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终总结】十张(套)贝多芬!! [复制链接]

1#
最近在听巴克豪斯,就从他的钢琴协奏曲开始吧:
111.jpg (, 下载次数:1298)

jpg(2008/12/27 4:02:41 上传)

111.jpg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8 23:01:0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皇帝钢琴协奏曲
(相信很多古典音乐老鸟都不听这部作品了,是发给新来的网友看的,其实这个帖子也是,因为很多朋友都对贝多芬的作品相当熟识了。这个帖子是我根据过去的旧帖做了修改和重写相结合的方法,谈谈曲式分析,也谈谈版本,和新来的网友聊聊。)

皇帝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OP73,完成于一八零九年,当时贝多芬已失聪,已无法再演奏钢琴,在维出纳首演,由贝大师的弟子车尔尼独奏。据说是听众中有一位被乐曲打动的法国军官欢呼说,这部作品是协奏曲中的皇帝。于是有了皇帝这个夺目的称号。1、  快板奏鸣曲式,雄壮威严,在乐队强有力的三和弦和钢琴动力性的华彩乐句后,主部主题由管弦乐队呈示。它豪迈宏伟,是整个音乐发展的基础。轻快优美的副部主题先由轻声的弦乐器在E小调上吟出,神秘莫测。2、慢板三段式结构,是著名的慢板赞美诗。柔和优美的基本主题,由加弱音器的弦乐器咏唱。中段主题飘逸而富于表情。由钢琴奏出。3、快板奏鸣回旋曲式苍劲奔放。基本主题以极强的力度和极大的动力在钢琴上爆发出来。充分发挥了交响性和协奏性的技巧。

协奏曲起源于巴洛克。真正意义上的钢琴协奏曲应该是从海顿开始的,莫扎特将这一题材发挥到很高的高度,直到今天,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仍然是很多爱乐者的最爱。当然贝多芬和勃拉姆斯都有非常出色的作品。后来者象拉威尔和普罗克菲耶夫将这一题材进行了创新。在古典浪漫派,尤其是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是比较讲究钢琴和乐队的对话,既和谐又有对抗,是和谐和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比较讲究旋律、音色、声音强弱、乐曲结构的对比,这几种对比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这样说:钢琴协奏曲这一题材在古典浪漫派发展到颠峰。今天,我已经很少听这些作品了,但就我个人的看法:我更喜欢贝多芬的皇帝和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有时听听,对版本也没有比较特别的要求,象巴克豪斯、吉列尔斯和阿劳这些人的版本应该都是公认的钢琴协奏曲大师了。

巴克豪斯是“德国钢琴家。1884年3月2日出生于莱比锡一个商人家庭。6岁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师从院长雷肯多夫。15岁毕业后至法兰克福,随李斯特的学生、钢琴家达尔贝特,深入学习贝多芬的作品。不久在伦敦登台演出,获得成功。次年回莱比锡,在指挥家尼基什指挥下与布业大厦乐团合作演出,再次轰动。从此开始了70年的演奏生涯。1903年与指挥家汉斯·里希特合作演出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1905年受聘为英国曼彻斯特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教授,同年在巴黎击败巴托克,荣获鲁宾斯坦钢琴演奏奖。不久为专心从事演奏辞去教职,成为职业钢琴演奏家,足迹遍及欧美与澳洲,前后举行了4000多场演奏会。1912年赴美国演奏。1933年移居瑞士,1946年加入瑞士籍。1969年6月在奥地利参加“卡伦登之夏”音乐节,在最后一场音乐会中途心脏病发作,7月5在奥地利的菲拉赫逝世。 巴克豪斯是20世纪初伟大的演奏家之一,他继承了德奥的正统演奏血统,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有精到的演绎。他的演奏风格气魄宏大,遒劲有力,曾有“键盘狮王”之誉。 ”

接近新年,提到新年音乐会,当然要提到克莱门斯·克劳斯。他的突出贡献之一,便是确立了在每年元旦上午举行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构成的“新年音乐会”的传统。而实际上,克莱门斯·克劳斯是一位水平极高的德奥作品诠释者,他指挥的《指环》非常出名。因为过早去世,他没有赶上立体声录音的时代,所以他的录音全部是MONO。这版乐圣《皇帝钢琴协奏曲》是他与巴克豪斯的伟大杰作,因为这版皇帝气势雄伟,充满哲学的沉思默想,是大气磅礴和优美动人的很完美的结合,被很多爱乐者奉为这一曲目的最佳版本。当时他与巴克豪斯都处于颠峰时期,巴克豪斯的琴声非常活跃灵动,充满生气,所以创造了这个杰出的版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第四、第三钢琴协奏曲:
111.jpg (, 下载次数:1178)

jpg(2008/12/27 4:41:21 上传)

