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代音乐简介(兼论第二维也纳乐派) [复制链接]

1#
按照一般约定俗成的观点,“现代音乐”是统指西方衔接于晚期浪漫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音乐。史家们在分期分类上有各种不同观点。音乐上更是流派纷呈,一方面古典和浪漫的传统继续发展,派生出不同的或者相反的分支,另一方面又不断出现标新立异的新派别,相互交叉影响,至今还在演变之中几乎无法详细归纳说明.它的起始时期,一般来说,有三个观点:

1.    按流派分.凡是晚期浪漫主义以后的音乐都属于现代音乐.(从印象主义开始)

2.    按时间分.凡是1900年以后的音乐都属于现代音乐.

3.    按事件分.这个伟大的事件就是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


这是海丁克指挥的,菲利普版的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三星带花)


[upload=jpg]Upload/2006111813563910432.jpg[/upload]
最后编辑春日
分享 转发
TOP
2#

勋伯格的“十二音列体系”其主要内容为:

一、在一个八度之内,互为半音关系的十二个音同等重要。传统的大调、小调音阶被完全放弃,而运用“半音阶”,也就无所谓“调性”了。

二、这十二个音符,可以按照任意顺序排成一个序列,但不能存在重复现象。

三、一个序列进行完毕之后,下一个序列不是对上一个序列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复杂而严格的顺序原则再次出现。

四、和声用音也依照上述排列原则。传统的“三和弦”被彻底摒弃。

“十二音列体系” 避免了个别音的特殊地位,从而瓦解了调性的感觉。音与音之间的同等地位造成了一种“真正的民主”--任何一音不得支配另一音,在音列中其他音全部出现以前,任何一音不得重复.

勋伯格在1927年他50岁生日时宣布十二音作曲法,说:“十二音是平等的,由此也就取消了以某个音为中心的传统调性”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的话,可以看到<新维也纳乐派>在音乐界的革命其实是抛弃了西方古典美学”一元论”的学说,朝现代的”多元论”起步,从此每件艺术作品不再只有一个主题,各个动机,线索可以同时,平行地发展.

世界上第一首采用十二音作曲的作品就是他的钢琴组曲,作品25,作于1921`1923年

下图就是波里尼演奏的勋伯格的钢琴作品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1295847262.jpg[/upload]
TOP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首先出现了未来派,首先把音乐扩展到噪音范围,企图反映工业化时代的特点,其他欧洲国家也出现过类似思潮,还有使用微分音进行创作的,如二十四律等,但都没能形成重要流派。这段时期音乐发展的动态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民族乐派的发展——如巴托克、柯达伊、埃尔加等人,充分利用本民族音乐的特色,承袭浪漫派的传统,吸收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技法来进行创作。这段时期的苏联音乐也独树一帜,俄罗斯民族乐派得到继承和发展,如格里埃尔、哈恰图良、肖斯塔柯维奇、普罗柯菲耶夫等人,作品很多,手法现代,苏联的合唱作品及合唱活动也十分繁荣。

      2. 新古典主义、——用古典主义精神来抵制泛滥成灾的印象派和浪漫派,追求感情和形式的平衡,力求技法完美,结构工整,避免非音乐因素的干扰,认为技巧应在感情之上,他们祟尚学术上的高水准,贬低标题音乐。新古典主义的作品节奏鲜况线条清晰,对表演有较高的情绪要求,旋律比较有棱角,节拍多变,不协和和弦用得很多,也重视复调写作,总地说来,这个流派相对理性化,有点冷漠,他们的作品理瑜并见。代表人物有斯特拉文斯基、亨德米特、“法国六入团”等。

      3.新浪漫主义——继续在浪漫派的道路上发展,追求感情和温暖,采用丰满而带有抒情意味的和声,他们避免和声、节奏的复杂化,只在高潮和情绪十分激动的地方才使用不协和和弦,他们的作品有丰富的音响变化、不断的高潮,虽然不一定宏大深刻,却感人动听,很受音乐爱好者的欢迎,他们的合唱作品也特别多。代表人物有托赫、奥尔夫、汉森、瓦尔顿、克荣斯顿…巴比尔等。



