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160|回复: 807
1#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 13:12:49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1-1 0:19:08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10-31 23:38:24 发表的内容
[quote]dr kuang 在 2005-10-31 23:32:33 发表的内容
现在从所得到的消息,以前推出的SACD并没有真正使用上DSD技术。SONY和PHILLIP撒了个弥天大谎,在它们的宣传中,刻意地把它们的SACD和DSD混为一谈,SACD所标称的技术指标,其实是DSD技术的指标,而从未有任何一张SACD唱片达到了由EMM LAB公司开发的DSD技术的指标。一些SACD和原有CD版本听感上的提升是来源于重新制作时,制作者对原有唱片重新混音;而有些听感上没有提升的,是制作者只是使用了SACD的设备把原母带直接转换成SACD格式。


如果是原始母带直接转成SACD的制作,那么音质是不错的,因为你可以获得非常非常接近原始母带的音质,而不仅仅是LP的音质(Sony的单层SACD,滚石摇滚乐队的23张专辑重发等实例).而音质不好的是那些在混音制作过程中经过PCM格式处理,再转成DSD的制作(包括雨果的SACD都是这类).特别是有些根本就是用了第2,3代的数码母带,而不是原始模拟母带.



声音不错的原因,有从事专业录音室工作的人说过“是通过在极高频段加入了数码背噪来改善的”。
原理有点复杂,但可以理解为在音箱加超高音的原理,当单独使用超高音时,基本听不到,但其实有极轻微的背噪(非人耳敏感范围内),当这些背噪加入到音箱的声音中时,却能改善人耳敏感范围内频段的听感。还有一些类似的技术,但SONY肯定没有全部对外公布;当其它公司使用SACD转换设备,但没有使用类似这样的技术时,SACD比原CD的提升就远没有SONY公司自己的制作明显。因为香港出的SACD唱片,其中很大部分是香港唱片的流行曲,原始母带就在它们自己手上。
而且,就我自己的经验,SACD唱片比CD改善得最明显的,不是那些使用模拟录音的唱片,反而是那些使用数码录音的。


比较赞同KUANG版的观点,SACD比CD带来的听感改善或恶化,并不仅仅是DSD/PCM和采样率的不同,还牵涉到重新制版REMASTERING。很多SACD制作不规范如并不严格拿原始的模拟母带和DSD录音音轨制作,甚至用COPY的PCM母带来制作SACD,这种挂羊头买狗肉的制作方式带来的衰声不能算在SACD身上。

我留意现在不少高级SACD机/DAC都有几阶可选的数字滤波曲线(其实专业机种都有此功能),其在超高频段的滚降曲线,从起始滚降点和滚降斜率真是千差万别。曾经在扬声器,放大器都符合宽频还原的参考级系统上反复切换这些不同的滤波曲线,感觉真是非常微妙---不仅极高频的信息量,乃至中频甚至低频的分析力,能量分布都有很明显可闻的影响,其中比较平缓的曲线听感上比较舒服和平衡,不难理解WADIA的DAC部分的数字滤波曲线的滚降点为什么要从早于20KHz就开始但斜率较平坦,实际听感高频延伸和信息量却十分出众,也许是业内的共识?

拿SONY的SUPER BIT MAPPING噪声整形技术举例,就是在极高频数码噪声整形这一块做文章。虽然有一些CD被认为是运用的不成功(包括那张WALTER指挥的贝6,但我相信母带REMASTERING可不仅仅是SBM一个工作),但很多CD的处理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就拿乔治.塞尔和尤金.奥曼迪在费城和芝加哥的一些录音的CD版本来看,情况还算满意。EMI的ART技术,RCA HP系列用的UV22技术等等也都要涉及噪声整形,就看工程师的功力和造化了。认真做好了就有可能是天碟;敷衍了事便容易出衰声。Felixcat兄提到过STEVE HOFFMAN曾在他的回复中说过:只要认真制作,数码录音一样能有适当的温暖感和富有密度的模拟味,和数字录音和模拟录音无关,衰声的模拟录音难道不多么?
[/quote]



