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
中国有HI END音响十余年了,发烧器材早不是当年“物以稀而贵”的状况了。而“摩机”这个话题,偏偏在音响发烧圈里长盛不衰,有时候想起来,确实让我感到哭笑不得。
说实话,“摩机”这个概念,从根本上来说,是不足为训的。
这里所谓“摩机”,就是企图通过改造成品器材,使之“提升档次”。“少花钱,多获利”。 同样是改造成品器材,有些情况是可以的,有些情况是不得不为之的,出于高手经过深思熟虑的改造,则不能一概论之曰“不可”。如YK提倡的改造MARANTZ 9的输入端,跳过反相级,那是S. MARANTZ本人再世也不会反对的。又如家兄关迺忠之修复MG3屏风铝带,试验电子分音,都是如此。但这前提,都是基于对整体HI END有深刻修养,深入洞察喇叭,房间,扩音机之间复杂关系,才可以有目的的为之的。譬如法书名画的装池,文物的修复,岂是凡夫俗子乱来得。
音响重播的境界,根本来说在人不在物。一切STATE OF THE ART的音响系统,都或有意或无心,达到某时某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对那种传世名器,应有对待艺术品之心,才是恰当的。HI END为什么发源于客厅,个人工作室?根本来说,就是因为HI END首先是创作者个人的审美概念的反映,真正的HI END首先要通过大师级创作者客厅中本人天天的自用!而工厂化的东西,则基本是商业化大众审美和大众消费的混合。
所以休谈“摩机”,先从筹划,购买器材讲,从商品化的器材中懂得慧眼识别出有设计有音响艺术概念的真东西,就很不容易。而这里尤其要区别,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广告包装,宣传标榜”。我苦口婆心提倡老的,在市场上有固定口碑的器材,有著名设计师的器材,也就是帮助道行浅的朋友,避免目迷五色,成为牺牲品。
而如果你已经有幸,选择了真正的好东西,那么就要理解它的价值,除了使用价值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参考价值”。也就是如果已经有了好东西,但声音还不满意,一定要冷静,要懂得“保护参考点”!说句自大的话,中国有关氏这样十几年来不换样的,认真严肃坚持真正HI END原则的个人品牌,只是因为万幸有老关这样个坚持理想的人文知识分子!你应该明白,没有人比老关自己更关心能再提高声音了。关氏不是大厂,每件器材都是手工制作,我本人听过才卖的,十几年来多少用户都是在用关氏的东西,认真听音乐!想想,为什么设计者自家,那末多别的用户都搞得出好声音?耐心以它为中心,调整周边的配搭,尤其是房间声音特性,喇叭位置,不要随便乱动器材本身!要明白,真正的HI END器材不多提用什么元器件,正是暗示你,你花的钱,主要是买设计者的品味,经验,买设计者已经替你调好的声音;而不是买装在漂亮外壳中的一堆零件!
行文至此,我感到一种黑色幽默。我忍不住要用最简单的道理,问那些“摩机狂”:尊夫人或准夫人,可有买来名贵衣服或者鞋子,而回家改造的癖好?不妨请教她,如果穿不上有设计的品牌,是从减肥,塑身着手,还是把衣服改造,放肥?
再者说,又有那件器材,被“摩”过之后的,比没有“摩”的更值钱?
你试试给维纳斯断臂再植?给《蒙娜丽莎》改改发型?教毕加索把透视画准了?给郑板桥的竹子添叶?
其实,有时候我真为这个时代悲哀!品味,修养,对人对事的诚恳正直,这些人性的基本标尺,十几年来随着金钱的增长,倒反而每下愈况!
每每有朋友向我问“摩机”的问题,都使我有“答,还是不答”的尴尬。明知“迷者自迷,悟者自悟”,教我怎么说?
还是那些老公案,留待蒲团上去参吧。
“大摩不可,小摩怡情”。
“关氏的机器不须摩”。
“胆机的好处,就是可以换胆校声,随时比较”。
“使用中自然老化,才能够达到醇和的境界,时间的作用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
仔细体味,再想想那个打磨铜鼎的著名笑话,一切答案就在不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