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議題:喇叭线 [复制链接]

查看: 8641|回复: 29
1#
議題:喇叭線


一、概述

  在音響器材中,相互連接的線材,對整個音響系統中的音質影響究竟有多大,在音響界中已爭論了很久,但都沒有結果。最主要的原因是,音響效果的好壞是很主觀的,所以很難有一個客觀的定論。但大家都有一個共識,線材對音響效果會產生一決定性的影響。

  當您把大筆的錢投資在發燒喇叭線上,其最終目標是要讓音樂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沒有改變,也就是零失真;但在實際使用中,它們內部是存在著電阻、電容、電感等,會對通過的音樂信號產生影響,使得信號在傳輸中形成欠阻尼,漏失音樂信息和細節模糊等現象。設計精良的線材,能傳送最清晰和無損的音樂信號,並具有平衡和易控制的特性,任何喇叭線都可等效為由電阻、電容和電感所組成的分布系統,由於內存電容和電感,所以喇叭線就具有其特殊的頻率特性,也就是說對不同頻率的信號,會產生不同的時間延長,它會造成傳輸速率不一樣,和呈現不同的阻抗,這就是造成信號失真的最主要原因。

二、器材與線材之間關係是相輔相成

  音響系統中的線材,其基本任務是將不同的相關的器材連接起來,最終令揚聲器發聲。高檔的線材,能保持較低的自身失真,和具備抗外來干擾的能力。但由於線材並不具備主動放大或修正功能,所以也無法將器材的本質轉劣為佳。許多時候我們察覺到,系統用上某名線後,效果突飛猛進,這是由於線材扭曲音樂信號的程度比較小,或者是能量感方面,剛好與系統的表現相反。例如,低音薄者配上低音厚的線材,便產生了互補作用;但是,如果系統本身沒有良好的低頻響應,再好的線材也幫不了忙。喇叭線是音響器材中,專門用於擴大機與喇叭間連接的線材,由於喇叭線傳送的是功率信號,因此不會有太大的信號損失,優質的喇叭線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良好的導電性,使得線材擁有極佳的傳送能力。專業喇叭線內部的直流電阻,與一般的導線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在交流阻抗、分佈電容量和抗干擾方面就會有一定的差別。

三、喇叭線的長度會影響音響系統整體的聲音

  喇叭線應以控制力強、聲音清晰者為首選。理論上,線材應以短的能獲得較好的效果。有人說:喇叭線在一個指定的長度裏,表現得特別好,並指出這與聲波的長度有關係,但反對此論調的人指出:不同的頻率會有不同的波長,而且彼此相差甚遠,那麼一條固定長度的喇叭線,如何去迎合不同波長而決定其應有的長度?再說,波長和喇叭線的傳遞品質沒任何關係。其實喇叭單體的活塞運動,明顯的受制於擴大機的阻尼係數值。假若因喇叭線太長,導致存在較大的阻力,它便會大幅度降低擴大機的阻尼係數,令聲音肥腫不易受控制。所以信號線與喇叭線越短越好,因為它自身的失真會減少。總之長短適中的優質喇叭線,可以將擴大機與揚聲器之間的距離拉近,低頻緊湊受控制,音樂旋律分明。而某些長喇叭線,聽感上雖不會對系統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卻控制不了揚聲器喇叭單體的線性活塞動作。至於長度多少最合適呢?以”VT-3S + BS-5.1W”這一套系統而言,喇叭線長度以1.5M ~ 2.0M 為宜,這與實用的長度較為接近,如超過  4M ,會使音域變窄,音樂的餘韻和力度有所下降。不過喇叭線也不宜過短,喇叭線太短,會導致兩個喇叭距離太近,因而造成無法調出音場、左右聲道混濁等問題,因此建議長度也不要短於 1.0M。

四、喇叭線的粗細

  過細的喇叭線因它的電阻大,會導致擴大機更多的輸出功率,耗損在導線的電阻上,低音的損失尤其嚴重。過粗的導線雖然電阻小,但相對成本亦高,當然此花費或許是值得投資的。就電阻而言,乃是線材將電流轉換為熱能,其內部導體的多寡決定其電阻值。通常導體的平方數【截面積】愈大,其單位電阻值愈小,但是僅從外觀尺寸來判斷常常產生誤導,因為有些線材將披覆層做得極厚,而導體卻不成比例,所以應從截斷面來確認。以何種規格合適呢?以”VT-3S + BS-5.1W”這一套系統而言,4N 無氧電解銅(OFC)200 ~ 300 芯即可,或是截面積在  2.5 ~ 4 平方毫米左右的多股無氧銅發燒線亦可。

五、喇叭線的電氣規格

  以最常使用的銅線來說,包括以下幾種:(1) 材料就包括便宜的電解銅 TPC ( Tough Pitch Copper )。(2) 進一步除去 TPC 內所含的氧化雜質等不純物的高純度無氧銅 OFC。(3) 讓銅形成大的結晶,使其結晶粒子的界面空隙減少,而成的 LCOFC ( 線形結晶無氧銅 )。(4) 訊號傳送方向的結晶粒子界面理論上為零的 OCC ( 單結晶狀高純度無氧銅 )。

   市面上有太多號稱 6N 甚至 8N 的線材,最離譜的還有所謂 9N 銀線。N是金屬材料純度的表示,與材料的種類無關,例如:99.99% 即有 4 個 9,稱為 4N 材質。高純度無氧銅 OFC  以上的銅大都為  4N,這也是音響導線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材料,稍具規模的煉銅廠都可以生產  4N 銅;進一步以化學方式,除去含氧量與其它微量金屬,是可以讓純度再提昇,但儀器不一定測得出來。萬隆的高董事長就說,他們與工研院合作進行量測,但國家級的工研院也只能測量到  5N ,再來的誤差就太大了。那麼  6N  或 8N 怎麼來的?高董事長含蓄的表示,他個人對這些數據持保留態度。一般在科學量測時,有所謂的加法與減法,假設同樣的材質以加法量測,將氫分子等微量元素按比例計算,得到其純度為  5N 。以減法量測,這些微量元素含量極低,幾乎無法計算,就當成零,於是最後其純度變成 8N。一個 5N,一個8N,但它們其實是同樣的東西哪!

六、發燒線的迷思

  有些發燒友將線材視為音響的萬靈丹,認為什麼問題,都可以通過更換線材來解決,其實這個觀點是十分錯誤的。不同的線材有不一樣的效果,這種效果很難用文字來描述,一定要經過試聽、比較,才會建立正確的認識。線材的作用和效果是不能用價格來衡量的,簡單的說:不是越貴就越好,最重要的關鍵是要適用。就發燒線而言,價格有的高達幾十萬元一對的,價格低的,有十多元一對的。不一定是價格高的線材就一定效果好。在一套音響器材中,線材的比例是多少,是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的,需要依不同的組合,經反有覆試聽、比較才能確定的。

七、煲線

  各位經常聽到的是煲機,譬如說:”VT-3S + BS-5.1W”這組超值的音響系統,大概要煲機半小時後,管味才會源源的跑出來。針對發燒線,我們也需要”煲線”,沒有煲過的線,是很難得到好的聲音的。線材一般因材質的不同,而所需要煲的時間長短也不同。一般煲 5 到 6 個小時,就開始有明顯的變化,而有些線材為了得到更好的聲音,要煲 400 到 500 小時。不但是新線要煲,如果音響器材擱置較長時間而不使用,在下次使用之前,都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煲線,這樣才能讓你的線材發揮其威力。

