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前石后功放的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5255|回复: 18
1#
晶体管功放最难设计的是输出级
输出级由于晶体管0.5V左右的截止区非线性和NPN与PNP型管的天生不对称,正是形成“晶体管声”的首要因素。即便是A类,在音量较大时,对音乐信号中瞬间即逝的高频突发尖峰信号也无法避免交越失真,其安培级的大电流引发的电磁干扰也将吞噬微小信号(当然A类也有很多优点,但设计制作要极为讲究)
晶体管输出级没有胆机的输出变压器,负载的反电势容易对负反馈回路形成干扰。

我个人认为:胆前石后功放不抛开晶体管输出级(特别是AB类)。音色属于深脂厚粉的混合物而不是天生丽质。

欢迎探讨!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觉得楼主太看重交越失真了。实际上,只有B类电路,这种交越失真才明显,单端A类是没有这种失真的。而且AB类设计的好,也不会有这种问题。

AB类加上了一定的偏流,可以让推挽切换的时候输出管不要处于关断状态,就比纯B类失真小。

有的功放小功率的时候就是A类,大功率是AB类,这样失真是比较小的。THD一般可以做到小于0.1%,而如果用胆机加输出变压器的THD一般在1%或更大。因为首先,胆管放大的线性度比不上晶体管,其次,输出变压器有损耗,会淹没微弱和瞬态信号。

所以胆机实际上相当于把声音变得更光滑了一些,相当于photoshop上用smooth 的作用。

杂志上的美女照片,脸上都smooth过了,一些小坑和痘痘都不见了,其实是一种失真,因为大家看上去都是美女了。不过这种失真是一种趋向美化的一种失真。
TOP
3#

enrique 在 2005-1-14 13:10:27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楼主太看重交越失真了。实际上,只有B类电路,这种交越失真才明显,单端A类是没有这种失真的。而且AB类设计的好,也不会有这种问题。

AB类加上了一定的偏流,可以让推挽切换的时候输出管不要处于关断状态,就比纯B类失真小。

有的功放小功率的时候就是A类,大功率是AB类,这样失真是比较小的。THD一般可以做到小于0.1%,而如果用胆机加输出变压器的THD一般在1%或更大。因为首先,胆管放大的线性度比不上晶体管,其次,输出变压器有损耗,会淹没微弱和瞬态信号。

所以胆机实际上相当于把声音变得更光滑了一些,相当于photoshop上用smooth 的作用。

杂志上的美女照片,脸上都smooth过了,一些小坑和痘痘都不见了,其实是一种失真,因为大家看上去都是美女了。不过这种失真是一种趋向美化的一种失真。


B类加上了一定的偏流后,只是消除1kHz以下的交越失真,随着频率的升高,失真度迅速上升。如果电路的开环增益和带宽不够,不能保持足够的负反馈量的话,10kHz的失真将比1kHz时大10倍以上,这些我都有实测数据,交越失真(在我国实际上叫开关失真)已成我提升功放性能的瓶颈问题
TOP
4#

能否从原理上分析这些机如何避免晶体管输出级的弊病。
TOP
5#


这个叫削波失真。说白了就是功率不够大还要开那么大声----造成的[/quote]


并没有达到削波
TOP
6#

如逢伦音 在 2005-1-14 14:46:15 发表的内容
但一般来说低价的胆机比低价的晶体管机容易做得好一些。要达到出类拔萃、清灵出尘的音质,还是要做极为讲究的纯A类,但这一台机的造价一般人是接受不了。


同意。价低于2W还是选胆机,高价的各有千秋,由个人喜好。还是喜欢A类晶体机,原因是胆机要做到晶体机的动态,细节等,估计价格还要高很多,而高频光滑可以选箱子改善,线材用银线。
TOP
7#

胆前石后电路设计方式有好多种,
本人用的是欧氏[O.A.T]出品的分体电源胆石合并机,采用无源前级,胆放大、胆推石的结构,并不是你说的深脂厚粉的混合物,前胆后石优秀的功放有多种,你没听到,就不能代表所有的前胆后石是脂粉机。
TOP
8#

没人愿意讨论吗?自己顶一下。
TOP
9#

即便是C2837/A1186这样的高特征频率晶体管也不能避免。
TOP
10#

局部负反馈对交越失真是无能为力的,我还没有见过能大幅减少交越失真而不引起高频自激的级间负反馈电路。WWDD兄如有的话可发邮件到LY196@126.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