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线材原理11条反常规总结(新增一条第11条超高频延伸决定论) [复制链接]

查看: 57717|回复: 444
11#

相位传真 在 2006-1-5 12:52:06 发表的内容
www.www兄太过谦了,不过音响中很多东西是纯电子学解决不了的,特别是线材,就算是航天雷达科技在音响中也不一定有用武之地!


只是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对我来说,还不能解释所有。但是,所有客观存在的现象,我认为是可以找到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科学的分析结论包括科学的解决办法的。不要把暂时没有认知的或者自己没有认知的东西包装为一个神话,这是极端错误并影响进步的行为。
TOP
12#

相位传真 在 2006-1-6 9:09:4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5 23:34:25 发表的内容
相位传真 在 2006-1-2 13:29:28 发表的内容
线材对高频的衰减表现在时间滞后,
而对低频的衰减表现在衰减低频的能量,低频的电能转变成了机械振动。



细心的发烧友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感觉和客观事实结论。
低频的能量感与中高频有关;中高频的厚度感与低频的质量有关;低频的厚度感与低频的下潜质量有关;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原因主要是:低频的能量感与低频的高次谐波成分及中高次谐波成分是否丰富完整有关;而低频的厚实感与低频的低次谐波成分是否丰富完整有关;中高频的厚度感与低次谐波成分及高次谐波成分的是否丰富完整有关;而且与低频、中频、高频的能量大小基本上没有关系,或者说与声音大小基本上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细心观察并试听任何一个系统:
如果其中高频不理想的,其低频的“能量感”就会不理想。(有朋友加了“高音头”后感觉中低频的能量感及控制力也提高了,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其中低频不理想的器材,其中高频就没有“厚度感”或者说不理想。。(有朋友改善了器材的低频后感觉中高频厚度感提高了,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低频的低次谐波成分不够丰富完整,那么其低频也就缺少“厚度感”。(高级功率放大器低频可平坦放大到2Hz,就是为了获得具有厚度感的低频还原。)
注意:厚度感和能量感千万不要混为一谈。更不要把能量(声压的大小)与厚度感、能量感混为一谈。
在这里我想说明一个现象,就是关于中高频尤其是高频的厚度感;这种高频的“厚度感”可以说是肯定能够打动每个人的听觉感受的;因为他的频率波长已小于人的两耳间距,“生物学差异”的影响因素已大大减弱,因此每个人对高频的听觉感受可以说是基本上相同的(心身不健全的除外)。高频的厚度感表现为高频具备绒毛般的松绒细致柔顺和丰富的空气感、信息量;这样的高频表现,有时候会让人错误的认为高频少了、或者高频不够;其实,用电子仪表或者声压计测量时他一点也不少。这样的高频表现,就是具备“厚度感”的高频了。

我花费时间说这些,是为了说明厚度感、能量感与能量的关系,不知道相位传真兄所谓的“而对低频的衰减表现在衰减低频的能量”中所说的“能量”指“能量感”还是“能量(声压的大小)”?
如果指“能量感”,相位传真兄的解释好象就有不妥了。



谢谢松香味兄的解释,很有道理,各频段的影响确实如兄所说,但是在信号线中,不合理的结构真的会导致低频的声压的衰减,这是任何导体都有的电致伸缩效应。



既然相位传真兄指的是能量、或者说是低频声压(实际就是低频电压或电流)的衰减;那么,导体在传导交流电压或电流过程中,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包括电致伸缩效应,频率越高,影响越大,或者说衰减越大;频率越低,影响越小,或者说频率越低,电压或电流的衰减越小。如果这个频率比方一小时才变化一周期时,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是“直流”的,这时候导体在传导交流电压或电流过程中的电压或电流的衰减主要由导体的“直流”阻抗决定,(当然也与信号源内阻、负载阻抗有关。)与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包括电致伸缩效应基本无关;怎么反而“衰减”多了呢?
只要是“直流”阻抗变化不大的任何线材,在音量电位器不变的情况下,输入相同的一个40Hz或者25Hz频率,有人能听出其低频变大或者变小吗?或者能用仪器测量出其变化吗?我认为不能。
电致伸缩效应是与电流的大小有关,但是其影响有限。
所以相位传真兄的解释是违反科学原理的,欠妥的。
TOP
13#

