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常听的优秀作品 [复制链接]

查看: 8827|回复: 34
1#
1、谢德林《卡门》组曲,这是一部乐队高级训练作品,比较难演奏。是为弦乐器与打击乐而作。作品可舞性很强。作曲家谢德林的太太普利谢茨卡雅一直以来便想要以舞蹈的方式演绎卡门,为了实现梦想,她积极地找音乐家帮她作曲,例如肖斯塔科维奇,但是肖斯塔科维奇想了半天只能说抱,因为“我害怕比才”。但是肖斯塔科维奇想了半天只能说抱,因为“我害怕比才”。后来普利谢茨卡雅邀约到古巴名编舞家阿隆索(Albert Alonso)帮她编舞,眼看箭在弦上,音乐却仍无着落,于是老公谢德林自是一无反顾地一肩扛下作曲的工作。当时身兼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的谢德林,本身已经忙得不得了,最后用了2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卡门》组曲。当然,作曲时最大的困扰,便是比才的卡门歌剧已经深入人心,讲到卡门脑里一定想起比才的音乐,如何能从这巨大的阴影下突围呢?最后谢德林决定,既然不能“打败”它,那就与它共存吧!于是他决定采用比才的《卡门》音乐为素材,来编写舞蹈的音乐。《卡门》组曲完成于19674月,并于同月在莫斯科首演。
上大学的时候没有机会看这部作品的总谱,现在条件好了才有机会看这部作品的总谱,弦乐和打击乐器使用的实在太好了,现在各个音乐学院配器和作曲课都讲这部作品。
《卡门》组曲-谢德林.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0/4/11 17:21:59 上传)

《卡门》组曲-谢德林.JPG

《卡门》组曲--谢德林.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0/4/11 17:21:59 上传)

《卡门》组曲--谢德林.JPG

74d5fb23e4c512789358072d.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4/11 17:21:59 上传)

74d5fb23e4c512789358072d.jpg

菲德勒.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0/4/11 17:21:59 上传)

菲德勒.JPG

谢德林《卡门》组曲.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0/4/11 17:21:59 上传)

谢德林《卡门》组曲.JPG

普莱特涅夫《卡门》组曲.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4/11 17:21:59 上传)

普莱特涅夫《卡门》组曲.JPG

谢德林——《卡门》组曲.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4/11 17:21:59 上传)