[upload=jpg]Upload/200611181404344425.jpg[/upload]
TOP
4#

简单地归一下类,把作曲家名字和流派对应起来,就是下面几点:

1.从十九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1)晚期浪漫主义。
主要作曲家有:理查·施特劳斯(德)、马勒(奥)、拉赫玛尼诺夫(俄)。

    (2)印象主义(主张用音乐描绘从外界得来的瞬息印象,重视和声色彩)。
主要作曲家有:德彪西(法)、拉威尔(法)、杜卡(法)、雷斯庇基(意)。

    (3)表现主义(主张用音乐表现人们内心的下意识冲动或欲望、幻觉、梦魇等)。
主要作曲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韦伯恩(奥)、巴托克(匈),斯克里亚宾(俄)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始主义(重视民间音乐,追求原始性的神秘色彩和野蛮风格,而和声则是现代的)。
主要作曲家有:巴托克(匈)、斯特拉文斯基(俄)。

    (2)新即物主义(强调“音乐即音乐”,,可以用音乐表现客观事物,但反对用音乐表现主观思想的感情)。
主要作曲家有:米约(法)、兴德米特(德)。

    (3)新古典主义(反对着重感情表现的浪漫主义,主张回到右典主义,着重音乐自身的形式美,乐曲结构简朴、内容清晰,和声与复调很新颖,音乐富于客观性)。
主要作曲家有:斯特拉文斯基(俄)、兴德米特(德)。

    (4)六人团(法国青年革新派、反印象主义和反浪漫主义)。
主要作曲家有:萨蒂(法)、奥涅格(法)、米约(法)、弗朗克(法)、奥里克(法)、泰勒费(法)。

    
    (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继承古典音乐传统而加创新,主张用音乐反映社会主义)。
主要作曲家有:普罗耳菲耶夫(苏)、肖斯塔科维奇(苏)。

    3.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1)序列音乐(序列主义,除十二个音序列化外,,乐曲的节奏力度等也序列化)。
主要作曲家有:梅西安(法)、布列(法)、诺诺(意),施托克豪森(德)、斯特拉文斯基(俄)。

    (2)偶然音乐(“不确定音乐”、“机会音乐”)。
主要作曲家有:约翰·凯奇(美)、布朗(美)、施托克豪森(德)。

    (3)具体音乐(初期的电子音乐)。
主要作曲家有:谢飞尔(法)、布列兹(美)、贝里奥(意)。

    (4)电子音乐。
主要作曲家有:艾默特(德),施托克豪森(德),瓦雷兹(美)、约翰-凯奇(美)。

    (5)磁带音乐。
主要作曲家有:贝里奥(意)。

    (6)图谱音乐(反序列主义)。

    (7)电子计算机音乐。
主要作曲家有:希勒(美)、布列兹(美)、施托克豪森(德)。
TOP
5#

       17世纪末以来的音乐一直是调性音乐,“调性的瓦解”被看作是现代音乐所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而这一步应该归功于以勋伯格为首的"第二维也纳乐派".

       "第二维也纳乐派"是相对于"第一维也纳乐派",也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而言,它是指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形成的、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最优秀的作曲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由于这三位德奥籍的音乐巨匠的主要音乐创作活动都在维也纳,因此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第二维也纳乐派"除勋伯格外,还有二位是他的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

      下图是水星公司出品的多拉蒂指挥的"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作品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154184666.jpg[/upload]
TOP
6#

中国的现代音乐   

西方音乐理论对中国的输入在二十世纪有两次:一次是二十年代以德奥学派为代表,一次是五十年代以苏俄学派为代表;它们为中国音乐的专业化奠定了全面的基础。

在八十年代一批以年青学子为主力、人们称之为“新潮”的现代音乐生力军,登上了中国乐坛;他们身体力行地推崇、宣扬现代音乐,虽然他们所宣扬的现代音乐在西方早已风靡了多半个世纪,然而,对可怜被禁锢多年的中国乐坛来说,真象“刘姥姥进大观园”全懵了!在一阵“西风扫落叶”之后,他们又扔下刚刚被其搅乱的中国乐坛,在八十年代出国的大潮中,纷纷出国,去西方学习、探求……也正是这股力量,由于他们天然地带有中国东方的特性,因此其作品在继承西方现代主义主流的同时,必然放射出大量东方色彩,立即引起了同样对东方毫无所知的西方乐坛主流的刮目相看! 
 
