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德克CS6.0,一位内敛深沉、成熟感性的演奏家 [复制链接]

1#
发烧圈历来有“唯真”与“唯美”之争
“唯真”型发烧友追求声音的中性、准确,注重音响的HI-FI性,比如人声的口水声,呼吸声,乐器质感的鲜明,松香味的丰富。或者要求高音透亮,低音强劲,比较过瘾。而追求“唯美”的发烧友则以为重播音乐必须讲究艺术感染力,应以音乐的表现需要,讲究音乐的内涵与感情的准确表达,对重播系统要求声音再现音乐尽可能恰倒好处,不过不失,准确传神,自然生动。所以“唯美”发烧往往需要发烧友提高对审美的要求,提高对审美方面的修养。
我比较欣赏“唯美”型的发烧方向。“唯真”型发烧友往往以为“唯美”是一种失真,只有“唯真”才是准确真实的。其实准确真实的“唯真”恰恰是发烧的基础,而“唯美”才是在这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音乐重播的意义所在。试想如果一套系统在重播音乐时,连最基本的音质音色都不能准确再现,就很难想象能够准确再现音乐的内涵和思想感情了,更不可能有自然生动、传神的效果了。比如少女好象徐娘,小提琴变成中提琴等等,就象没有调好音调的乐器是不可能准确演奏音乐的。发烧音响也是这个道理。
“唯真”好比是拥有了音调准确的乐器,它仅仅能够发出准确的音调,而“唯美”就是在这乐器上演奏出优美流畅的音乐,是一种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声音再现,这才是我们发烧友追求的目标,也是发烧的真正意义所在。
日前在小丫的惠威音响室听到的新德克的音响新作CS6.0,就是这样的“唯美”型的,音乐表现十分优秀的音响器材。在推动惠威小精灵喇叭时,展现出的音乐感染力十分迷人,具有十分典型的单端甲类直热三极真空管的声音特征,精致、纯净、音色高雅,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近日该机被本地高烧友安德森请到家,推动他的热门书架TAD TSM-300喇叭,我先后听过两次,感觉TAD TSM-300在CS6.0的推动下,音色与音乐感有长足的进步。以往听TSM-300时,高音偏干毛,中音空洞,低音散乱,而在CS6.0推动下,TSM-300发出的声音令人耳目一新,高音向精致细腻的方向迈出一大步,透出高贵的气息来,中音密度大大增加,而低音则松而不散,收放自如。平衡度一流,音场更为深宽,层次更为清晰,背景更为宁静。最主要的是重播音乐的感情深刻,大大增加了艺术感染力。播放王国潼的二胡明显感觉到演奏时的情绪投入,引弓按弦的轻重急缓,起伏多变,历历在目,全然没有以前的机械僵直感。而放一些歌曲时,也没有了以前学生背书的感觉,歌手的活生感可以清楚看出在录音时的认真投入,演唱的感情丰富细腻。
而让安德森不满意的地方是播放一些动态强劲的管弦乐时缺少些火辣辣,有些不过瘾。我想这可能还是搭配方面的关系,比如功放的功率关系。以前在听CS6.0推动小精灵时并没有感觉到功率不够,而推D2.1SE时则显得非常吃力。
如果说一套系统当中的喇叭好比是乐器的话,那么扩音机就是演奏(唱)家或乐队,音源则是乐谱。在这里CS6.0是一位内敛、深沉、成熟而又十分感性的演奏家。
最后编辑胡敏强
分享 转发
TOP
2#

胡兄这么快就发上网了,我来补几张当时活动的图让大家更直观。






TOP
3#

哈哈,德森换了件地主衣,家里多了盆定位兰.

敏强,轩主的文章已经达到"王以真"级,高!
TOP
4#

嚼雪轩主的评价:

昨日受安兄之邀,胡兄专车接送,与小丫兄随行,一道至安兄家,此行目的主要是对0新德克CS6.0与A88T作一比较,安兄家的音源是CD17A,音箱是TAD TSM-300,两台功放价格悬殊较大,本无可比性,这仅是兴趣所至,PK结果:A88T声音活泼,声场宏大,气势上要好于CS6.0,CS6.0背景宁静,声音内敛细腻,在音乐性上全面胜出,我们没有必要苛求斯巴克,也没必要为新德克歌功颂德,一个企业的生命就是 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的产品就是成功的产品,而CS6.0可以这么说,在领略音乐的内涵方面新德克无疑是成功的。孰是孰非,孰高孰低,任人评说吧!
原帖更生动:http://czhi-fi.com/bbsxp/ShowPost.asp?id=1087
TOP
5#

按胡兄的分类法,我承认我属于唯真派,因此彼此对于音乐味、感情的理解存在分岐。

我认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最美的,只有真实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只有真实的才是有感情的。离开了真实(传真度),不能空谈音乐性和感染力。

