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编辑所用的调音台的存取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要负很大责任,单纯对于数字来说,这样的改变对数据未必会失真,但在编辑时,这些过程要通过调音台的硬盘存取来完成,现在觉得数字音频文件存取,在现在的条件下,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来进行,失真几乎无法避免。而数码的失真,对于人耳的听感,又比模拟系统的失真似乎更敏感。模拟系统对减少失真,主要是通过工艺提高仪器的精确度来进行;数码系统则需要改进运算方式来进行(推倒重来),希望有人能够开发出“无损存取”的调音台。
可能是出于上面的原因,现在一些非常注重音效的发烧厂家采用了些不寻常的方式来完成混音过程。比如说TELARC的AAD方式(有点搞笑的是,在AAA时代,他们是带头搞DDA的,现在DDD时代,他们又转回搞起AAD);还有数码直刻——用麦克风的摆放和输入电平来完成混音,这个更是干脆回归到早期立体声时代,这种技术用在小编制的演出时效果较好,大编制如大型管弦乐团和歌剧时就非常困难,但并非无成功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几乎已经随着从事第一代模拟立体声录音的录音师们作古了。