相位传真 在 2006-1-2 13:29:28 发表的内容
线材对高频的衰减表现在时间滞后,
而对低频的衰减表现在衰减低频的能量,低频的电能转变成了机械振动。



细心的发烧友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感觉和客观事实结论。
低频的能量感与中高频有关;中高频的厚度感与低频的质量有关;低频的厚度感与低频的下潜质量有关;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原因主要是:低频的能量感与低频的高次谐波成分及中高次谐波成分是否丰富完整有关;而低频的厚实感与低频的低次谐波成分是否丰富完整有关;中高频的厚度感与低次谐波成分及高次谐波成分的是否丰富完整有关;而且与低频、中频、高频的能量大小基本上没有关系,或者说与声音大小基本上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细心观察并试听任何一个系统:
如果其中高频不理想的,其低频的“能量感”就会不理想。(有朋友加了“高音头”后感觉中低频的能量感及控制力也提高了,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其中低频不理想的器材,其中高频就没有“厚度感”或者说不理想。。(有朋友改善了器材的低频后感觉中高频厚度感提高了,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低频的低次谐波成分不够丰富完整,那么其低频也就缺少“厚度感”。(高级功率放大器低频可平坦放大到2Hz,就是为了获得具有厚度感的低频还原。)
注意:厚度感和能量感千万不要混为一谈。更不要把能量(声压的大小)与厚度感、能量感混为一谈。
在这里我想说明一个现象,就是关于中高频尤其是高频的厚度感;这种高频的“厚度感”可以说是肯定能够打动每个人的听觉感受的;因为他的频率波长已小于人的两耳间距,“生物学差异”的影响因素已大大减弱,因此每个人对高频的听觉感受可以说是基本上相同的(心身不健全的除外)。高频的厚度感表现为高频具备绒毛般的松绒细致柔顺和丰富的空气感、信息量;这样的高频表现,有时候会让人错误的认为高频少了、或者高频不够;其实,用电子仪表或者声压计测量时他一点也不少。这样的高频表现,就是具备“厚度感”的高频了。

我花费时间说这些,是为了说明厚度感、能量感与能量的关系,不知道相位传真兄所谓的“而对低频的衰减表现在衰减低频的能量”中所说的“能量”指“能量感”还是“能量(声压的大小)”?
如果指“能量感”,相位传真兄的解释好象就有不妥了。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14#

相位传真 在 2006-1-6 16:18:01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兄的问题很好。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信号线在低频电平衰减得比较厉害。
这个涉及到结构振动力学,可以说0.15mm直径以上的导体,自振频率都在音频的低频范围,导体的中交流电造成的电致伸缩效应如果和导体自振频率接近,那么这种振动将加强,低频电信号损失成振动就越多。
微弱的小电流信号,电致伸缩损失的低频能量绝对值会小,但是比例比大电流还要大。


这最多只能理解为“科学幻想”。在一定条件前提下;科学是规律、是量化的可重复性、是现象分析的科学性、肯定性、完整性。离开了这些,就谈不上科学。
涉及到科学,尤其涉及到“推翻教科书”,请用数据说话。
TOP
15#

张老三 在 2006-1-7 2:47:10 发表的内容
mtu 在 2006-1-7 0:33:21 发表的内容
ZLJ0608 在 2006-1-7 0:10:29 发表的内容
      世界上最大的推残力,莫过于将一个事物在“萌芽之中”打死!!  
    请手下留情,其实我们168从长远来说需要更多的在困难与挫折中勇敢尝试、冒险的DIY。
     相位的线虽不是大家心目中性价比最高的线,但其线也在一天一天的进步。
  这个世界是事物个体的多变性而丰富多彩,每个人心中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也不可能一致。相位的推广方式不能不对一些人的胃口,但请给予一点宽容,这是一个讨论的平台,并不是一个战场,也不是再争分蛋糕。
   建议:
   相位的理论尚在基础试验、尝试阶段,其线也在磨合之中,每一个相位的用户在实践中都是其试验品的贡献者。故其线的价格,及售后升级服务一定要注意。
   市场经济,我们光有一腔热血,也抗衡不了市场经济规律。
  


对于相位传真用伪科学误导广大发烧友,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加以举证。否则更多假货,冒牌货,打着高科技的旗号充斥市场,(就如当年的纳米技术)祸国殃民,拖跨中国的发展。

相位传真的测试器材就是他的耳朵,出来的测试数据是经过它的大脑运算出来的,这些数据能够令人信服吗?他的产品参数可信吗?


   那你告诉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相位害你什么事了?你对打击他这么有兴趣啊?