中国的“新潮”们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历史机遇,在东西方之间打出的“时间差”,再加上现代音乐本身所特有的“多元性”需求,使这批学子很快在西方站住了脚,而且,在经过了二十年的奋斗之后,终于汇入了现代音乐的主流,纷纷成名于世!

这一批八十年代的青年学子,虽然有的散居欧美,有的仍留在国内,但现在都是中国现代音乐的主力:谭盾、陈怡、周龙、盛宗亮(美国),陈其钢、陈晓勇、许舒亚(欧洲),郭文景、叶小纲、瞿小松、何训田、贾达群、张小夫(中国国内)等等。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批老作曲家也先后投入了这一行列:诸如上海的朱践耳、杨立青,北京的罗忠、金湘、王西麟、高为杰等;九十年代,又有一批中青年作曲家加入进来(如:秦文琛、王宁、杨青、唐建平、邹航等);近年来,更有更多更年青的音乐院校极有才华的学子源源不断涌现(如此次在上海“中国现代音乐论坛”上崭露头角的康炜、刘晨晨、秦毅等),因此,可以说,到二十世纪末,中国作曲界已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现代音乐群体。  

中国的现代音乐,除了向西方现代音乐学习并借鉴其长处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始终受到东方哲学基础的强大影响。从美学观至技术观,从创作思维至表现手段(包括乐器的选择与使用),无一不渗透着本民族的特点.

;第二,始终背靠华夏文化的强大背景。在题材选择、体裁处理、远古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等一系列挑战面前,大大有别与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

第三,始终以“中庸”为主流。在反传统的同时,更多地继承、吸取东方古典传统的精华;在突出个性的同时,还要考虑众多受众的欣赏需求。


陈其钢的<蝶恋花>,<五行>等


[upload=jpg]Upload/200611181454621992.jpg[/upload]
TOP
7#

现代音乐的特点

    在每个国家,本世纪的作曲家们都在对音乐的诸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进行着实验。

      本世纪杰出的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说过,他赞成这样一种音乐,在其中所有的主题都绝对不出现重复,而且每个小节都应当同前面所有的小节完全不同。

     许多作曲家都对节奏进行着实验。有的作曲家写出了既没有小节线,也根本没有节奏型的乐曲。其他现代作曲家们正在制造另一种音乐,在这种音乐中,一个管弦乐队或合唱队的两个部分有完全独立的节奏。这些现代派也许没有认识到:这种不同节奏的同时使用早在美国印第安人的音乐里就已经出现了。

     作曲家们还在旋律上,即各音的横向安排上做出了同样令人惊讶的改变。有些作曲家回到了古希腊人和早年教堂神父们的调式上去;有的作曲家从东方人的滑行音阶取得灵感,将“四分之一音”和比“四分之一音”更小的音程差别运用到了乐曲之中;有些人甚至发明了一架能弹出四分音而不是半音的钢琴。虽然这种音乐并没有得到发展,但它的确有助于使音乐家们更注意半音阶音乐,即利用所有半音的音乐。这种对半音的运用最著名的例子是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十二音音阶。在形成一个旋律时,十二音音阶(由钢琴上一个八度范围内所有的白键和黑键组成)的每个音都必须逐个用过一次以后才能再用。当然,这种音乐没有特定的调子,因此被称为“无调性的音乐”。

      在和声(即不同的音同时发音)方面,也有一些惊人的新发展。那些恢复古代调式的作曲家们往往也重新运用了古代的和声,例如多少世纪以来,曾经被传统和声学认为“用起来太僵硬”和“听起来太别扭”的平行四度和五度进行都得到了利用。

      在现代音乐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叫做“多调性音乐”的东西,即同时用两个调子写的音乐。例如,一个旋律或主要的主题可能是C调的,而它的伴奏或助奏声部却可能是升F调的.