回到器材,我认为音乐性的精髓是对最细微的强弱变化、动态、细节的准确重播。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演奏者内心最微妙的感情波动。


至于说音色美,那只是反映乐器(人声)本身声音物理特色的一个概念,比如说一把名琴音色很美,但由我安德森来拉,恐怕所有人都会避之不及,原因在于我安德森既不懂演奏技巧,又无法准确理解乐曲的原意,但绝非我安德森是草木,不懂感情。

我承认CS6.0味道不错,比较耐听。结论:CS6.0是厂方精心制作的作品,设计师个人校声的人文色彩较重,如果你喜欢他的声音,恐怕很难逃脱他感染力的诱惑。

但我认为SPARK MT88也不是没音乐味。
有人会说我是瘌痢头的儿子是自己的好,但我还是要说,SPARK的音乐味也很好,就看你怎么理解。难道说细节多了,速度快了,透明度好了,冲击力强了就是不耐听,就是没音乐味了?

SPARK MT88还有一大罪状是声音直白,但对我来说是求之不得,正因为直白,所以不讨人喜欢、不耐听,也正因为直白,所以它是一台“重播声音”的器材,而不是一台“制造声音”的器材,它不会减少什么,也不会增加什么,就好比做人,他不懂花言巧语哄人,所以十人有九人嫌,但这样的人最真实可靠。
TOP
6#

学习了
TOP
7#


“唯真”与“唯美”之争,我倾向于“唯美”,亦不排斥“唯真”,希望尽可能统一,不能统一、两全的话,还是倾向于“唯美”。





[em27][em27][em27][em27][em27]
TOP
8#

这种讨论帖受益非浅,赞!继续下去…
TOP
9#

安兄的观点不错,音质音色的准确真实的确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是最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实的才是美丽的。但是仅仅有了真实准确只是有了创造艺术美的前提条件,并不能简单理解成即已经达到了艺术美了。
比如,学生练琴时的机械弹奏,练唱时的机械演唱,虽然音调音准都非常到位,一些基本功也都非常好,也就是所谓的能够“唯真”罢,但就是缺乏艺术家、大师级人物演奏或演唱时的那份神韵,那份艺术的感染力,这是为何?正如安兄所言,同样的曲调,甚至同样的乐器,仅仅是由不同的人来演奏或演唱,艺术效果却大为不同,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在诗外”,这就是所谓的“唯美”的境界之所在。
我们的音响音乐发烧系统也是如此。一些资深发烧前辈一再强调的乐器象真度,音色与音乐感,我想也就是这个道理。“唯真”(乐器象真度)是基础,“唯美”(音色与音乐感)才是目的,才是境界,才是发烧的乐趣之所在。脱离“唯真”是不可能产生“唯美”的。
另外音响系统的声音的直白也并不能就简单理解成真实准确,更不能简单理解成直白就是真实的美了。因为每件音响器材都是由一些相关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其实都有各自的物理特征的声音趋向,直白也仅仅是一种声音趋向,并不能理解成直白就是准确的真实的。
日前再听由上海音响出版社出版的越剧艺术家王文娟老师的经典唱段,便感觉到那份神韵与艺术感染力还是那么得“神圣不可侵犯”,尽管后来的青年演员无论从唱功还是嗓音条件上也许都有提高。
TOP
10#

毫无色彩搭配的美感!
TOP
11#

还是嚼雪轩主说的好:孰是孰非,孰高孰低,任人评说吧!各自保留,求同存异。
TOP
12#

大烧 在 2005-12-13 11:28:21 发表的内容
烧友认为的"维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声音的完全COPY",如果大家真正听过专业录音棚第一次采集的录音,一定不会觉得好听,具体表现为声音很纯粹,但发干,堂音、回响几乎没有,根本不耐听,只有将几支咪采集的音频象做菜一样进行加减耦合,才出来的所谓“母带”。


大烧兄说得不错。
TOP
13#

最近胡兄的文笔好像越来越厉害了,在下实在是佩服的很。而且句句讲在理上,不容我有反驳的余地。

但是,好象我安德森就是一个不懂感情,不喜欢“美”的人了?非也,胡兄所言根本就是我追求的目标也!然而限于器材档次、质素、风格,我能奈何?