111.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1898年开始,巴克豪斯开始到法兰克福和美茵学习,在那遇到了对他事业影响最大的老师——欧根·德尔贝。欧根·德尔贝是李斯特的学生,他演绎的贝多芬至今影响很大。1900年,巴克豪斯开始登台演出。最早的时候是跟随由阿瑟·尼基什带领的莱比锡格万豪斯音乐厅乐团演出。他在全世界开始出名是1905年8月,巴克豪斯赢得了鲁宾斯坦钢琴比赛的冠军。当时作曲家巴托克也是参赛选手之一,他在听完巴克豪斯的演奏后感慨地说:“巴克豪斯的演奏确实漂亮。”

巴克豪斯纽约的首演是在1912年1月5日,当时他弹的是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赢得了钢琴技巧名家的声誉。之后,他到南美、亚洲、欧洲巡回演出。外界对巴克豪斯的私生活知之甚少,仅仅知道他烟抽得很凶。他得兴趣只在演奏上,特别是独奏。我没有听说过他喜欢演奏室内乐,留下的唱片也只有两首作品。他的教学生涯也很短,记忆中只有1905年在曼彻斯特皇家音乐学院当教授、1925-26年在美国的柯帝斯音乐学院之类的短期教学,还有一战时期为军队的服务,他几乎是集中在舞台演奏和录音上。即使是在纳粹执政时期也没有停止演出,后来他还以纳粹临时战犯的身份为盟军演出。据说,他音乐会总的数量超过4,000场!就在巴克豪斯逝世前,Andor Foldes向巴克豪斯辞别:“多干你最喜欢干的事吧。”他说“最好的问候”是指巴克豪斯为他举行的欢迎“音乐会”。当时巴克豪斯已经85岁了!在与伯姆录制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伯姆对其他人说:“这家伙无论什么年纪弹布拉姆斯都那么好。”,结果大家都笑了。实际上,伯姆比巴克豪斯还年轻10岁,当时巴克豪斯是83岁,伯姆是73……在二战之后,巴克豪斯定居瑞士的卢嘉诺(Lugano),外界都知道他是演奏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超级大师。从那个时候起,“键盘上的雄狮”的昵称就跟随着他。他最后的独奏音乐会是1969年6月28日,7天之后因为心脏病在奥地利的Villach去世。之后,他被埋葬在科隆。

从一八零零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摆脱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图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和目标。他的五部钢琴协奏曲,除了第二首其他几首都具有自己独有的贝多芬气质。

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写于一八零五年至一八零六年间,是贝大师热情洋溢的抒情性作品之一。风格清新隽永构思新奇完美,充满柔和的浪漫情调,钢琴的歌唱性发挥得更完美。一八零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乐圣亲自操刀。1、  中庸速度的快板,开头是一个安详的动机,钢琴直接奏出第一主题。小提琴与双簧管则奏出第二主题。2、  加快的中板,短小的即兴性小曲,仅由钢琴和弦乐队演奏。充满了对抗。在持续和弦的背景上,音乐不间断地进入下一个乐章。3、活泼的快板,回旋曲,明朗轻快。

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C小调,OP37,创作于一八零零年至一八零二年,一八零三年在维也纳首次公演,钢琴独奏是乐圣本人。这首作品是献给普鲁士的路易斐迪南公爵的。它是贝多芬协奏曲创作的一个著名里程碑。与第四钢协第五钢协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样,为浪漫主义协奏曲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道路。C 小调是贝多芬喜欢用来表达英雄性和戏剧性的调性之一,毫无疑问,该曲宣泄了暴风雨般的激情。1、朝气莛勃的快板,先有一大段乐队合奏,再带入钢琴。2、  广板极富歌唱性钢琴十分宽广地演奏出庄严持重的基本主题。评论家形容为纺织出动人的花环。3、  回旋曲快板。雄壮有力,生气勃勃。整部作品强调了坚毅的意志。

1945年夏,当大多数德国人仍处于废墟和瓦砾之中,一位英国占领军的官员与指挥汉斯·施密特-伊塞尔施泰特一起去物色能够为新建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家。几个月后,上演了首场公开音乐会,这就是北德广播交响乐团(NDR Symphony Orchestra,Hamburg)的诞生,一家美国的报纸把这一事件称之为“古老世界中的最年轻的主要乐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没有花费很长时间乐团就成为德国音乐生活中的一支生力军,在国际巡演中得到世界范围的承认。而后来,汉斯·施密特-伊塞尔施泰特与维也纳爱乐一起留下不少录音,包括这两首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如果对古典浪漫派感兴趣,最终还是要多听和学习这些贝多芬作品和演奏大师。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12-27 05:13:3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伯姆《田园》
111.jpg (, 下载次数:1133)

jpg(2008/12/27 6:49:39 上传)

