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盒
http://blog.yahoo.com/canworkshop/articles/644017/index使用指引:1)因运输问题,到手后先把木盒翻滚摇一下,使内部物料平均分佈
2)平稳放置两小时、最理想放置一个晚上
3)切忌放在手感上已能传震的表面,例如音箱面、CD 机顶及大型变压器顶部
4)连接线需要最少 72 小时煲炼
5)机器带地线的话,建议连接线夹上机箱外壳,并最好先确定关机状态下机箱跟 AC 座的地线是互通,才有效果
6)机器不带地线的话,建议连接线夹上机器闲置的讯号输入或输出接口的负端,并最好先确定关机状态下机箱跟接口的负端是互通,才有效果
7)同时带平衡及 RCA 接口的机器,以在关机状态下接口的负端跟机箱互通的点为准
8)即使是全机、全系统地线及负端都互通,接机箱还是接讯号输入或输出接口的负端,还是要通过实验,这跟机器内部电路佈局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9)此型号只供前端数字器材用(CDT、CDP、DAC、DDC、播放器或充当播放器的电脑),一个木盒基本只供一台机器使用
*** 此接地盒只因使用上跟地端连接才称之为地盒,但并非连接及代替电源地线,特别是不能代替防雷及安全地,切记!***最基本声音优化效果:1)背景宁静、细节更清楚
2)音场深远、更有舞台感
3)部份耳朵贴近音箱可听到底噪的机器,例如胆机,会能进一步減低底噪
地盒香港用家報告节录(作过适当修改方便不懂「香港话」的网友):1)http://www.hifier.hk/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67【用家主要测试器材:Estelon X Diamond / Kondo Ongaku / Weiss Jason / Weiss MEDEA】地盒试过,由先用一个、再用两个, 和加上不同的接法, 也用奥丁线芯 DIY 了两条地线, 重新测试后, 在我的组合里的表现, 最後是插功放有反效果, 但插 CDT / DAC 是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不过也有好有坏,好的是立体感和弱音有小许提升, 已经值回票价, 也试过接 AV 功放,画面毛刺感也有改善,另我觉得如是用作调声就非常好用, 如一些入门器材因毛刺感比较多, 用後绝对有帮助。
2)http://www.post76.me/discuss/viewthread.php?tid=127245&extra=page%3D1【用家主要测试器材:摩改版乐之邦 MD10 / 马兰仕 Pearl Lite / 剑桥 650BD】
「起初接驳地盒的效果, 是要留心听才听到, 而变化是渐进式的, 听了一、两天,當那根地盒的连接线慢慢煲炼过后, 你會發觉以前常听的歌曲, 背景比以前更静, 音色更「黑」,乐器中微少的动态都会得益於這個变化而优化, 迈向更有层次感, 以前难以分辨的鼓声震动、和低音都变得实在和富有弹跳力, 钢琴的力度亦会显得比较细腻自然,简单来说, 是音乐「活」了起來, 整個音场的深度和宽度都加「立體」。」3)http://www.post76.me/discuss/viewthread.php?tid=127439&extra=page%3D1注:香港网友所说的「农夫地盒」为瑞典 EnterQ:http://www.entreq.com/default.asp?PageId=3769简单而合理,石墨加碳纤维三文治垫腳坊间已有不少石墨制作或碳纤维制作的调谐震产品,但将两者二合为一的就很少数,关键是无论石墨或碳纤维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损耗的材料,如果同时采用这两种材料制作单一件产品,就意味着该产品的生产损耗成本是比同类对手翻倍的高,在商言商是很不理知的选择。
无论采用石墨制作还是碳纤维,其中针对谐震的理论已经是百花齐放、老生常谈,我们只不过通过无数次的试验,找出我们认为两者最完美的配搭点,加上努力控制生产损耗成本而成。
采用两片 4mm 厚 3K 纹纯碳纤维板,以三文治方式夹合一件 10mm 厚高密度石墨制成,每件 60mm X 60mm X 14mm,可直接垫於原机腳底、或如果原机腳小於 14mm 高度,可用三件直接垫於机器底部。
声音是结像更清析、音场更立体、细节更清楚之余,令听感上音乐连贯性更流畅、节奏感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