八、玩線的要訣

  為了把線材玩好,我們一定要對線材有一定了解才行。首先,我們要肯定檔次不同的線材,其存在的作用也不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目前手中所擁有的線材的最大潛能發揮出來。為了把線材的最大潛能發揮出來,線材走線要直來直往,不要讓音響線材有變彎曲曲(或卷成圈)以減少應力,如果音響線材在長度上要多留餘地,也應讓其懸吊起來;在線材的旁邊不要有發生震動的物體存在,盡可能減少線材產生震動的可能性。

九、總結

  我們都知道線材的材質、純度、編織,對音質有很大的影響。越是高檔的音響器材,對線材的要求就越高。而且我們要有一個心態,就是在高檔的音響器材中,換線材就等於換器材,影響的確是非常的大。另外再高檔的線材,對普通音響器材也是無濟於事,因此,不要盲目地去升級你的線材;而且線材與音響器材的整體搭配,也有很大的關係,搭配不當,也不能充分發揮線材的威力。如果你不是一個發燒族,或是你的整體音響系統不是太高檔,千萬別花冤枉錢去買些天價的發燒線,因為這些發燒線會如此的天價,很多是人為炒作出來的,即使它具有超規格的電氣特性,那也是屬於物理特性,一般人類的耳朵是不易分辨出來的,就以”VT-3S + BS-5.1W”這套音響系統而言,使用者只要多花個 200 元,我們會提供一組 1.5M  / 4N 無氧電解銅(OFC)300 芯的喇叭線,只要該系統其他週周邊搭配得宜,此組喇叭線已經足夠讓它發出美聲。假如您的擴大機,對音樂表現力本身就先天不足,使用一般的線材和高價的線材效果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您的音響系統本身音質就不怎麼樣,即使選用了天價的線材,也無法改善整體的音質。
最后编辑leslie
分享 转发
TOP
2#

議題:喇叭線的"粗細"及"長短"


  最常用的音響線材大致有三種:信號線、喇叭線和電源線。其中,信號線和喇叭線的作用是:傳輸信號、阻抗變換、音色修飾;信號線和喇叭線的區別是:信號線傳輸的是微弱的電信號,其幅度量度單位通常是電壓,平均幅度最大幾百毫伏至幾伏;而喇叭線傳輸的是功放到喇叭的功率信號,通常用電壓也用電流表示其功率信號;喇叭線作為傳輸電流的載體,首先考慮的當然是它的電阻,因為電阻越小,線材的損耗也就越小,根據電子學中導體的的電阻的公式 R = pL/S ( p 為喇叭線的電阻率 ,L為喇叭線的長度,S為喇叭線的橫截面積) ,要減少電阻,喇叭線要”粗”是最直接的,但過分增加線材的截面也是不務實的,綜合考慮建議使為截面適中的高品質無氧銅線。

一、傳輸信號

  如果信號線和喇叭線傳輸的是普通的電信號,那麼用普通的導線就符合要求了,測量其指標用電壓電流也就足夠了。但是,信號線喇叭線傳輸的是頻率寬達  20Hz~20KHz的音頻信號,所以信號線和喇叭線的材質、特性及粗細就要特別講就了。"音頻的 20Hz~20kHz 的頻帶信號 " 有兩層含義﹕

頻率範圍寬,要求線材對各種頻率的信號均”一視同仁”,不要壓低一些信號而抬高一些信號,更不要無端產生原先沒有的新生信號,亦即由於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頻率調制混合新的多餘信號。

樂器所發出的音樂,即使是一個單音符,但由於含有泛音,所以它不是單一頻率信號,而是一個頻帶,實際的音樂合奏(如交響樂隊)的信號”群”,是一個更寬的頻帶,也就是音樂頻譜,它不能產生相移和頻率畸變,否則聲音混濁很難聽。所謂相移,是指由於線材存在的感抗和容抗,它會使不同頻率的音樂信號經過線材傳輸後,某些頻率或頻段產生了相位的超前或滯後,表現在時間軸和聽感上,是某些頻率成分或音樂成分的超前或滯後,比如高音成分的相位滯後(相對於中、低音)聽感上是低音收得太快,導致不同的樂器所呈現的是難聽混濁的聲音。

二、阻抗變換作用

  信號線、喇叭線的第二個功能是阻抗變換作用。任何音響設備都有其輸入、輸出阻抗的指標,為了使音響設備之間的連接方便,還有是避免各個獨立設備的相互影響。通常, CD  唱機等音源和擴大機,總是設計成高輸入阻抗(幾千歐姆至幾兆歐姆)。低輸出阻抗的 CD 唱機都很容易與任何高輸入阻抗的擴大機連接,而用不著考慮阻抗匹配的問題。也就是說,CD  唱機等音源與擴大機之間並不存在阻抗匹配的問題,而只有“配接”、“搭配”的考量,兩部機之間的連接和阻抗,從低向高的轉換,就必須靠音響線材來完成。

  因為每項設備不單其輸出 / 輸入阻抗不一樣,各自的輸出 / 輸入的電抗 ( 感抗和容抗 )也不相同。它們之間的連接線材不同,音樂信號的傳輸效果也不同,人們從喇叭聽到的音響效果也就不同。對於喇叭線來說,也有一個阻抗變換的問題,這是因為雖然擴大機標示的輸出阻抗是一樣的 ( 如4歐姆、6歐姆、8歐姆 ),其實這樣的“阻抗匹配”,只是指某固定頻率下 ( 如1KHz處 ) 的阻抗,但由於喇叭真正運作時,它會隨著擴大機對於不同頻率的音樂,喇叭呈現的電抗阻值也不同,實際執行中的擴大機與喇叭,相對於不同的頻率,根本不可能有固定的阻抗來匹配,兩者的配接,仍然要靠喇叭線來進行阻抗變換;且這種阻抗“變換”隨著音樂的播放分分秒秒都在進行。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電纜線材所引起的阻抗變換性能和效果就不同,所播放出來的音響效果也不一樣。

三、音色修飾

  線材的第三個功能,是對音樂的修飾功能。即正確地運用不同的線材,可以對同樣的音樂軟體(如某CD碟)進行不同音色的修飾,得到諸如“明亮”、“暗淡”、“金屬味”、“木質味”、“中氣足”、“音場寬廣”、“刮耳”、“平淡”等等的修飾評語或風格評語。

最好的喇叭線就是”無線”

  喇叭線就如同音箱內部的分頻器,是一個非用不可的累贅。也就是說,為了讓擴大機去推動喇叭就不得不用它,其實它是擴大機與喇叭之間的一座橋樑,假設有辦法直接把喇叭與擴大機直接點焊在一起,它的音效都比用幾十萬的喇叭線連接來得好聽,所以全世界最好的喇叭線就是”無線”。喇叭線是影響聲音好壞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從 Hi - Fi 高傳真這個角度出發,應該是線材越短音響音質越好;但也不能太短,喇叭線太短音場無法擺出左右聲道的分離度差,所以適當的長度是有必要的,而這個長度也是多方妥協下得出的一個結果,就以”VT-3S 搭配 ND-100”而言,其最佳長度大約是 1.5 米,其實過長的喇叭線會導致阻抗相應增大,所呈現的聲音在低頻部份變差。所以在沒有非常高檔的喇叭線前提下,線材肯定是越短越好,越短對聲音的影響就越小。目前有所謂天價的線材,其最終目的是讓音樂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沒有改變,但在實際使用中,一般的線材就像濾波器,它們存在電阻、電容、電感或多或少而已,而這些存在非必要的電阻、電容、電感會對傳遞中的信號產生影響,使得這些信號在傳輸中形成欠阻尼,損失音樂資訊和細節等現象。設計良好和製作精良的線材,能轉送最清晰和無損的音樂信號,並能平衡和控制其特性,抑制不良的電氣影響。

喇叭線到底是越短越好還是越長越好呢?