111.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原帖由 610 于 2008-12-27 8:08:00 发表
S兄:会说到贝多芬的室内乐吗?
有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继续伯姆,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预测,假使对德国和奥地利的有相当水平的音乐爱好者,做一次有关卡拉扬和伯姆谁最受听众欢迎的调查的话,那么伯姆即使不是最终的获胜者,也肯定是会与卡拉扬平分秋色的,实际上,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些老资格的音乐听众当中,伯姆在许多方面都是更加受人偏爱的。这种看法,从今天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也的确是越来越有道理的了。现在,人们在议论和回忆那古朴、端庄、严谨而深邃的维也纳传统时,都十分自然地对伯姆那经典性的指挥艺术产生出深深的敬意。

1894年8月28日,伯姆生于奥地利格拉茨.他23岁时担任格拉茨歌剧院指挥助理,3年后晋升为首席指挥,因指挥演出瓦格纳的《罗恩格林》而出名.1943-1945年 ,1954-1956年,伯姆两度出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自1933年以来,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达40多年之久,1970年,VPO授予他终身名誉指挥的称号.伯姆的VPO与卡拉扬的BPO并驾齐驱,成为当时世界乐坛指挥两巨头.1967年,伯姆荣获奥地利政府授予的"奥地利音乐总监"的最高称号.

伯姆开始涉猎指挥艺术是在1916 年,当时他在格拉茨市立歌剧院中任见习指挥,第二年,他便在格拉茨首次登台正式指挥,这次活动,实际上就是他几十年漫长指挥生涯的开端。1920 年,年仅26 岁的伯姆成功地指挥了瓦格纳的庞大而复杂的歌剧《罗恩格林》,这次具有轰动效应的成功,使得他开始在指挥界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21 年,大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发现了伯姆,并极力将他推荐为慕尼黑国立歌剧院的指挥,在这期间,伯姆受到了瓦尔特的许多关照与指点,在指挥风格等方面也都深受其影响。瓦尔特的田园与伯姆名气一样大,原来是有渊源的。

乐圣写田园时已完全失聪,这部作品其实是乐圣对大自然的依恋和爱慕的深情表白。他是在用心灵来歌唱。这部作品于一八O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维也纳首演。指挥是乐圣这位可怜的大师。这部作品部不是单纯用音符去描绘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将他在田园漫步的愉悦心情表达出来。那种暴风雨过后的感恩之情感人至深。这首名作我推荐伯姆和瓦尔特的版本。乐圣在田野漫步,一路走来,有点庄严肃穆,乐思就在其间缭绕不断,时而抬头悲怆问苍天,而暴风雨过后的感恩之情安详淳朴,情感像是沉入地底,而心灵却耸入高空得到升华。瓦尔特版和伯姆是几十年的名演,却有超群绝伦的音效。伯姆随着乐圣的高兴心情不断跳动跃进。这是最自然的演绎。没有丝毫勉强,让人听得泛想联翩,不能自己……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原帖由 knap 于 2008-12-27 7:55:00 发表
沙发 很好的帖子阿
呵呵,复习功课。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命运:
111 035.jpg (, 下载次数:511)

jpg(2008/12/27 11:51:54 上传)

111 035.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8-12-27 13:59:00 发表
伯姆的唱片由于他生活的年代足够长而林林总总,尤其是跨越了DG公司单声时期至数码录音诞生时期,在DG60年代后期给伯姆录制的大批录音中,精华比比皆是,而且从今天的角度来说,这些唱片由于是小花的,而且发行年代至LP退出一般音乐欣赏者视线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唱片的磨损并不厉害,许多留存下来的唱片几乎都是新的。而且,由于发行量大,又是小花的,所以,伯姆的绝大多数唱片都很好找到,价格也低廉,但都是很
谢谢老兄指点,老卡很多唱片也很便宜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

原帖由 xxpv 于 2008-12-27 14:09:00 发表
第六交响曲我个人最喜欢Klemperer指挥爱乐乐团的版本。Klemperer在第五乐章凸显出贝多芬对peace和harmony的追求,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贝六这个末乐章也是我最喜欢的,类似感恩圣歌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c小调 第五号交响曲 《命运》 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通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第一主题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 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如果说,卡洛斯·克莱伯平和,卡拉扬冷峻,西蒙·拉图尔活泼,克劳迪奥·阿巴多细腻,小泽征二激情,那用什么来形容富特文革勒呢? 富特文革勒的命运就是那么庄重,那么从容。善于运用自由速度,注意速度和节奏。慢快对比是他的特点,他善于为高潮而铺垫。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原帖由 ZXW2216 于 2008-12-27 22:11:00 发表
我宁可说克莱伯的贝五是激烈的
不会在LP上变得不一样吧?没听过LP呢。。。。
命运这部作品如果不搞同时比较(还得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实在是太难了),很可能会觉得每一个版本都是很激烈的。就像我听MONO的福特,我觉得动态也不小,可能是我的CD机实在太菜了,小克利伯软绵绵的,而红头大花版的63年老卡版感觉是最凶猛的,呵呵。
111.jpg (, 下载次数:332)

jpg(2008/12/28 14:54:31 上传)

