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322|回复: 807
51#

松香味 在 2005-11-12 10:18:23 发表的内容
我的看法和你就大相径庭了。也许无法继续讨论下去,但是,还是说说,也不想花太多神气。
什么是好的声音?
对人来说,就是他所喜欢。由于人的听觉(喜欢)差异,产生了对“准确”的分歧。你就认为“好声应该是把声音美化了”,那什么是“美”呢?这是一个无法统一的结论,因此没有讨论的必要。
对器材而言,那就是准确还原软件的内容。在168,这里我们更多的就是讨论“对器材而言”的这个问题,因为只有讨论这个问题才能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准确还原现场真实的声音(相真度)及其氛围(质感)。
由于你要讨论的问题已经有了结果----无法统一。再见!


对美学的看法大相径庭是很正常的现象。讨不讨论那是个人的自由。

但是,我认为你对美的看法是有问题的。美是一个很广泛概念,具体到某种事物时会有个规范。比如说,在一些场所常有这样(或类似)的提示:衣冠不整,不得入内。这是人们对仪表美的基本要求。这难道不是统一的体现吗?

“对器材而言,......只有讨论这个问题才能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准确还原现场真实的声音(相真度)及其氛围(质感)。”请问,你这个参照物在那里?相真度、氛围(质感)有具体数据吗?没有,最终还是靠人耳来确定。这样和对好声的标准一样,不是也有差异吗?

?!
TOP
52#

雨农听雨 在 2005-11-12 13:49:48 发表的内容
SACD红不起来的原因还有很多,搞不好SACD会淡出市场啊!~

不会吧? 那本《立体声》里的两位大师不是说了吗,今后还要出更多的SACD软件呢。
TOP
53#

董建华 在 2005-11-12 2:28:05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好声应该是把声音美化了。

说的没错。

但这只是表面的结果。如果进一步思考,就会提出不少的问题。
如为什么要把它(指被美化的声音)美化?(因为它与心中好声的标准有较大的差别)。为什么按这种方式美化?(因为心中好声的标准就是这种摸式)。
TOP
54#


JWang 在 2005-11-15 13:27:45 发表的内容
玩个文字游戏。

首先,品味是什么?

品味就是一种审美观。(我想没人会反对这个观点吧)

那么音响中有哪些审美观呢?有真实派,有唯美派。。。。

好了,文章就可以做了。哈哈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5 14:17:03 发表的内容
我反对。在某些人眼里,“品味”已经是一种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不是自我审美观的凝练和感悟了,其内涵已经被严重曲解成极其恶俗的东西。

用风格或流派更适合点


比较合适。
TOP
55#

JWang 在 2005-11-15 13:27:45 发表的内容
玩个文字游戏。

首先,品味是什么?

品味就是一种审美观。(我想没人会反对这个观点吧)

那么音响中有哪些审美观呢?有真实派,有唯美派。。。。

好了,文章就可以做了。哈哈


同感。

涉及到主观的话题,很容易进入说不清的场面。因为美学和心理学不象科学那样有严密、准确、唯一的特性。
TOP
56#

好象离题了。
TOP
57#

前两天看了《高保真音响》(北京),发现“音乐传真”的老板安东尼对SACD的看法和L版转的“立体声”里的两位大师对SACD的看法还是有差异的。业内人士对SACD格式还有看法,为我们怀疑SACD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更犯晕了。
TOP
58#

由于一比特的特殊性,抽样和量化可以说是同时进行的,如果仅取样,那么取样的样本特性同CD取样时的取样特性是相同的。如果样本不经量化直接通过滤波器,那么可以近似恢复原波形。如果经过量化后再还原,那么不论是那种格式都会增加量化失真的成分。在相同的取样频率下,一比特量化失真比多比特相比量化失真要大得多。为了降低一比特的量化失真,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取样频率。这就是一比特要采用高取样率的原因。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59#

SACD的抽样特性。
SACD抽样的大概过程如下图,由图可知,从A点到e点,抽样输出的都是正脉冲。如果只看这些正脉冲,仅仅知道每个抽样值都是在增加,但如何增加?增加多少呢?这都无法从中得到正确的答案。

但从各个抽样点的位置看,我们知道,从a到b的差值比从d到e的差值要大得多。另外我们还可以这样想一下,如果(各个)抽样点的位置有少许改变,那么从a到b的差值和从d到e的差值也要变化。显然这些差值和差值的变化从输出的正脉冲里是反应不出来的。同时我们还知道,改变抽样频率无法改变这种固有的特性。这说明输出脉冲没有携带全部信息。这是个大问题啊。

从上面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是SACD的抽样特性不能完全传送信号的全部信息,或者说经过抽样后丢失了一些信息。这样在重放时就会缺少部分信息。这就是SACD数码声的来源之一。

[upload=jpg]Upload/2005111617243349565.jpg[/upload]
TOP
60#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6 18:14:34 发表的内容
2.8MHz还不够?不是量化误差的问题,而是算法,数字滤波曲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点上我同意 felixcat兄的说法。对于单一频率的音频信号,A/D再D/A后的波形已经是相当完美了。。。。。。

别让我举证:)


由于一比特的特性之一是量化误差较大,且复杂,所以2.8MHz是为了减少量化误差,尽管如此它的量化误差还是较大,所以还要采用一定的补救措施。各种算法虽然能适应单一频率的信号,由于实际的音频信号比单一频率的音频信号要复杂,所以对于实际的复杂信号还是不够完善。

一比特的优点是量化和解码简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