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杰夫罗兰+72se 的味道 [复制链接]

1#
丹拿!

这2个字已经成为经典,成为了神话,对于一个当地没有商铺可以试听的城市尤其是这样。

听闻百韵代理丹拿并且进了一对72se,虽然面上不露声色,其实内心早就燃起了熊熊烈火。记得上次试听52se是在上海美罗城,一段天方夜谭听得我目瞪口呆,干净、凌厉、狂暴、清澈……高频鲜亮却不妖娆,中频虽不厚实却不显瘦弱,低频更是滚滚如潮,瞬变如电。52尚且如此,72又怎样呢?

犹豫了几天,终于和老板苏格兰风笛约在周末携老婆前去试听。

周末起了个大早开始准备——无非就是找碟、听碟。先做足功课,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那么……画外音:早起的虫儿不就被鸟吃了吗?

前几天下了张雨果的lpcd十二金钗,老婆一直叫嚷着要听人声,那就试试吧。先用多媒体音箱1900试音,一开声吓了我一跳:这是我的多媒体音箱吗?为什么声音密度感、厚度感这么好,直逼evo1?算了,别再试了,刻!

记得老婆喜欢那首法语歌曲《我的名字是伊莲》,一看ape信息,才30多分钟,简直是浪费cdr嘛!犹豫再三,唉,我和老婆谁跟谁啊,这么深的交情值得为一块多一张的benq-cdr犹豫那许多时间吗?不用试听了,刻!

一边烧鸡一边选古典碟。别的碟都可以不选,白头佬是绝对不能漏的。还有莱纳living sterero版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刚买的dg-莫扎特小夜曲双张,以及苏格兰幻想曲。

说到苏格兰幻想曲,家里有个海菲兹原版碟和帕尔曼刻录碟,都是企鹅三星的主,不过从听感上还是帕尔曼的干净更悦耳些——海菲兹拉得太冷艳,高音也嫌多了些。不过去人家的试音室拿太多刻录碟也不太好意思——刻录碟虽是高性价比的东东,音质也不差,但是在我的潜意识里总感觉还不如盗版拿得出手。到底选哪个版本?试听一下吧。我的evo1告诉我,海菲兹的rca录音的确比帕尔曼的强些,而且直接对比也显示海菲兹的琴声并不比帕尔曼的冷艳多少。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从片断上你感觉不出太多的风格差异,但是听完一曲就有深刻的感触。

选海菲兹吧。
最后编辑hav
分享 转发
TOP
2#

扯远了。

听完交响听弦乐。海菲兹冷艳的小提琴竟然在72se里变得温暖润泽起来,这哪里是丹拿的声音!事后有朋友问我丹拿声音如何,我告诉他:你在风笛这里听到的丹拿和你想的绝对不一样,音乐味浓郁却又不失解析力。但是搭配这样的系统从经济上是很不合算的,要让丹拿出这样的声音,光是罗兰功放就是巨大的开销。

简单听过温暖的海菲兹,我又放入了莫扎特小夜曲,伯姆版本,最经典的演绎。真是太美了,流畅、舒缓……不对!怎么了?原来是老婆大人有意见了。她提出了一个很吓人的问题:右边的箱子是不是不出声?她甚至离座跑到箱子跟前侧耳倾听,最后得出声音左右不平衡的结论。

我先做解释说明工作:交响乐的小提琴惯例摆放在左侧,由于小提琴音色较明亮,所以声音比较大。去年刚买evo1的时候我也有过同样的疑惑,后来弄了张单声道mono的人声碟,才确定两边音箱的电平没有问题。

风笛继续解说:一般来说,人的左耳比右耳敏感度高些(嘿嘿,我还真没听说过),所以有的功放有左右平衡功能。比方说他的罗兰。调教过后,老婆说好多了,但是依旧怀疑右箱有问题,我们不得不提醒她:刚才放雨果发烧碟的时候,吉他拨弦的轰鸣就是从右边发出来的,她这才不再言语。

最后还是要提一提那张《我的名字是伊莲》。我本以为一张法语的流行乐cd没什么可听的,但临走前还是放在cd里放了一段。录音效果非常不错,而且歌曲优美动听,给喜欢蔡大妈的朋友们调剂下口味是个好选择。

各位烧友,如果老婆不太支持你们的发烧事业,建议给她们弄几张碟听听:
一是这张《伊莲》,各大bt站应该可以找到,过一段就会有人重新发种,嘿嘿……
二是《白日梦》,newage钢琴对女人的吸引力绝对高过古典
三是《燃情岁月》原声,乐曲本来就很优美,而且还可以拿封面(皮特)唬人
最后,谨记千万别拿蔡琴出来,张清芳、王菲之流绝对更受欢迎。

本帖到此告一段落,欢迎拍砖。
TOP
3#

很棒的文章,很有艺术性的写实手法!题目是否可以变成“Jeff Rowland+72se的味道”,毕竟让72se出来这样的效果是Jeff Rowland的功劳啊
:)

不过楼主还是要经常来168哦!