  有人喜歡把喇叭線拿來作為調音的一項配備,他們喜歡把喇叭線留得長長的,以便在系統中多增加一些喇叭線的特點。這是一個另類的玩法,不能完全否定這種玩法,因為每個玩音響的玩家,都有自己的獨家心得及竅門,有些是無法用理論來解釋的,但在實際聆聽時有時卻是有效的,比如你的系統聲音尖銳偏亮,中低偏薄,那麼,藉由使用長長的聲音豐厚的喇叭線,有可能改進這些不足;這就是一種調音技巧的問題了,所以不能完全否定﹐但這畢竟是下下策。如果您的系統平衡性不錯,而您使用了這樣的長喇叭線,那聲音就會暗而發濛。所以無論怎麼說,中性、平衡、無或少渲染,才是我們發燒友所追求的目標。從這個概念上來說,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明白,喇叭線到底是越短越好,還是越長越好了。假如您以相同的喇叭線,一條為 2.5 米,一條為  5 米,使用在相同系統上, 5 米的線很明顯在速度和質感方面下降、高頻的延伸縮水、空氣感打了折扣;但也有發燒友覺得平滑了、柔順了。如果有人喜歡這種所謂的“平滑、柔順感”,那麼喇叭線長一點肯定是對的。

結論

  發燒音響的線材並非萬能,但對各檔次的音響組合,只要配以適合其特性的線材,就可將器材的潛能發揮出來。當一套音響能隨著把玩線材,而出現不同的音樂特色時,至少能表示這是一套可塑性極高的好音響,相反的,一套不怎麼樣的音響,即使用了天價的線材,反應也是平平的。所以,當您準備要花大把的銀子去把玩音響線材前,首先要確實了解您的音響配備,是否具有可塑性,否則花了大錢卻得不到一點樂趣。就以我家的”VT-3S 搭配 ND-100 ”這一套音響組合而言,根據本人的了解及網友使用過的回應,應屬不同的線材有不同的音色,各位可試著把玩一下,線材不易磨損,而且使用越久聲音越靚,希望愛好者,都能為自己的音響系統匹配合適的線材,使自己心愛的音響設備在放音時獲得較理想的欣賞效果,更能增加對美妙音樂的投入。
TOP
3#

:玩電源


台電的供電

  當遇到電源不穩定時,一般人總習慣性的把問題怪到台電頭上。如果了解台電的人,則一定會大力辯解,並且提出合理的解釋。事實上,台電的供電確實一點問題也沒有,電力不穩定的現象,是在配送過程中受到干擾而產生的。

  先從發電廠說起好了,目前臺彎主要的發電廠分成兩大類,其一是核能發電廠,另一則是火力發電廠。不論是核能發電或火力發電,他們皆採用蒸氣的力量,來驅動蒸氣渦輪帶動發電機。這是一套極為精密的發電設備,渦輪的轉速關係到頻率的穩定性,大型的發電機與渦輪之間,具有計算機控制的變速系統,以確保在各種負載下,維持穩定的輸出頻率(60Hz)。再者,渦輪發電機輸出的電壓,絕對是穩定的正弦波電壓,這是基本的物理原理;換句話說,要製造出扭斜的正弦波還有問題呢﹗所以,從台電送出的電力,絕對是穩定的  60Hz  正弦波電力。既然台電送出的電力,絕對是穩定的  60Hz 正弦波電力,為何輸送到家中,卻變成不穩定且含有雜訊的非完整的正弦波,其實最主要的干擾源,仍然來自用電戶本身。想想看,家中有多少電器用品?當這些電器用品全部插上插頭使用時,會產生多少干擾?即使自己非常潔身自愛,聽音響時盡量不開其它電器使用,也不能保證用電一定乾淨,因為府上電表的前端,仍然與其它用電戶連接在一起,別人家裏只要使用電器設備,也會對您產生干擾,其程度則視情況而定。運氣好者沒有感覺,運氣不好者歎氣也沒用,除非自行申請一顆用戶變壓器使用。

一般家庭使用的電力供應情況

  家庭用電與工業用電不同,不但供電的形式不同,用電容量也不相同。一般家庭沒有大型的電器設備,最耗電的電器,頂多是冷氣機或電熱器,這些器材使用的電壓不會超過220V,因此,一般家庭用電多為乙類用電, 110V 單相三線供應。要如何判斷?看看自己的電表是不是圓形的?如果是,就表示為 110V  單相三線供應,如果是方形電表,則是最普通的 110V 單相雙線供應。

  單相三線具有兩條火線及一條水線,兩條火線是互為反相的 110V/60Hz,經過適當的連接,可以分別拉出兩股  100V  或一股  220V 的電線,其中 110V 供應一般電器使用,而  220V   則提供冷氣機及電熱水器使用。使用單相三線供電方式的理由,最主要還是為了節省電力傳送過程的損耗。經由適當的配線,從兩條火線拉出去的兩股 100V  電線,如果兩邊用電量均等,則依照相位抵銷的原理,水線將不會產生任何電流,這就表示可以降低水線的線徑,也可以避免無謂的電力損耗。換句話說,如果您家中維持固定的電力消耗量,在最理想的配線組合下,還有機會節省用電度數。

家中的電壓經常不穩定的原因

  電壓不穩定的情形,經常發生在各種用電戶,尤其是工業區附近。當建築物申請台電配接管線時,會依照申請表格的數字,配接適當的電力給建築物,但這只是一個預估值,如果用電戶的用電量超過當初申請的電力容量,則容易產生電壓下降等電力不足的現象。這不是台電不給你充足的電力,而是用電戶應該提出更大的用電申請。例如,某工業園區原來申請一萬千瓦的用電量,台電當然依照申請,配接一萬千瓦的用電供應,如果工業園區的用電量超過額定負載,電力當然會發生吃緊的現象,電壓自然會不敷使用而下降了。所以,只要向台電提出更大的用電申請,供電不足的情形就容易解決。下次電力下降的時候,衡量自己的用電量,看看是否超過了用電契約上的額定供電量?若長期處於低壓狀態(電壓低於  100V ),也可以向台電反應,他們會派員改變用戶變壓器的抽頭,讓您的電壓恢復正常。

電源對音響器材的影響

  對於一般家庭電器,電源沒什麼好困擾的,但是,對於將電波轉換成聲波的音響器材來說,電源就有幾個惱人的地方。一般,從家中牆壁牽出來的交流電源,一定會有噪聲串在裏面,不僅是府上所有日光燈的調光器,變壓器的燈具,具有馬達、壓縮機的家電製品會影響到電源,外面電源主線裏的噪聲,也會透過共享電源線而傳到府上。冷氣機、電風扇、日光燈等,沒有一樣是純電阻負載,它們具有感抗也有容抗,只要開啟就會有回授干擾電力系統,將噪聲寄生在電源上。開日光燈時,音響會傳來「啪啪」的聲響,這就是日光燈的干擾。噪聲有什麼壞處呢?它會讓電源產生諧波失真,導致聲音的劣化,這也是許多音響迷發現,音響愈晚愈好聽的原因,因為夜間鄰居使用電器的機會降低,電源干擾與電壓穩定自然就改善了。

