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贝多芬的几套钢琴奏鸣曲全集 [复制链接]

1#
[upload=jpg]Upload/2004101723145356340.jpg[/upload]

首先声明,这个主题我原意是由沪、深、港3位乐友结合自己的听感,共同创作的一个帖子;无奈该香港乐友不喜欢写长篇,委托我写写他的感受(基本也代表了我的感受),剩下的几个我们都不熟的版本,我自说自话交给砍柴兄来评论了--砍柴兄接招啊!

1. EMI 舒纳贝尔版
第一个就评述这个版本,感到压力很大。它被奉为这套曲目的标尺,而我最近恰恰反复听这个版本,感到要说的话很多。
首先,作为贝多芬演奏的先驱,舒纳贝尔基本采取的是浪漫派的演奏手法,不拘一格,速度自由,有如弹自己创作的东西那般潇洒。这种随性的手法,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换在今天,可能从音乐学院毕业那一关就有问题,更不用说巡回演出以及录唱片了。所以,这套东西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悲怆》中的凌厉速度,十分惊人;在最后几部作品中,则展现了浪漫主义的极致--我听完后一度说过“看来肖邦对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贡献没我想象的那么大”这样的话。我坚持认为舒纳贝尔的演绎是最浪漫最过瘾的,但是否忠实?我不敢说。霍洛维兹60年代同样录过一些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除了在美国,反响并不佳。其实我觉得霍老的手法也是极端浪漫主义的手法,触键、分句确实有点怪,可也表达了充分的个人视野。为什么几乎所有人一致捧舒而贬霍呢?这里面有偏见和先入为主的因素吗?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次,舒老的技术是否已经被超越?我个人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有请专业的人士来讨论一下。
再次是录音的问题,不用多说,聆听起来获得快感是要费一些力气的。钢琴声失真是严重的,背噪是很难降低的。听这套二战前的录音的时候我常常不由想起70年这样一个恐怖的时间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有点虚无的遐想。这套录音如果音响效果更出色,会不会让我们更感动?--我更不敢说。
最后说说我的结论,这是一套参考价值大于聆听价值的录音,我反对将此定为什么终极版本的说法(事实上我反对一切终极版本的说法),说透了它其实是一个伟大的富于魅力的有点另类的版本。贝32奏是一个整体,××版本全面胜出那种话,有如写赌球的枪手话语,根本是不科学的,何况还要考虑这尴尬的录音水平?
最后编辑mahler2004a
分享 转发
TOP
2#

darajan 在 2004-10-26 23:25:07 发表的内容
莫扎特和贝多芬之于我的最大区别是,莫有时只是有时让我惊异(有时也脱不了古典的那种俗,就像很多古典建筑一样),而贝多芬一直让我惊异(非常偶尔除外)。


Mozart作品中所闪耀的那种天才的火花,以及和谐的快感,没有任何作曲家可以媲美。
TOP
3#

我回来了。
TOP
4#

我是不爱听贝钢鞋。尤其是1-2。
古典主义色彩太重的钢鞋听来没感觉我。
TOP
5#

上山砍柴 在 2004-10-26 11:18:31 发表的内容
[从技术上讲莫是属于古典主义的,但是莫的钢鞋却有其他古典主义作品所没有的梦幻般的优雅和美妙,莫的作品的价值重要的成分之一在我理解里就在此处。这是所有古典主义钢琴协奏曲所没有的。所以对我来说是个例外。


莫扎特和贝多芬之于我的最大区别是,莫有时只是有时让我惊异(有时也脱不了古典的那种俗,就像很多古典建筑一样),而贝多芬一直让我惊异(非常偶尔除外)。
TOP
6#

你谁啊?好像哪里见过。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410180391664085.jpg[/upload]

3. DG 肯普夫1968版
听这版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曾经把它转制成磁带反复听。首先感觉录音比较干,比较硬,这个印象多年来抹不掉。
很多评述可对比51年版进行。我确实觉得68版本的早期曲目不能激发我的美好感觉了,整套曲目的演绎明显偏向中后期作品,而中后期的演绎果然够老到,臻入化境。大师的技术已经开始衰退,力度普遍不足,我记忆中甚至已经偶有乒乒乓乓的生硬的触键感。真想现在找来重听一遍,把很多想法验证一遍。
贝多芬的轮廓已经足够大,大到肯普夫已经完全藏了进去,并且用他的演绎确立了标准。我联想到克廉佩勒得知沃尔特死讯后说,这下我的价码大啦(意喻自己是五巨头残存的最后的大师了),而克爷在此后的演出中,也确实越来越倔犟而深刻;也许肯普夫也是用这样的执着,来代言他的贝多芬吧?
TOP
8#

[upload=jpg]Upload/2004101813307993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41018143026248.jpg[/upload]

这2套有请砍柴兄评述一下。科瓦赛维奇的我已经预订,正想听你的高见呢。
TOP
9#

未完待续。
TOP
10#


[upload=jpg]Upload/2004101810531398879.jpg[/upload]