[upload=jpg]Upload/200611181424184272.jpg[/upload]
TOP
8#

第一部以十二音技巧作曲的歌剧作品是《摩西与亚伦》,1930年开始作曲,1932年完成第二幕,第三幕未完成.

《摩西与亚伦》叙述犹太人在摩西的率领下的出走。这是一部带有清唱剧性质的歌剧。 他交替采用传统的唱法、半念半唱的朗诵式行腔和有韵律的说白.剧中的摩西只使用朗诵式的方式表演,以表示上帝的话没有被赋予音乐的形式.

下图是布列兹指挥的DG版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202831951.jpg[/upload]
TOP
9#

乐器方面的变革

      随着本世纪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音乐艺术也受到很大冲击,电声乐器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对传统乐器提出了挑战。不过,那些至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电子乐器,如电风琴、电钢琴和电吉它,在音色上并不是新的乐器。前两种乐器只是模仿原有乐器的音色,而第三种乐器则只是扩大了原来乐器的音量。后来由于电子合成器的出现,人类终于可以演奏出人声、风雨声等传统乐器所不能实现的音色。

      对新效果的最富戏剧性的追求是在打击乐器上进行的。从前,打击乐器几乎只是由定音鼓组成的,偶然由鼓和钹加以加强。现在,打击乐器组已经变成一个任何地方似乎都可以接受的东西:例如一个打字机、一个发电码的键、一个锤子、一张铁片、或一条沉重的铁链。


美国爵士音乐

     可以这样说,在本世纪所有基于民族和社会习俗的音乐中,没有哪一种比美国爵士音乐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了。由于它那狂热的节奏和古怪的不协和音,从某方面讲,它似乎是新时代的一种表现。爵士音乐有许多对职业音乐家们产生吸引力的特色,例如其中带有小三度和小七度的音阶,以及基于小三度和小七度音阶的七和弦等等。

     可是,最具强烈感染力的爵士音乐特色,是它那独具魅力的节奏。在爵士音乐里,有一种新的切分音棗“多节奏性”,即同时有两种很强烈的节奏型相互对立,例如一个三拍子节奏加在一个四拍子节奏上。这种错综复杂的多重节奏显然是原始民族的音乐特点,因此爵士音乐的兴起,无疑是人类对于自然一种理性回归,这是本世纪各种艺术形式的共同趋向之一。

      职业音乐家们也被那些不常使用乐谱的、甚至事实上常常不会读谱的原始爵士音乐演员们所迷住。在一时冲动下,这些自发的爵士音乐演员有可能在一个旋律上即兴演奏出最复杂的变奏曲。

      我们在本世纪初美国杰出的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代表作《蓝色狂想曲》中,可以找到爵士音乐在节奏上、旋律上和和声上最好的扩展运用。还有另一位美国当代作曲家格罗菲,也成功地借鉴了爵士音乐的特色,结合他那超凡的配器才能,描绘出一系列美国自然风景的音画。格罗菲创作的《大峡谷组曲》,表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和情调感,简直是一个令人目眩的乐器调色展