退而求其次,得不到美,也只能自我安慰,劝自己只求声音不偏、不怪吧;或者,对于美,我还没领悟到更深的层次(限于年龄、文化、知识、品味等等),这绝不是笑话,我是认真的。

但是,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理解,高贵娇艳固然是一种美,但平谈朴素从来就也是一种美;在金色大厅演奏一定代表了品味和档次,但我们也不能说在街头落泊的瞎子阿炳就是丑陋和无知的吧?!
TOP
14#

烧友认为的"维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声音的完全COPY",如果大家真正听过专业录音棚第一次采集的录音,一定不会觉得好听,具体表现为声音很纯粹,但发干,堂音、回响几乎没有,根本不耐听,只有将几支咪采集的音频象做菜一样进行加减耦合,才出来的所谓“母带”。
TOP
15#

敏强现在写得越来越好了,我和德森昨天晚上通电话时都一致表示极为佩服。常州烧友中要论口才和文笔之佳,对音乐与音响理论研究之深,之透,之全面,在目前接触过的烧友中,已无人能与敏强相提并论了。

常州烧圈,武有徕卡,文有敏强,皆令身为常州烧友之一份子的我,为有荣与共而感到格外骄傲!
TOP
16#

安德森 在 2005-12-13 12:40:52 发表的内容
最近胡兄的文笔好像越来越厉害了,在下实在是佩服的很。而且句句讲在理上,不容我有反驳的余地。

但是,好象我安德森就是一个不懂感情,不喜欢“美”的人了?非也,胡兄所言根本就是我追求的目标也!然而限于器材档次、质素、风格,我能奈何?

退而求其次,得不到美,也只能自我安慰,劝自己只求声音不偏、不怪吧;或者,对于美,我还没领悟到更深的层次(限于年龄、文化、知识、品味等等),这绝不是笑话,我是认真的。

但是,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理解,高贵娇艳固然是一种美,但平谈朴素从来就也是一种美;在金色大厅演奏一定代表了品味和档次,但我们也不能说在街头落泊的瞎子阿炳就是丑陋和无知的吧?!

谢谢安兄的夸奖。其实你我在发烧上的观点并没有什么矛盾,而且还是有共同点的。只是在理解上产生了一些偏差。
对于阿炳在街头的演奏,我想一定是非常的委婉而感伤的,一定不会出现机械僵直的演奏。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只要是阿炳在演奏,就一定不会机械僵直。这就是艺术上的感染力,这就是我们发烧友要追求的“唯美”。我们绝对不能把自己的发烧音响音乐系统的机械僵直的重播也理解成准确真实而且美丽。千万不能把学生的认认真真的毫无错误的机械弹奏也理解成艺术美。艺术美是一种境界,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
TOP
17#

jy 在 2005-12-13 13:18:15 发表的内容
毫无色彩搭配的美感!


见人见智.
TOP
18#

胡敏强 在 2005-12-13 16:45:57 发表的内容

对于阿炳在街头的演奏,我想一定是非常的委婉而感伤的,一定不会出现机械僵直的演奏。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只要是阿炳在演奏,就一定不会机械僵直。这就是艺术上的感染力,这就是我们发烧友要追求的“唯美”。我们绝对不能把自己的发烧音响音乐系统的机械僵直的重播也理解成准确真实而且美丽。千万不能把学生的认认真真的毫无错误的机械弹奏也理解成艺术美。艺术美是一种境界,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



你就直说我的系统是机械僵直的,我的耳朵是机械僵直的,我的审美观是机械僵直的吧,省得拐弯抹角浪费笔墨了。

刚刚听(看)了电视里的民族音乐会,那种艺术感染力真的让我觉得我的系统是需要改朝换代了,连我6岁的儿子都说,老爸的音响真是难听死了(我听HIFI时,他每次离我的音箱有5米远的时候就开始捂紧耳朵)。LP大人更干脆:你那破系统扔掉算了,MP3比你的音响好听100倍!
TOP
19#

胡安之争还算是较认真的讨论.也来凑个热闹.
胡君其实在基本概念上逻辑不清.你把"唯真"定义为"乐器象真度",把"唯美"定义为"音色与音乐感",并举例学生练琴练声为"唯真",是不准确的.唯真应是"真实再现原演奏(演唱)者(即被录音者)表现出的声音",它原来是美的,重播出来就是美的.它原来是不美的,重播出来就是不美的,这就叫"唯真".唯真是以真实为最高标准,唯美以"动听"为最高标准.但动听既可能是"真实"的原音,也可能是人工校音时添加的音染(如bbc ls3/5a)所以,唯真强调的是客观,唯美强调的是主观感受.我个人观点是将音响重播音乐所表现的音乐美分为"真实的美"和"人工添加的美"两大类.前者如大自然之原始美,后者如彩照加工后的美.就我个人观点,两种美都是我之爱.
TOP
20#

至于斯巴克,背了个"胆机石声"的恶名,被不少发烧友诟骂.我则认为斯巴克的声音是非胆非石的声音,我称之为"第三种声音".传统石机推力大,速度快,瞬态好,但声音较直白干,缺少韵味(当然不包括高级石机)传统胆机声音松弛,音色"昏黄"动人,富于音乐味而受到发烧友的青睐.斯巴克的声音既非典型的石机声,也非典型的胆机声.通透清爽又不失松弛,音乐味也不差,具备了两种功放的部分优点,是值得关注的.听人声,弦乐,室内乐,民乐都很好.但由于声底较薄,一般功率也不算大,所以听交响乐等多层次的大型作品是他的弱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