  在日常生活中,由公共電網送到千家萬戶的交流電,並不是純潔的,過長的輸電線,受到天空中無數的射頻無線電干擾,會形成很多的高頻干擾噪聲,在啟動和停止時,會在輸電線上形成電壓尖峰;另外,由於我們的供電電網上連著無數個用戶,隨著這些單位的大型用電設備的開關,電網上的電壓會出現波動,這些都會對音響器材帶來一定的干擾。

  由於現代電器產品的廣泛應用,大量採用開關電源和數字電路,我們的供電網路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本來是正弦波的交流電上面,已經疊加了太多的高次諧波,波形已經嚴重失真,如果您有示波器,可觀察一下家中 AC / 110V  交流電的波形,就會有所體會。在音響器材的前面加裝電源濾波器,不失為一種良策,對於抗外界干擾,改善聲音的清晰度,提高信噪比,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市面上有許多的電源濾波器,其目的就是想讓音響器材得到純淨的電源,這些濾波器主要是濾除  EMI(電磁干擾)或 RFI(射頻干擾)。

使用發燒電源線有用嗎

  所謂的發燒電源線,是從電源插座到主機(擴大機或 CD 唱盤)的一小段導線,它與 RCA  訊號線、喇叭線的性質有很大的不同。 RCA 訊號線、喇叭線的信號和過程都非常簡單,而且信號的成分和接口問題也比較好分析,甚至可以用電腦來模擬整個過程,換用不同的線材,對音質有較大的影響這是肯定的;電源線,暫且不論它的材質、構造和價格,單單一小段導線,真能收到“換了一台機器”的效果嗎?

  我們知道,從發電廠到用戶,這條線路的長度是無法估計的,其中所採用的導線,除了發電機和變壓器內部是用銅材料以外,傳輸過程中的導線,一般採用的是多股鋁線,照道理說,傳輸電流都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導線的接頭部分,問題可就大多了,相同的材質,如銅對銅、鋁對鋁連接,存在著接頭的氧化,其氧化銅和氧化鋁都是具有半導體特性的,電流通過的時候,必然會產生失真。不同材質的導線連接時,即使不考慮接點電位的問題,在自然條件下產生的原電磁效應,也是不可忽略的。還有,由於輸電線路是裸露在自然環境中,因此所受到的干擾也是十分嚴重的。

  既然從發電廠到用戶,經歷了那麼多的環節,含有那麼多的不可預計的因素,我們能指望僅換掉從電源插座到主機的一小段電源線(無論是幾個N純度的,還是單晶銅,或用什麼射線照射過),就能有“換了一台機器”那麼大的收獲嗎?這也許是見仁見智,但依在下的拙見,一般的發燒線大多比較粗,所以它對音響器材至少有一個優點,就是供應充足的電源,太細的電源線必須換掉是真的,否則會產生瓶頸效應,音質會單薄乾澀。有人認為不需花大錢去買發燒電源線,只要使用外觀十分粗壯,載流量足有   10A  以上的電源線,好像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發燒電源線是否能影響整體的音質,是無法以電子理論來分析的。

從配電盤獨立拉線

  有條件的發燒友,若能從用戶變壓器下的低壓電盤,單獨拉專線是最理想不過的了,但對於大多數發燒友來說,幾乎無法做到,所以也就不討論了。退而求其次的辦法,就是從居住樓房單元的進戶配電盤上拉專線,這對於大多數發燒友而言,是不難辦到的。

  選用的線材為6平方毫米左右的優質單芯銅線即可,如果網友燒得夠厲害,且距離不遠的話,能使用更高素質的發燒線材就更好了。比較方便簡潔是採用4平方毫米的四芯電纜。至於到底選用單芯線還是多芯線好,我的看法是:使用的電源電壓偏低的話,宜使用單芯銅線;反之則宜選用多芯線。這樣的選擇方式,是從調校聲音的角度出發,一般的說法,電壓偏低的時候,器材的聲音會變慢、低頻變肥變鬆,樂器質感、聲音密度都偏薄;而電壓偏高的時候則相反,速度變快、低頻收得偏緊等。

  線材在材質相同的情況下,單芯線比多芯線速度快些,低頻控制好些,聲音密度也大些;但是在電壓偏高的情況下就有點過了。所以這時候採用多芯線則有平衡的作用。如果根據電源電壓再結合器材聲音走向一起考慮,就更全面更週詳了。拉線的時候,最好拉兩路獨立線路,一路供放大器、前級使用,一路供CD機或其他音源使用。進入聽音室後,靠近器材擺放的地方,直接在牆上裝設三至五路插座,讓所有器材直接從牆上插座取電,盡量不要再使用電源拖板。

  採用專用電源線路後,與沒有改造前的室內供電線路相比,最明顯的是聲音的層次細節有了提高,空間感、寂靜感增強,音場更開闊深邃,低頻的控制力有了提高等。還有一些因人而異、因器材而異的改變。

  一般來說,影音設備的供電電路,應設計到設備總額定功率的兩倍以上。例如,一台電視機的額定耗電功率為 220W,音響設備的耗電功率為 300W,總功率約 520W,供電電路一般應按 1000W 以上功率設計、佈線。此外,影音設備的電源插座,最好採用音響專用電源插座,以進一步降低電源的干擾。

為何音響開機時,電燈會閃一下

  音響器材開機時,由於器材內部大容量的電容,在關機前處於空載的放電狀態,因此在開機時按下電源開關,電容馬上從變壓器吸取電力,由於吸取的電流極大(稱為充電電流),以致於電力突然下降,日光燈自然會暗一下了。

  一般的後級,只要濾波電容容量總和超過20,000μF,開機時就會發生此現象。因此部份設計完善的大功率擴大機,在開機時具有「緩衝電路」,也就是說開機時會經過大型水泥電阻緩衝,讓內部電容慢慢充電,一段時間後(約幾秒鐘)再以繼電器接通,如此既可以保護保險絲不會一下子燒斷,也可以避免電燈閃一下的困擾。

擴大機的供電電流如不穩定可能燒喇叭低音單體

  如果市電供應不穩定,電壓經常發生飄移的現象,確實會讓器材也隨著不穩定而影響輸出,對於CD唱盤以及前級來說影響較小,因為這些器材內部皆具有穩壓線路,些許的電壓飄移不會造成影響,但後級則容易產生短時間的直流,尤其是純前後級的真空管機。但即使電壓浮動導致擴大機產生直流輸出,遭殃的應該是低音單體而不是高音單體,因為在喇叭分音器當中,高音單體通常經過電容器的隔絕,作用為濾除低頻段的訊號,直流漂浮屬於極低頻的最下段,因此不會對高音單體產生影響。若擴大機產生直流時,觀察低音單體的音盆,可以發現正在一前一後緩慢的「呼吸」,這時就要小心了,承受功率不足的低音單體容易就完了。所以當您使用的是前後級都是管子的擴大機時要特別注意電壓電流的穩定,否則極易燒毀揚聲器的低音單體。

電源濾波器

  電源濾波器有沒有效呢?這是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事實上大部份電源濾波器所濾除的頻率大約在 100KHz ,以下的噪聲濾除能力並不強。此外,濾波器的濾波組件無法承受大電流的通過,也限制了後級擴大機的使用。電源濾波器主要是用來消除電源中的雜訊,這些電源雜訊會影響音響器材的聲音表現,一般說法認為它會使音質、音場定位的效果大打折扣。通常濾波器是利用電容與電感合成一組選擇電路 ( LC ) 允許特定頻率的訊號通過,對於非特定頻率的訊號,則予以衰減或阻擋。最常被採用者為EMI濾波器,它對於 50KHz 以上的雜訊,有比較良好的濾除效果,而雜訊衰減量的規格值,約只有 40db 左右。它的缺點是遇上大振幅的突波雜訊時,易使電感線圈因飽和而降低其雜訊衰減特性,不過當串聯多只EMI濾波器使用時,效果將可因此改善。另外,電源濾波器使用時,記得一定要接地,如此才能發揮其效能。

