤也曾经试过,未了被日本的Luxkit A504(与K. K Wong君不约而同)所吸引,理论地喜爱上它的运油散热、A类可变 AB类、可以桥接成为Mono、木框底座、烟窗式对流疏气、拥有大型变压器和滤波电容,半分隔式左右声道线路板垂直、平行  安装……总之,设计颇具心思。自从本地可以买到像 Holco电阻,和Solen、Siderealkapk、Wima和铜膜电容后,笔者将 A504整个音讯信道,重新换血,令到它的内部百花齐放,回放出来的声却是百家争呜(中了香港当时的补品汤毒)。故此,笔者颇能满足现状,因为大手术后的扬声器的分音器——经过换上 Solen、Wima ReaIcap等电容(高中音并联一些小电容),并将它迁出声箱之外,采取三路分音方式,以不同特性的喇叭线分别通往高中低三个单元——令到整个频率响应更均衡平顺,并且扩展了(包括高低两端)频域,能将 Ortofon的 MC 30 super的频域范围,完全发挥出来。笔者的扬声器也是大杂会,完全是鸭察街所买回来的二手单元,高音是 2 1/2”美国的 Becca,中音是 8”英国的 WharfedaIe,是疏孔棉网盘边、全音域型,低音是日本15”Surex,所以回放出来的是「联合国声」(大概是这个缘故,所以播放那一个国家的音乐,都能满足笔者的要求),笔者的要求是不是很低?。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今天这样东西是最好的,明天或许另一样更好的会诞生出来。所以,笔者常抱着「知足常乐」的心理(并不是不求上进),「例汤」可以换,但要切实品尝透彻了,认为弃之不会可惜,换换口味是好的,也是应该的,但谁也不敢说新的「例汤」味道一定会更好。
    尤  悠 88-08
TOP
6#

这个网站对我来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其实我是偏爱LP的,因此几十年下来积累储存了有数千张,大多数都是一些经过筛选的货色,我认为它们的确可以称为「宝藏」。对CD来说,有它以来我没办法找到LP版本时才掏腰包买的,后来LP停产了,我被迫不能不买CD了,但买的不会多,只是很挑剔地买。因为我觉得CD不耐听,我忍受不了太长时间的「煎熬」。        
我认为CD就是那回事,什么CD、HDCD、XRCD、SACD、DVD-A都是那么回事……这句话恐怕会引起论战,这里首先声明仅是我这个老顽固的私人观点,你「不能干涉内政」!
自从退休回国居住后,我开始涉猎国乐,购买了不少D版廉价CD,反正它们在我这套音响系统回放出来的声音都是好听的,管它是甚么版?现在证明CDR自己刻录的也一样这样「悦耳」,因此这两个多月来像贪婪的奸商般,刻录了不下700片CD,都是一些以前觉得花这样多钱去买有点不值得的好录音。试问你会花上一二千元一口气买回来十多个不同演奏家演奏的Beethoven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吗?我就能一口气录下了17个版本Beethoven的第五,和13个版本的Tchaikovsky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有没有办法鉴赏出彼此之间的特点和好处在那里是一回事,能够这样的拥有却是有十分满足感的!其它如Vivadi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Rachmaninov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等,我也录制了十多个版本,真是美不胜收!!就这样,我的计算机现在经常24小时不停地在运作!
    不要太主观的认为CDR刻录出来的声音不会好,我觉得只要自己的音响系统有相当的水准,声音便会好听。最近我已经将我的24bit 192K Hz的译码器打进「冷宫」了,原因是我和所有到过我聆听室的朋友们的观点一样——喜欢听我的Wadia 2000的声音,那是16bit 44.1k Hz的原始Red book format。岂不是复古了?是复古了!不相信的话可以上一些外国audio forum网站查证,发烧友们都认为Red book format更具有LP韵味,尤其是播放一些AAD、ADD录音时更好!
TOP
7#

我在怡红快绿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forumdisplay.php?s=&ug=2&forumid=98 网站的种子发布区(摇滚、爵士、原声、发烧) 里找到,然后下载刻录的,这里牵连要用四个软件:1. BitComet 0.56;2.Monkey’s Audio 3.99;3.Microsoft 的<记事本>和4.刻录的Nero等等。翻阅一下怡红快绿网站早期的论坛文章,便能找到怎样下载和刻录的详情,找不到的话再找我,给我e-mail address便付上我这个file。
Song From The Center of The Earth尽管实际上未能「绕梁三日」,但绕梁足足60-70分钟却是如假包换的,那种堂音残响将整个演奏地方的大小尺寸显露无遗,我的不到30米²聆听室骤然扩大了十多倍……
TOP
8#

