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乐之二胡独奏 [复制链接]

查看: 8022|回复: 30
1#
    如果说国乐的代表是二胡的话,相信不会有太多异议。我先向大家推荐三张二胡独奏(全碟或主要曲目)的碟:
   第一张是《江河水》,SACD,一听钟情出版,编号 FIM SACD 032,二胡曲和古筝曲各占一半,这里先说它的二胡部分,闵惠芬独奏。
   第二张是《中国音乐发烧天碟之二胡传真》,普通CD,皇声录音,编号 NKCD 3002 ,全为二胡独奏曲,朱昌耀演奏。
   第三张是《弦在烧(一)》,普通CD,风潮出版,编号 SMCD-1001,也全是二胡独奏曲,陈洁冰演奏。
   前两张不用多介绍了,一听钟情和皇声的出品早有好评,反倒是第三张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这是风潮公司的一个“夸父”系列产品,说是由著名录音大师KAVICHANDRAN  ALEXANDER (名字真长!)在一座百年老教堂里的精制录音,效果如何听过才知。
   把三张碟放在一起试听,选的是一曲《江河水》,不单是因为这曲三碟都有,而且三张碟里的这曲都是二胡加扬琴伴奏,对比容易。不过三碟同一曲时间长度却不同,第一张最短,第三张最长,而且是长了一分半钟,不知是什么回事。
  《江河水》这曲是东北民曲,一个妇人对着江河流水在述说自己的悲痛,全曲起伏较大,要演绎得好不是易事。闵惠芬的演奏最具感情,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妇人在哭诉,起曲时的爆发力极强,直动人心,中段的哀怨令人落泪,演奏中的起转承接深具功力。拜现场DSD录音和近咪所赐,二胡和扬琴声音极其清晰饱满,形体逼真,二者的细微声息变化都清楚可闻,分隔度和定位都很好,总之从录音上来说几近无可挑剔。但是在演绎上可能有点投入过度,悲情够了,但是起伏变化不够,听起来总觉得有点易放难收似的。
  朱昌耀的演奏又有一些不同,象是那妇人的亲人代她控诉般,感情投入稍不如上碟,起伏变化却是胜之,尤其是那种节奏感控制和把握得很好,使人从一味的悲伤中更感到了那种控诉的力度。胆咪录音,摆得比上碟稍远一些,分析力和分隔度不如上碟,但是声音同样饱满,二胡的那种弦响和共鸣表现出色,扬琴声音润泽,配合默契,把皇声录音那一贯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陈洁冰的演奏就逊色多了,就象一个现代人在讲述过去发生的事那样,感情比较淡,起伏动态也不够大。远咪录音,音像比较小,但是极其清晰,二胡共鸣不多,但是也反映得很清楚。这碟和前两碟有两个很大的不同,一是在教堂里录音而不是象前两者在录音棚里录音的,反映在听感上就是真的感觉到了那种空间感,让人有置身在内的感觉,那位老兄还真是有两下子的;第二点就是这碟的二胡和扬琴隔得很远,二胡在右边,扬琴在左边稍后,不象前两碟二胡在正中,扬琴在右側稍后,反映在听感上就是两者的声音都很清晰,但是扬琴真的是在伴奏,烘托不出二胡的演奏来,可能是洋鬼子对国乐的理解还是不到家,为求突出而有意安排的吧。
  如果要我在这三张碟里挑一张的话,我会挑第二张。为什么不挑第一张呢?因为从录音角度说,第二张只比第一张差10%;从演绎上说,我反而喜欢第二张的多一点;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价格上第一张比第二张差不多贵上一倍!至于第三张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二胡的音色基本上都能表达出来,那种空间感,还有那种淡淡的感觉都是很特别的,还有就是价格只有第二张的三份二,想不到风潮公司也能出品这样的CD。
分享 转发
TOP
2#

那种沧桑感和韵味我更觉得是由于听到了钢丝录音机的声音而产生影响的。即使是原作者演绎,但是如果没有当时作曲时的那种感情投入和演奏状态,也不能说是每次演奏都会很好的。就阿炳当时录音的情况来说,久未练琴,谱又记不全,再试想一下他当时的心理状态,我实在不能同意他那时会拉得很好。单论演奏水平阿炳实在是不高,这个录音的历史资料意义远大于其音乐意义。再者既然这曲是依他个人内心感受编出来的,又没有记谱,每个人对这曲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感受,加上演奏水平和表达方式的差异,要好过阿炳并没有什么问题。就我听的阿炳的原声录音来说,我只是出于尊敬才勉强听完,实在是引不起什么的感动,更加谈不上好了。
TOP
3#

姜建华的二胡用钢琴伴奏,怎么听怎么别扭,虽然录音是不错。《三皇传奇》是二胡协奏,下一次我就会说到的了。
TOP
4#

我有阿炳原录的二泉,很便宜,才8块钱。还有龙船、听松等,都是阿炳拉的。但录音很差,模模糊糊。
TOP
5#

梦剧院 在 2003-6-22 22:08:24 发表的内容
    如果说国乐的代表是二胡的话,相信不会有太多异议。


        和“神神”朋友一样,我也有异议。
    二胡传自古西域,“胡”即指“胡人”,所以,二胡并非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这一点上,琵琶、古筝、扬琴等都和二胡一样。
    要说真正地道的国乐器,古琴和洞箫才算是。
    当然,如果笼统说当代国乐的代表是二胡,那就不错了——毕竟时至今日二胡已经完完全全被汉化!
TOP
6#

阿炳年少风流,吹拉弹是样样通的,因他父是道士,可能一家人都是会的,不过这种技艺应当和现在的艺术家的技术相差很大的,所以认为他演绎的差也是正常的,不过人家几十年的沉淀都化为了二胡,应是别人及不了的了,小时候无无锡台的结束音乐就是二泉印月,有安心作用,听到这首曲就代表睡觉时间到了,不象现在的这么惨列,个人认为还是叫依心曲来的正,
TOP
7#

audio 在 2003-6-24 22:12:42 发表的内容
梦兄出剑,岂能不顶!
讲到二胡,当然要提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啦。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62422122237142.jpg[/upload]


听听这张新时代出版的《二泉映月》,在后面收录了华彦钧在50年代的录音,竟是用钢丝录音机录下的,效果就实在不要提啦,但难掩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原汁原味,值得一听。
唱片中还有前面kuang版提到的闵惠芬的版本。

你用的音箱是tannoy 806,还是807,808?
TOP
8#

愚意认为,真正地道的国乐器,并堪称国乐器中之帝皇的,非它[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6271143473246.jpg[/upload]莫属。
TOP
9#

嘿嘿,不好意思,那里是我的朋友的地方,音箱自然也是他的,我可没这个本事用得起天朗哦:)主人家也曾在坛上行走过,问过使用天朗的问题,却没人理睬:(
那天朗是80多少我就不知道啦,因为背后没有标示,不过就是三个单元的,我也不好意思去扒开面罩来看。
TOP
10#

audio 在 2003-6-27 13:11:18 发表的内容
嘿嘿,不好意思,那里是我的朋友的地方,音箱自然也是他的,我可没这个本事用得起天朗哦:)主人家也曾在坛上行走过,问过使用天朗的问题,却没人理睬:(
那天朗是80多少我就不知道啦,因为背后没有标示,不过就是三个单元的,我也不好意思去扒开面罩来看。

那就是808了,我随便问问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