  電源濾波器有好幾種,有的有附設穩壓功能,並且具有自動調節輸出電壓的能力,利用變壓器抽頭不同的搭配組合,以偵測電路配合繼電器,連接不同的抽頭,即可達到隨時調整輸出電壓的目的。大多數的計算機用穩壓器皆為此工作原理。但請別忘了,繼電器連接抽頭的瞬間,也會產生突波,這對電源又是另一種干擾。還有,低通濾波器的特性,就是阻擋較高頻率的訊號通過,如果擴大機對電力供應需求的速度,大過低通濾波器的供電能力,則會形成一個瓶頸,反而造成阻礙。例如:某電源濾波器對於濾除 60Hz  以上的噪聲非常有效,但如果此時擴大機抽取的電流量,大過濾波器的供電能力,或擴大機需要快過於  60Hz  以上的供電速度,電源濾波器反而成為絆腳石。購買電源濾波器最好是買音響專用的,而非電腦使用的  UPS 或  AVR。因為已經有兩位客戶向我反應,外接電腦用的電源濾波器,會使擴大機產生哼聲,據我猜測大概是電流不夠,還是有其他的問題就不得而知。所以我強烈建議,假如要買電源濾波器,最好帶擴大機去實際裝看看沒問題再買,或跟廠家協調如果有問題可以退貨。

訊源器材與擴大機需要分開的電源嗎?

  最好是分開處理,建議是拉兩條電源線,一條給消耗電力較小的訊源器材使用,另一條則給消耗電力較大的功率擴大機、超低音等使用。雖然電源線的源頭都是同一條,但仍然聽得出效果。至於拉了電源線之後,還需不需要電源濾波器,則請自行試試看,通常我的經驗是,只要有充足的電力供應,濾波器不一定有正面效果。一般而言,電源濾波器適用於用電穩定、電力消耗較小的器材,如訊源、前級等,而功率後級及超低音,則直接插在牆壁上為佳。無論如何,不要以為加裝電源濾波器,就一定有正面的效果,自己試試看最重要。

隔離變壓器

  除了電源濾波器外,還有沒有別的消除噪聲方法呢?有的,另外一種常見的方法,就是使用隔離變壓器來隔離噪聲。這是工業界普遍使用的方法,不過它還是遭遇了同樣的問題  ─  電源必然會受制於必須經過的組件。假若小功率使用便罷,若要提供大功率使用,隔離變壓器本身的容量就要非常巨大,工業用隔離變壓器動輒上百公斤,就是這個道理。以前廢五金還能進口時代,許多音響迷家裏都有重達  50  公斤以上的隔離變壓器,不知現在它們是否還在服役?除了噪聲問題之外,都市人口集中地區,還有電壓下降以及不穩定的問題。電壓不穩定會降低電器用品的壽命,電壓不足則會使需要吃功率的擴大機軟腳,這二者都會讓聲音劣化,甚至讓電源變壓器處於不正常的工作下而發出哼聲。

  隔離變壓器一般泛指為防止雜訊用變壓器的總稱。電源在進入各類電器產品之前,雖然會先經過電源變壓器,但是高頻雜訊仍可藉由變壓器初級與次級線圈間的電容效應、磁性耦合或輻射等方式通過次級,再進入電器產品的線路內。因此,要想防止雜訊干擾最簡單又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隔離變壓器來加以隔絕。在各種雜訊濾除的電源器材中﹐隔離變壓器的效果是最好的,因為隔離變壓器除了能消除電源、日光燈啟動器、空中各種射頻的雜訊外,它對於電源開關瞬間突波也有很好的濾除效果,只是濾除頻率和前述的「電源濾波器」不盡相同。隔離變壓器如果以隔離特性來區分,可分為下列三種:

一、絕緣變壓器:在初級與次級之間,加上一層特殊的絕緣體,藉以將初級傳導至次級的雜訊予以適度衰減。不過,這種方式並無法將所有的雜訊隔絕,像是電源的開關動作等通模干擾便無法濾除。

二、屏蔽變壓器:除了具備有絕緣變壓器的構造外,在初級與次級線圈外圍,又利用金箔紙等絕緣材料予以包覆,藉以降低二線圈繞組之間的電容效應。與絕緣變壓器作比較,屏蔽變壓器對高頻干擾的特性雖然更優異,但依然還是無法去除通模雜訊。

三、雜訊濾除變壓器:除了上述的靜電屏蔽外,又在最外圍加上電磁屏蔽。雜訊濾除變壓器能有效的隔絕共模干擾,但是對於隨市電傳導而來的通模干擾,僅有衰減能力。雜訊濾除變壓器的鐵芯,與一般的電源變壓器並不相同,它的時效透磁率經過特別的設計,使其在某一特定頻率(數KHz)以上時會驟然下降,所以在這個特定頻率以上的雜訊,會被相對的衰減,頻率愈高衰減量愈大。如果能與 LC 濾波器串聯使用,效果將會更佳。在這次介紹試聽的器材中,針對隔離作用設計的產品便是此例。

  總而言之,無論是濾波器、隔離變壓器或穩壓器,它們對於解決主要問題上都有效。不過,通常主要問題解決了之後,難免也衍生了其它新的問題。這就好像醫生常說「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毒」的道理一樣,長期吃藥的人,可以抑制疾病不至於快速惡化,但同時也長期在損傷肝與腎功能。關於電源的問題牽涉廣泛,各家自然有其獨特的解釋與說法,但基本上,電源供應應該盡量保持電力充足、電壓穩定、寄生噪聲低的處理原則,方法千百種,處理電源的器材也比比皆是,只要能夠達到這些原則,對音響器材就有正面的幫助。
TOP
4#

:喇叭線的線徑與阻抗的關係


音響發燒友對喇叭線的選擇大有講究﹐曾經聽說過不乏有人花一萬多元買一條線的。喇叭線的另外一個極端是隨便找一條電線連上﹐出聲就行。讓我們離開這兩個極端﹐從技術的角度看喇叭線的選擇。過細的導線顯然不會有好結果﹐因為細線的電阻大﹐更多的功率將消耗在導線的電阻上﹐低音的損失尤其嚴重。過粗的導線雖然電阻小﹐但是造成材料和金錢的浪費。通常認為導線上的損失(插入損耗)在0.5dB以下是可以容忍的。從擴大機輸出到揚聲器的這部分電路中﹐喇叭的阻抗﹐導線的長度﹐導線的粗細都很重要﹐一般的做法是根據導線長度和喇叭阻抗來推算出導線的粗細。

(一)一般線徑標準
  下面的數字顯示100英尺(約30米)導線的線徑﹑揚聲器阻抗和插入損耗之間的關係。例如30米18號線﹐4歐姆阻抗揚聲器﹐插入損耗是2.5dB﹐夠大的了。大家知道﹐3dB的損失就意味著功放的輸出損失一半﹗
    
