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巴多大师!中国观众向您说声不见! [复制链接]

查看: 19912|回复: 104
1#
今晚以后我想阿巴多大师不会再来中国了,对大师说再见不合适,说永别了还不太恰当,那就不见吧。        今晚演出之前,我已经听说些关于现场观众无知和低俗的故事,我带着喜悦与担忧来到大剧院,为了避免昨天的“悲剧”再次发生,音乐会前我告戒旁边的阿姨关好手机,希望别再出现担心听音乐会睡过点而定闹钟的“好习惯”。
        音乐会前两首歌曲是我不熟悉的Mozate音乐会小品,而后来的Mahler G大调第4交响曲,初中时我就特别喜爱这首交响曲,耳熟能详。昨天一朋友说第一二乐章铜管木管的问题,今天依旧出错,而且Bass还暴了一次。第二乐章大师的处理与以前变化不大,我最喜爱这个乐章,抒情段落的几次离调和弦,是Mahler最精彩的Melody.二乐章结束时,女高音提前在第三乐章前进场准备,这时有些观众竟然“鼓掌欢迎,热情呼喊” ..大师待掌声蠕动声咳嗽声结束,引出今天最美的第三乐章,宁静的弦乐主题,我只能用完美来形容。
        末乐章的最后一个低音,标有延音记号,音乐渐渐远去,大师闭眼冥想,最后沉寂在安静中,大师的乐思没有结束,指挥手势没有放下,突然一些观众热烈鼓掌,吼叫欢呼。大师紧皱眉头(我坐在大师的后手边座位),那几个观众自知无知,安静了1,2秒,又开始鼓掌......又静了下来,过了好久,大师终于结束手势,向女高音祝贺接受观众的掌声...
        大师没有向观众行礼,直接走向了后台,反场时才向观众行礼。
        气愤!无奈!我想大师不会再来了,琉森音乐节在中国的最后一夜居然这样结束,实在是太滑稽可笑了。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9/28 0:22:4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定音鼓奏响预示命运的动机.
TOP
2#

西蒙拉特来上海演出贝三时,在第二乐章被打断三次.北京的听众比上海的还算好点,上海的演出经常有人把孩子都带来,经常有"怪声音"的,呵呵!
TOP
3#

说实在的,今天已经比昨天好多了..就是半路掉东西的人未免也太多了点...
TOP
4#

今天最后那几次掌声实在太打击了。

我都绝望了。
定音鼓奏响预示命运的动机.
TOP
5#

原帖由 scarbo 于 2009-9-25 22:34:00 发表
今晚以后我想阿巴多大师不会再来中国了,对大师说再见不合适,说永别了还不太恰当,那就不见吧。        今晚演出之前,我已经听说些关于现场观众无知和低俗的故事,我带着喜悦与担忧来到大剧院,为了避免昨天的“悲剧”再次发生,音乐会前我告戒旁边的阿姨关好手机,希望别再出现担心听音乐会睡过点而定闹钟的“好习惯”。
        音乐会前两首歌曲是我不熟悉的Mozate音乐会小品,而后来的Mahler


阿巴多早就说过:马勒的某些号数的交响曲结束后,不希望听众鼓掌。
TOP
6#

唉!一声叹息。我不道有多少人有空听过全部演奏的作品。懂行的人未必有钱买票,买票的人又未必理解音乐。原谅我们吧,在音乐欣赏教育方面,我们还是幼儿园的小孩。
TOP
7#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09-9-25 23:00:00 发表
唉!一声叹息。我不道有多少人有空听过全部演奏的作品。懂行的人未必有钱买票,买票的人又未必理解音乐。原谅我们吧,在音乐欣赏教育方面,我们还是幼儿园的小孩。

这话很对的,中国的音乐教育跟体育很相似。
定音鼓奏响预示命运的动机.
TOP
8#

中国的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在攀比和装点门面,比谁学的乐器多,谁更早过10级
国家有钱全花在造房子上,维也纳出名难道是因为金色大厅漂亮?跟委内瑞拉比一比,我们作为第三世界的龙头老大,不觉得汗颜吗?
听说阿巴多身体欠佳,给中青乐团的大师课也取消了。取消了也好,让习惯了西蒙玻利瓦尔,欧青交的阿巴多指导中青这种基本就在跑偏的乐团,那简直是对老人的折磨
TOP
9#

自从上次傅聪独奏会事件后,我已决定不再到国内音乐厅听现场了,大环境不是一小簇爱乐者可以改变的。
他们对音乐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觉得对音乐无知没什么大不了的。
TOP
10#

其实昨天的结束要比今天好,表现的很恰当。一直到大师真正把手势放下才开始鼓掌,可今天就有这种让人不齿的事发声,太尴尬,太让人无奈了,怎么就是到了这最后曲终人散的时候。哎,还有那些提前退场的人,真让人伤心,他妈的别给这帮SB赠票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