另外,如果楼主下次想让LP感动的话,New Age钢琴的那张建议用Kevin Kern的Innocense of Light这张专辑,听完它,《白日梦》这张New Age钢琴不过是小耳科而已。我的LP听过了Kevin Kern的8张专辑后,立刻决定放弃听流行音乐了。
最后编辑SMERT
TOP
4#

听故事似的!
TOP
5#

毛主席说,共产党员最讲认真二字,发烧友看来都可入党.
TOP
6#

呵呵,我不需要刻意巴结lp,因为她已经很厉害了,经常哼哼莫扎特、卡门、沃尔塔瓦河之类,对于前后级、胆机石机、解码转盘、甲乙类之类的东东都懂得一些!

唉,老婆好,才是真的好!
TOP
7#

test[upload=jpg]Upload/2005122015481730248.jpg[/upload]
改头像
TOP
8#

蛋拿,基本没接触,上回在深圳听的是52SE,不大清楚前面是什么,
总之,印象是很能爆,不过却也很白,并不适合我的口味。
有没听听m30?
TOP
9#

我左耳比右耳灵敏太多了,真想给它一拳!
TOP
10#

hav 在 2005-12-20 15:26:33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不需要刻意巴结lp,因为她已经很厉害了,经常哼哼莫扎特、卡门、沃尔塔瓦河之类,对于前后级、胆机石机、解码转盘、甲乙类之类的东东都懂得一些!

唉,老婆好,才是真的好!

如此好事没叫上我一块去听,哈哈!
TOP
11#

我老婆对kevin kern还真不怎么感冒……

apple怎么还头像了,受刺激了?
TOP
12#

冬天的早晨真冷啊,自以为约了9:30是足够宽松的,可是吃完早饭收拾完东西已经9:25了。带着老婆骑着单车来到风笛的试音室楼下,发现主人也刚到,穿着一件毛领厚外套,模样颇为有趣。

宾主双方走进视听室,主人打开罗兰合并机随手放了一张小协,说是小音量先暖暖机。再看cd机,咦,黑乎乎的不太象onix的cd2嘛……再一看,是欧博的cd16。这个搭配有点意思,高解析力的72se,配的却是厚重的罗兰和不强调解析力和音响指标的欧博16,它的味道……虽然舒缓的小提琴并不太能说明问题,但我隐隐有了一种预感……

闲扯一阵后,我建议先听雨果lpcd。谈到这张录音效果不凡的cd让我的漫步者1900出来evo1的质感,风笛说,那么evo1放出来是不是就象linn了?呵呵……

雨果公司说,lpcd就是让普通cd回放出lp的味道。这张录音的确和以前的人声不同,黏度、厚度、密度……黄红英的声音依然娇媚,但不是很甜,在72的回放下,齿音和口水声都清晰可辩,但却没有刻意强调。要说特别之处……我没怎么听出来,录音太好的碟,在什么系统里播放都很好听。

再听第二曲,问题出来了。吉他的拨弦声竟然象狂暴的钢琴,发出嗡嗡的轰鸣。虽然声音很hifi,但我对72se的平衡度却起了疑问。也许是这张碟的录音有问题?记得家电bbs的花姑,也就是这里的小花曾经说过,他的丹拿52在放渡口的时候把窗户框子震得嘎嘎作响,在我家里的evo1却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还有加州旅店中著名的手鼓问题,那只是个小手鼓,可是很多箱子放的声音却象炎黄第一鼓……
TOP
13#

呵呵,又是乐林+丹拿,看来我早前的选择是明智的。新丹拿已经不算难推了,新乐林就正好加强了驱动力,这样一来,两者就容易擦出火花!
最后编辑天神
TOP
14#

haha……还别说,我去年8月买的器材,今年保鲜完就入党了……

说到kevin kern,我也很喜欢的,先买过一张蓝钢琴专辑,后来下了全套ape……但这个东东不够小资,但认真一听绝对毒。

以前通常在avtime混,hifi168上是潜水和提问为主。兄弟们如此抬举,以后我会几个站同时发帖的。
TOP
15#



另外,如果楼主下次想让LP感动的话,New Age钢琴的那张建议用Kevin Kern的Innocense of Light这张专辑,听完它,《白日梦》这张New Age钢琴不过是小耳科而已。我的LP听过了Kevin Kern的8张专辑后,立刻决定放弃听流行音乐了。[/quote]

这次去广州终于可以收齐Kevin Kern的专集了。
TOP
16#

hav 在 2005-12-20 15:26:33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不需要刻意巴结lp,因为她已经很厉害了,经常哼哼莫扎特、卡门、沃尔塔瓦河之类,对于前后级、胆机石机、解码转盘、甲乙类之类的东东都懂得一些!