谢德林——《卡门》组曲.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5-03 06:54:32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5/6 15:31:1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quote]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0-4-11 17:06:00 发表
2、西班牙著名民族作曲家法雅《三角帽》
法雅是20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民族作曲家,1876年生于西班牙cadiz的一个商人之家,他的作品每一首都不一样,可以说没有所谓的法雅“特徵”,从安达卢西亚风格的《短促的人生》开始到钢琴曲《四首西班牙小品》、芭蕾舞音乐《爱情魔法师》以及色彩丰富的《三角帽》等都是民族乐派风格的走向,其他如《西班牙花园之夜》则可以看到印象派的影响,两首声乐曲《普西克》、《三首歌曲》则可以说是法雅的法国风格作品。从1919年的钢琴曲《贝蒂卡幻想曲》为界,法雅开始以木偶歌剧《彼得师傅的木偶戏》与《大键琴协奏曲》是回溯民族根源的历史。除此之外,在巴黎时代创作的《七首西班牙民歌》是巧妙采用民谣素材写成的声乐曲,与其卓越的钢琴伴奏一起受到高度评价。晚年的管弦乐曲《赞歌集》是追悼德彪西等四位友人的作品集,并且真实地流露出法雅诚实的人格,未完成的遗作舞台清唱剧《大西洋岛》在法雅去世后由其弟子ERNEST HALFFTER完成。
主要作品:歌剧《短促人生》、《彼得师傅的木偶戏》、芭蕾舞音乐《爱情魔法师》、《三角帽》、舞台清唱剧《大西洋岛》、管弦乐《西班牙花园之夜》、《赞歌集》、《大键琴协奏曲》、钢琴作品《贝蒂卡幻想曲》等等
1894年法雅进了“马德里皇家音乐学院”,在著名钢琴教授杜拉哥的门下受业。他决心要把钢琴学好,终日勤奋练习。
音乐学院的生活,教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之间彼此的辩论研讨,不断在促使法雅思想的成熟,而在他学训日益坚厚时,生活的压力和外来的刺激又诱使他去透视整个人生,最后终使他不能以做个钢琴演奏家为满足。经过了一番内省和瞑想之后,他做了一个关系一生的勇敢抉择——创作!
《三角帽》是法雅的芭蕾舞剧的标题,是由马蒂涅兹·塞拉根据Alarcon的一个故事写的。于1919年的伦敦进行了演出,并由Massine编排舞蹈,由Picasso进行场景设计和Ansermet指挥。它是法雅无可非议的杰作,并且是在交响音乐会中最频繁被演奏的作品之一。这部芭蕾舞剧中三首非常富有特点的舞曲在他们的钢琴版本中被表现了出来。虽然《三角帽》中庄严的管弦乐灵感被法雅表现出来,并且《魔法师之恋》中这两部作品中的一些片段的钢琴版本已被给出了好的结果,它们增强了他师从Cadia所创作的音乐的内容,主旨的客观上的价值。
美妙的《邻居们的舞蹈》,打开了芭蕾舞剧的第二部分,并散发出一种比高尚的灵魂更为宁静的赛吉迪亚舞曲的曲调,《磨坊主之舞》是一首猛烈的,耀眼炫目的法鲁卡舞曲,在一个强有力的渐强中伴随着非常重要的节奏韵律精确的达到了最高点。这是这部剧在首次登台以前应Massine的请求,法雅简略地写完的这部芭勒舞剧的最后一首舞曲,Massine是想用他自己规格的独舞去抵销在第一部分中主要的芭蕾舞女演员(Karsavina)的那部分。并且由——建议《磨坊主妻子之舞》正好是完成了三件相联的艺术作品:一首为管弦乐和钢琴而作的壮丽的极好的转调伴随着一首受众人喜爱的方丹戈舞曲的旋律。

我们知道法雅的作曲素材取自民间,这个芭蕾组曲不例外,舞曲中,令人想到格南那达和雪维亚地方吉卜赛人的歌舞,其中有一段,是法雅直接在街道旁边得来的,当时一位盲人弹着吉他在唱歌,法雅就把曲调记下来,用到管弦乐里去,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正是他能在音乐上掌握纯真民族性的秘诀。
前年学生开音乐会就选的这三首舞曲,结果得到了钢琴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很多钢琴老师不知道法雅也没听过他的作品......
aaaa2607ba1ac8ff7a8947f0.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4/11 17:40:50 上传)

aaaa2607ba1ac8ff7a8947f0.jpg

687a40fb647186314f4aea9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4/11 17:40:50 上传)

687a40fb647186314f4aea99.jpg

法雅《三角帽》.JPG (, 下载次数:4)

jpg(2010/4/11 17:40:50 上传)

法雅《三角帽》.JPG

拉罗查.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4/11 17:44:43 上传)

拉罗查.JPG

三角帽.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4/11 17:46:54 上传)

三角帽.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4-11 17:46:54
TOP
3#

Ansermet指挥的法雅三角帽老版封面(对应DECCA传奇录音版本)
TOP
4#

原帖由 lb111 于 2010-4-11 18:35:00 发表
Ansermet指挥的法雅三角帽老版封面(对应DECCA传奇录音版本)

听黑校初期遇到过这张唱片,觉得贵没买,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悔。
TOP
5#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10-4-11 20:17:00 发表
原帖由 lb111 于 2010-4-11 18:35:00 发表
Ansermet指挥的法雅三角帽老版封面(对应DECCA传奇录音版本)