张老三兄弟,我前面的帖子已经说了,相位传真兄弟的很多解释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这最多只能理解为“科学幻想”。在一定条件前提下;科学是规律、是量化的可重复性、是现象分析的科学性、肯定性、完整性。离开了这些,就谈不上科学。
涉及到科学,尤其涉及到“推翻教科书”,请用科学数据说话。
多数提反对意见的朋友并不是要“打击”相位传真个人,实际上而且是在帮助相位传真本人纠正错误,端正态度,利于进步。

我们共同再次重温一段训示: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娇傲的。
TOP
16#

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对的;科学、理论、技术才是基础。
不知道持反对意见的朋友在革谁的命了?
全球的“顶级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经过时间的考验也有“一大部分”部分是错误的?有充分根据吗?
1+1=2发展到分析数学,“顶级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就很少有错的,不完善或者需要补充完善的不应该例入错误范畴吧。
不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来掩盖错误;更不要用自信、自豪来掩盖虚伪和娇傲。科学的态度讨论问题不要拉扯到什么革谁的命、打压谁的上面去。
“请不要老是拿着“保守”、“教条”的思想来束缚别人。”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以科学的态度提出问题也被例入“拿着“保守”、“教条”的思想来束缚别人”吗?

每个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正如你所说;“无论对也好,错也好,请你勇敢的走下去!!”    无可非议。
TOP
17#

讨论线材不应单纯向数字及算式方向出发,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你可以说这是你的经验、你的手法、你的听感、你的总结等等。但是不能把某某“理论”、“原理”、来历不明的“数字图表”牵强附会上去,用于解释自己的经验、手法、听感、总结吧。
魔术的高明在于让你察觉不到技巧手法;但魔术师不能用量子力学来解释他的魔术结果。这是一个道理。
TOP
18#

www.www 在 2006-1-7 23:31:45 发表的内容
TAD01 在 2006-1-7 23:09:23 发表的内容
再说一点你不会相信的,焊接过程中,包括焊接人的技巧,焊接速度,焊接温度,焊锡的成分,冷却配合,焊锡的面积等细节都直接影响到成品后的声音。


我食言了,我说过不在这个帖中发言了,但是,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凭你这句话,你作不成好线,即使你使用的焊料是90%银的,你的线都不会好声,因为你不懂,不同的金属在高温下的物理变化,你连最基本的电工学知识都没有,从dc 到2gHz,不用说更高频率,你见过那一条焊出来的线比卡接的性能好,包括50赫兹的高压线.


“老九”不能走。希望从你的发言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TOP
19#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9:14:31 发表的内容
xinhuawang0 在 2006-1-6 16:48:26 发表的内容
相位传真 在 2006-1-6 16:18:01 发表的内容
信号线在低频电平衰减得比较厉害。

用什么仪器测的?
我的安捷伦有问题?为什么我测的都是高频率减更厉害呢?如何让高频的率减ATT比低频小呢?如果能解决,我向法国总部建议聘请他任首席设计师!绝对做到的,因为这是个世界性的革命了;我这个负责质量的也可以没什么担心的了:因为我最怕高频率减出问题了。能做耐克森(阿尔卡特的电缆事业部)首席电缆设计师是不错的啊。



我总结一下,在音频范围内20-20kHz,信号线的输入阻抗100k欧左右,不需要考虑高频的电平衰减,可以忽略,主要的低频的电致伸缩引起的电平衰减!

至于王兄所提的是高频通讯的频段,高频的电平衰减则非常明显,这个不用怀疑,但和音频的高频是不同数量级的频段。

来讨论最怕不是不懂,而是逻辑不清楚。



这个信号线的输入阻抗100k欧左右——你是怎样接入100k欧电阻实现的?可否草图说明?
TOP
20#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9:26:0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7 9:40:01 发表的内容
我们共同再次重温一段训示: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娇傲的。


音乐是艺术加科学,纯粹用电子技术来分析音乐是可笑的!有很多纯电子工程师们不懂的涉及到电声转化和人耳的听觉效应方面的科学,不要认为这不是科学。


艺术就是艺术,艺术不等于科学;
什么是科学?对于应用科学来说,个人认为就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对事物现象分析的严谨性、肯定性、和完整性、包括对事物现象规律的量化性、量化的可重复性、重复的完整性等等。
低频或者高频数量的变化,属于应用科学范畴,是不能用“艺术”来回避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