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贝多芬的几套钢琴奏鸣曲全集 [复制链接]

查看: 15358|回复: 76
11#

[upload=jpg]Upload/2004101811165963015.jpg[/upload]

5. PHILIPS 布伦德尔97版

这版我受人委托评述,我本人听过部分MP3。
总体是一套非常非常优秀的演绎,录音极好,细节处理极佳,晶莹剔透。这种精细处理,在《华德斯坦》里最让人感动,真是百听不厌。布大师第3次的演绎,好像有新的视野,用不恰当的表述就是更“室内”化了,不够大气了。有时为了突出细节的变化,好像妨碍了乐思的连贯,不那么自如了。钢琴的尺寸在面前好像也变小了,作品的轮廓显得小而精致,这些都备具争议。对比布伦德尔模拟时代的四平八稳的优秀录音,这套明显更有嚼头。
最后要说一个缺点,此版最贵。
TOP
12#

有感于Malher的帖子,一下就带我回到过去,Malher的帖子经常会有这种效果,也许和过去的爱乐情结十分有关。(不过观点也是经常会有不同的:)

我以为演奏者出来的人性也好,激情也好最终还是归功于作曲家。刚刚一连听了5个人(施纳贝尔,肯普夫-68,布兰德尔,霍洛维茨,吉烈尔斯)的黎明,都让我感觉到或多或少的人性的光辉,很快又要黎明了(我正期待着) 。我觉得演奏者在这里弱化了,5道灿烂的阳光,蕴含着不同的色彩但同样的热量。还是贝多芬最伟大。这让我想到第一次听毕祎在中学音乐教室里传出的月光,我当时便希望永远坐在那个黑暗的教室里,以后我自己的每次弹奏也都是双眼紧闭,手指几乎无法弹下去......人性啊,其实就是音乐在某个特定时间触及你的灵魂的状态。
TOP
13#

了解一下
TOP
14#

留下几个版本,期待听过者的评述:
阿劳、巴克豪斯、阿什肯纳奇、古德、巴伦博伊姆DG版......
个人今后会依次购买巴伦博伊姆EMI版、科瓦赛维奇版、阿劳版,然后告一段落。
TOP
15#

马勒兄文笔洒脱、分析锐利,让仍徘徊于人类精神杰作边缘、只见管豹的我辈获益良多啊。
真心希望两周之后还能找到此贴,继续这醍醐之旅。
最后编辑netwilliam
TOP
16#

科瓦的全集原来是EMI出的呀,原先他在Philips录过一些,以为会在那里出全集。
TOP
17#

匆忙作结,因为自己马上要出发去一个遥远的小岛,在那里呆到月底。我不可能自己照料自己的帖了。
终究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说的;我近半年来饱受旧音响报废之苦,所以人无聊,话多。这个问题很快就要解决了。
168也是一个小社会,咋一看热闹,好像找到知心朋友、精神家园;去伪存真之后,剩下那么几个真正的,已经足够。
这么说并没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也没有冒犯论坛的意思,只是给自己短暂的168生涯,作个小结,说几句心里话。
TOP
18#

好贴要顶
TOP
19#

谈谈科瓦塞维奇这套。

十几年前当科瓦录音单片刚刚发行不久,企鹅就惊呼:这位来自南斯拉夫的文静男人弹贝多芬,有点施纳贝尔当年的风采。从企鹅的态度中不难想象这套作品的价值。
当然不拍除科瓦塞维奇秀丽的风格和明亮的琴音所带来的错觉,因为如果听惯了老一代大师象吉利尔斯、肯铺夫等,你会觉得科瓦塞维奇弹得很幽雅流畅、青春华美,但是同时也可能觉得他雕琢得不够,触键不如吉利般雷厉风行、舍我其谁,内涵不如肯普夫立体声版那样欲言又止那样书生意气。从那些有名的如月光、悲怆等来看,不难体察到他有意思摆脱老一代大师影子的努力。象悲怆的第一乐章,感觉也犯了很多钢琴家的通病,速度很慢,刻意营造一点与标题有关的意境,感觉不大得体。
没有记错的话,1-4号是去年才录完的。
一个南斯拉夫人,不远万里来到美国,这是什么精神?遗憾的一点是,科瓦塞维奇曾经将自己姓氏改为比肖普,据说是唱片公司为了营销推广上的方便考虑。后来,科瓦塞维奇还是改回自己的真姓,还是那个南斯拉夫的姓。
TOP
20#

感受良多,获益匪浅!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