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真”的梦 [复制链接]

查看: 82499|回复: 177
1#
最近和做胆机的X老师比较熟悉,我那台MLD胆机算是玩完了,又烧管又烧保险丝,抬去给X老师检查,顺便跟X老师学习了不少胆机知识,受益匪浅呐!
X老师的用户之一——深圳老烧“农民伯伯”,用一对X老师的845后级,推“木下正三”,效果很好。说最近换了对新箱子,于是X老师邀我一起前去欣赏。


作为初哥的我,此前已经听深圳的其他烧友说起过农民伯伯,真是传奇式人物。农民伯伯是位成功的企业家,醉心发烧音响几十年。最难得的是他不仅仅自己烧,还非常支持国内发烧事业,经常对碰到困境的个人、工作室、企业慷慨解囊,还自掏腰包举办全国烧友交流会等。无偿提供他收藏把玩的全球顶级HIFI音响器材给音响研究制作者观摩聆听,以提高大家的听音层次。此次邀我同去的X老师,就经常在伯伯的听音室里聆听各种器材和各种音乐录音,从中获益匪浅,他制作胆机的水准,也随之提高到一个极高的水准,难怪农民伯伯把玩收藏无数器材,还保留了一对熊老师研制的845胆后级。


伯伯待人也非常平易随和,听说烧友要来欣赏,百忙之中立刻安排时间,对我这样的初哥热情款待,令我感动异常。



听音室全景
全景.jpg (, 下载次数:19)

jpg(2012/3/20 19:10:08 上传)

全景.jpg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2-04-12 22:04:58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4/14 23:42:4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2#

可惜此次伯伯新换的“真力”监听喇叭,自带后级,分频器和三路分推的后级功放整合在一只机器中,换喇叭线比较麻烦,时间较紧,于是没有换上845胆后级。

“柏林之声”顶级CD机,“诺丁汉”唱盘,“德律风根”开盘机,STUDER调音台,EMT前级带唱放,“真力”双十二吋监听喇叭,带真力后级单边1200W,PS电源处理器。
柏林之声CD机.jpg (, 下载次数:4)

jpg(2012/3/20 19:18:52 上传)

柏林之声CD机.jpg

诺丁汉唱机.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2/3/20 19:18:52 上传)

诺丁汉唱机.jpg

德律风根开盘机.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2/3/20 19:18:52 上传)

德律风根开盘机.jpg

studer专业调音台.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2/3/20 19:18:52 上传)

studer专业调音台.jpg

EMT前级.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2/3/20 19:18:52 上传)

EMT前级.jpg

真力后级.jpg (, 下载次数:4)

jpg(2012/3/20 19:18:52 上传)

真力后级.jpg

真力监听箱.jpg (, 下载次数:19)

jpg(2012/3/20 19:18:52 上传)

真力监听箱.jpg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2-03-20 19:18:51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3#

整个晚上我们听了CD、黑胶、开盘带三种音源。先后听了闵慧芬的二胡、威尔第的歌剧、齐默尔曼的肖邦、布伦德尔的莫扎特、谢林的小提琴、极品名琴梁祝,流行音乐放了邓丽君的黑胶唱片、古旋的开盘带,另外有一张CD碟音效非常的考验器材,发烧友们可以用这张碟来检验自己的设备到了什么水准。

在这种顶级的设备下,三种音源的差别不大;如果说有什么差别,那就是录音的差别,跟播放设备没啥关系。



除了一个“真”字,没有什么其他话可以多说,无论听什么人声、乐器、小型音乐、大型音乐。。。,就如整个乐队在你面前表演一样。真力双十二吋喇叭紧密细致,失真更低,用伯伯的说话是“肉感”,吃过潮州牛肉丸的人可以想象一下这种紧致的肉感,扔到地上可以像乒乓球一样弹起来。解析度极高,量足而迅猛,不像一些大口径喇叭会显得有点拖沓。表现小提琴的时候,仿佛能数的清弓上有几根丝在擦弦,伯伯说这种“沙”的质感,是检验器材的指标之一,很多表现不好的,像钝刀杀鸡般刺耳。