111.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小提琴奏鸣曲有争议的一个版本:
111.jpg (, 下载次数:469)

jpg(2008/12/28 14:58:25 上传)

111.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这套唱片至今是有争议的,因为录音效果很好,大家都搞不清这套唱片是立体声还是MONO的,有人还说有部分是MONO的。不过每次折腾器材,我都要听那首《春天》,格罗密欧的小提琴声实在是太美了,很容易听出不同。换一根信号线或电源线都能听出明显不同。所以对贝多芬这个曲目,我有这套唱片已经很满意了。至于大卫那套就不去想了,因为要一万多元。

不再重复谈《春天》和《克莱采》了,看看一段有用的,或许有启发意义:“D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Violin Sonata No.1 in D major)是贝多芬所遗留下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一首,创作年代约为1797年,属贝多芬早期作品。贝多芬将此曲题献给他的老师,也就是当时维也纳的一位歌剧作曲家萨耶里(Antonio Salieli)。曲中不仅呈现早期古典乐所特有的风格语法,诸如线条句法明晰、多分解式和弦音形、嘉兰特(Galant Style,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中期宫廷音乐的优雅风格)风格等;其严谨的构架形式亦充分表露出贝多芬在此曲中对早期古典风格诠释上的谨慎与用心。 早在莫扎特时期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就存在一种现象:小提琴部分有时仅为钢琴作助奏,贝多芬这首作品多少延续了这种习惯,而赋予钢琴部分相当份量的主导地位。不过,我们同时亦可由此曲的乐句及段落设计上发觉贝多芬似乎正有意提升小提琴的主导地位。在三个乐章中主题乐句常是呈均衡状态下的分配,例如:钢琴主奏前乐句时,后乐句则交由小提琴主奏;当小提琴助奏而钢琴主奏了一整个变奏乐段后,下一个变奏则由小提琴担任主奏;甚至有时候乐句的进行是交织于小提琴与钢琴之间的。这些现象对于古典晚期乃至浪漫时期以后的奏鸣曲,都是很常用的室内乐表现手法,但对于早期的贝多芬而言,却具有关键的发展意义。比起贝多芬那两首著名的“春”与“克鲁采”奏鸣曲,此曲似乎较不为人所知,原因也许在于它的写作年代较早,没有后来的作品成熟,风格不太具代表性。但是它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发展史上的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全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生动快板”乐章是一个既标准又段落分明的奏鸣曲,曲风呈现出典雅工整的古典美。第二“流畅的行板”乐章为主题与四个变奏。主题部分是一个古典优雅的歌唱段落,小提琴总是继钢琴奏出乐句后才再重述回应。第三“快板”乐章为回旋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出现了四次。主要的两个主题皆为典型的嘉兰特风格,此乐章无论在小提琴与钢琴的搭配上,或是融合早期古典风格与贝多芬自己的语法上,都比前两个乐章来得更纯熟。”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12-28 15:33:1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610兄推荐这个作品我没听过,惭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8-12-28 17:17:00 发表
原帖由 ZXW2216 于 2008-12-27 22:11:00 发表
我宁可说克莱伯的贝五是激烈的
不会在LP上变得不一样吧?没听过LP呢。。。。

这张是我听过的最爆棚的录音了,因此,即使不是第一版,也是非常地喜欢。
这是总能感动我的贝五。福特文格勒在DG的那一版有一次听得非常好,但是以后就不敢再重听,怕找不回感觉。克路易坦的单声道版觉得
TAs那些东西很火爆,我很喜欢的。听惯LP就很难再听CD了。最近听了几部SACD机,都放弃了。不是器材不好,实在不喜欢那种声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8#

akennadun兄是非头版不买的吗?很羡慕你的收藏。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9#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8-12-28 21:13:00 发表
我手里小克莱伯贝五的是SACD版本,我手里没有SACD机,只是听CD,觉得效果非常之好。但是LP到了之后再一听,简直是惨不忍听。这是我几年以来LP/CD对比CD败得最惨的一次。
但是小克之美并不完全在于音效,他抓住了贝多芬的浩然之气,并一以贯之。我几次听了之后觉得人都要疯狂了。我如果是维也纳爱乐的一员,在这次录音之后,定然摔琴绝乐。因为这种感觉实在是难以再经历。
老范的CD系统和LP系统价格相差大吗?哪个贵?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