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听音响与听音乐会现场 [复制链接]

查看: 19195|回复: 111
1#
朋友尘客的听音室:高文+卡玛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9-09-08 09:09:37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9/8 11:28:0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9-09-08 09:10:4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注:这篇文章是我与尘客朋友原创,也是我们交流的一个报告,欢迎大家友好讨论。)

一直认为听音响只是听罐头音乐。最近因为结交了一帮玩HIEND器材的朋友,对玩音响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来我也有这样的认识,现在是彻底地认识到:玩音响自有其意义,与听现场是完全不同的。

我很早就听音乐会现场了,记得还是在90年代初,我就开始听音乐会了。我记得我听的第一场“音乐会”其实是个在音乐厅举行的音响试听会,当然是台大型的HIEND音响演示会。当时听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勃拉姆斯交响曲,在那么大的一个音乐厅,居然有不错的音响效果。这次音响演示会是在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的,当时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音响与音乐厅居然有这种奇妙的联系。我听的第一场大型音乐会是在深圳大剧院举行的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因为剧场很大,当时给我印象很深,比第一次体验听音响演示会震撼的多。在那段时间,我认为听音响和听现场根本不能比,所以我抓紧一切机会听音乐会现场。尤其听音乐会现场那种亲和力是非常难得的,是听音响所没有的。这种对音乐会和听音响的观念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一个寂静的晚上………

那天晚上,百无聊赖,我就一个人在家听肖邦的玛祖卡。听着,听着,我觉得一种孤独感袭上心头。那种落寞的感觉真好。我觉得听音乐会没有这种感觉,听音乐会大部分给我的感觉是热闹过后的思考。而听音响,我一直都专注于听音乐中,那是一种独特的、不同于音乐会的美好感觉……..
最近,接触到一些朋友,都是玩HIEND器材的朋友,这种对听音响和听音乐会的不同感受更加强烈。我与一位朋友探讨这个问题,他叫尘客,他的观点基本是这样:“音响就在于它是非常私人化的东西,在于它的个性。”这位朋友的观点如下:

“…………对烧友而言,音响器材之功能,既有别于家庭影院类一般影音器材、也有别于公开举行的音乐会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是非常私人化的东西,在于它的个性。因此,得首先看看你发烧的目的。
用我曾经的比喻:软件似海,硬件如舟。
有的人弄舟,是为了体验它的各种各样性能,甚或参与各种各样的比试、竞速,乃至远航等等。总之,他在意船只的表现和自己的技术。
有的人则更多是为了泛舟而弄,希望能够更接近大海的深蓝,水天之际的空寂与缥缈,或者波涛的喧嚣与力量。
事实是经常免不了在这两者之间徘徊,虽然侧重不同。(所以论坛才有不同的板块?)
简单地说,这次我鼓捣器材的目的,还是想借更好的舟出更深的海看更多的风景。所以我在意就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而言,自己的器材能不能有更多的信息和细节?更深阔的音场?更宽松耐听的声音?更感人的乐器质感和音色?
从不愿意费心于技术、曲式之类,也不懂。器材只要好听更好听、音乐只要有意外的感动就行。现场音乐会也不是什么圣殿,得不偿失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就像到公共游泳池去游泳,很难进入境界。
所以曾经总结过听音三累:辨音、识曲、音乐会
发烧20年以上,一共只换得三套系统,包括最近这次……..”

我引用尘客朋友的话,与大家探讨,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欢迎大家讨论。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9-09-08 09:04:4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尘客朋友的器材:高文+卡玛

