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巴多大师!中国观众向您说声不见! [复制链接]

查看: 19915|回复: 104
31#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09-9-25 22:40:00 发表
西蒙拉特来上海演出贝三时,在第二乐章被打断三次.北京的听众比上海的还算好点,上海的演出经常有人把孩子都带来,经常有"怪声音"的,呵呵!


半斤八两就不要比来比去了,不都是那帮子人嘛,林子只要大了,该有的都会有的,比如上次的Hewitt的北京音乐会,不提也罢了。
最后编辑chrisspher 最后编辑于 2009-09-26 12:35:37
TOP
32#

原帖由 summicron50f2 于 2009-9-26 0:03:00 发表
对于鼓掌这个事,我倒觉得心态可以更加宽容一些。我听过海菲兹的现场录音,贝小协,第一乐章结束也是雷鸣的掌声。这个东西毕竟从接纳到理解也需要有个过程,即使是爱乐人,也不一定对马四都有很深的了解。关于结尾不能着急鼓掌的事,我也是前两天才从别人的博文中看到的,以前对马勒的作品确实接触不多。但是有这个意愿就是好的,说明这个东西还有市场,还有新鲜血液注入。我想阿巴多看到在中国也有那么多乐迷,其中还有很多年轻的


老海的时代 协奏曲第一乐章结束后鼓掌似乎是个惯例吧 貌似50、60年代的协奏曲现场有很多都是这样
TOP
33#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9-26 7:28:00 发表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09-9-26 7:23:00 发表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就是没有付之行动,来个大的液晶电子显示屏,开场前播放音乐会欣赏纪律,演奏家,乐团、指挥家的介绍,图片,然后再播放欣赏指引,鼓掌特别提示等。能入场的都不是文盲,硕大的字体提示不会置若罔闻吧。
这只是权宜之计啊,关键还得从古典音乐教育和普及来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就大了,中国连自己的民族音乐教育都没普及好,大跃进般的引进西方经典音乐,造成现在教育上的不伦不类。
定音鼓奏响预示命运的动机.
TOP
34#

我猜阿巴多见多识广,对中国观众应该有些了解的。不过,我不理解那些又说话又中场离开的实在不理解。但凡有点生活常识的应当知道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时间(包括星期五傍晚漫长艰难迈向大剧院的路程),实在应该知道自己去干什么。
TOP
35#

中国人的习惯就是在影院里吃东西,说话,是一种习气.可能因为是音乐会还老实一点

Gino Bechi 我的最爱!
TOP
3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任何发烧碟、榜单碟、绝版名碟均不超过150元/张,详见俺滴淘宝店铺:http://shop36053466.taobao.com/(内附判断首版CD的详细标准)
绝版碟相册三天两头更新:http://photo.163.com/photo/shandongwenmang
手机:13585528901
QQ:1263980143
TOP
37#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9-9-26 11:53:00 发表
首先,去听阿巴多的也不必感觉太过自我良好,不就是一场音乐会吗,在国外稀松平常。现代社会人们有多元化的选择,听古典音乐会和看好莱坞大片其实没什么高下之分。听众只要不是故意捣蛋也没什么可以指责的,大家掏钱买票就是对阿巴多最大的尊重,反过来,演出者应该讨好听众才是。撇开音乐会的精彩不谈,我觉得阿巴多就够傲慢的,一曲终了,他不是马上转过身来感谢观众,而是和乐团人员交流半天才面对观众,而且一脸严肃,我在第二

在下妄自菲薄,怎敢感觉自我良好。
音乐家不是人民艺术家,也不是小丑,就算讨好也得看是什么样的观众.
国家建立国家大剧院发展普及音乐文化,而不是建了家快餐店,环境服务好不好,好不好吃就那么回事。
定音鼓奏响预示命运的动机.
TOP
38#

回复 26# 时光车间 的帖子

说的好,

多元文化社会,也是混乱的文化.
定音鼓奏响预示命运的动机.
TOP
39#

原帖由 herodotus 于 2009-9-26 13:36:00 发表
中国人的习惯就是在影院里吃东西,说话,是一种习气.可能因为是音乐会还老实一点

买张老舍茶馆的票,给你提供吃喝。边吃边喝边看边唠嗑是中国的传统。
TOP
40#

回复 28# chopin 的帖子

肖邦兄也来了???怎么没说一声啊,还想看一下你呢~~~哈哈哈~~~~
挚爱科瓦塞维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