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4 在 2004-12-22 16:04:03 发表的内容 很多人不喜欢老卡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他不仅仅在音乐上有追求,而且在别的方向上面也有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犯了忌讳,特别是直接违反了中国文化潜规则里面对艺术家们的要求。艺术家最好要象徐渭金农黄宾鸿那样的,最好还要象八大那样受迫害只好冷眼看人(象不象切利?)。
我常常想,如果真的切利上了台,以他老人家极端的处事方式就真的能够善始善终吗?他就真的能够宽容卡拉扬和其它指挥同仁吗?我们对千篇一律的华丽唯美的卡拉扬之声产生反感,那么假设切利上了台,我们会不会对同样千篇一律的慢慢慢产生厌倦呢?
可以明确的说,我喜欢卡拉扬(和他创造的声音)更甚于切利,我同样欣赏Perlman和Mutter。最近几天一直在听卡拉扬和穆特的勃拉姆斯小协,感觉比海老和米老的版本亲切得多。按声音收货是最重要的。 |
BBC4朋友说的很好!你做的这个假设可能我们每个人都考虑过:如果不是卡拉扬而是切利指挥BPO 30多年,最后切利和BPO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切里真得像老卡一样和BPO相伴35年的话,以他老人家的性格而言,很有可能一样不会善终的。甚至最后得到的骂声比卡拉扬还多。正是由于切里的隐居多年造成的神秘感,才让我们今天对他这么感兴趣。
而放眼全世界,和一个乐团合作这么多年后来又没有一点摩擦而平静分手的例子很少,就像梅塔当初荣任纽约爱乐指挥时,当地的乐评界一片欢呼,可是十几年之后,当地的乐评界又和他龌龊颇多,急着想赶他下台。除非像阿巴多这么性格好、而且有自知之明的指挥,在柏林的听众和乐评界厌烦之前离开宝座,其他的能够在2、30年合作之后平静而没有吵闹的与乐团分手的,恐怕都是庸才或者没有性格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