     10 AWG: 4 Ω = .44 dB, 8 Ω = .22 dB, 16 Ω = .11 dB
     12 AWG: 4 Ω = .69 dB, 8 Ω = .35 dB, 16 Ω = .18 dB
     14 AWG: 4 Ω = 1.07 dB, 8 Ω = .55 dB, 16 Ω = .28 dB
     16 AWG: 4 Ω = 1.65 dB, 8 Ω = .86 dB, 16 Ω = .44 dB
     18 AWG: 4 Ω = 2.49 dB, 8 Ω = 1.33 dB, 16 Ω = .69 dB
(二)JBL線徑標準
  下面的數據是JBL提出的建議﹐有些人認為過於保守﹐我們不妨把它當做最低標準看待(原來的英尺距離已經換算為米)。
     • 3米, 4, 8 & 16 Ω 負載 = 20 AWG
     • 7.6米, 4 Ω 負載 = 15 - 20 AWG
     • 7.6米, 8 & 16 Ω 負載 = 20 AWG
     • 15.24米, 4 Ω 負載 = 10 - 15 AWG
     • 15.24米, 8 Ω 負載 = 15 AWG
     • 15.24米, 16 Ω 負載 = 15 - 20 AWG
     • 30米, 4 Ω 負載 = 10 AWG
     • 30米, 8 Ω 負載 = 10 - 15 AWG
     • 30米, 16 Ω 負載 = 15 - 18 AWG
     • 45.72米, 4 Ω 負載 = 8 AWG
     • 45.72米, 8 Ω 負載 = 12 AWG
     • 45.72米, 16 Ω 負載 = 15 AWG
     • 60米, 4 Ω 負載 = 5 - 8 AWG
     • 60米, 8 Ω 負載 = 10 AWG
     • 60米, 16 Ω 負載 = 10 - 15 AWG
    
     在功率大﹐距離長的場合﹐一定不要在喇叭線上吝嗇﹐試想1000瓦功率的輸出﹐如果有很小的0.5 dB插入損耗﹐結果是丟失100瓦的輸出﹐太伐不來。
(
TOP
5#

議題:訊號線


一、何謂訊號線

  在音響界有所謂的發燒一族,為了追求心目中的最佳靚聲,不惜投下大把大把的銀子,除了對擴大機、揚聲器、音源等設備精挑細選外,對信號連接線材也頗為講究。一般擴大機的音源大致有:收音機(Tuner)、磁帶放音頭(Tape)、CD 唱機、LP 電唱機等,訊號線是用來傳送由音源 ( 訊號源 ) 所產生的音頻訊號的線材。

  訊號線依訊號傳輸的方式不同,可區分為同軸訊號線 ( RCA訊號線)、數碼訊號線、當纜訊號線及平衡訊號線。其中同軸訊號線是最為普及的標準訊號線,它的兩頭均為 RCA 同軸接頭(俗稱蓮花接頭),可對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標準影碟機、 CD機、VCD 機、DVD 機、LD 機、卡座、調諧器 ..... 等音源設備與 Hi - Fi  擴大機進行連接,這種線使用廣泛,屬不平衡傳輸類型,具有一定的抗乾能力。本公司所推出的綜合擴大機 VT-3S / M-3D,就是以這種同軸訊號線來和音源連接。

  在整組的音響系統間,音樂訊號的輸送傳遞,可依型式的不同,而有以下的區分:強訊號線、弱訊號線和標準訊號線,其中”強訊號線”是指揚聲器與擴大機之間的連接線,也就是喇叭線,有關喇叭線已經在前一篇討論過了,所以在此就不多談了;而”弱訊號線”是指麥克風到前置放大器之間的連線,通常都是屏蔽線;而在這一篇我要談的就是”標準電平訊號線”。”標準電平訊號線”是指音源與擴大機之間的連接線,也就是我們常用的 RCA 訊號線,它的傳輸電平在 1V 左右,它也是採用屏蔽型的傳輸線。不同絕緣介質和金屬材料製成的線材,對音質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訊號線的線材

  為了滿足發燒一族追求靚聲的目標,全世界生產製造電纜線的廠家,推出多種型號規格的線材,來滿足大家對音樂欣賞層次不同的要求。由於國人普遍存著”外國的月亮特別圓,和價格高就是好貨”的心態,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及大力炒作的結果,一組訊號線甚至出現高達一、兩百萬的天價。目前大部分高價格的訊號線,都採用塗有防靜電層的尼龍編織套作外層,內襯金屬屏蔽套,然後用無氧純銅作芯線,再配以鍍金接頭,防止接頭接觸不好而產生噪聲。

  訊號線比較有名的品牌有:美國製的 MONSTER STANDRDINTERLINK(怪獸)、AUDIOQUEST(線聖)、SUPRA(鯊魚)、MONITERPC(魔力)、SPACE&TIME(超時空)、MISSION(美聲)、PATRDNICS(柏力)等。日本\製的 MAKURAWA(麥露華)、DENKO(登高)、OSONIC (奧索尼克 ),PCOCC ( 古河 )、ACROTEC(日本礦業)、HISAGO(含沙果)等。歐洲製的 PHILIPS(荷蘭─飛利浦)、VDH(荷蘭─萬登哈爾)、IXOS(英國─愛索絲)、ORTOFON(丹麥─高度風)等。

三、訊號線的接頭

  一對訊號線是由二條線材和四顆接頭連接而成。千萬別小看這小小的接頭,由於材質結構上的差別,和品牌的差異,價格上會有相當大的差距。市場上接頭的材質,一般有鐵質、鐵質鍍銅、純銅鍍鋅、純銅鍍銀、純銅鍍金及銀合金等不同的材料。其中,以銀合金為最佳,其性能穩定、電阻少,但因其價格極其昂貴,市場上甚少見到,只偶爾在一些名廠的原裝線材上,裝有此材料製的接頭。目前市場上使用最多的是鐵質鍍銅的產品,這類產品最大的優點是價格低廉,但是缺點卻多多,如不耐用、時間一長鍍層會自動脫落、電阻大等,因此並不適合高要求的發燒友使用。在中高價位的接頭中,一般最好使用純銅鍍金的材料,這類接頭經久耐用、抗氧化、抗鏽蝕的能力強、電阻少,尤其適合在沿海一帶,溫度、濕度較大的地方使用;缺點是價格相對較高,每對接頭約在 100~300 元之間。由於金與銅的顏色不一樣,仔細觀察一下便可以區分。另外,買接頭時,最好帶上一小塊永久磁鐵,要選擇磁鐵不能吸起的接頭。

四、訊號線內層的隔離線(屏蔽線)

  一般的訊號線都採用屏蔽線,所採用的理由是:屏蔽線可有效消除外界電場對內芯傳輸訊號的干擾,從而保證了良好地信號傳輸。事實上並非如此,即使屏蔽良好的屏蔽線,還是不能完全隔離電場干擾,另外,對訊號產生干擾的不單是電場,其他的磁場、振動、溫度等均可對信號造成干擾。

  屏蔽層也是訊號電流的回路,存在著訊電流,當被此傳輸線連接的兩個系統之間,存在著交流電位差時,這個交流電位將直接竄入訊號中,在訊號傳輸過程中,除要求傳輸線屏蔽良好外,對訊號線材質要求也較高,即音質音色對訊號線材質依賴性較大。因此想要提高訊號傳輸質量,主要依靠提高訊號線質量,在遇到不得不使用較長的傳輸線時,再好的線材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功效。

五、絕對不要使用 CD 唱機所附贈的廉價 RCA 訊號線

  在訊號傳輸過程中,受到干擾的程度,與訊號線的質量和傳輸距離有很大的關係,訊號線質量越差,傳輸距離越長,則受到干擾的程度就越大。在信號傳輸過程中,對於已引入到訊號線中的干擾,是無法消除或削弱的,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干擾會有令人察覺的表現,輕則掩蓋了一些音樂的細節,造成音樂透明度有所降低,重則引入令人討厭的交流聲,及其他可聽到的噪聲。所以,為了得到一定水準的音質,我們不能也不要採用 CD唱機內附贈的廉價 RCA訊號線,因為在單端不平衡傳輸中,整個音響系統的音質與音色,對訊號線材品質的好壞,依賴性實在太大了。