[upload=jpg]Upload/200611181434499977.jpg[/upload]
TOP
10#

《AVguide》月刊陆续推荐的一百首二十世纪经典曲目及最佳录音,对爱乐者聆听和收藏二十世纪音乐有一定参考价值。与喜欢现代音乐的朋友共享。



01、亚当斯《和谐》(1985) /迪瓦特 (Nonesuch 79115)
02、巴伯《第一交响曲》(1936) /津曼 (Argo 436 288)
03、巴托克《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的音乐》(1936) /卡拉扬 (Angel 35949/EMI 769242)
04、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38) /斯特恩 (Columbia MS 6002/Columbia 47511)
05、巴托克《乐队协奏曲》(1943) /莱纳 (RCA LSC 1934/RCA 61504)
06、贝尔格《沃采克》(1922) /伯姆 (DG 2707 023/DG 435 705)
07、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1935) /穆特 (DG437 093)
08、贝尔格《璐路》(1935) /多纳依 (Decca OSA 13120/Decca 430 415)
09、贝里奥《交响曲》1968 /贝里奥 (Columbia MS 7268)
10、贝特韦斯尔《获胜之时》1972 /布列兹 (Argo ZRG 790)
11、布里斯《弦乐曲》1935 /尼格罗德 (Lyrita SRCS33)
12、布洛克《第一大协奏曲》1925 /汉森 (Mercury SR 90223/Mercury 432 718)
13、布列兹《层层皱褶》1962 /布列兹 (Columbia M30296/Erato 98495)
14、布里顿《彼得-格里姆斯》1945 /布里顿 (Decca OSA 1305/Decca 414 577)
15、布里顿《比利-巴德》1951 /布里顿 (Decca OSA 1390/Decca 417 428)
16、卡特《乐队变奏曲》1955 /莱文 (DG 431 698)
17、科普兰《阿帕拉契亚之春》1943 /伯恩斯坦 (Columbia MS 6355/Sony SBK39443)
18、科普兰《第三交响曲》1946 /科普兰 (Columbia M35113/Sony SM3K46559)
19、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 /布列兹 (Columbia M3 30119/Sony SM3K47265)
20、德彪西《大海》1905 /卡拉扬 (DG 138923/DG 447 426)
21、德彪西《游戏》1912 /布列兹 (DG 439 896)
22、迪蒂耶《大提琴协奏曲》1970 /罗斯特罗波维奇 (EMI 069-02687/EMI CDC7 49304)
23、埃尔加《第二交响曲》1911 /巴比罗利 (EMI ASD 610/EMI CDM7 64724)
24、艾奈斯库《第三乐队组曲》1937 /罗杰斯特文斯基 (Chandos 9507)
25、芬兹《大提琴协奏曲》1955 /马友友 (Lyrita SRCS112)
26、福斯《时间循环》1960 /伯恩斯坦 (Columbia MS 6280/Sony 63164)
27、格哈德《小提琴协奏曲》1943 /尼曼 (Argo ZRG 701)
28、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1925 /韦德 (RCA LSC 2586/RCA GD865 19)
29、哈比森《第二交响曲》1987 /布伦斯塔德 (Decca 433 376)
30、哈里斯《第三交响曲》1937 /伯恩斯坦 (Columbia MS 6303/Sony 60594)
31、哈特曼《第八交响曲》1962 /库贝利克 (Wergo 60086/Wergo WER60 187-50)
32、赫尔普斯《第一交响曲》1962 /罗兹里埃 (Columbia MS 6801/CRI 717)
33、亨策《年轻的统治者》1964 /多纳依 (DG 138 257/DG 445 248)
34、兴德米特《画家马西斯交响曲》1934 /卡拉扬 (Angel 35949/EMI 764292)
35、兴德米特《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1943 /奥曼迪 (EMI CDM5 65175)
36、霍尔斯特《行星》1916 /梅塔 (London 452910)
37、奥列格《第四交响曲》1946 /孟许 (Erato 15554/Erato 45689)
38、艾姆博里尔《小提琴协奏曲》1954 /罗兹里埃 (Columbia MS 6597)
39、艾夫斯《第四交响曲》1928 /斯托科夫斯基 (Columbia MS 6775/CBS CD46726)
40、雅那切克《斯拉夫弥撒》1926 /库贝利克 (DG 138 954/DG 459 360)
41、雅那切克《小交响曲》1926 /安切尔 (Parliament 166/Supraphon 1929)
42、雅那切克《死屋》1928 /纽曼 (Supraphon 10 2941)
43、李盖蒂《大恐怖》1978 /萨洛连 (Sony 62312)
44、鲁托斯拉夫斯基《乐队协奏曲》1954 /克雷兹基 (London CS 6665)
45、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1983 /萨洛连 (CBS 42203/Sony SK66280)
46、马勒《第四交响曲》1900 /克伦姆佩勒 (EMI ASD 2799/EMI CDM7 69667)
47、马勒《第九交响曲》1909 /瓦尔特 (Columbia M2S 676/Sony SM2K 64452)
48、马勒《大地之歌》1911 /瓦尔特 (Columbia/Sony SX 10K66246)
49、马丁《为七件管乐器的协奏曲》1949 /马蒂农 (RCA LSC 2914)
50、马丁《小提琴协奏曲》1951 /坎宁 (New Albion NA86)