听黑校初期遇到过这张唱片,觉得贵没买,现在想




http://www.soundstagedirect.com/ernest-ansermet-three-cornered-hat-180-gram-vinyl-lp.shtml
TOP
6#

好,期待后续。举几个现代派的好吗?前两天有朋友推荐我听Satie的,说是还是比较容易听的。Poulenc我觉得就不那么平易近人了。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10-04-11 22:52:36
TOP
7#

http://www.tudou.com/v/KXatxAhNGaQ
第一次听到里伯曼的名字大约是在三年前钢琴博士王天舒主任的讲座上,当时是由王天舒博士的美国学生(我院附中毕业生)张帆演奏里伯曼的钢琴独奏作品《排水嘴》,我立刻被里伯曼这种耳目一新的音乐所吸引,从那时起就开始收集这位作曲家的资料。
洛威尔·里伯曼于1961年出生于纽约并迅速成为了与他同一时期的作曲家中作品最多,演奏最频繁的一位。在他36岁时,他的56首完整作品已经为他赢得了很多国际荣誉和奖项。他几乎用各种形式为各种乐器作曲。
洛威尔·里伯曼的音乐按时间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是采用有棱角的复调手法创作,主题往往以坚定不移的无调性的形式出现。第二时期的作品则更注重和声语言的运用,遵守调性的规律,尽管也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结尾。
第一钢琴协奏曲   为钢琴和乐队而作
op.12

献给Kaikbosru Shapurji Sorabji
洛威尔·里伯曼创作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是里伯曼最有影响的两部作品,同时也是最能代表里伯曼风格的作品,在两部协奏曲中我更喜欢第二首,第一首尽管与一些早期作品有少许紧张的对位法上的冲突,特别是弦乐四重奏,op.51979)。这是一首非常复杂的作品同时也显示了作曲家对协奏曲这一形式应用的娴熟。来自《Anne Cromwell 纯洁的书》(1638)的著名旋律“Fortune,my Foe 被他以各种手法掩饰在所有3个乐章中。

第三乐章根据(苏格兰探险家Maccaber而命名为“Maccaber之舞”—— Maccaber被描述为是“半个骷髅”,因为他在巴黎“Danse Maccaber”瘟疫流行期间创立了一种墓地舞蹈队。此外,这首作品的第二乐章通过De Quincey的《一个鸦片吸食者的自白》中《梦的赋格》这一部分获得灵感。

第二钢琴协奏曲
为钢琴和乐队而作
op.36

授任于斯坦威基金会
献给Stepben Hough(史蒂芬·霍夫)
第二协奏曲是里伯曼第二时期的大调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同样的还有歌剧《道林·格雷的画像》 op.451995)。这首作品最令人吃惊的是,在乐曲每一页中传递出的华丽的浪漫主义同时,还有一种强大的专门性的指令紧紧地把乐段连在一起,像一个铁架,第一协奏曲以故意的清楚的切割的方法使用素材,第二协奏曲却与暗示有更多关联、半微弱、持续的改变的参考,因此更难描述。
第四乐章没有新的素材但有无穷的活力,是对名家的钢琴协奏曲传统的充满感情的赞同。一个奔放的回旋曲。
这个乐章是整部协奏曲最精彩的部分,学生说每次在琴房练习这个乐章的时候都吸引很多同学来围观,也是本人最喜欢的乐章,每次选修课上播放完这段音乐同学都会鼓掌,这个乐章给人的震撼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个乐章一定要注意和第二钢琴的配合,注意开始独奏钢琴隐藏在八度以及和声里面的旋律,左手部分大跳的伴奏要注意手的位置,这个乐章开始部分旋律的重音变化很多所以在演奏的时候要小心。

890e7e5410531b0c3b29353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4/11 23:25:03 上传)

890e7e5410531b0c3b293537.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4-12 00:02:29
TOP
8#