我不知道科研实际听过几种衰减曲线的区别没有。我自己用过的KRELL STANDARD SACD机上有这个4种曲线选择功能。我翻来复去听,没听出任何区别。我以为是我的耳朵不好,后来看赖英智和潘志强的器评文章,他们认真比较了半天,也没听出什么不同来。


朝鲜可能是目前公认的最纯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可是我看看他们孙子又准备接儿子的班了,怎么又感觉象世袭包办的封建王朝。所以,我老是想,革命导师告诉我们的伟大理论和美妙吹嘘,是不是就等同于大众能得到的实际待遇?某些业内垄断巨头会不会也干同样的事?
分享 转发
TOP
2#

品牌厂机还是一分价钱一分货。LP,SACD,CD,其中任何一样的低价器材都未必能胜过另两样的高班器材。

脱离具体器材光谈制式,脱离现在的实际情况谈未来,没有多大意义,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共识和助益。
TOP
3#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 15:05:27 发表的内容
倒不一定是成本高,而是更方便,数字工作站多轻松啊,效果不好了洗牌重来,模拟母带剪辑制版多累人啊,还要小心翼翼的。TACET找古董的德率风根开盘机和胆咪来录音是精炖美食,要是EMI,环球也这样搞会疯掉的^_^



资本家追求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利益最快最大化。CEO们有几个是从艺术生产完美周期性的角度看问题的?
最后编辑johnleeh
TOP
4#

百年来中外革命领袖斯毛金等的理论著作都很严谨,逻辑推导上也辨证唯物绝无问题,不管我们看得懂看不懂,真还不敢或无力怀疑。可是看看实践,咳,还是少说为妙。


所以,我现在看到纸上推导得非常美妙的理论和算式就晕,因为我不知道那些管用吗?能当真吗?

咱还是有一分实践说一分话吧。
TOP
5#

Raxel 在 2005-11-1 22:47:39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在 2005-11-1 22:41:37 发表的内容
刘,何是谁,你问问科研去.可能在发烧友中的知名度现在已经不如你.

抱歉,我不知道现在全球SACD风采榜是你在评.请介绍更多排名顺序.

LP是双声道的,我还没想明白SACD为什么一定要出动多声道比才算公平.

另外说一句,KRELL SACD机是多声道的.我玩过了.说人家残疾,先别忘了看看人家的体检表喔.


既然玩过多声道,那么大家就有聊啦.不是你方说了上将对上将吗.SACD当然应该使用各种展示自己能力的优势了.你怎么不拿早期的单声道LP来和CD比呢?

至于SACD机的风采榜,还真是没看到哪次SACD展示,欣赏会,有拿Krell出来.兄台不是说了没有几W元的转盘听不出LP的味道.SACD机也上台好的啊.



咳,别什么你方我方的,搞得跟打仗似的,哪有有什么方啊.我CD,SACD,LP都玩过,算什么方啊?还有我不知道你现在是在讨论单声道,双声道,多声道的区别,还是在比较LP,CD,SACD?都不拿同一套后续系统,同一张片子来比了.这好象有点大欺小,PLAY不FAIR了吧?要比也要象科研组织的那样吧.


我不知道你参加过几次SACD欣赏演示会,有哪几次不是器材商办的?KRELL可能机器卖得不错,不大出来混,要批评啊.

