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音响的真相-----4寸口径能创最优秀的单元 ( 14页:2012的重... [复制链接]

1#

4、4.5寸喇叭能够提供人声频率范围内的最佳密度、信息量、瞬态、连贯性、失真度...
但是,300hz以下的量感、宽松感不足,而且超过5、6Khz后分割失真还是随之而来,所以用4、4.5寸喇叭作个中音能带来不错的听感,分频点取300~500hz、4~5khz,除此之外,最关键是这个喇叭够不够好听,这是很主观的,指标不能说明什么。事实上别说好听与否,4、4.5寸的hifi喇叭选择余地就很少。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不认同中音的工作范围在130hz~2khz为最佳,实验感觉2khz分频的敏感度也不会低于300hz左右分频。人声的频率广谱在60hz~8khz,怎么分中音都在人声频率范围的某一段。怎么分频最佳,还是取决于喇叭的素质和分频的衔接,喇叭和设计都是关键。
TOP
3#

人声上限达8khz以上,我早就测过了,女声的口水声,极限在8k~9khz依然可闻,而超过9khz以上确实一点也听不到了。人声频率范围不超过1.8khz是指基频,你忘记谐波啦,频率限制在3、4khz以内的女声,连通透都谈不上呢。
TOP
4#

搜了一段,请看最后一句的“人声”:

各频段的处理方式:
  30~80Hz:这一频段正是我们在的吧外所听到的底鼓的强劲有力的频段,略提升可增加振撼力,但不要过多,过多会混沌。同时注意对人声的处理这一频段应在低切的范围内。
  注意:这里做的工作是否能得到好的结果和你的监听音箱也有很大的关系,一对频率响应曲线平滑的专业监听音箱,对录音和混音工作来说决对是必须的!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你可以把自己认为不错的唱片的WAVE放在硬盘里,对之频率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标准。而把最终调整好的结果做成CD、磁带,在不同的CD机、磁带录音机中播放也是一种不错的检测手段。
  100Hz:Bass的主要频点,在这里做提升,可增加丰满度和底鼓的击胸的感觉。我各人喜欢在350~700 Hz之间提升贝司,在100Hz和250Hz调整底鼓,这样两者才不会打架。这一频段的人声也应在低切的范围内。
  200~400hz:这个频段提升也增加军鼓的木质感,吉它的温暖感。衰减这个频段可使人声、镲等显得清晰。在400Hz提升3-5dB可增加人声的温暖感。
  500~800hz Hz:可作3~5dB左右的提升,可增加乐曲力度,可使贝司显示出来,通鼓更温暖,同时可调整吉它的厚薄程度。
  800~2KHz:可在6dB内提升,可突出某些乐器的声音,但在1KHz以上一点的频率不
作过多提升,以免产生金属声。
  2~4KHz:可作3dB左右的提升,可增加亮度,过多会变尖锐。这一频段的提升可让人耳听到更为突出的声音,所以在这里做的工作应是各声源之间相互适应性调整,而不是一味地全面提升,这只会使你的音乐听起来没有层次而且尖锐难听。
  5~8KHz:适度提升可增加层次感,可使人声更清晰,吉它更动听。军鼓、镲、小提等都可在此得到声音的美化,但一定。。。。。。
TOP
5#

把人声的频宽和3、4khz联系到一起的原因,源于电话的采样是以3khz为标准的,那样采样频率8khz,而且很多箱子的分频点在3~4khz,实际上8khz是必须的
TOP
6#

人声由一个普通的分频单元完整重播,根本做不到,所以强求由哪个单元单独完成大可不必。至于泛音,是人声的重要成分,能量根本就不小,单独讨论基频也没有道理,因为基频本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声信号,当你说人声的时候,不能抛开多次谐波单独说基频,只强调基频多少有点懒汉思维。我实验过,把1.5khz以上的信号几百hz几百hz地cut掉,缺乏高次谐波的人声,闷得没法听,而且2khz的敏感度相当高,当然了100~300hz的敏感度也高,因为该低频段的能量较大,但人耳对2khz到4khz一带的高频一样敏感。
TOP
7#

只讨论频率偏离了楼主的本意了,我认同楼主的一些观点,就眼下的单元水准而言,4寸和4.5寸的喇叭,重播500~4khz这些相当重要的频率,比起较大尺寸的如6、7甚至8寸喇叭,在物理上可以有先天优势,指标以及听感如前面讲的信息量、密度感等等等等,可以做得更好
TOP
8#

