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音响的真相-----4寸口径能创最优秀的单元 ( 14页:2012的重... [复制链接]

查看: 47575|回复: 141
1#

4、4.5寸喇叭能够提供人声频率范围内的最佳密度、信息量、瞬态、连贯性、失真度...
但是,300hz以下的量感、宽松感不足,而且超过5、6Khz后分割失真还是随之而来,所以用4、4.5寸喇叭作个中音能带来不错的听感,分频点取300~500hz、4~5khz,除此之外,最关键是这个喇叭够不够好听,这是很主观的,指标不能说明什么。事实上别说好听与否,4、4.5寸的hifi喇叭选择余地就很少。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不认同中音的工作范围在130hz~2khz为最佳,实验感觉2khz分频的敏感度也不会低于300hz左右分频。人声的频率广谱在60hz~8khz,怎么分中音都在人声频率范围的某一段。怎么分频最佳,还是取决于喇叭的素质和分频的衔接,喇叭和设计都是关键。
TOP
3#

人声上限达8khz以上,我早就测过了,女声的口水声,极限在8k~9khz依然可闻,而超过9khz以上确实一点也听不到了。人声频率范围不超过1.8khz是指基频,你忘记谐波啦,频率限制在3、4khz以内的女声,连通透都谈不上呢。
TOP
4#

搜了一段,请看最后一句的“人声”:

各频段的处理方式:
  30~80Hz:这一频段正是我们在的吧外所听到的底鼓的强劲有力的频段,略提升可增加振撼力,但不要过多,过多会混沌。同时注意对人声的处理这一频段应在低切的范围内。
  注意:这里做的工作是否能得到好的结果和你的监听音箱也有很大的关系,一对频率响应曲线平滑的专业监听音箱,对录音和混音工作来说决对是必须的!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你可以把自己认为不错的唱片的WAVE放在硬盘里,对之频率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标准。而把最终调整好的结果做成CD、磁带,在不同的CD机、磁带录音机中播放也是一种不错的检测手段。
  100Hz:Bass的主要频点,在这里做提升,可增加丰满度和底鼓的击胸的感觉。我各人喜欢在350~700 Hz之间提升贝司,在100Hz和250Hz调整底鼓,这样两者才不会打架。这一频段的人声也应在低切的范围内。
  200~400hz:这个频段提升也增加军鼓的木质感,吉它的温暖感。衰减这个频段可使人声、镲等显得清晰。在400Hz提升3-5dB可增加人声的温暖感。
  500~800hz Hz:可作3~5dB左右的提升,可增加乐曲力度,可使贝司显示出来,通鼓更温暖,同时可调整吉它的厚薄程度。
  800~2KHz:可在6dB内提升,可突出某些乐器的声音,但在1KHz以上一点的频率不
作过多提升,以免产生金属声。
  2~4KHz:可作3dB左右的提升,可增加亮度,过多会变尖锐。这一频段的提升可让人耳听到更为突出的声音,所以在这里做的工作应是各声源之间相互适应性调整,而不是一味地全面提升,这只会使你的音乐听起来没有层次而且尖锐难听。
  5~8KHz:适度提升可增加层次感,可使人声更清晰,吉它更动听。军鼓、镲、小提等都可在此得到声音的美化,但一定。。。。。。
TOP
5#

把人声的频宽和3、4khz联系到一起的原因,源于电话的采样是以3khz为标准的,那样采样频率8khz,而且很多箱子的分频点在3~4khz,实际上8khz是必须的
TOP
6#

人声由一个普通的分频单元完整重播,根本做不到,所以强求由哪个单元单独完成大可不必。至于泛音,是人声的重要成分,能量根本就不小,单独讨论基频也没有道理,因为基频本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声信号,当你说人声的时候,不能抛开多次谐波单独说基频,只强调基频多少有点懒汉思维。我实验过,把1.5khz以上的信号几百hz几百hz地cut掉,缺乏高次谐波的人声,闷得没法听,而且2khz的敏感度相当高,当然了100~300hz的敏感度也高,因为该低频段的能量较大,但人耳对2khz到4khz一带的高频一样敏感。
TOP
7#

只讨论频率偏离了楼主的本意了,我认同楼主的一些观点,就眼下的单元水准而言,4寸和4.5寸的喇叭,重播500~4khz这些相当重要的频率,比起较大尺寸的如6、7甚至8寸喇叭,在物理上可以有先天优势,指标以及听感如前面讲的信息量、密度感等等等等,可以做得更好
TOP
8#

出发点不同,潘主编的思路是框定130hz/2~3.5khz分频,然后据此选极品单元做一对high-end箱子。而我会认为这样的制作它的成本和难度都相当高,适配的单元少,普通单元做出来又和一对书架箱加一对超低没多大差别,因为后者正是这样结构和分频点。这样的分频没有突出三分频里的中音、高音的优势,因为130hz/2khz分频对三分频来说怎么都低了一些,对高音和分频器的要求相当高,框定分频点去选单元,强调人声基频由一个单元完成,有点局限。不觉得哪种分频就绝对占优,总是有长有短有所取舍,如果成本高得脱离实际,又有失败的风险,何不选择更简单容易的方式呢,很多名箱也是频率较高的分频。楼主的主题思想应该是4寸在重要频段比大尺寸可以有更好的表现,以自己聆听和制作经验,感觉很有道理的,三分频我认为首选有先天物理优势的合适的4、4.5单元,AT最小的喇叭也有5寸多,已经有点大了,如果AT有4寸,表现可能比5~7寸还来得强。搭配10~12寸低音,分频点300~600hz/3k~5khz都可以随便分了,不见得比130hz/2~3.5khz逊色,关键还是分频器的设计和调试才是功夫所在。具体一般人是不太做得好的,只是一种有成功可能的有乐趣的尝试。哪天条件具备我也要折腾一番,想想确实很好玩。优选4寸中音,箱体到分频全部自己来做,因为我这边有消声室和测试设备,那样多一些把握。
TOP
9#

有句话叫做见识决定认识,潘主编的见识比我等一般人广没有疑问,但无论谁,都有个类似螺旋向上的认识过程,有首歌词叫做“从终点又回到起点”说的也是这个,电子管、黑胶是螺旋中的例子。姑且不论各种分频的技巧和长短,深入下去也很难找到完美的分频,以至有些高端箱子或者DIY甚至走4、5路分频,或者索性不在乎什么乱七八糟的失真,要的就是无分频的纯天然的频率和音色过渡,索性就听一个全频。为什么楼主提出4寸单元的观点,因为喇叭肯定不是以大为美的,尤其是中音、高音的取舍。为什么楼主的这个议题吸引了我,因为我有认同感,为什么4寸的优秀单元那么少,因为市场决定,就象泡沫边明明可以比橡胶边有更高的效率和更柔和生动的听感,但橡胶边更耐用更好支持长冲程大功率还是无情地代替了泡沫边。皇太子的seas是普通中低音,非中音,seas的金属盆我认为是噱头,我是不相信金属盆能优秀的。优秀的中音也不会是PP盆的,这是PP盆材料决定的,至少目前是这样,它1~4khz声音的表现是沉闷(也可以说是温厚)的缺乏生动的出不来栩栩如生的效果,我认为优秀的4寸中音应该是泡沫边、纯纸盆、大音圈、短音圈、长磁缝,而且是锥盆,非球顶,当然这是个人的看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