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画龙何时能点睛?———关于数码流文件重播效果的忧思 [复制链接]

1#
    说起数码流文件的播放,我本人应该算是关注比较早且比较多的烧友。这么多年来,无论是pchifi还是数字播放器,下至4,5千上至10万的各类产品听过不下15台。在把玩这类产品时我一开始就认为cd抓轨并不是表现此类产品真正素质的片源。因为抓轨的质量和不同机器抓轨时的或多或少的信息量流失那是那以避免的。而我主要关注的高规格数码文件(包括国外唱片官方网站售卖的真高清文件)播放效果,就风格取向而言,不同产品各有各特色。但就声音素质而言,与其接近价位的一些经典cd机型号相比,密度,频宽都一定程度上的超越cd机。但最最无法超越CD机的一点——音乐灵魂的呈现。与中高端cd机相比,数码流器材播放高清文件仿佛被某种东西束缚住,表达音乐时相对缺乏灵气和深层次情感。这个问题无论是国内的那几款万元级中高端数播,还是bladelius embla,weiss界面+解码,甚至是linn的顶级kds,与其相近价位的知名品牌cd唱机相比都在这方面明显逊了一筹!而一般的pchifi,在仅仅做简单内部优化和供电的情况下,声音甚至连密度和频宽都要明显输给同级别唱机,也更加容易出现平面化和机械化的倾向。

     我最近一直在考虑这样的问题根本瓶颈到底是出在哪里?dac部分么?我认为不是的,因为我试过的多台播放器的dac部分接pro2转盘时的效果都是可圈可点的,有些甚至可以用出色形容。但在更高采样规格的文件播放上反而在关键点上弱于cd?我想最大的问题应该还是出在数字部分。是音响固件对声音的调教需要进一步成熟完善?还是数字部分的设计与调教对于hifi音响的苛刻标准还远远不够?亦或是源文件数字传输的方式还有更科学有效的方法?或者还有我这个对技术基本不懂的烧友无法揣测到的其他因素?.........

    高采样率的数码流文件播放无疑会成为未来音源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但画龙的最后一下点睛何时能让飞龙火起来?谁又能最后捅破这一层窗户纸呢?这个帖子抛砖引玉,欢迎各路高手谈谈自己的见解。

分享 转发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2#

我有上面这样的观点是基于多年来反复对比各个品牌数字播放产品与唱机所总结的个人感受。至于淘宝上那些几千块,号称秒杀几万唱机的那些山寨数码流播放产品。我个人觉得不在讨论范畴之内。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3#

原帖由 御风听歌 于 2015/10/27 0:18:00 发表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时半会还真的说不清!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只要是良性的讨论交流,不是恶意的诋毁攻击我觉得这个命题的讨论对于整个数码流产品市场都是有一定帮助和借鉴性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5/10/27 11:19:00 发表
原帖由 songeagle 于 2015/10/27 8:43:00 发表
我感觉还是录音的问题,我用pchifi系统播放80年代磁带转录的wav,音乐味好于数码录音,虽然hifi指标上不如数码录音制品

这个是这样,把黑胶......

就目前而言,我认为相对比较好听的高数码流文件里,用天价黑胶系统和高档转录设备专制的黑胶数码文件,以及一部分蓝光纯音乐文件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其他的高规格数码流文件的播放的短板依然感觉需要好好研发继续努力。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5#

原帖由 监听 于 2015/10/27 10:03:00 发表
这个就类似LP与CD的区别,越数码,技术上越优势,播发上越方便,但音乐的传达越劣化。

其极致就是,现场音乐会的感染力,远超重博效果更好的视听室。

但就方便性而言,数博确实很实用。我现在听音乐也懒得放CD了, airplay直博,效果也不错。

呵呵,我个人认为应该还是有些技术短板没有完全攻克。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6#

原帖由 Wilmer威馬 于 2015/10/27 12:23:00 发表
又是因为对比 CD,为什么要对比 CD 呢!?

因为我没玩lp,只玩cd啊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7#

原帖由 hownolulu 于 2015/10/27 19:28:00 发表
音乐灵魂这概念,恐怕设计师也挠头。CD本质也是数码载体,与数播相比只不过去掉了机械部分,难道这机械部分能表现音乐灵魂?

如果老兄是在音乐灵魂这个词上进行探讨可能是没有任何结果的。这本身就不是任何技术名词也不是任何官方术语。只是我一个普通烧友对音乐情感能否深入打动人的一种形容。比如linn kds,即使是播放高采样率的数码文件,在与同样价格在10万的高端的cd机播同一张正版cd唱片时在此方面明显还是cd唱机更高一筹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8#

原帖由 eoz 于 2015/10/27 20:53:00 发表
音乐灵魂这个比喻太玄乎别扭,音响只是声学一个分支,何必神话化
觉得别扭请忽视并将专注力放在本帖提出的问题上来探讨交流。谢谢。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9#

原帖由 欢欢乐乐 于 2015/10/27 19:43:00 发表
原因之一,音乐是感性的东西,心理的因素不可小视,有实物如CD片和无实物的数字文件,感受会很微妙影响心理。

另外,比较建议双盲,排除上述影响。

若说心理因素,其实绝大多数玩数播的人心理上开始应该是更偏向于高格式数字音乐文件的素质更高(至少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因为高采样率的源文件肯定是有先天优势的。事实上确实真正的高采样率文件其声音细节,频宽等方面确实比cd唱片明显多出很多。单在音乐的流畅的表达以及情感的深刻度上确实两者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我曾让几位现在西音教学的老同学来家里听,他们都不是烧友,也不知道我在放的是碟片还是数码文件,但依然第一时间出现了与我相似的感受。我想这应该已是心理因素之外的范畴了。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0#

