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171|回复: 807
1#

松香味 在 2005-11-1 11:56:15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10-31 22:39:37 发表的内容
1.建议阅读一下以前LP和CD争论的帖子,里面已经涉及了不少SACD方面的内容.
2.提高一下对SACD的基本认识,例如SACD和CD不只是采用频率的差别,而是编码上有根本不同.同时多声道是全新的革命.从你上面的文章来看,你对SACD不论是本身技术特点,软件环境,市场环境等都处于根本不了解的现状.





支持.

松香味置顶帖是我和开心果前晚讨论的话题。
分享 转发
TOP
2#

johnleeh 在 2005-11-1 14:47:52 发表的内容
百年来中外革命领袖斯毛金等的理论著作都很严谨,逻辑推导上也辨证唯物绝无问题,不管我们看得懂看不懂,真还不敢或无力怀疑。可是看看实践,咳,还是少说为妙。


所以,我现在看到纸上推导得非常美妙的理论和算式就晕,因为我不知道那些管用吗?能当真吗?

咱还是有一分实践说一分话吧。


严重同意!

因我也是注重听音实践的。
TOP
3#

eric 在 2005-11-1 14:58:16 发表的内容
重起 在 2005-11-1 13:20:11 发表的内容
我自己也觉得某些AAD的录音更有“味道”,


同意,但可能现在的模拟录音的成本比数码录音高。所以,现在的唱片公司都喜欢用数码录音。



       是的,我自己也觉得某些AAD的录音更有“味道”,只是现在的模拟录音的成本比数码录音高,出版商为了追求最高利润所为。
纯数码录音“3D”录音,往往给人“塘清则无鱼”的感觉,这也是我的听音实践感受,我有一盘奥依斯特拉赫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磁带,虽然是单声道的,但大师的诠释实在美妙。后来我有了帕尔曼的这支曲子,是3D的,可听起来总不如对奥氏的记忆那么柔美动人。一日,在朋友家听到DG出版的CD,是ADD,与帕尔曼一比立刻印证了我的记忆,暂不对比两位大师的演奏风格,就录音而言DG的ADD远比那张DDD“3D”录音的亲切感人,它那么富于质感和空气感,DDD那张虽然音质清晰凌厉些,但声音发干,象在真空里。我还有一张名片《指环》,也是“3D”录音的,还音后也有这个问题。
       据我的听音实践感受,我认为“3D”录音的,在演奏、录制、制碟的整个工序中,出现了雷同化现象,故而现在很多人认为DDD不如ADD富于个性。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一点可以相信,就是自已的感觉,别迷信更不要钻牛角尖。
       大家都知道,音乐的魅力大部份取快于旋律、节奏、曲式结构、调试调性、速度力度等,这些因素不大受音质的制约。听巴赫的音乐,你休想得到瓦格纳那么丰富的配器和巨大的动态,但谁也不会说巴赫不如瓦格纳。音乐所传达的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我们该烧的是这些。是以听音感受为目的的。
最后编辑名琴LP
TOP
4#

名琴LP 在 2005-11-4 17:09:36 发表的内容
菜单如下:
唱盘:VPI HR—X
唱头:ZYX冷冻唱头 (唱盘+唱头12.6万元)
唱放:ASR顶级唱放(6万元左右)


Raxel 在 2005-11-4 17:13:48 发表的内容

EMM Labs的CDSD+DAC6也只有18万定价,实际购买还能便宜不少?你们比较的是这套SACD系统吗?否则好像缺乏信服力吧.

这些LP与SACD系统都是同一档次的东西。
报价都是一样的,最好比较了。
最后编辑名琴LP
TOP
5#


开心果 在 2005-11-4 14:01:57 发表的内容
   在低频方面的表现,我并不是说是因为取样率偏低的原因,相反我认为已经够了。就取样率这点已有共识。

  但感受正好相反,我和我的朋友认为LP的低频更有音乐味,更耐听。我朋友在北海听到的最好的LP系统(我没听过):
[upload=jpg]Upload/20051141359586012.jpg[/upload]

menn 在 2005-11-4 14:50:09 发表的内容

    能否再将所使用的唱头放大器以及唱头的型号告知?

菜单如下:
唱盘:VPI HR—X
唱头:ZYX冷冻唱头 (唱盘+唱头12.6万元)
唱放:ASR顶级唱放(6万元左右),
功放:音乐传真最顶级的6件套KW (36万元)
音箱:盟主幻影(16万元)
线材:MH-805EVO等线材(30万元)
TOP
6#


johnleeh 在 2005-11-6 20:19:51 发表的内容
目前比较有兴趣的是EMM LABS的分体SACD机.因为它能将CD变成SACD,尽管不是那么纯粹,正宗,完全,但对我的1000多张CD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Dr kuang 在 2005-11-6 20:41:43 发表的内容

这是个好东西,今年白天鹅,EMM LAB的产品将首次参展,而且广州目前已经有了EMM LAB的代理商。



这一次我和松香味有机会听了。
今年白天鹅我和松香味要都去。
TOP
7#



johnleeh 在 2005-11-6 0:26:38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兄;这是我听CD得到的感受,没有偷袭他人评价用语.(名琴LP兄曾经说过;在我这里"第一次听到了高频有"厚度感"的感觉.)我听过大约十套LP了(包括大展),没有这样的感受,(很遗憾,实话直说,希望得到理解).名琴LP发过的一些LP系统照片帖子,是不是还不够水准?我相信LP能有好声(不追求"HIFI"的情况下).我非常希望亲自领教.但愿有机会而且希望得到美好的享受.