六、如何選線材

  如何選擇訊號線?嚴格來講,每一套音響系統搭配的線材應該不一樣,甚至跟個人聽音樂的喜好都有關,所以最理想的狀況,是向賣線材的老闆多借幾條各種不同品牌的訊號線(價格約在 1500元 ~3000 元左右的),一條一條的試,看那一條連接後的聲音,您認為最好聽,那一條線就是屬於您的發燒線,不要去管價格(只要在預算內),不要去理會別人的想法,因為音樂是很主觀的東西,您認為好聽的,別人不見的認為好聽,相反的別人認為好聽的,您也未必會認同。如果能力許可的話,不妨多買兩條不一樣訊號線,因為每條訊號線,它所呈現的音色都會不一樣。線材能對音樂有修飾功能,正確地運用不同的線材,可以對同樣的音樂軟體進行不同音色的修飾,得到諸如”明亮、暗淡、金屬味、木質味、中氣足、音場寬廣、刮耳、平淡等等的音色。

七、如何買線材

  當然,能將訊號線借回去試的情況並不多,此時也只能憑運氣,或許憑著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選擇貴一點的,但不要超過 2000元,一般線材的費用,不要超過整組音響預算的 10%;或許您可以選擇較知名的廠牌,或上網看看熱心網友的評鑑或熱心的推薦,做為選購的參考。

  以上所提及的線材,都是透過使用不同的材料和製作方法,來達到改變頻率的特性,進而改善音質,而有改善音樂表現力的作用。每條線的價格從數百元至數千元,甚至高達百萬元的天價。本人認為,為了讓整體的音質達到一定的水平,訊號線絕對不能用太差,但也不要投資太多的錢下去,因為線好到一個程度後,即使還能改善音質也是有限,絕對不會跟您所花的錢成正比;再說,音樂的好壞,本來就是決定於音響系統所有各個單元,包括軟、硬體,環環相扣,只要其中有任何一個單元有問題,整體表現就會差強人意,所以整體音質的提升,光靠換線來達成,那恐怕是緣木求魚事倍功半。

  總之,線材的作用和效果,不是用價格來衡量的,關鍵在適用與否,不一定是價格高的線材,效果就一定好。在一套音響器材中,線材的比例是多少,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是需要依不同的組合,經反覆試聽才能確定的,線材絕對是音響系統的一個大部分,而不只是體系中的配件,線材能直接影響系統的最後效果,只要經濟能力及時間許可,可從換線材找出屬於自己喜歡的音色。
TOP
6#

再谈音响线材
线材中的"N"
N是金属材料纯度的表示﹐与线材的种类无关。一般在科学量测时﹐有所谓的加法与减法﹐假设同样的材质﹐以加法量测﹐将氢原子等微量元素按比例计算﹐得到其纯度为5N。以减法量测﹐这些微量元素含量级低﹐几乎无法计算﹐就当成零﹐于是最终其纯度变为为8N。一个5N﹐一个8N﹐但它们是同样的东西。
发烧线的材料
      TPC电解铜     OFC无氧铜     OCC单结晶铜
0Purity     >99.9%     >99.99%     >99.9997%
Specific Gravity     8.75     8.926     8.938
气体含量 O2       200~500ppm       <10ppm       <5ppm
氢分子     >0.5ppm     <0.5ppm     <0.25ppm
结晶长度     0.007M     0.02M     125.00M
每米结晶数量     150.00pcs     50.00pcs     0.008pcs
导电率 (以LCOFC为100%的场合)     98.2%     99.6%     >101%
由上表可知OCC有很多好处﹐但在许多名牌音响线中只有级少数高价产品才舍得用OCC﹐绝大多数仍然以OFC材料为主。  一条好的音响导线﹐应该具备低电容﹑低电感﹑低电阻与低集肤效应等物理性﹐但并非绝对的。例如卡拉OK或专用的麦克风线﹐与电容量就没太大关系﹐反而要求有更低的电感﹐才能降低干扰。而数字讯号线呢? 主要的是要求阻抗准确﹐导体中心也要正确。事实上一般厂商研发设计线材时有一套公式可以依循﹐包括材料﹑绝缘体等可用对数公式计算﹐一般他们都是计算好后先试做样品﹐再以仪器测量。
线径粗细或缠绕方式
音响导线的结构对声音影响极大。因为音响导线的电器特性不外就是电容﹑电阻﹑电感等几部分﹐同样一盘菜﹐就看大家怎么运用调理了。 一般缠绕线的方法﹐不外乎有三种﹕以一条或三条裸线为中心﹐其余周围之裸线以此为中心向同一方向卷绕﹐称为同心绕法﹔也有以全部的裸线为一体﹐向同方向卷绕的集体绕法﹔另外就是采取折中的复合绕法﹐大部分欧美制造的线似乎以采用同心绕法居多。 最早的讯号线﹐基本上都是采用单芯结构的同轴导线﹐这是1930年代为了电话的长距离传送所开发出来的。由于低信号损失﹐一条导线上能传送多数的咨询﹐不易受外来噪声的影响等﹐因此同轴导线能应用于所有的信号传送上。不过后来发现﹐一般的同轴导线其中心导体为一条单线﹐单线太细会使电器阻值增加﹔太粗的话﹐则频率高的讯号不易通过。因此有人将多数比头发更细的导线束成一股﹐使低频到高频的传送损失减少﹔但又有人发现﹐细线的截面积较小﹐中低频段的信号[流通效率]较高频差﹐所以他们利用不同粗细﹑个别绝缘的导体﹐负责不同频段信号的传输﹐如此即可避免集肤效应﹐同时又能够达到全面性的要求。同样的材料与同样的屏蔽﹐但只要线径粗细或缠绕方式有异﹐结果将相差十万八千里。
包覆隔离材料
包覆隔离也不能忽略。在一条线里面﹐除了最外层的隔离网或软质PVC包覆外﹐里面最多可以有十多层各式各样的填充与隔离设计。常见的填充材料有棉线﹑PE绳或PVC条等﹐由于绝大多数的导体截面积都是圆形的﹐因此必须要由填充材料填充﹐构成紧密扎实的支撑﹐以避免线材在曲折时造成压扁的现象。导体的绝缘处理﹐也有绝缘漆包﹑PVC以及铁氟龙等不同方式﹐各种绝缘材料的电气个性互异﹐设计者可按需求来选择。一般来说﹐一般来说﹐以价格最高的铁氟龙效果最佳。至于隔离层﹐主要是防止大气中的电磁波进入﹐使导线变成天线﹐常见的材料有铝箔﹑镀锡铜网等﹐甚至有用OFC无氧铜编制的隔离网。
TOP
7#