尘客兄原话:去年11月发帖请教各位高手后,到目前已经从原来的艺雅K5/V5+单拿S3.4升级到了高文400/27.3+卡玛GR M Ce 1.0,其间在这里得到大家的真诚帮助,再次谢谢版主和各位,尤其是经常潜水,浸润不少,也想略做汇报才是。
1、正如原帖所说,本人喜欢的声底方向是清爽、宽松、弹性、线条,与常听室内乐有关。拿下高文在于它的细腻和丰富的细节,也因为有次机会可以送上门试听;接下来原本打算继续走单拿路线上C2/C4或30周年,后来一则因为顾虑单拿对功放的诉求,二则有高手指点劝不妨多开开耳界,最终通过三下广州,比较过多款音箱后与卡玛结缘。巧的是店家推荐的搭配就是高文(还有其他一两个牌子)。
2、现在系统接上后已经有300小时,首先感觉到的是大气、全面,其次是宽松、细节丰富,用朋友的话“高中低三个频段都那么全面均衡,难得”。印象深刻的是“离箱感”,三维空间比原来撑开了许多,没有想到卡玛对空间不怎么挑剔(听音室仅约22平方米,原来有所担心)。个人评价是卡玛好在尽可能地释放了音乐的所有信息,又尽可能地避免了各种箱声和音染,所谓“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都没有”(箱子每个重86KG,这也是原因之一),加上本真中性的风格取向使然。目前细腻和空气感也能够感觉到,但还期望通过继续煲炼和CD机升级后有更大上升空间。总之,目的基本达到。
3、现在服役的东东:讯源CD机艺雅CX7e/蛇王老三Vx电源线/RCA信号线天仙配Refence;前后级信号线间超时空0.8/前级电源蛇王老二;后级电源线卡玛老三(SR-b,新款);喇叭线卡玛老四(银)。
4、下一步是CD机,本来心宜dcs的普契尼,店家却说dcs的东东与高文、卡玛不搭,推荐上高文36A。又一次超预算,而且对dcs的升频和不错的名声有点难舍,正犹豫中,不知各位有否高见?
5、进一步搭配、煲炼后再交作业以谢版主和各位大侠。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音乐会现场:
999.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9/8 9:15:13 上传)

999.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我要是补充的是:尘客兄的器材我也买不起,
但我觉得他对音乐会和音响有独到的理解,
而这种理解与我不谋而合,所以发了这个帖子,
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原帖由 haskil 于 2009-9-8 10:09:00 发表
看来S兄对现场的诟病在于现场的干扰太多,而且缺乏你说那种“孤独感”,看来现场和音响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听音响比较个人化吧,还有一定的私密性。现场和音响不能相互取代。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原帖由 scfan 于 2009-9-8 10:51:00 发表
我家器材太差,所以只能经常去音乐厅混混,草根发烧友的无奈啊。。。
努力,大家都要努力,争取双修。因为我们不能天天听现场,但可以天天听音响,其最终目的都是享受音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原帖由 鬼娃飘飘 于 2009-9-8 11:01:00 发表
只能眼福。。。不能亲身欣赏。。。
是音乐会还是器材?呵呵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09-9-8 11:08:00 发表
独乐乐与众乐乐,不变的是音乐的乐趣。
表面是这样,应该还有更深的含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

原帖由 zl2211 于 2009-9-8 11:10:00 发表
现场与音响各有千秋,双方都不能取代对方。我感觉现场与音响的最大区别在于现场各种乐器的定位真实具体
我感觉HIEND器材播放交响乐定位更清晰。尽管这是一种幻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原帖由 alma 于 2009-9-8 11:22:00 发表
我最近已经区分了现场与系统,两者追求不同。音乐厅现场主要追求不同乐团/表演者的不同声音特点和不同的演绎,反应不同乐团的美声。而听音室多数的追求,就是音乐录音的特点了。不听现场的危险在于被录音师的技巧迷惑而不能反映乐团的真正特点,有很多所谓的录音室乐团,唱片很好可是现场不是那么回事。我同意这个观点,重播不要与现场差别太远就可以,重播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好听,那是对不在现场的补偿。

这回我谈的可是真的。  [
同一个乐团在不同的音乐厅,演奏效果是不同的。唱片是经过人为修饰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原帖由 maninov 于 2009-9-8 11:26:00 发表
这个感受的确是情真意切,在公共场合里,边上有这么多人,真的不容易让自己的意识充分被音乐感染。
基本上是这个意思,但不否定音乐会,只是探讨它们的不同以及其他。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原帖由 alma 于 2009-9-8 11:26:00 发表
再谈点,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这种感受,就是在听音室(甚至包括音乐厅)一本正经坐下来反而得不到多少感动,而走在街上听到的某些断断续续的声音会让你止步,或者是手上做着别的事电脑音箱突然传出的某个曲子让你叹为观止。我觉得不期而遇、放下的心、敞开的怀,对于我们对音乐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不会。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原帖由 scfan 于 2009-9-8 11:43:00 发表
对于器材重播音效(只谈古典音乐的重播),俺觉得向高质量的现场靠齐,是唯一的宗旨。在这个宗旨之下,经过俺的探索(当然是在别家大烧那儿),唯一的途径,就是合理搭配的百万音响(千万、上亿当然更好)。

