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7916|回复: 241
1#
数码声的特点是声音尖锐,解析力高,但是听久了有烦躁感。
数码声和我们通常说的谐波失真有些类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数码声的谐波电平和输出功率的大小以及频率的高低关系不明显,谐波失真会随输出功率增加、频率的升高而增加。
在小音量时,数码声非常令人难以忍受,但是在大音量下,数码声会逐渐不明显,这和谐波失真正好相反。
数码声产生的原因和早期的CD技术不完善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现在几乎所有的中档CD以及部分低档CD都已经基本上消除了数码声。
至于VCD和某些低档DVD,出于成本考虑,数字滤波电路过分简单,有数码声是在所难免的



所谓“模拟声”简单地讲就是从音乐灌制到器材声音还原过程没有数字处理和压缩,基本接近真实的声音,不夸张、自然耐听的声音。国内在七十年代就很流行LP唱盘、LP唱片、单声道放大器、无分频的音箱,当时的玩劲同大跃进“大干快上”差不多,有钱的买机,钱少的装机不亦乐乎,想到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带来的乐趣和快乐不亚于现在玩“天价”器材。时代不同了,器材的素质也大大提高,耳朵也“升级”了,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器材武装到牙齿,音质的提升可能达到了瓶颈,它完全不同于数码HI-FI的另一流派,没有刻意制作的音场、空气感、解析度和上下“无边”的延伸,只有音乐在抒发,使人静静地回到那原始状态寻找着那情感上的寄托。玩“LP”确实不错,只要有高超的技能和财力的支撑就放手大干吧!
分享 转发
TOP
2#

由于科技的进步一些高取样的芯片和数码线路已经出现了,在音响的应用上也取得长足的进步,麻兄的EMM LBS就是属于这样高技术的产物,数码声音越来越接近模拟的声音,但是还是代替不了LP自然松弛有骨有肉的模拟声音。虽然我不喜欢玩LP,本人有点懒不喜欢麻烦的器材,但我还是很喜欢LP自然的声音。
TOP
3#

dr kuang 在 2006-2-22 17:33:35 发表的内容
高分析力会尖锐,听久了觉得烦燥?那么在现场近距离欣赏真实乐器演出时分析力不高吗?我觉得声音厚实而且很耐听。
假如原来的真实演奏时是悦耳动听的,造成尖锐,不耐听的原因只能说是失真,不可能是分析力高。



我只是简单的说明一下数码声的特点,至于具体的写1W字也写不完。
TOP
4#

希望个位都像Dr kuang版一样谈谈自己的看法。
TOP
5#

麻兄正在向唱片演奏家过渡啊哈哈:)
TOP
6#

尤其是初玩音响的朋友,听不出来,不明白什么是数码声,但是你可以感觉到,比如一开始玩都欣赏小提琴,假如小提琴的声音发干,发硬,高低起伏不是十分明显,说白了就是不好听,那就是你的器材数码声重了,可以通过调整设备电源咸菜等等,慢慢把系统调到平衡,这样玩就会积攒不少的发烧经验,多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多问懂行的音响爱好者和他们交流,自己勤动手找出自己器材的缺点,器材的声音会随着你欣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玩好音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和工作一样,需要的是耐心和钻研还有不达目的示不罢休的精神,但绝不是糊乱花钱。
TOP
7#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就是好听和不好听:)


看似很简单,其实里面有很多艰辛和痛苦在里面,尤其是看到论坛里有很多高烧友在玩多级放大,心里感到我们国家玩音响的水平已经在很高的水准上了,已经开始向玩音响的极限挑战。
TOP
8#


数码声是很容易感受的,但是要听出数码声到底问题在那,需要一些经验。特别是精确的差异,对一般人是有难度的。

数码声是由于jettr影响误码和da转换。而误码对整个频段都有影响,而da转换对高频影响更大。
由于高频部分频率比较高,波形在理论上被看成了幅度不同的三角波,对于44.1k的采样频率来说,20k的频率基本上就只取了波形定点的电压,这样模拟出来的就是一个不等幅的矩形波。虽然频率比较高,但是这样还是比较粗糙的。而对于低频信号,44.1的采样就比较充沛了。所以虽然j对整个频段都影响,但对高频尤为明显。这是采样原理决定的。

所以很多新音频格式使用了更高的采样频率,但是由于JETTR没仔细设计,采样周期不稳定,这样采样出来的东西,往往还不如稳定的44.1k采样频率的机器,这就是很多dvd声音差的原因。举个例子说,虽然一把尺子虽然标称为0.01m,但是它的误差为0.1,所以这把0.01的尺子还不如一把实实在在的0.1尺子,当然这在尺子里面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数模电路里面就绝对可能了。

所以许多16bit机器就只相当于12bit或者更低,但是对于声音中较低的频率它又达到了16bit,这样整个声音就从低频到高频的失真就成为一个逐渐上升的情况,最后声音就成为大家常说的数码声。

数码声具体表现在高频非常明显,高频失真严重,和模拟中的高频失真感觉没什么不同,只是频率更高,而较低的频率效果又比较好,声音很怪异,感觉好,但听起来就难受,那么高的频率的噪声,人又怎会好受?
TOP
9#

做为一名喜爱音响的发烧友,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有全新的认识,没有必要拘泥你老的技术的成果,因为年代不一样了,我们在这里只谈音响数码技术的进步,至于主观听感,那要因人而异,只要是对聆听音乐有发展的技术,我们一定不要漠视,虽然我本人不关心这些,因为我是一名软件发烧友,但对于我们新技术的感知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那些国外高技术的设计思路和灵感,对我们玩好音响只有好处没有害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