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乐之二胡独奏 [复制链接]

查看: 8018|回复: 30
21#

老实说我并不很觉得《江河水》SACD的录音很自然,听多了我就开始觉得SACD总有种夸张了的感觉。反而《二胡传真》的录音效果虽然比不上SACD,但是要说自然传神却是胜过。我一方面有点佩服皇声的本事,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怀疑SACD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TOP
22#

头脑清醒 在 2003-6-25 2:20:24 发表的内容
阿炳的二泉映月50年代的原始录音我在196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介绍专题节目中听过,就是这个钢丝版。其实原录音并不好听,原因阿炳的二胡演奏水平不高,如同现在满街乞讨者拉的那样,但是重要的是,阿炳的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

现在的《二泉映月》就不同,有科班出身的二胡演奏家演奏配以伴奏,自然很优美动听。此版本很值得收藏。


“原因阿炳的二胡演奏水平不高,如同现在满街乞讨者拉的那样”。此言差矣!据我目前所听过的几十种《二泉映月》的版本,还没有哪个能赶上阿炳本人演奏水平的。录音效果不佳当然影响了听的效果,但如果你仔细反复听阿炳本人的演奏,其中的沧桑感和韵味就会出来了,宋飞、姜建华等人的演奏根本不可以同日而语。1951年,当杨荫浏先生找到阿炳时,他已穷极潦倒,饭都吃不饱,胡琴已被老鼠咬烂,多日不练了。杨先生帮他借了一把破琴,他随便拉了几下,就开始录音了。所以,破胡琴,钢丝录音机,非录音专业人士操作,演奏者又多日不练琴而且连谱子都记不清了(所以这个版本中有许多地方是重复的,阿炳当时本人已意识到这一点),你说这音效能好么?但毕竟是原作者自己演绎,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比拟的。另外,此曲本无曲名,阿炳说,这是按照我内心的感受编出来的,就叫《依心曲》吧!杨荫浏说,这不像个曲名。咱们无锡惠山上的泉,人称天下第二泉,就把这个曲子取名为《二泉映月》吧!阿炳说,可以。从此这个曲名就定下来了。此次录音共录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阿炳对杨说,我好久不练琴了,有许多曲子都生疏了,你过一段时间再来,我把其他曲子练好后,你再来录一次。一年后,杨荫浏再来找阿炳,他已经死了。
TOP
23#

dr kuang 在 2003-6-22 23:20:56 发表的内容
《江河水》的录音风格我有点受不了,听闵惠芬的二胡我宁愿听她由新时代在黄花岗电影院录的那张。


同感!
TOP
24#

《江河水》我只有HDCD版本,是我听过录音最自然的民乐录音之一;《中国音乐发烧天碟之二胡传真》我最喜欢,是演录俱佳的民乐精品,也是二胡演奏CD中最为传神、最感人的,每首曲子都令我感动!
TOP
25#

不知阿炳拉的二泉是怎么样的,我想里面是有喜怒哀乐的,可能哀的成分多点吧,但我想也不是想现在理解的全是悲哀一样
TOP
26#

闵惠芬的《江河水》一听钟情出版我只有HDCD版本,在SACD系统上播放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就不知道了.。
TOP
27#

“如果说国乐的代表是二胡的话,相信不会有太多异议。”
此论不敢苟同。若在国乐中选一件代表乐器的话,窃以为应该是古琴。坊间有不少古琴演奏的CD,演绎和录音优劣不等,各位大侠不妨作些比较。
《江河水》原名《江儿水》,原是道观中的乐曲。后流入辽宁民间,成为辽南吹打乐中的一支双管(一人口含两只管子吹奏)独奏曲,后来成为一支悲凉的管子独奏曲,曾被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收入。管子即古之筚篥,又称悲篥,是胡人的乐器,什么曲子经它一吹都带有悲腔,从此《江河水》才被人认为是“一个古代妇人如何如何……”的乐曲,其实原来并非如此。最后由英年早逝的二胡演奏家黄海怀(《赛马》的作曲者)改编为二胡独奏曲,从此传遍大江南北。我以为,如果从作品情绪的体验和演绎来说,目前流行的版本都不是很恰当,即使是闵惠芬演奏的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而已。
TOP
28#

同感!
TOP
29#

      上海美女马晓晖于去年底在日本KING RECORDS“皇声”出了一张二胡专辑,很是不错,梦剧院有机会的话不妨听一听!
TOP
30#

精辟!我有一张皇声二胡传真的XRCD,感觉比FIM的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