松香味兄,我想说的并不是指你抄袭,而是说你说在CD上能得到这种感觉,别人也能在LP上得出同样文字表述的感受,两者可能都是真实的,并且认为在其他载体上不能如此好地实现,你相信吗?

还有,我的听感上LP其实也很HIFI,实际能听到的声音动态,解析力等HIFI元素绝对不输给CD.你可能还没听到,但别人已经听到了.所以,我觉得肯定自己的听感,用不着用否定别人的听感为结语.

[/quote]

松香味 在 2005-11-6 18:39:15 发表的内容

如果有机会到江苏常州市,一定到贵府好好享受,不知道是否欢迎.?

johnleeh 在 2005-11-6 18:57:10 发表的内容

随时欢迎!享受不敢当.我家里的系统因为档次和环境(未做过专门的声学处理)的关系,和我听过的比较好的LP之声还有不小距离.但很多朋友来听过之后,认为已经完胜我的数码系统(AA+MSB)了,我个人也有这个感觉.LP让我更容易专注和投入地欣赏到音乐之美.


真羡慕johnleeh兄有两套不错的系统,有机会的话一定与松香味一起到江苏常州兄贵府好好享受!享受!
TOP
8#


Raxel 在 2005-11-8 13:44:45 发表的内容
我不仅仅支持SACD,我也支持DAD,DVD-A.因为这个帖子的题目是SACD,所以现在只说了DSD.我否定模拟不是否定LP的历史财富,我否定的是这种技术已经到了顶峰,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他本身的一些特性不利于长期保存音源.一部大师的作品,过了100年仍然能够欣赏到当年的音质,只有数码技术能够实现.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还是向前看吧.头版LP的价格越炒越高,最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JWang 在 2005-11-8 14:22:17 发表的内容
以前我在ldh那里就讲过

数码是婴儿,模拟是老头。
数码可以在更广泛的平台上达到可比性,模拟是封闭的。

这个没有什么好争的。但你非得把LP的优势讲为无所谓的历史财富,LP当然有巨大的历史财富,但95%以上的LP都有CD版。也就是说,95%以上的LP都已转化为数码。你讲的那种LP的历史财富根本不具有明显的意义的。就象你高估盗版对SACD普及的作用一样。

LP的优势第一在音质上,第二在音质上,第三还是在音质上。这是关键。至少在这一分钟上,LP的音质胜过CD, SACD。

今天听了下, Tom Waits, Nighthawks at the Diner。LP和CD我对有,CD那里有得比啊。我要讲这张CD可以比LP好,我是睁着眼睛讲瞎话了。

即我的残疾名言后,我再来句名言。

讲LP音质不能胜过CD的人,十有九个半对LP不够了解的;
讲LP音质胜过CD的人,十有九个半对CD太了解了。

赞!
LP品味纯正啊!!!
TOP
9#



dr kuang 在 2005-11-10 23:25:05 发表的内容
上面的讨论如何用于解释同规格音频光碟和DAT之间的声音差别?进一步,如何解释数码录音的音频CD和LP之间的声音差别(如果认为数码录音的CD比LP声音优胜,这个问题就不必讨论)。


松香味 在 2005-11-11 10:32:28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兄;你提的问题比较模糊,“数码录音的音频CD和LP之间的声音差别”,你的意思是不是说LP的声音是“固定不变”的一种特色?或者数码录音的音频CD的声音也有“固定不变”的一种特色?解释这两者声音差别?如果这样,就不好说了。
母带录音方式不一样,声音肯定不一样,如果用同样录音方式的母带同时制作CD和LP,后期处理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如果用同样录音方式的母带,后期处理也相同的母盘,同时制作CD和LP,好的CD和LP会有几乎相同的声音。而且我认为,CD还应该胜出。
需要说明一点;所谓“好的CD和LP”,指我上一帖中提到的,已经足够重视解决了CD、LP的“瓶颈”问题的情况,不能用“价格相同”的概念理解。
关于CD、LP声音上的差别,上一帖是我的观点和解释。而且我认为CD会胜出。参加你的讨论,主要是想把你提出的主题弄明白。

七月雨中 在 2005-11-11 10:53:34 发表的内容
同時有LP,CD發行的80年代,都是用后期处理相同的母盘了,但不見得CD比LP好吧.


哈哈!!!松香味你的LP唱头可是压电型的呀,有听音感受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