51、马蒂努《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43 /苏克 (Supraphon 1101535/Supraphon 11 0701)
52、马戊《奥德赛》1979 /拉特尔 (EMI CD57 54277)
53、莫伦《G小调交响曲》1937 /博尔特 (Lyrita SRCS70)
54、尼尔森《第五交响曲》1922 /伯恩斯坦 (Columbia MS 6414/Sony SMK47598)
55、奥尔弗《博伊伦之歌》1937 /约夫姆 (DG 423 886)
56、帕特《达姆》1986 /库祖斯特 (ECM 439 162)
57、皮斯顿《第二交响曲》1943 /托马斯 (DG 2530 103/DG 429860)
58、普兰克《与卡梅尔僧侣的对话》1957 /克雷斯宾 (Angel 3585/EMI 49331)
59、普罗柯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1927 /贾尼斯 (Mercury SR90300/Mercury 434 333)
60、普罗柯菲耶夫《第五交响曲》1944 /马蒂农 (RCA LSC 2272)
61、普罗柯菲耶夫《第六交响曲》1947 /莱因斯多夫 (RCA LSC 2834)
62、普契尼《图兰多特》1926 /梅塔 (Decca 443 204)
63、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1907 /普列文 (EMI ASD 2889/EMI CMS7 64530)
64、拉赫玛尼诺夫《第四钢琴协奏曲》1934 /米凯兰杰利 (Angel 35549/EMI 749 236)
65、拉威尔《舍赫拉扎德》1903 /安格莱斯 (EMI CMS5 65061)
66、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埃》1912 /明希 (RCA LSC 1893/RCA 61846)
67、拉威尔《左手钢琴协奏曲》1931 /弗莱舍 (Sony SK47 188)
68、罗赫伯格《第二交响曲》(1956) /托卡诺夫斯基 (Columbia MS 6379/CRI 768)
69、鲁塞尔《第三交响曲》(1930) /迪特瓦 (Erato 75282/Erato 88225)
70、罗扎《小提琴协奏曲》(1956) /海菲兹 (RCA LSC 2767/RCA 61778)
71、鲁格列斯《阳光步履》(1931) /罗兹里埃 (Columbia MS 6801)
72、勋伯格《乐队变奏曲》(1928) /卡拉扬 (DG 2530 627/DG 415 326)
73、勋伯格《莫瑟与阿伦》(1932) /布列兹 (Columbia M233594/Sony 48456)
74、勋伯格《小提琴协奏曲》(1936) /泽特林 (DG 2530 257/DG 431 740)
75、舒曼《第三交响曲》(1941) /伯恩斯坦 (Columbia MS 6245/Sony 63163)
76、赛欣斯《第三交响曲》(1957) /伯格托夫 (RCA LSC 3095/CRI 573)
77、萧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1925) /马蒂农 (RCA LSC 2322)
78、萧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1937) /米切尔 (RCA LSC 2261)
79、萧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1953) /卡拉扬 (DG 2862 0690)
80、西贝柳斯《第四交响曲》(1911) /卡拉扬 (DG 138 974/DG 415 108)
81、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1915) /吉普森 (RCA LSC 2405)
82、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1924) /卡拉扬 (DG 139 032/DG 439 527)
83、斯卡科塔《慢板交响曲》(1944) /克里斯托多罗 (BIS 904)
84、斯特劳斯《莎洛美》(1905) /索尔蒂 (Decca OSA 1218/Decca 414 414)
85、斯特劳斯《埃勒克特拉》(1909)/索尔蒂 (Decca OSA 1269/Decca 417 345)
86、斯特劳斯《四首最后的歌》(1948) /舒瓦斯科普夫 (Angel 36347/EMI 56241)
87、史特拉文斯基《春之祭》1913 /史特拉文斯基 (Columbia MS 6319/Sony SM3K 46291)
88、史特拉文斯基《诗篇交响曲》1930 /史特拉文斯基 (Columbia MS 6548/Columbia 42434)
89、史特拉文斯基《阿贡》1957 /史特拉文斯基 (Columbia MS 6022/Sony SM3K46292)
90、蒂皮特《第二交响曲》1958 /蒂皮特 (BBC Vol. III, No. 6)
91、杜宾《第四交响曲》1943 /贾维 (BIS 227/BIS 227)
92、瓦雷斯《奥秘》1927 /马蒂努 (RCA LSC 2914)
93、威廉姆斯《第五交响曲》1943 /巴比罗利 (Angel 35152/EMI 565 110)
94、维茂伦《第二交响曲》1920 /维斯 (Donemus 8384/5)
95、沃尔顿《第一交响曲》1935 /普列文 (RCA LSC 2924/RCA 7830)
96、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1959 /皮亚蒂戈尔斯基 (RCA LSC 2109/RCA 61498)
97、威伯恩《帕萨卡里亚》1908 /卡拉扬 (DG 2711 014/DG 423 254)
98、威伯恩《五首管弦乐小品》1913 /杜拉迪 (Mercury SR 90316/Mercury 432 006)
99、威尔《三便士歌剧》1928 /纽约莎士比亚戏剧节 (CBS PS34326)
100、策姆林斯基《抒情交响曲》1922 /西诺波利 (DG 449 179)
最后编辑春日
TOP
11#

