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整整煲了12个小时,连续播放。今天早晨,一开机,领我吃惊的是,这个转盘具有模拟音乐一般的“活生感,润泽度,全频带都是水灵灵的”。如果说昨天还仅仅是音响性的感受的话,那么今天就是音乐性的提高。对比SONY X5000这个中挡转盘,谈谈自己的对比感受:
试听唱片是:RCA版本的《天方夜潭》,DG版本沙汉姆《魔鬼的颤音》,PHILIPS 阿劳《肖帮夜曲》。TEARLAC 版本的斯特劳斯圆舞曲
试听器材:
丹拿1.3SE
SONY X5000 / Audio Novel转盘
Wadia 25解码
彻底打磨过805单端甲类50瓦的胆机。
欧亚德910信号线/510数字线/ Fever 1号喇叭线
SONY X5000这个中挡转盘其实论素质也在平均水平之上,不对比,其整体素质还是可以的,毕竟也是光学固定式转盘的代表机种,其档次仅次于XA 7ES 和R10,但归根到底,还是日本器材的声底,精致而不大气,各种乐器显得很局促,形体感都小了一号。特别在阿劳《肖帮夜曲》里非常明显。大三角钢琴小了很多。关键的是,大部分日本转盘,播放音乐总是隐约感觉到还是数码味道重了点,显得很呆板机械,缺乏现场的活生感,音乐显得没有生命力,很木纳,虽然有的日本唱盘音响性也很优秀。这就是音乐性的体现。在播放弦乐作品的时候,DG版本沙汉姆《魔鬼的颤音》,Audio Novel转盘在宽松度,润泽度,演奏现场空间的泛音和细节的再现上则是大幅度胜出,因此也有了模拟音源的味道,而SONY 则显得比较干硬,小提琴高把位时甚至略显刺耳。播放RCA版本的《天方夜潭》,Audio Novel转盘在音场规模感上大了很多,无论是宽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胜过了X5000,在我仅仅14M2的听音室,似乎显得并不小,大动态时,一扫日本机器的紧张感,原先仿佛一根绷得很紧即将断裂的绳子,而现在则变成了牛皮筋一般富有弹性。
以上听音感受仅指在我系统里的表现,在其他人的系统里我没有听过,没有发言权,也可能很差。
-
-
0C4K3188.JPG
(, 下载次数:13)
jpg(2009/6/21 15:09:27 上传)
-
-
0C4K3186.JPG
(, 下载次数:12)
jpg(2009/6/21 15:09:27 上传)
-
-
0C4K3185.JPG
(, 下载次数:12)
jpg(2009/6/21 15:09:27 上传)
-
-
0C4K3184.JPG
(, 下载次数:11)
jpg(2009/6/21 15:09:27 上传)
-
-
a03.jpg
(, 下载次数:14)
jpg(2009/6/21 13:10:2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