一切都恰到好处,你不会觉得哪里多了或者少了,哪部分音色娇艳或者晦暗,不像我以前说的器材本身能感人之类的,闭上眼睛你根本就感觉不到器材的存在,只剩音乐。



我以前一直认为重播的声音不可能有百分百的真,也清楚发烧友追求“失真的味道”,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能力尽量追求“真”,因为这个系统太复杂,影响的因素太多了,我们感觉一个声音有问题,根本就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的短板。如果不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是不可能无限接近“真”的。所以在自己喜欢的方向追求“失真”、“味道”等,是可以接受的。



正是因为这样,今天晚上我特别敬佩农民伯伯,他几十年不懈探索,投入精力钱财无数,研究把玩过无数世界顶级器材,前段时间就玩过西湖双十五寸,木下正三,皆一代名箱,就是在尽量追求一个“真”字,这种钻研的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一个发烧友“玩”器材的境界了。也正是因为伯伯这种精神,使身边不少烧友、HIFI器材研制者获益匪浅。在跟伯伯共同聆听鉴赏的过程中,慢慢感受什么是正确之声、理想之声。比如熊师傅,如果他不是经常在伯伯这里学习聆听,他的听音水平不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也就无法研制出高水准,能够登堂入室的器材。



国内的HIFI器材研制者,可能大多数是搞技术出身,音乐素养有一定局限性,也没有这么多的财力聆听到大量高水准的声音,这可能也是国内的HIFI器材始终无法达到国际一流产品的一大原因。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凭中国人的智慧,国产器材将进步神速,电声科技本身并不是什么深奥的高精尖技术,几十年来并无突飞猛进的发展,关键还是看设计师的艺术修养,肯沉下心来动脑筋琢磨,使技术和艺术达到高度的协调。



从这个角度讲,伯伯功德无量啊。也希望有更多的实业家支持、投身HIFI器材产业,造福发烧友、音乐爱好者。

最后一张图片,就是我说的试音效果极好的CD碟。
范登豪唱头.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2/3/20 19:24:17 上传)

范登豪唱头.jpg

喇叭局部.jpg (, 下载次数:6)

jpg(2012/3/20 19:24:17 上传)

喇叭局部.jpg

美国曼利胆后级.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2/3/20 19:24:17 上传)

美国曼利胆后级.jpg

试音碟.jpg (, 下载次数:8)

jpg(2012/3/20 19:24:17 上传)

试音碟.jpg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2-03-21 12:52:15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4#

感谢版主!感谢各位朋友鼓励指导!欢迎多发表意见,互相沟通交流学习。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2-03-21 12:35:48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5#

回复 19# wm711130 的帖子

W兄好!感谢指导!
当晚X师傅和伯伯都有和洞主通电,洞主非常热情,邀我们周末过去交流。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6#

原帖由 正天飞云 于 2012-3-21 9:20:00 发表
“真力”听AV不错。


您说的很对,“真力”瞬态极好,山崩地裂。我想伯伯已经使用过很多名箱,他现在换箱子,应该是在摸索各种箱子的特性、优缺点,并不表示某个箱子一定好过另外一个。伯伯收藏有很多箱子,据说在香港还有一对顶级的木下正三,里屋有巨大的古董号角,只是还没有装起来。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7#

欣赏一下X师傅的纯手工搭棚手艺,美轮美奂。里面没有一块电路板,X师傅说一个熟练技师做一只845要花8天时间。
搭棚手艺.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2/3/21 21:14:20 上传)

搭棚手艺.jpg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2-03-21 21:16:30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8#

