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1#
(开心果 原创 )

昨天和烧友聊天,想到一个问题,就是说SACD并没有解决CD所存在的问题。

玩LP 的大烧都知道,CD音质赶不上LP,主要原因一般都归罪于抽样频率太低。SACD就是想通过提高抽样频率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可是到目前为止,SACD还是红不起来。红不起来的理由可能有一大堆,但实质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CD并不强多少。

难道CD的问题不在于抽样频率的高低吗?

听音的经验告诉我们,就低频的还原来说,CD也是赶不上LP(包括磁带),从LP中我们能听到松软但不缺弹性的低频,但是从CD那里听到的低频就是略硬,不耐听。

现在从抽样频率的数值看,对于低频而言,抽样频率已经很高了。如100 赫兹左右的低音,一周期内的取样点已达441个,比SACD中对8000赫兹的取样点352.8个还多。按理说441个取样点已足够多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声音还是赶不上LP 呢?

从这个现象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影响数字音频的还原度。所以,尽管SACD的抽样频率比CD高了很多,但改善的效果并不明显。

抽样,其本质是混频的过程,那就是要通过非线性器件才能实现。多个信号同时通过非线性器件就会产生新的频率,有些新的频率有的就落在听觉范围内,从而引起干扰,这就是数码声的来原。现在明白了吧,抽样过程就引狼如室了。所以CD、SACD再什么折腾都无法解决数码声的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2#

felixcat 在 2005-11-1 0:57:31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0-31 22:28:04 发表的内容
抽样,其本质是混频的过程,那就是要通过非线性器件才能实现。多个信号同时通过非线性器件就会产生新的频率,有些新的频率有的就落在听觉范围内,从而引起干扰,这就是数码声的来原。


假如要批评数码取样里采用的非线性器件导致失真,那么对于LP或者磁带来讲:模拟电路里面的非线性器件和电路的非线性性质也一样严重,比如任何一个电容、二极管之类的都是非线性器件。所以“多个信号同时通过非线性器件就会产生新的频率”这句话也可以应用于模拟录音格式上面,磁带、LP制作、播放时照样会有这样的缺陷。

这里请教一下开心果朋友,对于电路的非线性特性,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给出有效的分析,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方法(或者理论)吗?比如说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二极管来做例子,假设二极管的输出电流由此理想公式给出:

[upload=jpg]Upload/20051110391812497.jpg[/upload]

能否请开心果朋友告诉我们:

1. 首先,模拟式磁带录音机和LP刻盘机、LP唱机、唱放等电路里面要不要用到二极管呢?

2. 此二极管输出电流 Id 与二极管两端电势差 Vd 之间非线性二阶项和三阶项的系数是什么呢?

3. 现在假设输入的是一个频率为w的正弦波信号,能否告诉我们这个二极管输出的信号频率是否有变化呢?相位呢?振幅呢?

4. 再复杂一些,假设输入的是振幅相等的频率为w1的正弦波和w2的余弦波之和,并且两者的相位相差 pi/7,那么此二极管输出的信号是否只包含输入信号的频率呢?假如不是的话,还额外产生了什么频率呢?每个频率各自的振幅的表达式是怎样呢?每个频率对应的相位是什么呢?

5. 以上计算结果能否反映:模拟器件的非线性失真和数码设备的非线性失真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felixcat真心请教,请不吝赐教!

太专业了吧,不适合这里,你想知道结果,结合下面的式子自己算就知道了。[upload=jpg]Upload/200511111573979289.jpg[/upload]
TOP
3#

Raxel 在 2005-10-31 22:39:37 发表的内容
1.建议阅读一下以前LP和CD争论的帖子,里面已经涉及了不少SACD方面的内容.
2.提高一下对SACD的基本认识,例如SACD和CD不只是采用频率的差别,而是编码上有根本不同.同时多声道是全新的革命.从你上面的文章来看,你对SACD不论是本身技术特点,软件环境,市场环境等都处于根本不了解的现状.


基本属实。

我的意思是说SACD不能象当年的密纹唱片淘汰粗纹唱片、CD淘汰LP那样顺利。至少目前在大陆是这样,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音质的原因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我帖子的中心内容就是这个。

如果SACD的音质比CD的音质有非常明显的改善的话,情况就不是现在的样子。耳朵挑剔的烧友不会因为价格的原因拒绝SACD吧,黑胶谜的增加并不是因为LP的价格比CD低很多的原因。

就技术而言,细节的东西不了解。但最基本的地方还是略知一二。不论是CD、SACD还是什么D,涉及到模数变换的都少不了抽样这一关吧。SACD只是采用了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的增量调制这一基本形式而已,没必要把它神密化。
TOP
4#

