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昔日通信攻城师眼中的CD音源 [复制链接]

查看: 62672|回复: 276
1#
为什么起这么一个标题,因为我本人曾在通信公司任职,某天一位可爱的实习生对我说:师傅,你是工程师,我也是GONGCHENG师耶,因为我每天努力在游戏里攻城,所以我也是攻城师......这个可爱的小家伙,那段时间经常上班迟到,因为没日没夜地在《传奇》里攻城。又为什么是昔日的攻城市呢,因为我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行业,再说本身也不配为工程师,国内有名符其实的工程师吗,恐怕很少,多数人都是攻钞票和房子的攻城市,或者是妙手空空擅长从别人那里搞什么的攻程师,现状就是这样,你看到的听到的90%是真实谎言,不是吗?
好了,都攻过一些什么呢,刚刚出道的时候,我是寻呼系统、对讲机设备的工程师,频率是
100MHZ280MHZ,正面接触高频电路和高频测试设备。此后是PDHSDHIP传输,就是数字传输设备,最后又回到高频,最后玩的是CDMA,频率就高了,GSM/CDMA的频段是800MHZ2GHZ。高频设备和数字传输设备的测试要求是相当高的,拿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来说,生产线上的理论测试项目都在150项~350项之间。同时这些设备和测试仪器的价格也是天价,一个合同数千万甚至数十亿的相信大家都不奇怪。说这么做什么呢,我强调的是“专业”一词,虽然这些所谓的专业设备也是纸老虎,只是一个产品和“专业”、“艺术”这两个词挂勾后,它的售价就和材料成本无关了,比如两颗巴掌大的电路板卖到近20万,100来块成本电路板卖1万,卖的是技术,或者说骗术。
上面这些废话,目的无外乎想说明CD的技术缺陷。现下流行的最高级的数字音源,也就是CD,它其实不够专业,或者说是有较大缺陷,这应该和早期的标准有关,这个标准不是为高保真或者说发烧友而制订。
分享 转发
TOP
2#

接上:

     数十年前的顶尖科技里,音响也算一项,那个年代的音响是那个年代的奢侈品,工程师充满了探索精神,用最专业的劲头和最高级的材料去制造音响,大名鼎鼎的西电就是一个例子吧。有道是事物的发展路线螺旋向上,暮然回首,老古董也有它可爱之处呢!
   CD的诞生伴随着数字科技的光环,可惜这只是一个光环,奠基者好象不是发烧友,不然现下也不会有人调头去听LP了。CD音源推出初期,有几个特征引人瞩目:1.数字科技;2.独特的承载方式;3.大动态。大动态是相对它前期流行的LP、磁带而言的。LP的记录和播放环节最纯粹,可以播放出最纯的声音,它可能也对动态进行过压缩,但当时的录音播对动态可能没有什么要求。磁带的记录方式比LP更方便了,但是磁性设备线性不佳,录音和播放的环节增加了不少,复杂的线性失真叠加硬生生的动态压缩,失真可谓倍增,可以说磁带的音质比LP是输上一大截的。CD的基本解决了动态范围的局限,现场录音的动态得以继承,所以CD刚出道的时候,咋听之下明显地跌宕起伏更有气势。
TOP
3#

CD的缺陷有那些呢?

     首先动态方面肯定没什么可挑剔的。明显可以挑剔的缺陷有以下三个方面:
   1.Jitter;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可说不是我能讲太多的,因为我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Jitter这个词,在数字传输的术语里,应该和相位、时基抖动、什么噪音啊扯到一起的,简单地说,就是误码,或者比误码轻一些,只是在音质的表现上恐怕是很致命的。在数字通信设备里,SDH也好,IP设备(比如带光纤的交换机、路由器)也好,对误码的测试是很严格的,误码它不可避免,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它是合格的。解决的办法是在物理层和软件层上采用专业的纠错算法。TCP/IP模型最初是基于军事目,它的设计是相当完善的,可说不会出什么问题。而CD呢,它的A/D和D/A转换的方法太过简单了,它的时钟技术太原始、落后了,或者说幼稚了,没办法,这就是不专业,这就是民用级的技术,这就是不发烧。较大的Jitter失真不可避免,象我这样昔日的攻城师,看了它这个模式,也就两个字:吐血。它应该在物理层和软件层增加一些措施,完全可以做到更完善的编码解码,从而基本避免Jitter失真。高级的转盘和解码器,以及业余DIYER的改时钟为VCO时钟的办法,可以在这方面精益求精,但是严格意义上都是马后炮、亡羊补牢、治标不治本。一个的人筋长歪了,前后左右夹上金条,也还是歪的,只是看上去“贵气”了不少。一台CD的好坏,对Jitter的重视和处理方法,是判断它数码部分素质高低的标准,至少能说明一个态度问题……
TOP
4#