前段时间我喜欢古董音响,对老JBL、35A等十分倾慕,无奈对其使用寿命实在心中无底,不敢下手。非常喜欢老胆机那种天然甘泉般的音色,据我的想象,这就像一把17世纪的意大利名琴一样,它那美妙高贵的音色,是“时间”参与了创作。老胆机里那设计优良的电路、高质量的变压器、电容电阻原件,经过时间的洗礼,发生了神奇的微妙变化,可能这种变化连科学都解释不了,就像中医中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筋络一样。

我也暗自思揣:现在那些美国“哈曼卡顿”、“幸福”、“大力宝”、“西电”、“麦景图”,英国“LEAK”,历经半个世纪,依然能用,有的还被炒上天价,古董胆管也被视为稀世珍宝。到底什么样的胆机,才能有如此好的质量,并且老而弥珍呢?

联想起以前看过残剑831的帖子,把“德国八度”称作“新派胆机”。什么样是老派,什么样是新派呢?前几天跟伯伯聊天也谈到这个问题,说以前的喇叭灵敏度较高,都是90多100,所以胆机的功率不需要设计的很高,几瓦就可以推的排山倒海了;但是现在的好喇叭灵敏度都较低,这就需要大功率的胆机,对胆机的瞬态、爆发力等要求很高,所以,“新派胆机”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既具有胆机的美色,又兼顾石机的动力。所以胆机的原理现在看来虽然很简单,但随着时代不同喇叭设计不同,对胆机的要求也不同,这就对胆机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

最近向X师傅学习,也跑图书馆看了一些书籍,略长点知识,待随后与烧友们交流。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9#

感谢楼上几位仁兄指导!恳请多多赐教。


最近学习了一点点胆机知识,说一点学习心得,欢迎各位拍砖。

上面说的那些“西电”、“LEAK”、“哈曼卡顿”等,历经几十年不衰,我想首要的因素是优秀科学而又简洁的线路设计。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古董胆机的内部图,都是非常简洁的,作为外行人,我当然不知道这些线路设计优秀在何处。我有一次笑说X师傅的胆管位置安排的不大好看,X师傅说:我不能因为要好看,而牺牲科学的线路,不能为了安排一个胆管的位置,而把一条线绕过去再绕回来,这些细节对声音有很大的影响。
我想想也是非常有道理。


其次是纯手工搭棚,纯胆管设计,整流、稳压全都使用胆管,里面没有一块线路板,这样就最大程度保证了机器的稳定性耐用性。

关于电子管整流和晶体管整流,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也在网上看到有些人在讨论,有人说这两者差别不大,甚至有人说晶体管整流虽然瞬间电压大,对胆管的损伤大,影响使用寿命,但现在的胆管也很便宜,坏了换一颗就是。

我个人认为此言差矣,胆机的复兴,就是因为有其石机所没有的独特“胆味”,不然我们还那么麻烦生产胆机做什么?电子管整流,除了保证纯正独特的“胆味”之外,还能起到延时高压的功效,减少高压电流对功放管的损伤,延长使用寿命。X师傅说他设计的机器,胆管寿命,每天使用8小时算,能用10年。想起我那台胆机,每2-3个月烧一次管,让我情何以堪呐。。。
我原来那台胆机,就是晶体管整流,所以设计了一道延时高压关卡,开机时候,第一级信号放大管12AX7瞬间闪的很亮,说明电流大;过3秒后,会“哋”一声,这时候电流经过功率放大管,然后机器开始工作,而烧功率管,就是在“哋”这瞬间,说明这时候电流极大。据我揣测,如果这个过程是电子管整流,应该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另外有人说电子管整流和晶体管整流在音色上差别不大,据我个人的看法,这说的是低档机器,因为低档机器线路、元器件、牛、胆管质量都较一般,也就听不出多大差别。但如果高级胆机,几万几十万一部的,那这个电子管整流的美妙音色,还是跟晶体管有较明显的差距。
。。。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2-03-22 23:06:52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