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依照他人建议而活的人生毫无意义。
一个人可以在丰富自己**的同时并不属于这个**;他可以向所有**述说,因为他不属于任何特定的**。
古尔德关于“勃拉姆斯演奏风波”的自述:
事实上,这正是想象力中的极端挣扎———不完整的、有瑕疵的,偶尔莫名的突刺,经受拍打的生活与日子在音乐中的变形———它一反原有传统的古典训练要求,一反勃拉姆斯最终臣服的学院派情景,令这部作品如此特别,充满了“谜”。
……如今,很显然,一个人可以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处理这部作品,可以强调它的戏剧性、它的对比性、它的棱角分明;亦可以完全反向处理,将音乐间的主题关系视作“不和谐的共同体”。……这种方式将作品解读为充满惊喜悬念的故事情节,充满矛盾的道德场。面对一个刻板的对象,从内在将阴与阳之间的对照一同拥入怀中,以纯粹的朴素无邪来处理传统钢琴奏鸣曲式的例行公事,不一致终将在一元的世界里终结。我们可以选择,在勃拉姆斯身上读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