非常感谢介绍!打算去把里伯曼的钢琴协奏曲找来听。
TOP
9#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悲歌》三重奏
这部三重奏不同于一般的钢琴三重奏,这部作品篇幅巨大,乐曲的结构非常有特点。钢琴占据着主导地位,钢琴织体华丽绚烂、技巧极为困难、情绪起伏激荡。弦乐部分则充分展示了大提琴的忧郁与小提琴的心酸特徵,全曲隐伏着诗情如歌与寂容如梦的旋律,仿佛美好的回忆与伤痛的哀思相交结,传达出极端深邃而难以言喻的情感。拉赫玛尼诺夫展衍型的旋律,语调坦诚质朴、乐思深厚凝重、旋律宽广优美,承载着俄罗斯民族固有的苦难、悲枪、永不停歇的追索和承担的热忱,仿似萦绕粉俄罗斯原野和森林苍凉浑厚的气息,也浸透了俄罗斯歌曲的韵味和钟声的情调。因而他的作品富于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悲剧性,形象鲜活、对比强烈、织体繁复、音响厚实、和声色彩浓烈,他音乐中传达的一切,都源自一颗俄罗斯民族的赤子之心。
第一次接触悲歌这种题材是80年代初读大一时候的作曲课上,那个时候在学习小型器乐作品的创作,可能是个人的经历原因从那个时候就喜欢这种题材。
老拉的两首《悲歌》一个是g小调,一个是d小调,是我最喜欢的两个调性,很多作曲家优秀的小调作品都是这两个调性。
“悲歌”是一种抒发悲伤情绪的音乐题材,很多作曲家都采用悲歌这一题材进行创作,如:格里格钢琴小品、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独奏作品《杜姆卡》(悲歌)等,拉赫玛尼诺夫的《悲歌》为悼念而作,其悲哀的主题显而易见。但我个人喜爱这部作曲品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哀而不伤”的精神内涵。拉赫玛尼诺夫通过钢琴与弦乐的交替上演,充分地表达了心酸、悲凉、伤逝、留恋、惋惜、敬仰、感叹……,但没有凄惨、自怜和绝望,与那浓得化不开的忧郁相映衬的,是热爱和追忆的深情慰藉,温柔清澈。将灵魂托付音乐的拉赫玛尼诺夫以悲歌主题的渐去渐远,带来痛苦之后的情感升华,实现了平和明净的永恒纪念。


这两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能帮助我们重新了解拉赫玛尼诺夫。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4-12 23:35:14
TOP
10#

贝多芬《幻想合唱曲》——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
几年前学院的国教中心举办的音乐会最后的曲目就是这个作品,由霍罗维兹的弟子韦丹文老师指挥,其弟子演奏钢琴国教中心的声乐专业的学生担任声乐部分的独唱、重唱及合唱部分。音乐会结束后我发现很多老师不熟悉这部作品,在我的课上我多次介绍多过这部作品。由钢琴、管弦乐队以及独唱、重唱、合唱组成的作品不是很多。我特别喜欢这个开头贝多芬闯入式钢琴独奏部分,使人想起《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导入部分。这个作品的调性是贝多芬喜欢的调性C小调。圆号开始部分也是这个作品激动人心的开始,使听众想起“贝九”。从幻想曲的钢琴独奏开始到气势恢宏的结束使我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乐队与独奏钢琴的竞奏很有效果。我听过的这几个版本个人认为基辛和阿巴多的不错,虽然基辛有的时候弹琴“不择手段”,但这个版本还是不错。
20100414620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4/15 20:55:00 上传)

201004146200.jpg

20100414620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4/15 20:55:42 上传)

201004146200.jpg

20100414620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4/15 20:55:42 上传)

201004146201.jpg

img06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4/15 20:55:42 上传)

img066.jpg

图片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4/15 20:55:42 上传)

图片1.jpg

img06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4/15 21:03:25 上传)

img067.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4-15 21:03:2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