原帖由 YangDs 于 2015/10/27 20:49:00 发表
2000年前摄影发烧友都非常排斥数码相机,但现在还拿着用胶片相机的人倒成了另类。

  数码相机近些年也是在努力提升画质,在提升分辨率的基础上努力让数码拍摄能带有之前高档胶片机的那种温暖自然感。其实我觉得这也是数码流文件下一步需要逐渐提升改善的地方。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1#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5/10/27 23:26:00 发表
我也pk过数播和cd,lin renew 5w块,niam的老旗舰cds 2w,renew金碧辉煌,灿烂夺目,cds感情,韵味一流。数播的感觉是几十个射灯聚焦在现场,无比清晰,所有细节一览无为。cd机的感觉2个射灯,刚刚好,明暗表现分明,有意境。同样的对比也可以套用,lp和cd。说个具体的事例,就是平衡输出,和rca输出的分别了。我觉得音乐是需要有明暗的层次和意境的表达的。

老兄的这种听感与我的感受很相似。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2#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5/10/28 0:13:00 发表
说到抓轨,我做 过试验。正版碟,用不同时期的电脑3台抓轨,CD机光纤输出数字录音,刻录碟抓轨(前面抓轨下来再刻录),得到5个数字文件。再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比较,结果是5个文件是一样的。但用电脑播放这几个文件时,发现声音是有区别的。

我试过不同软件抓轨的播放效果,各自差别非常明显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3#

原帖由 znd06 于 2015/10/28 15:31:00 发表
确实如你所说,十万元以上的数字播放器仍不咋地。几乎听遍市面产品,均不满意。只有自己搞了,如头像上层PC加解码,多年尚未见比肩货色。但放音系统必须真HIFI,否则没可比性。

不好意思您曲解我的意思了,我没有说10万以上的数播不怎么样。我只是认为其目前在与相近价位的一些经典cd唱机比较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单也有一些方面也是明显有优势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4#

原帖由 samchen 于 2015/10/28 11:55:00 发表
本人的现实情况是,虽然守着一百多张正版CD,但听CD的时间不足5%,95%的时间都给了数播了。

至于韵味,的确CD有自身的特点,但要说CD强于数播(DSD文件),很勉强。应该是差不多的水平。

随着数播逐渐完善,CD肯定是不断走下坡路了。

就我对比得出的听感,dsd如果不是源码直解(硬解),其音效不如国外唱片公司网上售卖的真高清数码文件,更不如蓝光纯音乐文件,与cd原盘相比那差距就更大了。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5#

原帖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28 9:25:00 发表
按道理讲,cd的播放过程需要的转环节比 数播 更多,后者更直接简洁,应该前者损失大,后者声音好才对呀,但为什么会恰恰相反呢?cd与lp之区别也是这样。

突然从哲学角度考虑是否有了答案:水至清则无鱼。阴阳鱼的图案就揭示出世界宇宙的本源是对立统一的,同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对于清楚与模糊、形质与神韵这对矛盾来讲,也是这样。过去追求量上面的细分,最求形质,也会失去整体上面的模糊、那份神韵。而那份

兄的这种哲学思辨很有意思,不过我还是相信在细节,透明度极大丰富的前提下,音乐的灵动性和情感的表达也会相辅相成的进一步提升。我觉得这是目前数码文件播放产品应继续努力的方向。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6#

原帖由 散淡之人 于 2015/10/28 11:10:00 发表
某数播领域的行家说:从技术角度,说白了就是“延迟”,播放器如果把延迟降下来,CD肯定不是对手。所谓“灵魂”之说,还是保真度,只是一种感性的描述方法。播放器随着CPU处理器不断提升,很快会趋于完美。

您这个观点我认为应该有一定道理,“延迟”,“传输”,“抗干扰”三点应该是三个及其重要的靶点。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7#

原帖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29 8:53:00 发表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29 08:45 编辑



其实我们追求高解析力的愿望是没有错的,如果能如意当然更没问题。只是,我们追求本身的技术手段和环节同时带来了更大的失真,结果也就事与愿违了。这时候会发现,不那么追击求极致,倒是已经得到了极致。

音响简单说就是如何减少电和信号的失真,因为人不可能做其他的干预。那么从减少失真的角度看,唯有删繁就简一条路。电源线压接

就减少电和信号的失真其实本身牵扯的技术细节就非常多,无论是抗干扰还是抗震都应该是减少失真的途径,但这些途径所用的方式以及材料的选择对声音其实会产生千差万别的影响。当然,传输方式的进步和优化本身也是减少失真的重要途径。这些其实对数码源文件播放产品而言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深挖的东西还有很多。我有种感觉:造成帖子里提到的缺点不足的重要原因应该不是在于高清源文件本身,而是在于目前的技术和手段是否能绝对优秀的重放这些文件。cd诞生到现在走了这么多年,声音素质上的变化和其刚刚诞生时相比差别不是一点半点。我想数码文件播放产品可能也将会存在一个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达到完善和化境。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5-10-29 11:08:00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8#

原帖由 mhd_hust 于 2015/10/29 11:54:00 发表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听音乐CD的精度就够了,高比特的音乐反而因为信号粗糙,也听不出来。要提升音质需要其它短板的补足。
也许目前数码文件播放源的很多软硬件配置和调教还没有完全达到对高格式文件高信息量还原的苛刻要求吧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9#

原帖由 烧到100度 于 2015/10/29 16:58:00 发表
感觉这个是天意,上天注定不会给发烧友一个完美的东西,任何东西似乎不能完全取代谁,总留点遗憾下来,就是这个遗憾,才使得发烧友有乐趣,才使得发烧永无止境。所以 这个窗户纸还是不要去捅了。

人类要不是不停地去捅窗户纸的话,现在估计还在原始社会徘徊呢。呵呵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