2

模拟电路复杂且不合理;相信看过CD机模拟电路的人,都有一个印象,就是它使用了大量的运算放大器。撇开录音设备不谈,实际上一般人也不可能清楚。单单看CDPLAYER的电路,首先它那个解码芯片内部,解码输出后直接就是一颗运放,芯片外部又直接连一颗,比如PCM1702,D/A输出后第一颗运放就是放大系数为1的反相接法的缓冲器,在这颗反相放大器后面,又是一堆运放,干吗呢,是低通滤波器(LPF),把高于40KHZ的信号滤除。熟悉运算放大器的人,看了就头痛吧?运放它不是这样用的,这是工业上的用法,在音响通道上如此这般,瞬态互调失真将不可避免。再高级的运放,接成LPF后它的高级特性基本上也就废了。可以说大把运放用于BUFFER、LPF的CD机,它很容易就变得平庸,声音容易生硬、发破,总是是不会出好声。如果说一部普遍的LP打败一部类似这样的所谓高档(其实就是高价)CD,我认为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主要是简单又省钱。PCM1702多少钱一片?我记得是20多美元100片,这样的廉价货,弄几颗廉价运放在后面处理一下,电源部分也容易共享,需要添加几颗电阻电容就解决了,简单又省钱,这就是商业……模拟部分到底该怎样处理呢?我认为运放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要谨慎合理,不用运放也可以又其它更好的设计,这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高级的CDPLAYER在这方面肯定有所努力。
TOP
5#

回复hopeman:

无意争辩。论坛不是著书立说的地方,发表一些观点不比著书立说。
我们的论坛流行的风气,就是爱钻牛角尖,就是自命高大地基于假设,奋不顾身地给对方扣一顶帽子。
你所列举的观点,我并不觉得适合讨论,就算是,也不是这样的方式。
还有,也许你可以多一点点幽默感的......
TOP
6#

第一次打字发贴就受打击,不反击有违本色呢

回复hopeman:
对不起,开始没看到你是CCIE 海外华人,很牛啊,因为你很牛所以我也牛一下。
首先你是一位海外CCIE对吧,海外CCIE都做些什么呢?打工?在哪里打工呢,别跟我说CCIE不和路由器、交换机打交道,CCIE的定位是服务层面的,说白了就是CISCO设备的奴隶。你有本事DISIGN出CHINA的设备为国争光啊。没这本事还是谦虚点。
你说我没把开发成本算进去,我以为你是幽默,仔细一看还真不是,就你智商是0也别轻易把别人智商定位0吧。
至于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工厂,没错,咱们这就这点本事,基础和模式决定的,短期内是没法改变的了。你要笑话和攻击就攻击吧。
至于TCP/IP,这不是讨论的时候,如我前面所说,这不是著书立说的地方,要搬几十万字来做铺垫吗。再说这玩意虽然不是我发明的,但也不是你说的肤浅不济,都多少年的破玩意了,你以为有多复杂啊?
我拿TCP/IP模型去对比CD的编码解码模式,只是做强壮性方面的比较,你可能大脑和小脑打架了,鸡蛋里挑骨头。
最后再提醒一下,即使你智商是0也别轻易下结论说别人的智商是0。
最后编辑未仔的贱骨头 最后编辑于 2009-06-13 23:26:01
TOP
7#

不搞人身攻击会死吗

看了一下以前的帖子,hopeman全是一样的玩意。
TOP
8#

笑话

hopeman你以为自己谁啊,回我的帖子也不忘攻击他人,看看你自己以往的帖子,到处人身攻击,真不知道你这论坛博士是怎么得来的。
我第一次发贴,蒙谁害谁了?有这么大能量吗,值得你这么激动?说实话你这点技术水平和发言水平,做我徒弟我还嫌弃呢,我好歹曾是个DISIGNER,你以为CCIE是什么,洋鬼子的服务员而已,还引以为为豪呢,丢不丢人。这么多年了这点判断力还是有的。
你给我扣帽子,我也给你扣顶帽子:
看看以往的帖子和凭直觉,你和这里奸商有什么利益关系吧?
最后编辑未仔的贱骨头 最后编辑于 2009-06-14 00:00:05
TOP
9#

我想到了,别人也想到了

我看CD机的角度,是专业对民用的角度。大型专业设备很多时候不太计较价格,只是专业设备的材料成本、开发成本和售价的关系,牵涉到方方面面,不是三言两语能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开发人员是必须考虑成本问题的,尤其是大量使用的民用设备,材料成本基本上是首位的,可以说CD机就在此列。
这些问题,肯定不是我一个人想到了,很多发烧友和设计师都心知肚明,但勇于革新的设计师肯定不多,绝大多数肯定把成本放在首位。
至于楼上的叫我设计一个电路供大家下载和DIY,不会又是扣帽子吧。我可以设计这样的电路,但是谁会感兴趣?我自己都不感兴趣。不感兴趣为什么要讨论,我认为凡事不必拘泥于形式,认真本质比什么都重要。一些简单的道理,有很多人长期都不明白。也许我自己也还不够明白,所以才来这里讨论啊。
现在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发贴就有人激动万分呢,如此激动又如此有实力的人,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讲讲大道理啊,不要攻击几句后就没下文了,而且除了重复的人身攻击还是人身攻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