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巴哈,《一次听感记实》 [复制链接]

查看: 43534|回复: 226
1#

回复 11# biddulph 的帖子

就是,我们如何理解乐圣说的“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最好的音乐必给我们一种启示,而这种启示若与宇宙核心无涉,那它就不是启示,那它又怎么能比哲学更高?音乐是纯感性的,我反对这句话;如果是这样,跟酒足饭饱了拍拍肚子有什么区别?音乐的最高启示必是神秘的,这是它的终极魅力所在——谁的音乐最能担当此义,非巴赫莫属。听不到没关系,总有一天会听到,毕竟没有几个人能与永恒沾边,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1-13 14:13:06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2/13 16:22:2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回复 85# fetonte 的帖子

一派胡言——不能说的,没有资格说的,就最好闭嘴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

回复 85# fetonte 的帖子

一时语促,还望F贤弟海涵。不过有几个问题可探讨一下:一者,说西哲义理不精深,恐此论太过疏狂,当不是贤弟风格;二者,西哲讲究纯粹理性之思辨,这本是西哲本义,中哲为西哲之所不齿,全在乎此,有如黑格尔论孔子之学,谓之仅止些道德格言,实不入哲学之台面;三者,古希腊哲学修学双进,我学着贤弟的句式问一句,“不知此说何本?”,我倒是知道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不要对着太阳撒尿”的训戒,不知这是否就是“修”。另,柏拉图要学哲学的当王,在当时即已沦为笑柄,不知是否又是一种“修”?四者,我天朝之儒学实乃不修不学之半成品,论修下佛学远甚,论学则差西哲百万千里,只剩些语录式的格言警句,如孟子之“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类,要说体系之类,则至今日无有也。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

五者,西方之中世纪之教父哲学家恰是修学并重的,只不过他们那修的方法与我天朝或佛教之修有些不同(但其实质应该还是一样的),读一下教父哲学之开山祖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其充沛的激情,其深沉的信仰,博大精深的学识,饱含启示性的智慧,用佛教的话讲,真乃真知识也。其他如教父哲学之集大成者,圣托马斯-阿奎那,库萨的尼古拉,至于一些在我辈看来不重要的争论,在当时可是大是大非的重大问题。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

回复 90# fetonte 的帖子

是我看错了,再次道歉。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

回复 93# fetonte 的帖子

贤弟所举这些皆为古希腊哲学之末流,不足涵盖西哲之正典,如此类即为“修”,则此“修”非彼“修”也。至若福柯之以身试学,扎进旧金山的XX圈子乐此不疲,最后死于爱滋,更非“修”之本义,如贤弟谓此亦为“修”,则余无语也。现代西哲最具“修”意味的,一为存在主义,注重个体感受和选择,但其说肤浅,修的一面,也只有“生存选择”说,终沦为末流;现为煌煌正道者,乃为海德格尔之学,博大精深,是将个体感受与深遂的哲学思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为最上之哲学,——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如对康德学说一样,真哲学也。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7#

回复 96# fetonte 的帖子

贤弟最后一句恰为我方论据,《论语》说到底只是一部“为人处世”的训戒格言罢了,处我中国社会,如能熟读之,当可纵横捭合,然此等处世妙议,于哲学何干?所以说,孔子之说,不过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罢了,它最多只达到康德的实践理性层面。至若说多读可生XX之议,佛教中有一法门为只念佛号,即可成佛的——是佛祖传给庙里扫地的老者的。说到宋明理学,其有限的那点思辨甚至不能在康德面前走上一个回合,至于它在道德方面取得的成果,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说到此,我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哲学须通过论证达到的地方,宗教可一步达到,这正是两者分别存在的原因。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1-19 12:57:01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8#

回复 97# fetonte 的帖子

贤弟若谓塞涅卡、奥勒留诸位为大哲,我要说的话可就多了,按下不表,我再给你加上一个——西塞罗,他被征引得更多,还有希罗多德,还有我戏剧中之埃斯库罗斯,对了,还有荷马。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

回复 100# 万众 的帖子

万老直性之语,常能一语中的,叹、叹、叹!今举几例孔老夫子的热昏胡话,看看它们与哲学有什么关系: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果:人口过剩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何通过旅游拉动地方经济?
3。不知生,焉知死?——我倒要反着说,不知死,焉知生

孔老夫子的那点见识其实非常有限,他最擅长的方面其实是在美学欣赏方面,所以他当官不久即被罢免,周游各国也不被重用,其说华而不实、大而不当是也。中国真正有见识的思想家只有三位:老子,庄子,及明末的李贽。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1-19 13:20:53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