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上若蘭谷 于 2016/5/31 9:16:00 发表 我们看问题,还得透过商业的迷局、甚至是骗局,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
说的深刻!
确实,现在的发烧音响市场的产品,更多的被商业绑架了,两个特征非常明显:
1,贵就是好。
媒体,店家,老烧,无论见过还是没有见过,听过还是没有听过,听到了好声音还是没有听到好声音,总之,贵了就一定是好的,越贵越好,普通发烧友因为无缘亲近,也就只能意淫着,至少不敢说它不好声音,有人买单,工厂的人乐意提价。
市场不好,少量高价,很简单的商业原则,其实和声音关系真的不大。
2,古董就是好
而且,年代越久的越好,越稀少的越好,“老烧”指导的思想也很简单,先看看年代,然后就“分析”出声音的高低,真的是听过了再发表评论的吗?或许他都没有见过实物。
久而久之,“老烧”喜欢上买卖了,而且还不能让人说成商人,因为明面上的JS都是“坏人”。
一些古董确实很好,是因为物料和那个时期的制造工艺。
不过,对于设备,没有修复的能力,还是绕道吧,不能按照全新的产品介绍来接受。
对于电子管,消耗了 就消耗了,参数不足的时候,你听的这个管和原来的声音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要说古董管都是蒙慢软的。。。。
对于发烧友,对于真正的用家而言,用更少的钱,听到更好的声音,讲究性价比,对你不是坏事情啊,为什么很多人会抵触呢?
有的时候,稍稍动动手,稍稍调整一下,目标就达成了,并不一定是要花大价钱升级器材的。
过分的商业化,也可能促使这个行业快速的衰退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