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丹拿S1.4的“隐私” [复制链接]

查看: 22202|回复: 74
1#

愿闻其详,何蒙之有?
最后编辑富盛
分享 转发
TOP
2#

里面的元件请千万不要随便更换,因为不是在市面随便能买得到的(QC的等级不一样!)。
dy的DD在外表都看不出所以然,内部的构思和巧妙制作才是精髓。
TOP
3#

http://www.fshifi.cn/default_2.asp?id=261

请问在这个测试里,什么参数代表中频“干”和“蒙”呢?
TOP
4#

经过 在 2006-1-28 21:13:14 发表的内容
除了QC可能有奥秘之外,用料并无特殊之处啊,可能大家对丹拿爱屋及乌,神秘化了罢.都说丹拿低音是一阶分频,看看分频器的元件数,起码是二阶的.还请富盛DX明示.


http://www.fshifi.cn/default_2.asp?id=261

在这个测试里的相位误差和阻抗的平直都有赖于单元的设计和分频器的补偿。所以不要光看元件的数量。其实这个分频器对于这样优秀的指标参数其实已经很简单的了。
我记得超奥的老款CS-5i也是一阶分频,不过补偿线路太过复杂,一对扬声器的分频元件几乎过百!造成不必要的功耗和阻抗变化过大。
所以有好的单体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TOP
5#

产品是由性能和价格说话的。
很多人因为丹拿的扬声器价格昂贵就说它性价比低。
其实不然,因为这种性能的产品“才”卖这个价格!其实非常便宜。反看其他相同价格的性能就可证明。
性价比不是价性比,不能混为一谈。
而且扬声器里的手段实在是太多了,很多表面上平平无奇的产品其实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凡事不能看表面的。

再说有许多“补品”级元件的扬声器也不可能有这种指标。(虽然我不否认“补品”的作用,可是误区实在太多了,加上经过认真QC和设定的“补品”级分频器的价格也不是一般用户能承受的了)。
最后编辑富盛
TOP
6#

建议去看看丹拿的《真理之书》是在15年前写的。
http://www.fshifi.cn/default_2.asp?id=363
TOP
7#

该电解只是用在阻抗补偿线路上而已(而且是经过很不一般的QC过程才会使用的)。
再说好东西谁不会招来对手的漫骂?

也可以反过来说没有人骂的就不是好东西。
TOP
8#

追月 在 2006-2-5 13:44:38 发表的内容
原来单拿的分频器用料这么差,能用好的电阻和电容会有更好的表现,相片上看不出分频电路图,能公布电路原理图的话我想用最好的料自制一个.


diy爱好者的想法通常都是这样的。
TOP
9#

后街男孩 在 2006-2-5 13:47:21 发表的内容
进口产品还是不拆为秒!
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买来的也好,借来的也好(当然经过物主同意),凡有一定档次的进口产品都想拆开看看。好奇呀!但拆开来后往往很后悔。为什么?因为拆开一看,很多进口产品的“内脏”确实是“惨不忍睹”,用料和价格很不相称。但小日本的东西是个例外。很多东西一看就知道是国内生产的,却由于牌子就卖得很贵,于是就变得很高档了。咳,人心呀人心!还有,提醒一句,现在的“苏伦”电容,其实全部都是台湾生产的,还有一些甚至是国内的山寨厂生产的。所以我从来不用所谓“苏伦”,除非是红色固封,软线引脚的“苏伦”。
为什么会把音响爱好者叫做“发烧友”?确实很多人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音响和音响器材,给了不法奸商可乘之机。
进口产品还是不拆为秒,保持点神秘感好!


我记得以前也有过一贴,内容是在富盛门市看到的丹拿的一个展示用的盒子,里面有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的一套没有组装过总成。可是都无法理解都是那些铁片音圈什么的,为何卖那么贵。
有好事者就说丹麦组装的人工贵等等....
可是您叫行家(不一定是商家)去看,基本上没有说三道四的。都是只有从心底里佩服的。还有的更表示要拿回去研究的。

这就是分别。
我不是看不起DIY的,甚至我到现在偶尔都自己造些DD来自娱。不过用同样的料你做不过别人的话,尊敬是理所当然的,自求进步也是应该的,但不可盲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