4. DG 吉列尔斯版

这是一套未完成的全集,吉列尔斯本来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它,可是他用他的自律过严,用他的完美主义,和时间进行了一场竞赛,最后他输了,同时也赢了。曲目是29首奏鸣曲,加上《英雄变奏曲》,还有WoO47的2首。
我个人认为吉列尔斯展现了“硬实”的气质,这个气质演绎早期作品我是受不了的,力度过大,当当作响,而分句又很不流畅,声音发干。我有时甚至怀疑过度的训练和自我完善是否损害了吉列尔斯的灵感?当然《英雄变奏曲》还是不错的,刚劲有力,有气概。
整套东西应该是在第20首以后渐入佳境的,之前的包括炒得很热的《月光》,我都认为有太多的比这“对味”的《月光》版本。但20多首以后,吉列尔斯的气质和作品的气质结合得非常好了,这跟贝多芬作品气质的改变也有关系,2种气质混合,加上一点勃拉姆斯化的气质,催生了后半部杰作。
最后想说吉列尔斯的技术,技术上几无瑕疵,这跟精心的准备和反复的练习有很大关系。另外据说他在录音室里也是非常不妥协的人,一再地重新录。有人会说他不自信,这使我有点联想到勃拉姆斯。说句题外话,大家应该听听他演奏的勃拉姆斯的幻想曲和叙事曲,太美了。
TOP
11#

[upload=jpg]Upload/2004101811165963015.jpg[/upload]

5. PHILIPS 布伦德尔97版

这版我受人委托评述,我本人听过部分MP3。
总体是一套非常非常优秀的演绎,录音极好,细节处理极佳,晶莹剔透。这种精细处理,在《华德斯坦》里最让人感动,真是百听不厌。布大师第3次的演绎,好像有新的视野,用不恰当的表述就是更“室内”化了,不够大气了。有时为了突出细节的变化,好像妨碍了乐思的连贯,不那么自如了。钢琴的尺寸在面前好像也变小了,作品的轮廓显得小而精致,这些都备具争议。对比布伦德尔模拟时代的四平八稳的优秀录音,这套明显更有嚼头。
最后要说一个缺点,此版最贵。
TOP
12#

有感于Malher的帖子,一下就带我回到过去,Malher的帖子经常会有这种效果,也许和过去的爱乐情结十分有关。(不过观点也是经常会有不同的:)

我以为演奏者出来的人性也好,激情也好最终还是归功于作曲家。刚刚一连听了5个人(施纳贝尔,肯普夫-68,布兰德尔,霍洛维茨,吉烈尔斯)的黎明,都让我感觉到或多或少的人性的光辉,很快又要黎明了(我正期待着) 。我觉得演奏者在这里弱化了,5道灿烂的阳光,蕴含着不同的色彩但同样的热量。还是贝多芬最伟大。这让我想到第一次听毕祎在中学音乐教室里传出的月光,我当时便希望永远坐在那个黑暗的教室里,以后我自己的每次弹奏也都是双眼紧闭,手指几乎无法弹下去......人性啊,其实就是音乐在某个特定时间触及你的灵魂的状态。
TOP
13#

了解一下
TOP
14#

留下几个版本,期待听过者的评述:
阿劳、巴克豪斯、阿什肯纳奇、古德、巴伦博伊姆DG版......
个人今后会依次购买巴伦博伊姆EMI版、科瓦赛维奇版、阿劳版,然后告一段落。
TOP
15#

马勒兄文笔洒脱、分析锐利,让仍徘徊于人类精神杰作边缘、只见管豹的我辈获益良多啊。
真心希望两周之后还能找到此贴,继续这醍醐之旅。
最后编辑netwilliam
TOP
16#

科瓦的全集原来是EMI出的呀,原先他在Philips录过一些,以为会在那里出全集。
TOP
17#

匆忙作结,因为自己马上要出发去一个遥远的小岛,在那里呆到月底。我不可能自己照料自己的帖了。
终究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说的;我近半年来饱受旧音响报废之苦,所以人无聊,话多。这个问题很快就要解决了。
168也是一个小社会,咋一看热闹,好像找到知心朋友、精神家园;去伪存真之后,剩下那么几个真正的,已经足够。
这么说并没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也没有冒犯论坛的意思,只是给自己短暂的168生涯,作个小结,说几句心里话。
TOP
18#

好贴要顶
TOP
19#

谈谈科瓦塞维奇这套。

十几年前当科瓦录音单片刚刚发行不久,企鹅就惊呼:这位来自南斯拉夫的文静男人弹贝多芬,有点施纳贝尔当年的风采。从企鹅的态度中不难想象这套作品的价值。
当然不拍除科瓦塞维奇秀丽的风格和明亮的琴音所带来的错觉,因为如果听惯了老一代大师象吉利尔斯、肯铺夫等,你会觉得科瓦塞维奇弹得很幽雅流畅、青春华美,但是同时也可能觉得他雕琢得不够,触键不如吉利般雷厉风行、舍我其谁,内涵不如肯普夫立体声版那样欲言又止那样书生意气。从那些有名的如月光、悲怆等来看,不难体察到他有意思摆脱老一代大师影子的努力。象悲怆的第一乐章,感觉也犯了很多钢琴家的通病,速度很慢,刻意营造一点与标题有关的意境,感觉不大得体。
没有记错的话,1-4号是去年才录完的。
一个南斯拉夫人,不远万里来到美国,这是什么精神?遗憾的一点是,科瓦塞维奇曾经将自己姓氏改为比肖普,据说是唱片公司为了营销推广上的方便考虑。后来,科瓦塞维奇还是改回自己的真姓,还是那个南斯拉夫的姓。
TOP
20#

感受良多,获益匪浅!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