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IY乐趣篇:平衡巨无霸功放 [复制链接]

查看: 27360|回复: 173
11#

winkll 在 2006-5-17 11:43:01 发表的内容
恭喜!恭喜!


几时过来玩下?借台KRELL解码我听下拉。
最后编辑markh
TOP
12#

KENTRYFO 在 2006-5-17 11:01:24 发表的内容
我猜错了.......


是的,应该是不到一半吧。
最后编辑markh
TOP
13#

KENTRYFO 在 2006-5-17 11:04:18 发表的内容
如果只图赚钱,就不应参考音乐之旅这样的平价产品。

TOP
14#

dadazhu 在 2006-5-17 10:54:00 发表的内容
要多少米呀!


好贵,价格不便公开,您到338看吧。
TOP
15#

tiger246 在 2006-5-17 11:57:24 发表的内容
不好意思,没说清楚,是MINI或MEZZO,深圳这边会安排试听会吗?


刚从深圳回来(推B & W802),如果多人感兴趣,不妨一试。
TOP
16#

KENTRYFO 在 2006-5-19 11:15:26 发表的内容
wenzi 在 2006-5-18 19:16:04 发表的内容
“这帮子”是很有人情味一族,不但招呼朋友热情周到,且对HIFI音乐执迷程度相当高,特别是他们的朋友商铺老板,他评介音响中肯、客观,很有说服力,发烧水平之高值得人尊敬。看来肇庆发烧友之中真的不乏资深人士,而从接触他们的感觉,比起我在广州曾经接触过的一些目中无人之所谓“资深人士”,是多了不少人情味在其中,“这帮子”,值得交朋友!

先给捎上个问候加致敬,找个节假日,捎上我,再行一趟?


一定,15天后,一台全新的后级将交付使用,我们会再去肇庆的。
TOP
17#

做工和声音表现堪称一流的B & W S805果然名不虚传。
TOP
18#

先引用一篇文章介绍一下这对6仔:

Celestion:这是英国最古老的音箱厂牌之一,历史超过60年。Celestion在英国算大厂,除生产家用hi-fi箱外,还生产舞台专业箱,称为百变龙系列。Celestion早年生产三路分音的Dittion系列,音色柔美,是七十年代英国家用箱的代表之一。八十年代初,设计出著名的两路分音书架箱SL6,成为英国音响界的一 件大事,也是Celestion历史上里程碑。SL6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专门匹配设计的高质素聚丙烯盆中低音单元和铜振膜球顶高音单元,单元面板与音箱前障板匹配成型压铸,有内加强支撑的MDF板中型书架箱体。SL6的设计追求是一方面继承“BBC音箱”的平衡度“音乐时”,另一方面减少乃至消除箱体共振染色,改善音场、定位、扩大动态范围,以迎接“数码时代”的到来。SL6的成功在海内外影响很大,音响界的许多人由此改变了对“书架箱”的传统认识,领略了精品级书架箱在动态、气势、低频质感 、音场营造力、定位、层次……方面,凌驾于传统多路分音落地箱之上的潜力。“不以尺寸论音箱”,这个观念是由SL6带起来的。由于SL6太成功,此后Celestion基本上放弃了落地式精品音箱(除了那次采用铝带高音单元的Celestion 7000的不成功尝试之外),十余年来一直坚持发展两路书架箱。在SL6基础上,改用航空上的蜂窝铝结构(所谓“飞机地板”)整体音箱,诞生了一代名器SL600。八十年代,SL600价格和质素皆鹤立鸡群,被公认为两路书架箱的皇者。SL600的音质在6仔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声音极为开扬自然,几乎毫无染色,音像完全脱离箱体,真实感惊人,“淡而有致”是对SL600的确评。此后,昂贵难造的铜膜高音单元存货消耗殆尽,SL6改用同样结构的铝膜单元,甚至新出的SL700,虽然是SL600的后继产品,也只好用铝膜单元,剩余的铜膜高音全用来制造了最后一批专供香港的SL600。由于改用铝膜高音,SL6Si、SL700的韵味已逊于600仔,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实,但Celestion利用搞6系列时积累下的经验,以低廉的价格推出3号仔。这是低价英国音箱中的异数,平衡度颇佳,音色淳正朴实,效率高易推动,是发烧初哥入门佳选,我曾经推荐无数朋友采用,都甚满意。Celestion的最佳制作我认为仍系SL600。近年来在强手如林的英国喇叭厂的竞争下,Celestion渐失方寸,100号,300号都反应平平,倾尽全力的新旗舰Kingston,又在箱体上下功夫,想重夺回至尊地位。不过今非昔比,物是人非,重温旧梦恐不易矣。现今Celestion归属香港金山集团,大规模运作下,新一代产品转向经济级家庭影院,且与同属金山的KEF渐渐靠拢。我只希望厂方不要将历史名器6仔系列断产,让新一代发烧友们可以领略到它的不朽。或者铜膜高音也有复产的一天?
TOP
19#

今天会试推一对经典的CELESTION SL6(铜膜高音),相信又会别有一番韵味。
最后编辑markh
TOP
20#

KENTRYFO 在 2006-5-23 17:39:50 发表的内容
文仔,请注意一下:你们的听音室的确很不适合大型喇叭。4412已经是对你们的考验,再大的话,恐怕任你如何努力答配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的发挥而已。


有道理,听音室实际的聆听面积才16平方米,幸好在高度上还是足够的,有5米多。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会使用比较大型的喇叭,做成强吸音,残响很低,一般情况下,正常搭配的系统,在听音室的表现得会偏亮偏干,这些我们都是心里有数的了,如果碰上器材的堆积,特别是有多个扬声器在内,影响就更为严重,这时只能在摆位方面下些功夫,也就是在音场和音色以及声压上作一些合理的取舍。
最后编辑markh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