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沧桑感和韵味我更觉得是由于听到了钢丝录音机的声音而产生影响的。即使是原作者演绎,但是如果没有当时作曲时的那种感情投入和演奏状态,也不能说是每次演奏都会很好的。就阿炳当时录音的情况来说,久未练琴,谱又记不全,再试想一下他当时的心理状态,我实在不能同意他那时会拉得很好。单论演奏水平阿炳实在是不高,这个录音的历史资料意义远大于其音乐意义。再者既然这曲是依他个人内心感受编出来的,又没有记谱,每个人对这曲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感受,加上演奏水平和表达方式的差异,要好过阿炳并没有什么问题。就我听的阿炳的原声录音来说,我只是出于尊敬才勉强听完,实在是引不起什么的感动,更加谈不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