(以下文字再次进入alma老师的真与美论战。。。)

现代音响和古典音响的区别可以简单归纳为前者求真,不计代价,以真实还原带来现场的美,后者求美,稍作妥协,就能把哪怕很一般的现场粉饰成中上。求真者,代价惨重,往往花了大把的银子,最后可能离真还很远。求美者,代价往往不大,即便稍高也在合理范围,效果却往往很好,时常能有拨动心弦般的感动。

看似求美比较符合俺的经济状况,但很无奈,在听过了一些和现场很接近的高级系统后,俺堕入了杀千刀的求真黑洞,不能自拔、痛苦万分。在中彩票之前,唯一的解毒良方就是多去音乐厅现场。买最便宜的票子,一年听十几场高质量的音乐会,还是开销得起的。
即使是最顶级的音响,不同的器材播放的唱片声音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如何求真呢?真实肯定只有一种,但音响提供了很多种可能。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9-8 20:09:00 发表
现场演出或听真乐噐的演奏,有时可以掩耳而逃。但音乐永远是靠真人来完成的。所以,永远是真演奏第一,音象制品只是第一的衍生品,或称为罐头音乐。

  噐材重播再好的音质,也是改变了的电声。其魅力远无法和被录制的对象相比。如果你在极品噐材上听海菲兹的勃小协会感动。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海菲兹的真实演奏时流泪的。

  拋开所有不同之处不谈。单就真实演奏的不可重复性说,没有仼何一个人可以二次奏出完全相同的一个曲子。“指所有音乐要素方面”。但你无论怎么重播一张CD。任何一遍都是相同的。

  一个活生生的演奏家。一个永远一致的电声重播。
万老说的当然没错,但我这个帖子主要想谈谈听音响的独特性,它的优点以及与众不同。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听音响而不想去听现场呢?这不是水平的问题,音响有他的独特魅力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都不太同意两位兄台对音响的认识。
音响和唱片其实是一种艺术。
这种艺术有他的与众不同,
与现场是两回事。
听音响其实是一种艺术活动,他其实与音乐会不同。
举个例子:音响的重播效果有时比真实更好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8#

像在美国和欧洲音乐会非常多,
但他们生产发烧器材非常厉害。
虽然有部分出口,
其实欧洲与美国发烧友也很多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9#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09-9-9 9:14:00 发表
到星海音乐厅听音乐会,通常感到弦乐的声音更舒服.但音乐会的皇帝位更难求,买到好位置的费用会高很多,而且是一次性的.无法重播.当然这就是票价贵的原因之一.通常坐得不舒服,受礼仪的约束,听到兴致勃勃之时"手脚不能乱动",因此投入的情感有受限制的感觉.有时侯还得拜托那场音乐会的听众中没有感冒人士带病坚持到会,关键时候几次咳嗽就彻底摧毁了我的欣赏心情。
在家听唱片,喜欢熄灯一个人听,容易进入状态,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手舞足蹈也无人干涉,思想的精灵可以随意游畅,自由飞翔,进入忘我境界,融入音乐的海洋.特别喜欢的曲目可以重播.暂时来说,一些经典的欧洲乐团的旧录音留给我的美好印象,听官刺激比到现场听国内乐队演奏同一曲目的印象更深刻,难忘.唱片有现场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不可能经常出国听柏林爱乐,维也纳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知名乐团的演出,但买他们的录音唱片却是比较容易的.因此听唱片给我的快乐比听现场多.时间上更是不具有可比性。
兄台概括得很全面。而实际上我认为听器材和听现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也各有各的玩法。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