讨论还蛮热烈的,不过除了几位上海的高手外,其它的都不作声,你们都不玩SACD吗?
TOP
5#

SACD出了好几年了,为什么推广还那么艰难?除软件原因外,还有什么?
TOP
6#

开心果 在 2005-11-1 11:58:02 发表的内容
太专业了吧,不适合这里,你想知道结果,结合下面的式子自己算就知道了。[upload=jpg]Upload/200511111573979289.jpg[/upload]


felixcat 在 2005-11-1 12:34:32 发表的内容
不好意思,我不聪明,所以exp的幂级数展开这个大家都能想到的式子起不了作用,这个式子离(3)- (5)的解答差远了。我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开心果兄请勿怕麻烦,请把尤其是问题(3) - (5)的解答写出来好吗?二极管这么常见,如何计算它在频率域上的非线性性质,这是从事电子工程的一项基本功(我估计很多电子工程词典可能会有现成的答案的),felixcat不才,对EE有心无力,所以能否请开心果兄不吝赐教,详细地手把手教我如何一步一步地计算问题(3),(4)的解答呢?不怕太专业的,论坛容量很大,不碍事。

并且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能否再详细说说:是否模拟制式就不存在非线性器件的影响?

对不起了,是我疏忽了,我以为你的是下面的公式呢。
我明白你想说什么,说实话我是做不出来的,因为早已还给老师了。
不过我并没有说模拟制式就不存在非线性器件的影响,只是认为依赖非线性工作的模式下非线性产物要比线性工作模式下的非线性产物要多得多。换句话说就是模拟制式尽量避免非线性,而数字制式尽量利用非线性。
[upload=jpg]Upload/20051112194918408.jpg[/upload]
TOP
7#

Raxel 在 2005-11-2 0:06:51 发表的内容
我相信我在前面已经回复过,在发烧圈,和准发烧圈,SACD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在欧美市场目前而言是成功的.虽然在大众市场SACD没有达到某些人认为的取代CD的目标.


欧美市场我不太了解,但国内市场的现状是什么原因造就呢?
TOP
8#

以我们现在能买到的软件而言,从LP、CD(含HDCD 、XRCD)到新格式的SACD,它们耐听性的差别有多大呢?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9#


开心果 在 2005-11-1 11:35:56 发表的内容
基本属实。

我的意思是说SACD不能象当年的密纹唱片淘汰粗纹唱片、CD淘汰LP那样顺利。至少目前在大陆是这样,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音质的原因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我帖子的中心内容就是这个。

如果SACD的音质比CD的音质有非常明显的改善的话,情况就不是现在的样子。耳朵挑剔的烧友不会因为价格的原因拒绝SACD吧,黑胶谜的增加并不是因为LP的价格比CD低很多的原因。

就技术而言,细节的东西不了解。但最基本的地方还是略知一二。不论是CD、SACD还是什么D,涉及到模数变换的都少不了抽样这一关吧。SACD只是采用了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的增量调制这一基本形式而已,没必要把它神密化。

Raxel 在 2005-11-1 11:54:28 发表的内容
1.请不要拿中国市场来衡量.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你也明白.没有盗版面世,是不可能占领市场的.回头看看CD和DVD在中国的成功,你不应该表示异议吧.所以下面的讨论不应该拿中国市场作为参考系统.

2.CD淘汰LP用了8-10年.粗纹,秘纹的转换时间我没有信息来源,但我认为不会少于5-10年.SACD面世了多长时间?而这个制式已经在发烧软件市场起到了一部分取代CD的局面,看看各大发烧软件厂商的发行计划.

3.模拟和数码都是取样的.DSD并不神秘,但已经得到各个方面的完全认可.DSD制式录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音乐公司采用.那些对PCM制式有异议的各位发烧大家对DSD也是采取肯定态度,Mark Levinson在个人日志上有评论.DMP的首席录音师,天碟榜的HP都认为DSD可以让我们更接近母带的音质.请注意虽然这里许多玩家喜欢拿LP来衡量,但国外的评论家,录音师都是觉得SACD/DSD是接近母带的音质,而不是LP的音质.

我觉得你顶贴的见解,是建立在错误的市场参考环境上得出的.可以看看国外几大发烧软件销售商店的销售榜,已经给了你最好的回答.在国外市场,耳朵挑剔的发烧友并没有拒绝SACD,而LP的复活和它庞大的软件财富是有紧密关系的.

http://store.acousticsounds.com/topsellers.cfm

http://elusivedisc.com/products.asp?dept=963



CD和DVD的成功有其特殊,因为它们的确比LP、VCD有明显的优越性。SACD呢,它和CD比操作的方便性、价格、效果等有这么明显的吗?
就技术而言,新的应该比旧的好。但听感的好坏就只能靠耳朵了,当初不也把CD说得如何如何,现在也认同它是有缺点了,当然是和LP比较的结果。
就咱们老百姓来说,只能无条件的接受唱片公司向我们提供的软件。因此那个好,一听便知。