音响导线简介   仲敏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引导各位能运用自如地正确地使用音响导线
音响系统的接续导线除了部分专家以外、几乎都不曾加以注意。自从得知导线会影响音质以后、才广受大家的关心、且其程度也愈来愈高。各个相关业者都相续推出各品牌之产品而且各相关杂志也必定每月刊登有关导线的报导与广告。音响迷也因此深受影响而四处试听比较、以便得到可改造成自己喜好之音质的导线。但是在大量、复杂的情报中、何者才是正确?要如何选择才能得到真正中意的导线?则是相当困难!故在购买导线以前请详细阅读『音响导线简介』其中将导线的构造与音质变化之基本关系做了粗略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各位在选购上、及成为音响迷的途中得到些许的乐趣。
导线音质不仅由导体之材质来决定
使用于音响系统中之导线有以下三种类:
1. 电源供应用-电源线。
2. 微弱讯号传送用-音频讯号线. 视频讯号线。
3. 喇叭驱动用-喇叭线。
此外导线对音质之影响更因为以下三要素之不同而决定音质的好坏、而并非线粗或线肥就一定好。
1. 导体的材质。
2. 绝缘体的材质。
3. 导线的构造。
以上之要素对音质的表现有何差异?概略来说以导体的材质之改善为主、分辨率、音色等则受绝缘体材质和导线之构造二者的支配。
导体的材质之演变过程
音响用导线之材质于1975年代开始被重视。也是从此时开始才了解到导线会影响音质之变化。因而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导体材质、以下将介绍已商品化之材质。
导体的种类
TPC (tough pitch copper)
一般电线用之电气用软铜线都是此材质。电气分解后之电解铜经熔解、冷却成制造电线所需要之形状、再经返覆抽而成电线用导体。因全部在大气中进行、故含氧量高达300~500PPM左右。
OFC (oxyacid free copper)
无氧铜一采用隔绝空气法所制造而成、含氧量极少 (10PPM以下)导电率较TPC高出0.5~2%。
PCOCC (pure copper by ohno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单方向性结晶无氧铜一采用日本千叶工业大学大野教授之发明『高温热铸模式连续铸造法』所制造而成画时代的导体材质。因铸模经过加热处理故可得单结晶状的铜线、因使用高纯度无氧铜为原料、不纯物极少、且在实应用之长度上结晶粒数仅有一个、无晶粒界面存在、故在讯号传送上可达无阻力之境界、将损失降到最低、为所有导体中之极品。
OFC无氧铜之高纯度化、推展至今已达7N=7个9(99.99999%)业已商品化。从TPC-OFC所追求的是不纯物之除去的高纯度化、由9的个数之增加就可了解。但是导体改善之主流则是巨大结晶化与高纯度化二者兼顾。故若是7N-PCOCC铜线可达到廉价化、就算达成目标了。
目前只能期待在导线的开发设计上、应用此高价之导体、制造出更完美的导线。
选择导线之方法-(CHECK LIST)确认表
无论是目前已在使用中的导线也好或是想要购买新导线也好、请依下列各项遂一确认才能得到最佳导线。
1.导体材质-主要功能在于能左右分辨率之好坏、所以素材之纯度、晶粒之大小、还有导体素材为单结晶或是多结晶、由上述三点来决定其等级判断材质的好坏。
2.导体构造-若导体为捻线者、请观察其断面是否为完整之圆形、若是集合捻线法则较差若是同心捻线法(同轴线)则可得完整之圆断面。
3.绝缘材质-绝缘材的材质对周波数之变动有影响、其比诱电率的大小而决定讯号传送的快慢、所以要确认绝缘材之比诱电率是否较小、其周波数是否安定。
4.外层被覆-其硬度的大小与防振效果、使用上的方便性均有关系若实际接触就可了解要采用柔软性较佳者。

试听室内导线的处理方法
因AUDIO用导线为获得最佳的讯号传送而在导体绝缘体与构造方面上有着精心的设计、为一精致的产品、所以在处理上请注意以下要点:
◎ 请勿扭曲、打结
◎ 请用适当的长度(不可过长)
◎ 不可过度弯曲
◎ 避免当一般电源线用
◎ 请勿作铁制机材等用途
◎ 不可使导线的一端打开着
◎ 请拿掉不必要的导线
◎ 导线与导线间请勿任意接合
(涡电流:导线内电流通过时邻近导体会有阻止电流流通方向之涡旋状电流产生。)
成为更加充实的音响迷
外表简单的音响连接导线、为了要完美的传输讯号而必要有如此错综复杂的要素结合、想必令您觉得惊讶吧!优质的导线及配件可协助高级音响器材提升个别之设计风格或改善音质这是不可否认的、而您可因为更了解而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来得到自己想要音质、请慎重选择祈待您因此成为更充实的音响迷且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一导线并非是单纯的导线而已、它更是「扣人心弦」的传播者。
TOP
8#

(三)American Wire Gauge(美國線徑標準)在以太網和xDSL接入網設計中﹐經常會碰到諸如24AWG﹑26AWG等等表示電纜直徑的方法。其實AWG(American Wire Gauge)是美制電線標準的簡稱﹐AWG值是導線厚度(以英吋計)的函數。下表是AWG與公制﹑英制單位的對照表。其中﹐4/0表示0000﹐3/0表示000﹐2/0表示00﹐1/0表示0。例如﹐常用的電話線直徑為26AWG﹐約為0.4mm。

AWG
外徑
截面積

(mm2)
電阻值

(W/km)
AWG
外徑
截面積

(mm2)
電阻值

(W/km)

公制mm
英制inch
公制mm
英制inch

4/0
11.68
0.46
107.22
0.17

22
0.643
0.0253
0.3247
54.3

3/0
10.40
0.4096
85.01
0.21

23
0.574
0.0226
0.2588
48.5

2/0
9.27
0.3648
67.43
0.26

24
0.511
0.0201
0.2047
89.4

1/0
8.25
0.3249
53.49
0.33

25
0.44
0.0179
0.1624
79.6

1
7.35
0.2893
42.41
0.42

26
0.404
0.0159
0.1281
143

2
6.54
0.2576
33.62
0.53

27
0.361
0.0142
0.1021
128

3
5.83
0.2294
26.67
0.66

28
0.32
0.0126
0.0804
227

4
5.19
0.2043
21.15
0.84

29
0.287
0.0113
0.0647
289

5
4.62
0.1819
16.77
1.06

30
0.254
0.0100
0.0507
361

6
4.11
0.1620
13.30
1.33

31
0.226
0.0089
0.0401
321

7
3.67
0.1443
10.55
1.68

32
0.203
0.0080
0.0316
583

8
3.26
0.1285
8.37
2.11

33
0.18
0.0071
0.0255
944

9
2.91
0.1144
6.63
2.67

34
0.16
0.0063
0.0201
956

10
2.59
0.1019
5.26
3.36

35
0.142
0.0056
0.0169
1,200

11
2.30
0.0907
4.17
4.24

36
0.127
0.0050
0.0127
1,530

12
2.05
0.0808
3.332
5.31

37
0.114
0.0045
0.0098
1,377

13
1.82
0.0720
2.627
6.69

38
0.102
0.0040
0.0081
2,400

14
1.63
0.0641
2.075
8.45

39
0.089
0.0035
0.0062
2,100

15
1.45
0.0571
1.646
10.6

40
0.079
0.0031
0.0049
4,080

16
1.29
0.0508
1.318
13.5

41
0.071
0.0028
0.0040
3,685

17
1.15
0.0453
1.026
16.3

42
0.064
0.0025
0.0032
6,300

18
1.02
0.0403
0.8107
21.4

43
0.056
0.0022
0.0025
5,544

19
0.912
0.0359
0.5667
26.9

44
0.051
0.0020
0.0020
10,200

20
0.813
0.0320
0.5189
33.9

45
0.046
0.0018
0.0016
9,180

21
0.724
0.0285
0.4116
42.7

46
0.041
0.0016
0.0013
16,300


由表中歸納出的AWG與英吋的關係如下﹕

 AWG = A lg inch - B

其中﹐A=-19.93156857﹐B=9.73724。
最后编辑leslie
TOP
9#

外徑 公制mm  英制inch  截面積 (mm2  電阻值 W/km





22    0.643   0.0253   0.3247   54.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