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 HQCD II Reference Sample 2 》试听感受——致风行唱片的一封... [复制链接]

查看: 5691|回复: 24
1#

《 HQCD II Reference Sample 2 》试听感受


——致风行唱片的一封信


首先,感谢风行唱片、ANDY LAM、hifi168、E版。


说起风行唱片,要想起几年前,刚AQCD、玻璃CD、风行唱片刚开始打大陆市场。AQCD的试听碟估计当时人手一只。基本到10年,AQCD、玻璃CD、风行唱片已被粤港市场认可,AQCD也在香港音响展大行其道。


炎黄第一鼓估计无人不知,其女儿阎韵也开始出唱片,当时我无意中给阎小姐起了个绰号“炎黄第二鼓”,并在HIFI168发贴。谁知道好事传千里,竟然到风行唱片ANDY LAM耳中。10年,白天鹅展风行唱片ANDY巧在贵丰房做SHOW(我确定无错),我碰巧在听“讲座”,ANDY说起蓝雨搂、多手仔,每张发烧碟,都要有绰号先会红,广州HIFI168的网友好生鬼,接下来,我们听的是“炎黄第二鼓”。我突然了,这不是我起的名字无!?随即,我与其相认。HIFI界朋友热情,人所皆知,ANDY说真要谢你了,送一只碟给你。其实,除ANDY,我也多次在香港展碰上AQCD之父程生,为人也很热情,总是对音响、唱片滔滔不绝,而且好生鬼,一贯香港人的风格。


说到这次获得唱片,也是“执漏”,所以要感谢不领奖的网友。主要,还是要感谢E版的策划,动作也很快,公布后,第二天奖品已到手。


其实,在HIFI168已获得过奖品。但这次参与的因由很不同,是因为我有了《HQCD II Reference Sample 1》,选曲、录音我很喜欢,故有了拥有《2》的念头。本来,作为粉丝,应该掏钱支持(我拥有醒波、andrew nelson、试音1/2、人声示范不少风行唱片的杰作),不过碰碰运气吧,谁知道一击即中。


收到唱片,是SF的快递,E版包裹得很严谨,保存好了我的唱片。打开快递,唱片依然是金色包装,首次拿出唱片,绝对分不清,哪边是封面、哪边是信息层,是发烧、珍藏级的制作。碟面很平、很光滑,是不玩唱片也看得出做工精美的那种好。


开始聆听唱片,这个要讲讲风行唱片Terence(黎承昌),基本每次有Terence,就有ANDY出现,以我们大陆的叫法就是哥们、铁。Terence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某次香港音响展,按规矩每天都有音乐会在HALL2举行,适逢那场要有雨果老易在,Terence马上离开那台他每年香港展都要用的studer,并双手示意老易上位,我自问看了9年香港展,未曾见Terence离开过“皇帝位”,这一幕堪称“识英雄重英雄”。


说回唱片,录音、混音、压碟、美工都能保持风行的质量、风格。音色依然平衡度好、信息量丰富、密度好、自然,玩开音响的,听到这几个形容词,应该知道碟片的水准去到哪。说到选曲,7、9、10、11都是我喜欢的,唱片中的曲目,人声、器乐基本平衡,如果说到整张碟,感觉就是听完一次后,愿意听第二遍。在我HIFI生涯中,因为曲目排得不好,导致听第一遍就不想PLAYBACK的,多不胜数。


总结,这次的奖品,很满意。觉得风行唱片也越来越靠谱,且越发给力打大陆市场,这次叶振棠的演示会ANDY把夫人也带上了,可见非同一般、诚意可嘉。


——mcdonald(hifi168网友)


2013-9-10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3/9/18 12:17:40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非常感谢mc兄的一封信,我已经转给andy和程生了。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3#



TOP
4#

Andy给我回复,炎黄第二鼓的确是看了mc兄的留言才引用的。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5#

节省论坛资源,借M兄的帖子简单说一下听感吧!
无独有偶,我也是一口气连听了两遍。没有什么大锣大鼓的作品,也没有什么太油腻的作品,选曲有点偏广东人的口味,但是我还是很喜欢,音量要比普通的cd小一点,但是动态的对比很明显。声场很宽,很深,但是乐器的形体和人声的口型都比较小。乍一听,是没有一些发烧碟的密度大,但是仔细听,感觉是因为定位更准,分离度更高的缘故,而且背景要安静。所以第二遍就觉得非常自然。几段人声都不错,比如说“后来”这一曲,因为有刘若英珠玉在前,所以一般很容易先入为主,但是却令我非常感动,伴奏虽然简单,女歌手采用的是类似于民谣的浅吟低唱,但是情感的表达之好已经具有现场的压迫感。
看得出来是用心之作!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6#

谢谢白兄的用心评论。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7#

借用MCDONALD兄的版块,谢谢风行唱片ADNY在白云展互动中赠送的《这首歌》推广碟。这张碟只有一首,声音非常靓。非常开心!
《这首歌》推广碟.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3/9/11 13:32:43 上传)

《这首歌》推广碟.jpg

TOP
8#

《 HQCD II Reference Sample 2 》试听感受——致风行唱片的一封信

原帖由 luyusheng 于 2013-9-11 13:32:00 发表
借用MCDONALD兄的版块,谢谢风行唱片ADNY在白云展互动中赠送的《这首歌》推广碟。这张碟只有一首,声音非常靓。非常开心!

這單歌碟是特別製作給電台播放用,是非賣品,不流出市場的,所以也是一張值得收藏的片子!
TOP
9#

回复 3# mcdonald 的帖子

感謝mc兄的用心寫的信,你给阎小姐起的绰号“炎黄第二鼓”,很受用,不用多說,樂迷已有慨念她是誰!
亦感謝你對本公司錄音的愛戴!
TOP
10#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3-9-11 0:21:00 发表
节省论坛资源,借M兄的帖子简单说一下听感吧!
...音量要比普通的cd小一点,但是动态的对比很明显。声场很宽,很深,但是乐器的形体和人声的口型都比较小。乍一听,是没有一些发烧碟的密度大,但是仔细听,感觉是因为定位更准,分离度更高的缘故,而且背景要安静。所以第二遍就觉得非常自然。几段人声都不错,比如说“后来”这一曲,因为有刘若英珠玉在前,所以一般很容易先入为主,但是却令我非常感动,伴奏虽然简单,女歌手采用的是类似于民谣的浅吟低唱,但是情感的表达之好已经具有现场的压迫感。 看得出来是用心之作!

謝謝白兄對這片子精細的評論!
關於音量小的意見,有以下補充:這《HQCDII 鑑聽精選 第二集》選輯了很多現場錄音的歌及曲,包括:第 1、6、7、8、9、10、12、13,由於,我們進行錄音時或製作後期,不作任何的音量壓縮,所以,動態範圍比較大。很多其他做了音量壓縮的錄音,由於大及細的音量距離收窄,動態範圍便相對小了,而音量自然地便大了!
我們比較喜歡不使用音量壓縮技術,希望把歌者或樂器的感情來得更細膩!這亦印證了你最後提及的 "令我非常感动,伴奏虽然简单,女歌手采用的是类似于民谣的浅吟低唱,但是情感的表达之好已经具有现场的压迫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