出发点不同,潘主编的思路是框定130hz/2~3.5khz分频,然后据此选极品单元做一对high-end箱子。而我会认为这样的制作它的成本和难度都相当高,适配的单元少,普通单元做出来又和一对书架箱加一对超低没多大差别,因为后者正是这样结构和分频点。这样的分频没有突出三分频里的中音、高音的优势,因为130hz/2khz分频对三分频来说怎么都低了一些,对高音和分频器的要求相当高,框定分频点去选单元,强调人声基频由一个单元完成,有点局限。不觉得哪种分频就绝对占优,总是有长有短有所取舍,如果成本高得脱离实际,又有失败的风险,何不选择更简单容易的方式呢,很多名箱也是频率较高的分频。楼主的主题思想应该是4寸在重要频段比大尺寸可以有更好的表现,以自己聆听和制作经验,感觉很有道理的,三分频我认为首选有先天物理优势的合适的4、4.5单元,AT最小的喇叭也有5寸多,已经有点大了,如果AT有4寸,表现可能比5~7寸还来得强。搭配10~12寸低音,分频点300~600hz/3k~5khz都可以随便分了,不见得比130hz/2~3.5khz逊色,关键还是分频器的设计和调试才是功夫所在。具体一般人是不太做得好的,只是一种有成功可能的有乐趣的尝试。哪天条件具备我也要折腾一番,想想确实很好玩。优选4寸中音,箱体到分频全部自己来做,因为我这边有消声室和测试设备,那样多一些把握。
TOP
9#

有句话叫做见识决定认识,潘主编的见识比我等一般人广没有疑问,但无论谁,都有个类似螺旋向上的认识过程,有首歌词叫做“从终点又回到起点”说的也是这个,电子管、黑胶是螺旋中的例子。姑且不论各种分频的技巧和长短,深入下去也很难找到完美的分频,以至有些高端箱子或者DIY甚至走4、5路分频,或者索性不在乎什么乱七八糟的失真,要的就是无分频的纯天然的频率和音色过渡,索性就听一个全频。为什么楼主提出4寸单元的观点,因为喇叭肯定不是以大为美的,尤其是中音、高音的取舍。为什么楼主的这个议题吸引了我,因为我有认同感,为什么4寸的优秀单元那么少,因为市场决定,就象泡沫边明明可以比橡胶边有更高的效率和更柔和生动的听感,但橡胶边更耐用更好支持长冲程大功率还是无情地代替了泡沫边。皇太子的seas是普通中低音,非中音,seas的金属盆我认为是噱头,我是不相信金属盆能优秀的。优秀的中音也不会是PP盆的,这是PP盆材料决定的,至少目前是这样,它1~4khz声音的表现是沉闷(也可以说是温厚)的缺乏生动的出不来栩栩如生的效果,我认为优秀的4寸中音应该是泡沫边、纯纸盆、大音圈、短音圈、长磁缝,而且是锥盆,非球顶,当然这是个人的看法。
TOP
10#

为什么觉得纸盆好,没有理由,就是经验,经验是纸盆好听,好不好听不是靠灌输经验得来的,是自己几十年听出来的。而且纸盆加橡胶边的结构不能体现纸盆的优势。AT喇叭的箱子,世霸火车头、名琴,听过,只能说好,要说特别、超级优秀或者激动,也没有。听感是不要骗人的而且没有对错,要强制自己认同PP盆好听,难以做到。我觉得金属、PP喇叭做中低或低音很适合,中音还是不够好。感觉AT只钟情PP盆的说法也是一个“懒”字,反正就是PP,装啥啥方便,不如“执着”,固守其成:p
seas的excel中音,不是纯纸盆,橡胶边,scan8545也不够符合前述要求。纸盆只是之一,还有泡沫边,大音圈......
seas给人感觉是极其“勤苦”,喇叭越做越炫,款式超多,灵敏度越做越低,快要低到地下室了,新出的单元如excel几年了一个经典没有。现有seas有一款平价高音27tdfc在国外论坛评价高,性价比好。
TOP
11#