KRELL STANDARD可能也的确一般,但也要卖到4万出头了.不知道你的TEAC售价几何?和它比过?高它几班?
TOP
6#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 14:23:56 发表的内容
我持保留意见:)
高保真音响上曾有篇文章介绍UP SAMPLING和OVER SAMPLING的不同,里面就有提到不同衰减曲线的不同听感。我那次听的是WEISS的专业DAC,印象非常深刻。只是主人后来出掉了,想仔细探究都没机会了。
[upload=jpg]Upload/200511114225061779.jpg[/upload]

承蒙你对我的帖子如此关注。以后定当多向你讨教^_^



我也很希望听到SACD和CD如理论上的那种区别。可惜我听下来感觉进步是不小,但也不如想象般大。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TOP
7#

Raxel 在 2005-11-1 22:25:33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在 2005-11-1 22:22:26 发表的内容
科研兄什么时候能组织一下,?我一定到场学习.如果SACD能胜LP,EMM LABS SACD机我当场就买.


以我用过的SACD机和LP机用后的感觉.SACD片子的SACD层可以在CDS层可以耀武扬威一下,但在LP面前,只有两个字:歇菜.

如需其他人的书证,请查阅各期等书刊上刘志刚,何森等人的文章,我就不一一抄录了.抄来抄去我嫌累.


刘志刚,何森是谁?

展示SACD风采,随便怎么也轮不到Krell啊.

没有欣赏过SACD多声道,就说玩过SACD,套用JWang的说法,真的是残疾啦.



刘,何是谁,你问问科研去.可能在发烧友中的知名度现在已经不如你.

抱歉,我不知道现在全球SACD风采榜是你在评.请介绍更多排名顺序.

LP是双声道的,我还没想明白SACD为什么一定要出动多声道比才算公平.

另外说一句,KRELL SACD机是多声道的.我玩过了.说人家残疾,先别忘了看看人家的体检表喔.
最后编辑johnleeh
TOP
8#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 22:42:16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在 2005-11-1 22:22:26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 21:59:44 发表的内容
我补一个:就算不是DSD录音,可以拿“当铺爵士”的LP和PROPRIUS新出的SACD(FIM的SACD不考虑)火拼,看哪个信息量更多,更有现场感。SACD机以EMM LABS的级别为参考,LP系统随意,CLEAR AUDIO的旗舰和ROCKPORT的旗舰都无所谓。至于CD版本尽管拿出来和SACD比,FIM的XRCD,金碟和宝碟的普通版都无所谓



科研兄什么时候能组织一下,?我一定到场学习.如果SACD能胜LP,EMM LABS SACD机我当场就买.


以我用过的SACD机和LP机用后的感觉.SACD片子的SACD层可以在CDS层可以耀武扬威一下,但在LP面前,只有两个字:歇菜.

如需其他人的书证,请查阅各期等书刊上刘志刚,何森等人的文章,我就不一一抄录了.抄来抄去我嫌累.



人家奋驴同志已经被EMM LABS毒倒了,他也是领略过高级LP系统的人,按你的说法这种人是不会对数字系统感冒的。



呵呵,我还真没去想象人家.我只说我自己的实践经验.

EMM LABS我也想听听啊.不是就等着你补充倡议举行的颠峰大对决吗.如果能胜,我肯定买,只要我听过.
TOP
9#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 21:59:44 发表的内容
我补一个:就算不是DSD录音,可以拿“当铺爵士”的LP和PROPRIUS新出的SACD(FIM的SACD不考虑)火拼,看哪个信息量更多,更有现场感。SACD机以EMM LABS的级别为参考,LP系统随意,CLEAR AUDIO的旗舰和ROCKPORT的旗舰都无所谓。至于CD版本尽管拿出来和SACD比,FIM的XRCD,金碟和宝碟的普通版都无所谓



科研兄什么时候能组织一下,?我一定到场学习.如果SACD能胜LP,EMM LABS SACD机我当场就买.


以我用过的SACD机和LP机用后的感觉.SACD片子的SACD层可以在CDS层可以耀武扬威一下,但在LP面前,只有两个字:歇菜.

如需其他人的书证,请查阅各期等书刊上刘志刚,何森等人的文章,我就不一一抄录了.抄来抄去我嫌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