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Z 简述当代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5742|回复: 32
1#
我们昂首屹立于世界之巅,我们再次向

宇宙间一切星球发出我们的挑战!……

——引自马里内蒂(F.T.Marinetti,1876-1944)的《未来主义宣言》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年代,而我们生活的年代中没有J.S.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其实幸运还是多于不幸,因为我们可以就此听到比那些大师生活的年代更多的音乐。也许会有不少人觉得不以为然:当代的音乐有多少可以在百年之后流传,还是个未知数。尽管如此,我觉得既然我们来到了这个时代,那么不妨对当今的音乐有个大略的了解,也不枉做了回现代人。




事实上,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割裂的,二十世纪音乐风格应该追溯到十九世纪。——F.李斯特(Liszt,1811-1886)曾经尝试创作过“无调性小品”,可以看作是二十世纪音乐的先声,瓦格纳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运用的极度半音化的和声,是二十世纪“不和谐的解放”的端倪;而C.德彪西(Debussy,1862-1918)开创的“印象派”,又或多或少带有浪漫风格的影子,还有E.萨蒂(Satie,1866-1925)的作品——如著名的《裸体歌舞》,不也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吗?从历史的角度看,更加纯粹的无调性始于1907年A.勋伯格(Schoenberg,1874-1951)创作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的终曲;在1921年,勋伯格推出了一种全新的作曲方式——“十二音作曲技法”,并在为钢琴的《组曲》Op.25中第一次完全使用了这种作曲方式,标志着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upload=jpg]Upload/200541911173662136.jpg[/upload]

二十世纪音乐从印象派风格开始,发展出多种流派和形式: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和无调性、噪音音乐、微分音音乐、拼贴音乐、十二音音乐和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空间音乐、简约派、电子音乐和电脑音乐、新浪漫主义等等。也许在这些流派和风格中,新古典主义是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比如I.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1882-1971)所作的芭蕾配乐《普尔契涅拉》;不过,斯特拉文斯基一生中风格变化多端,从俄罗斯民族风格到十二音风格他都尝试过,他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作曲大师中最杰出的一位,其芭蕾舞剧《春之祭》是一部在音乐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在这一时期,E.瓦雷兹(Varese,1883-1965)最早开始尝试使用录音带和电子仪器作曲,所作《电离》是噪音音乐的代表作,对后来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之同时,以勋伯格、伯格和韦伯恩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将音乐发展方向引向了对传统的反叛,勋伯格的表现主义名作《月迷皮埃罗》强烈冲击了传统的音乐风格,他的十二音体系则完全抛弃了传统的作曲方式,他的两个弟子——A.伯格(Berg,1885-1935)创作了二十世纪的歌剧名作《沃采克》和《璐璐》,其中后者是完全以十二音体系创作的歌剧;A.韦伯恩(Webern,1883-1945)则更加继承了老师的激进的一面,以前所未有的严密性使用十二音体系,并且由此发展了序列主义风格和点描音乐,他的《交响曲》Op.21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二音作品;音乐史学家常常把韦伯恩作为二十世纪音乐的分水岭,将二十世纪音乐分为韦伯恩之前和韦伯恩之后两个时期。


在韦伯恩之后,连接十二音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最重要作曲家是梅西安。O.梅西安(Messiaen,1908-1992)将十二音序列发展为更加完善的整体序列,而且他的音乐似乎也是现代派作曲家中拥有听众较多的。梅西安的音乐大都以宗教、大自然和爱情为题材,他以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创作的三部曲《图伦加利拉交响曲》、《阿拉维——爱与死之歌》和《五首复合唱》是爱情的颂歌;《百鸟图》和《异国鸟》等作品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圣婴二十默想》和《阿门的幻象》等作品体现了宗教的虔诚。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世界乐坛中,曾经有人把法国的P.布列兹(Boulez,1925- )、L.意大利的诺诺(Nono,1924-1990)和德国的K.施托克豪森(Stockhausen,1928- )视为三个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布列兹是梅西安的真传弟子,也是整体序列主义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无主之锤》和《重重褶皱》是十分富于表现力的作品;诺诺的音乐多涉及现实和政治,这与他参加共产党组织不无关系,他的《偏狭的1960年》和《力与光之浪》是两部非常狂躁的作品,他在《太阳城》中,将《东方红》进行了变奏;施托克豪森也曾师从梅西安,他是一位当代音乐狂人,从开始作曲至今,始终不妥协地保持自己音乐的先锋性,他的《少年之歌》至今仍是电子音乐的最杰出者,他为三个乐队的《群》是空间音乐的代表作,他还在其作品《七天》第十四乐章《金粉》中,以文字代替乐谱,开创了“直觉音乐”。
分享 转发
TOP
2#