最震撼的作品《华沙幸存者》,作品46,作于1947年

由于纳粹政府的排犹政策,身为犹太人的勋伯格早在1933年就离开了任教8年的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来到美国。他先后在波士顿马尔金音乐学院、洛衫矶加州大学任教,同时继续音乐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勋伯格心中充满了激愤,他从早年信奉的天主教改回了古老的犹太教,以此来表明他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自尊。战争期间,他始终关注着犹太同胞的遭遇,在难以忍受的内心煎熬中,终于盼来了战争的结束。

1947年夏天,勋伯格在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战争期间纳粹迫害犹太难民的报道。其中描述了一个令人震动的场面:当纳粹士兵强行集合起犹太人,欲将他们送进毒气死刑室的时候,面对死亡的犹太人突然齐声唱起了古老的犹太宗教歌曲《听吧,以色列人》。这歌声激发起了难民们作为人的自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他们永生的信念。73岁高龄的勋伯格被这则报道激动不已,而就在这几天里,他又亲耳听到了一位从华沙犹太难民营里逃出来的人讲述的可怕经历。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促使他拿起笔来,在12天里一气呵成地写完了包括全部歌词和音乐的杰作《华沙幸存者》。

第二年,即1948年11月4日,这部作品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圭基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使指挥家和演奏家们不得不将长达8分钟的全曲又重演了一遍,以后在许多次演出中都是如此。


下图为阿巴多指挥的DG版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24733373.jpg[/upload]
TOP
12#

NAXOS版的乐队<升华之夜>及第二交响曲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2131520339.jpg[/upload]
TOP
13#

曲目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1393939919.jpg[/upload]
TOP
14#

<乐队变奏曲> 是勋伯格十二音时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这首作品中, 十二音乐曲的构成思理运用得如此富有创造性, 以致这一作品已成为十二音手法提供的多种可能性的样本。但是, 这首变奏曲远远不止是一本表现这种手法的教科书。它是一首具有极大表现力的作品, 它的情绪对比变化范围很大,而且音色优美, 全曲组织得十分完美。这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一时期中最重大的作品一。

不仅如此, 这首作品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为完整的管弦乐队所写的第一首十二音音乐作品。由于传统的人技和音和单纯追求响亮的效果是与这种乐曲的风格不兼容的, 这种作曲手法给管弦乐曲的写作带来了新的方法。这首乐曲所使用的是一个庞大的, 不寻常的乐队, 木管乐器备有四个, 一大组打击乐器, 竖琴, 钢片琴, 一个通常的弦乐组和一支曼陀铃。不过, 像在前期的作品中一样, 勋伯格轻易不使用厚密的音响。采用这一庞大乐队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色彩和旋律的清晰, 而不是为了增加音量。



克拉夫特指挥的NAXOS版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1442438156.jpg[/upload]
最后编辑春日
TOP
15#