唉,老婆好,才是真的好!


根本无需刻意,只要spin Kevin Kern,LP自动上钩。
TOP
17#

看着都幸福
TOP
18#

听雨果的时候总感觉音量开得太大,便调小了些。风笛说根据国外的某些利率,功放开到某个程度就介于失真和不失真的临界点,这样的声音又真实、又过瘾。虽然我是反对小音量听音的,但是太大声就吵耳了,我老婆也是同样的意见。第二张碟是莱纳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呵呵这下觉得电平太低了——不同的碟片电平是不一样的,雨果的电平明显偏高,不得已再把音量开上来。奇怪的是,听“日出”那段竟然没有阳光灿烂、辉煌夺目的感觉,甚至还不如家里的evo1!音量开大以后效果好些,但还不是不够过瘾。

怎么回事?问题出在cd机还是功放?也许是箱子还没煲开的缘故?说不来。感觉有点遗憾。

既然听交响了,就来白头佬吧。先听《沃尔塔瓦河》,其实这曲子一点都不爆,但是旋律特别优美,而且弦乐群齐奏的感觉非常醉人。斯托科夫斯基也许正是指挥家中的“丹拿”,那么丹拿配丹拿总该撞出火花吧?结果是:没有。声场、规模感都没问题,但是没有特别hifi的感觉,更糟糕的是在某一段齐奏的时候我竟然感觉到低频有些模糊!我立刻说,低频好象有点糊,风笛接口说,丹拿本来就没有那么神(原话怎么说的记不清了,反正是这个意思)。

我对风笛说,上次听52不是这样的。风笛问我:你在哪里听的?答案是上海美罗城。

那好,你怀着“朝圣”的情绪千里迢迢跑到上海,人家的音响环境又很好,搭配的都是高档器材。你听到的被神话的声音,再加上心理感觉,,当然听到好的声音。你也经常到我的店里来,我这里的器材和环境你都非常熟悉,在我这里听,心理就跟在家里听感觉差不多,自然就有反差。现在丹拿就走下了神坛,它也不是那么完美。

风笛说的有道理。不过我始终怀疑,低频不够清晰是功放或者cd的缘故。换一台力度、解析力好些的cd肯定不是这样的效果。

听完沃尔塔瓦,再听匈牙利狂想曲2号。这首曲子的表现如何就不说了,我要说的是在曲目播放中,我听到了“嗒”的一声!我立刻感觉到,这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丹拿的解析力神话在这里应验了!在聆听过程中,我又留意到一处现场演奏的意外声响,呵呵,看来翻乐谱、踢椅子腿的声音真的可以被人听见!

但话又说回来,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突然听到嗒的一声你会觉得高兴吗?这首曲子我在很多箱子上都听过,从来没有听到这个声音,说明它们的解析力和放大能力不如丹拿,可是过度追求音响性、放大各种细节同时也破坏了乐曲的流畅度。我认为好的器材应该是可以听到这种声音,但是绝对不会强调它们,不会把它们放大到很容易就被人听见的程度。

丹拿在发烧友中是个神话,在经销商眼中就是个赚钱利器。风笛不讳言他做丹拿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对于音响发烧友,丹拿是个有趣的玩具,但是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丹拿却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说到翻乐谱的声音,风笛还很生动地“唰”了一下,由此引出一段他本人的往事。虽然未经他的许可,我还是先贴出来吧。

话说20年烧龄的风笛,当年也一度疯魔过。某日,他在检查线材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的罗兰功放竟然有电流声!天哪,那可是几万块的东西,怎么会有这种声音?翻遍说明书,里面说是完全静音的器材(其实这是信噪比概念的完全静音),但他就觉得很不爽,四处找朋友比对,寻找问题。找了用马克的朋友,找了用krell的朋友,去广州出差还找了用同样罗兰机的朋友,发现电流声同样存在,不过有的机种大声些有的小声些罢了。这个问题让他郁闷了好一阵子,后来终因太麻烦不了了之。现在的他已经是过来人,不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了。

谈到论坛里那些斗机、比试的现象,风笛说他以前也干过,风风火火地把音箱绑在摩托车上去友人家中和人反复ab对比,烧友家访与被家访,似乎也很有趣,但是回想起来却没有多少收获。

作为过来人,他建议我退烧,不要再去发烧论坛混了——当然看看碟片的帖子还是有必要的,好好过上音乐隐士的幸福平和的生活。作为一个商家,能语重心长对你说这样一番话,我真的很感动。
TOP
19#

拍什么砖呢?顶还来不及呢!有这样的发烧友,我们应该大赞特赞!
TOP
20#

hav 在 2005-12-20 16:09:46 发表的内容
我老婆对kevin kern还真不怎么感冒……

apple怎么还头像了,受刺激了?

这个是老早前画的,蛮换着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