用了几十年的纸盆、纸边、泡沫边,说扔就扔了,扔了就扔了,还都喜欢踩上几脚,原因是纸盆太。。。。。。了
TOP
12#

那些老式材料的喇叭,还都有一个共同点,功率小、不耐X,生活进步了,要把“音乐厅”搬回家,得把这些老家伙棍出去。
TOP
13#

不比潘主编见多识广,我是缺乏追求且没有实力推荐中音喇叭的。对纸盆喇叭的印象,还是记忆中的古董喇叭,完全照搬我认为也不可行,只有在纸盆加泡沫边(我感觉它比纸边布边的好)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改善失真的磁路、音圈、机械技术加以完善,才能做出满意的适合表达中音的纸盆喇叭,中低、低音喇叭我认为还是当代PP、金属盆、编织盆更适合,如果复合材料能够代替纸盆也可以但不如纸盆来得直接。所以要想有最理性的中音,我看还得自己干,就象要有很爽的音箱自己做会不错,获个经验,功夫到位超过厂家也可能。因为后期喇叭的改进很多是围绕大功率如长冲程,除非真要把“音乐厅”搬回家,否则这不是必需的,实际上它们做出了大功率长冲程后,有了深沉的低音或超低音后,但却变成了低灵敏度而抵消了效率。按这样的思路做出来的中音,应该会有楼主说的“灵性”,而且因为效率高,推动它的功放处在“黄金”功率。可惜这样的喇叭目前是没有的,seas或scan有吗,没看到,有的话我会投以目光。
TOP
14#

磁路、音圈的讨论,网上有很多了,机械方面,观察AT的Flexunit和C-Quenze,细究起来我认为C-Quenze盆背的形状更可以减少反射波的能量,也看到几次有人说C-Quenze比Flexunit还好听。关于纸盆的思考,为什么好听或者为何会有“毛边”,摒弃超廉价的纸盆低级失真印象,会联想到纸盆比较轻快对中音有更好的解析力,而且一个hifi纸盆喇叭的主要失真终究还是分割失真而应该不是其它,环状和纵向一般都控制的不够好,只要用现有的技术加以改善,同时因为是最容易获得”灵性“的相对最”坚固“的4寸、4.5寸,我想分割失真会控制得很好。
TOP
15#

原帖由 Dynamark 于 2010-9-1 20:28:00 发表
原帖由 AudioTechnology 于 2010-9-1 15:04:00 发表
我认为优秀的4寸中音应该是泡沫边、纯纸盆、大音圈、短音圈、长磁缝,而且是锥盆,非球顶,当然这是个人的看法。  

似乎绅士宝的新款四寸比较符合条件但不知道是不是打印券,短音圈,长慈禧的。
看了一会scan,不错,小音圈的那款是短音圈长磁隙,大音圈那款是长音圈短磁隙,但是比起seas中音scan哥俩都算得上“大”音圈,首选前面那款,相对正宗的大音圈、短音圈、长磁隙、短冲程,很适合做大功率中音,应该把它的橡胶边换成泡沫边,才能体现纸盆的音质、音色优势,阻抗是4欧姆的,要用到两个串连使用,经这些折腾后灵敏度还能上去一些,估计能到88/v/m。
最后编辑AudioTechnology 最后编辑于 2010-09-02 09:11:32
TOP
16#

分频范围200hz/3Khz
最后编辑AudioTechnology 最后编辑于 2010-09-02 00:46:55
TOP
17#

搜它的价格,结果看到一张这样的照片,失望。磁路离折环那么远,音圈骨架那么长,好象是一种纯粹为了改善散热提高功率的投机技巧。
12MU_4731T-rear.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9/2 1:38:11 上传)

12MU_4731T-rear.jpg

最后编辑AudioTechnology 最后编辑于 2010-09-02 01:38:11
TOP
18#

回复 70# 神农 的帖子

2.5分频的两个低音,0.5和2的中低音在部分频段是并联的
TOP
19#

原帖由 Dynamark 于 2010-9-3 12:10:00 发表
请问目前哪个中音单元能让人一听钟情?听了很多高价的箱子,说实在的也就那么回事,无非是细节多点,高频飘逸一点,低频下潜一点,而前面的三项描述似乎对任何Hi-end箱都适用。
同问,也向往一听钟情的效果。这样的要求,其实只是想要更正常、真实的效果。上面的scan的高音照片,为了追求功率硬把音圈骨架做那么长露外面以利散热,现代单元过于苛求追求功率和声压级了,即使最低端的球顶高音,也要做到100瓦,好象功率小了就不是现代单元了,会很不好意思,这样的材料和结构使得声音很”标准“”现代“”凝重“而不够情感不够灵动......一听就知道是把音乐厅搬回了家的21世纪,但是声音缺乏一听钟情的美妙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