万二分同意科研级旗舰的观点,「和谐的乐器/人声泛音的准确还原和自然延伸」,就是高次谐波、泛音与适当的堂音的混合体……我偶然在BT网中下载到一个ImageCD版本”Song From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Barbara Thompson 演奏的高音色士峰直铜管,「那金黄色的高声压“音柱”」 响彻整个大堂,那种层次重迭的残响堂音,说它「绕梁三日」并不过度夸张。要能充分发挥这个优秀的录音效果,聆听室的声学处理要非常好,两周前江门音响爱好者协会的发烧朋友到访时曾聆听过,大家都认为以CDR刻录下载来的CD能有这样好的效果,真意想不到。很多人都站到计算机旁试学怎样下载、用什么软件刻录?
TOP
9#

為了要把上個世紀5、60年代,音響領域搞出來的高保真度HiFi定義得更精確,我找到下列有關電聲學的網站,HiFi這簡簡單單四個英文字母,竟然牽連出數十頁A4紙的話來,不是我硬生生地將它截斷,看來永遠沒完沒了,足可以構成一本有關聲音的字典(為了想充實我的transwhiz翻譯引擎的user dictionary詞庫,我將它完全下載到一個File裡,儲存佔6.56Mb,有空將它逐一儲存)!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文中以滑鼠指在英文字上,左手按Ctrl鍵,右手輕掀滑鼠左鍵,稍等便可連接到下網站的這個英文字的解釋頁。

http://www2.sfu.ca/sonic-studio/handbook/index.html

HiFi是從電聲學(Electroacoustics )和聲音氛圍的研究(Soundscape Studies) 的基礎上去作定義,它是high-FIDELITY的縮寫, 它的意思是說:一個有優良訊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全頻域 (frequency SPECTRUM 20 to 20,000 Hz) 的音響系統重播,最常用的電聲學器械是一部放大器AMPLIFIER或仔錄音設備recording equipment。

這裡牽涉及: 聲音品質QUALITY, 現場感PRESENCE,和動態頻域DYNAMIC RANGE.

要從事聲音氛圍的研究SOUNDSCAPE studies, 高保真度hi-fi環境,是指那裡的聲音都能夠清晰地全部聆聽得到,沒有絲毫被其他的聲音或噪音所擠壓或掩蓋。.
這裡牽涉及: 低保真度LO-FI,聲學空間ACOUSTIC SPACE, 聽聞清晰度CLAIRAUDIENCE, 聲音回饋FEEDBACK, 聲音發生過程SOUND EVENT, 聲音的走向SOUNDWALK.

保真度FIDELITY
(拉丁語: fidelis 相當於真誠faithful) 對原始聲音再重現的真實性,或它相關連的延伸所牽連的一切,若沒有失真DISTORTION的話,習慣上可以輕鬆地用來描述聲音的質素sound QUALITY.

頻域SPECTRUM
頻率FREQUENCY 包含一個聲音或音響訊號 audio SIGNAL, 通常以X-Y坐標圖表振幅/頻率amplitude/frequency (或音壓強度 INTENSITY LEVEL) 表達。 頻域的三維表示則增加一個時間的變數於第三軸上。聲音的頻域是它的认知音色TIMBRE.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

深入了解請比较:: 质量MASS, 音调PITCH, 音量VOLUME.

音色Timbre 或聲音品質tone QUALITY 是由聲音在某時間領域與頻域或頻率的內涵來決定,包括了:這時間領域中極度識認音色的聲音的迅態;這個频率群组成的現場分佈,亦即是泛音OVERTONEs,谐波HARMONICs或稱為次泛諧音INHARMONICs(一種波形不是周期性,它與基音fundamental不成完整成倍數的的泛音) 的分佈狀態; 殘響DECAY的產生與衰落時間;频率群组成的频率的相位關係;總混合成一個每個音波都能分得清楚、絕不混亂、清晰交待出來的、完美的音色或音質。

上文我僅翻譯了少許,發現原來HiFi的定義是追求精確的聲音,一種不能受到聆聽環境所干擾的聲音,一個每個音波都能分得清楚、毫不混淆、交待清晰出來的、完美的音色或音質。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