早期的合唱作品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2144137483.jpg[/upload]
TOP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音乐发展的特征是两个极端,一方面是进一步理性化,由十二音体系发展到序列音乐,除了在音高的顺序上运用数学排列组合追求逻辑性,还力求在声音强度、节奏、密度、和弦等方面都达到序列化。于是作曲成为运算,终于求助计算机和电子合成器。作曲家有梅西安、斯托克豪森、布列兹等。另一个极端是反理性的,有具体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点描音乐等:这些音乐有的运用录音技术中的变速、倒放、重叠等方法人为地制造各式音响组合;有的使用生活中实录的音响作为素材,结合常规和非常规地使用乐器,夸大随机即兴性的演奏演唱;还有的用高技术发明特有的声源。总之,为了追求新的音色和效果,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这类带有极强实验性的先锋派音乐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

      标新立异是现代派音乐发展的特点,每个作曲家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出路,使得每个人、每部作品都各不相同。很难归纳共同的特征。应该说现代派音乐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领域,好在现代的合唱作品常附有文字说明,指导我们去排练演出。

      音乐上的流派演绎并不等同于政治风云的变幻,新流派的出现决不意味着旧流派的灭亡,相反旧流派往往有更强的发展能力。从合唱这个艺术品种来看,虽然也有一些现代派作品问世,但影响都不大。直到现在。多数作曲家主要还是遵循古典、浪漫以及民族乐派的传统进行合唱曲的创作,当然也会吸收各现代流派的技法,包括融入一些先锋派的技法。另一点也值得注意,流派风格不能绝对地以时代或人物来划分,梅西安等人致力于序列音乐,也从事对立派别的试验;斯特拉文斯基的一生从俄罗斯民族乐派到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后期还涉足序列主义领域.

[upload=jpg]Upload/200611181415990881.jpg[/upload]
TOP
17#

第三首的作品23的第五段已经运用了十二音技巧,但完整的作品是第四首的作品25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1331776291.jpg[/upload]
TOP
18#

乐队作品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2154632171.jpg[/upload]
TOP
19#

       这里只是以两次世界大战为界线,分三个阶段介绍一些最重要的流派和其发展脉络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期浪漫主义发展演变而出现了两个主流派别:

      1.印象主义——这是与浪漫派相对抗的反动,反对浪漫派那种基于个性和情感的表现意识,而强调瞬时感官刺激的感受,表现朦胧、飘忽的意趣,追求新颖的音乐效果,故意突破传统规范,破坏传统的逻辑性,实际上是一种音响的象征主义。首席代表人物德彪西,他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转化成朦胧、幻想、带有神秘色彩的音乐作品,旋律、和声、节奏等一概不据理性安排,凭借随意的情感和情绪,在技法上有许多新的尝试。他的作品手法简练,缺乏明晰的节奏和紧张度,速度以中慢为主,力度比较温和,常采用相互并无功能关系的色彩性变化和弦,使用中古世纪的调式、全音阶和五声音阶,为的是显示特有的色彩效果。这一流派的其他成员如拉威尔、杜卡、沃恩•威廉斯等人,并不完全追随德彪西,各自有不同的发展。

      2.表现主义——与印象派反其道而行之,是后期浪漫派的深化,强调表现主观感情,表现自我矛盾、冲突、恐惧、忧愁之类比较极端的感受。音乐上的特征是紧张、强烈、尖锐,节奏复杂,变速频繁突然,打破拍率的强弱规律,用记号来标明重音所在,强弱对比达到极限。表现主义在绘画上为了表现的目的将现实中的描写对象加以变形处理,音乐也不再遵循传统而采用“革命技法”,这个派别的典型代表是十二音体系,它由勋伯格为首的”第二维也纳乐派”开创无调性乐派而形成。除了否定调性以外,表现主义采用极不对称的节奏和随心所欲的自由曲式,旋律中常出现无规律的大跳进行,作品中使用极端的音区和大量不解决的不协和和弦,使力度、密度和音色变化非常强烈,达到尖锐、刺激、怪诞的效果,有高度紧张感和强烈的心理刺激作用。所选择的题材也是抽象和病态的,可以明显感到弗洛伊德心理学和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这个流派在后面将详细叙说.


介绍西方现代音乐的书,俺主要看这几本:

[upload=jpg]Upload/20061118140373532.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