学习!
TOP
3#


TOP
4#

涨知识了。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541911253542127.jpg[/upload]

当代音乐的“首都”已经从维也纳转向了纽约,所以,在美国,各种先锋派的创作手段层出不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J.凯奇(Cage,1912-1992)。凯奇是“偶然音乐”最著名的尝试者,所谓“偶然音乐”是指采用机遇的方式进行作曲,诸如掷铜板和查八卦,《变之乐》是凯奇“偶然音乐”的名作之一;为求得新的音色,凯奇还在钢琴琴弦中插入各种东西,做成预制钢琴(即加料钢琴),这方面的重要之作是《为加料钢琴的奏鸣曲和间奏曲》;凯奇还将噪音和无声的运用发展到极端,前者如《臆想的风景线IV》——12只无线电同时播放不同的频道,后者如《4’33”》——一首无声的音乐。无论你是否接受凯奇,有一点不可否认,凯奇是勋伯格之后又一个打破传统的人,他为二十世纪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TOP
6#

[upload=jpg]Upload/200541911271485937.jpg[/upload]

亚当斯的歌剧《尼克松在中国》


《尼克松在中国》这部歌剧的主角是毛泽东、江青、尼克松、周恩来、基辛格,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咏叹调是江青演唱的“我是毛泽东的夫人”。这部歌剧由于采用了简约派的作曲技法,整体上显得少有起伏,但这正是简约风格的特点,因此,它也是简约派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旅美作曲家盛宗亮目前也在创作一部大型歌剧《江青》,在创作风格上可能会更加传统一些,他的音乐一向是现代风格与中国传统风格的融合。




“简约派”是当代美国音乐界一个有着世界影响的音乐流派,其风格源自萨蒂的钢琴独奏曲《烦恼》,在这一作品中,曲作者要求将一个主题重复840次。简约派代表作曲家是S.赖克(Reich,1936- )、P.格拉斯(Glass,1937-)和J.亚当斯(Adams,1947- ),格拉斯的《千禧年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是他的最新作品之一,他最重要的作品还包括《十二个部分》等以及一些电影音乐——最著名的如为《Kundun》的配乐;亚当斯的创作以歌剧《尼克松在中国》而闻名,此剧也是简约派的名作。
最后编辑琴韵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541911292066870.jpg[/upload]

最后,我们还要提到当代的流行音乐,爵士乐、披头士、摇滚等等也都是当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流行音乐将在当代音乐中占据更大的比例,因此我们不能不加以足够的重视,更何况许多爵士乐、披头士、摇滚乐在今天已经成为了经典,或者将成为未来的经典,即使柏林爱乐乐团也与著名的蝎子(Scorpions)乐队有过精彩的合作。事实上,摇滚乐的发展也是与古典音乐的发展同步的,比如早期的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大量噪音的采用,可以看作就是与古典音乐中噪音音乐相对应的。当代的各类摇滚音乐和金属音乐,真实记录了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历程所经历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二十世纪所谓流行音乐较古典音乐更能深刻和真实地表现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乐坛,流行音乐占据着重要位置,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流行音乐创作将更加强烈地冲击古典音乐创作,而成为新世纪乐坛的主体,这也许不仅仅是臆测。
TOP
8#

琴韵 在 2005-4-19 11:23:23 发表的内容
我们昂首屹立于世界之巅,我们再次向
宇宙间一切星球发出我们的挑战!……


看到标题,我眼睛又次一亮。看琴姑娘的文字,对现代音乐似乎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不知道,是否你文中所说的这些作品都听得入耳吗?  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位女性带着不那么悲观的态度来说当代音乐的。

还好我先前的帖子叫做乱谈:) 终于有人说出个头绪来了。
严重支持三下!!!
TOP
9#

琴韵 在 2005-4-19 11:28:38 发表的内容
二十世纪乐坛的另一大特色是亚洲作曲家开始登上世界乐坛,首先是日本的武满彻(Takemitsu,1930-1996)赢得世界声誉,然后,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中国也有几位作曲家立足于世界,叶小纲(1955- )、谭盾(1957- )和盛宗亮(1955- )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这三位作曲家中,前两位在创作手法上是比较先锋的,而谭盾明显是在步贝里奥和凯奇的后尘,盛宗亮则是新浪漫风格与中国民族风格的交汇。


叶和盛我都只闻其名,不知道什么公司有出他们的作品。

另想知道琴姑娘对陈其钢怎看?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10#

长知识的东西,共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