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都能出好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9029|回复: 370
1#

LP正在动态、迅态、信息量、真实上有优越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宁相信自已所听!!!
TOP
3#

松香味 在 2005-11-12 10:48:43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11-12 0:24:37 发表的内容
LP正在动态、迅态、信息量、真实上有优越





什么是好的声音?
对人来说,就是他所喜欢。由于人的听觉(喜欢)差异,产生了对“准确”的分歧。有人认为“好声应该是把声音美化了”,那么,什么是“美”呢?这是一个无法统一的结论,因此没有讨论的必要。
对器材而言,那就是准确还原软件的内容。在168,这里我们更多的就是讨论“对器材而言”的这个问题,因为只有讨论这个问题才能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准确还原现场真实的声音(相真度)及其氛围(质感)。

在这里我们就进一步的把话题集中到如何使LP、CD、或者SACS出好声的讨论上来,希望在讨论中大家都得到正面的“受益”。





一切理论以听为依归!!!
就一把小提琴来说,中档LP比高一档CD(价格)更易播出更真实“质感”相对CD声音显就假。。。。。。。。
TOP
4#


“有的CD播放时听感为何不佳,原因主要有二:一是CD制作时马虎不用心;二是器材的因素,要100%发挥CD制式的威力,使得硬件实际表现达到和理论值相当的水平,这相当不容易,对于硬件器材的设计要求很高,成本也很高很高。所以我前面说:
对于音响器材的设计师,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两样缺一不可。 ”
我相信,聪明的厂家一定会重视上面讨论的问题,“洗脑革面”地改进产品,完善数码音


--------------------------可惜,
聪明的厂家不会去充当救世主(至少现在还没有)!!!
TOP
5#

松香味 在 2005-11-14 1:32:35 发表的内容
关于CD制式,2005.11《高保真音响》P21上有音乐传真老板安东尼先生这样一段话;其CD重播的声音缺乏信息量,责任并不在CD格式本身,CD碟上刻录的信号并不比录音母带少,原因就是播放设备没有完全将CD碟中的信号提取出来。如果将这个问题解决了,SACD、DVD-A的意义就不大了。
我也认为;如何将CD制式的威力发挥出来,才是最重要的。例如机芯加工精度及配套司服电路系统、光头光电转换效率及精度、数字信号传输损失、数字滤波损失、D/A转换损失、模拟滤波损失等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和完善。本帖的目的也在于此。





---------------------------
纵使本帖讨论得出结果是CD的声音可以达到“天花乱坠”的效果。但,最重要的是现阶段还未能将CD制式的威力发挥出来!
能不能发挥出来还是未知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今电声技术还在初级段!!!到达到普通价格音响很好还原原声的成熟级段不知有是百里千里还是万里。


只能说,LP、CD都可能出好声 !
最后编辑VV
TOP
6#

松香味 在 2005-11-14 18:48:33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1-14 17:49:36 发表的内容
现在的市场状况,要大公司提高生产质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它们更关注的是压碟的成本,质量不要继续下降就很不错了。而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对音质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更关心的是内容和价格。
象雨果这样的生产方式只适用发烧小厂,但这些小厂又签不到“重量级”的音乐家。数码科技高速发展,发烧友却要找多年前的数码产品——旧版CD,这才是目前CD工业的悲哀之处。




我原本没有注意大公司CD碟片质量下降的问题,经过对比,的确是那么回事。好阿!象雨果这样的发烧小厂机会来了。
不过今后买碟可要认真了。




=====================

近年所谓
发烧XX厂也不少,入到唱片店可谓林罗满目。可惜。。。。。听着听着连发烧朋迷茫了-------------发烧在什么方面
最后编辑VV
TOP
7#

dr kuang 在 2005-11-19 18:09:01 发表的内容
还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而且在这方面想要有所改善也是成本和技术难度最大的部分——时钟。
现在,各个公司和录音室使用的设备不尽相同,制作光盘唱片的设备也不同,用户播放用的设备也不同,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比如说温度,供电,振动等),这其中会不会因为各自的基准时钟误差不同而产生能被人耳感受得到的误差呢?如果有,在录音,压片,播放各环节能有统一的基准时钟应该也会是有帮助的。但这个想法在开发式竞争市场又近乎不可能实现。
当然,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一台高精度时钟造价还无法在主流市场上普及(可以参考TEAC最新的旗舰CD系统,全套组合中就包括一台报价约20WRMB的分体时钟)。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目前数字声源必需克服的困难之一。而且,在数据量越大的数字音源,这个问题的影响也应该会越重要。








------------------------
综合种种因素,现阶段,数码(CD)音源在高保真还原上困难重重,追本溯源-------------制式难(无法)“容易”还原原声,可以预测未来两三年不可能有大突破。
也就是说:完善数码音源指日可待只是美好愿望!
最后编辑VV
TOP
8#

松香味 在 2005-11-19 20:17:30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11-19 19:14:00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1-19 18:09:01 发表的内容
还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而且在这方面想要有所改善也是成本和技术难度最大的部分——时钟。
现在,各个公司和录音室使用的设备不尽相同,制作光盘唱片的设备也不同,用户播放用的设备也不同,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比如说温度,供电,振动等),这其中会不会因为各自的基准时钟误差不同而产生能被人耳感受得到的误差呢?如果有,在录音,压片,播放各环节能有统一的基准时钟应该也会是有帮助的。但这个想法在开发式竞争市场又近乎不可能实现。
当然,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一台高精度时钟造价还无法在主流市场上普及(可以参考TEAC最新的旗舰CD系统,全套组合中就包括一台报价约20WRMB的分体时钟)。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目前数字声源必需克服的困难之一。而且,在数据量越大的数字音源,这个问题的影响也应该会越重要。








------------------------
综合种种因素,现阶段,数码(CD)音源在高保真还原上困难重重,追本溯源-------------制式难(无法)“容易”还原原声,可以预测未来两三年不可能有大突破。
也就是说:完善数码音源指日可待只是美好愿望!






dr kuang 在 2005-11-19 18:09:01 发表的内容 ,按照我的理解,指的是异体时钟误差。民用时钟晶体例如16.9344MHZ,误差已在十万分之一以下。而异体LP转速例如33.1/3,误差就很难控制在百分之一以内。
我看不出异体时钟误差有多么严重的问题。理想状态,当然是没有误差好。






============================
CD未能出好声的原因恰恰是----------------现在可知的因数看不出有多么严重的问题!!!
存在而未知的。。。。。。。。。。
最后编辑VV
TOP
9#

可否举个普通点的进口品牌?山灵东东估计没多少人听过
最后编辑VV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