另一方面,我们无法指定唱片公司向我们提供何种格式的软件的条件。
TOP
10#

可是优秀的LP 比SACD更贵更难找。
TOP
11#

回到前面了?,对不起。不该问这些。
TOP
12#


开心果 在 2005-11-1 23:15:41 发表的内容
CD和DVD的成功有其特殊,因为它们的确比LP、VCD有明显的优越性。SACD呢,它和CD比操作的方便性、价格、效果等有这么明显的吗?
就技术而言,新的应该比旧的好。但听感的好坏就只能靠耳朵了,当初不也把CD说得如何如何,现在也认同它是有缺点了,当然是和LP比较的结果。
就咱们老百姓来说,只能无条件的接受唱片公司向我们提供的软件。因此那个好,一听便知。

另一方面,我们无法指定唱片公司向我们提供何种格式的软件的条件。

Raxel 在 2005-11-1 23:26:28 发表的内容

请问你的顶贴观点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你认为SACD之所以没有在主流市场火起来,是因为它的音质不够好,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相信我上面的回复已经解释的比较清楚了,为什么我不认同这个观点.

昨天和烧友闲聊而引出的话题,定位在发烧圈和准发烧圈。
TOP
13#

就发烧圈而言,不论硬件还是软件,SACD的价格也不是高到不可攀的地步吧。至于购买渠道更不成问题。
TOP
14#

Raxel 在 2005-11-3 13:16:16 发表的内容
所以你的顶贴犯了一个你自己说的逻辑错误,你用SACD在主流市场(不注重音质的市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来说明SACD的音质不够好.是否犯了你自己说要避免的错误?

有所误解了。顶贴里说的是与烧友聊天的感受,因此原意是在发烧圈的(因为这里是发烧论坛),我没特别说明,是有些不妥,请理解。
TOP
15#


开心果 在 2005-11-3 13:30:46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11-3 13:16:16 发表的内容
所以你的顶贴犯了一个你自己说的逻辑错误,你用SACD在主流市场(不注重音质的市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来说明SACD的音质不够好.是否犯了你自己说要避免的错误?

有所误解了。顶贴里说的是与烧友聊天的感受,因此原意是在发烧圈的(因为这里是发烧论坛),我没特别说明,是有些不妥,请理解。

Raxel 在 2005-11-3 13:40:25 发表的内容

但是SACD在发烧市场是红起来的啊.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如果你说中国市场,那如果没有盗版的出现,在中国市场,CD/DVD市场不知道红起来了没有.

DVD红是事实,但DVD与VCD比优势是明显的。SACD与CD比优势明显否?为什么还没有盗版?
TOP
16#

Raxel 在 2005-11-4 0:16:38 发表的内容
生意能维持下来,和工作室制作,生产线压片,完全是两回事情吧.雨林的CD, 40多元一张,能发行多少?如果变成SACD,每片100元或者更高,你说发行量会变成多少?

既然LP好,为什么雨林也只能选1,2张压LP?不是每个专辑发行LP,为什么?可以回答我吗?

表面上看,店铺生意与工作室制作,生产线压片,完全是两回事情,但它们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吧。
雨林过去不出LP ,现在试探性的出些LP,说明什么?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17#


开心果 在 2005-11-3 23:33:34 发表的内容
盗版问题值得商讨,盗版似乎和大众的关系更密切些,虽然烧友也是大众中的一员。但是烧友有其特殊性,他们对软、应件的要求更高,投资比大众更舍得,也就是说他们能承受SACD的正版价,况且他们(部分吧)早就希望新的格式来替代CD。在这种情况下红不起来有点说不过去(指国内的情况)。

Raxel 在 2005-11-3 23:47:49 发表的内容

你太高估中国市场发烧圈的正版软件消费能力了.方便的话,请E版,或者柏菲,雨林来透露一下平时发行的专辑的发行量吧.更不要说古典专辑的销售数量了.如果一张专辑只能发个几千张,估计这个连引进一条生产线的开销都不够,更不要说配备其他相关设备了.其实如果真正对目前SACD市场情况了解透彻的话,4个字就足以说清楚情况了.

我不是业内人士,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商业秘密人家不会说的。我们这里有一家专门卖正版软件的店铺,生意能维持下来。
TOP
18#

在以往有关模拟与数码的讨论中,我觉得有个问题没有弄清楚,那就是“圈子”的问题。事物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圈子”,离开了那个“圈子”,它的活力就降低很多。比如电子管在计算机领域应该说是被淘汰了,但在高频大功率的领域它还是主角。

虽然大众和发烧圈的没有明显的界线,但我们还是可以分出是两个圈子。发烧圈里按不同的性质又分成若干派。这些圈子里的人对声音还原的要求是不太一样的。

因此派系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差别会很大,就象印度的宗教派系还不时闹出流血事件来。普通民众能接受(说忍受可能更准确)CD、MP3等音源的所谓数码声,但我们这些烧友对此就有微词。所以胆、LP、换机换线、模机等才出现在发烧圈里。

因此模拟和现行的数码在不同的圈里的地位是不同的。
TOP
19#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